本论坛将于CNCC2019中国计算机大会第一天(10月17日)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A203会议室举行,颠覆性技术容易造成技术突袭,改变游戏规则,换道超车。本论坛邀请到专业人士,从不同方面阐述他们对自己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的思考和展望。
论坛简介:
颠覆性技术是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整体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应用。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现在原理性的创新或者产业生态的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最高阶的创新,它是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新变革,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实现全链条贯穿。颠覆性技术容易造成技术突袭,改变游戏规则,为实现换道超车带来机遇。颠覆性技术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课题。
本论坛邀请到业内不同领域的五位CCF会士从不同方面阐述他们对自己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的思考和展望。
金海
金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IEE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技术与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副主任委员。973 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云计算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的专家组组长、“十三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等。
徐志伟
讲者简介:现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担任中科曙光董事、中科龙芯董事。
1982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体系结构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历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副所长、总工程师、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出版《Scalable Parallel Computing》、《计算机科学导论》等著作多部。提出了普惠计算(computing for the masses)、人机物三元计算等学术思想,向国际社区贡献了大数据云计算开源软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企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徐志伟的研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
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云计算与大数据重点专项“软件定义云计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向大数据内存计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网络计算创新研究院“物端计算系统”项目。
2001年以来,他的志愿者服务包括:科技部“中国云”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未来信息技术先导专项”专家组成员,欧盟 “网格操作系统”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执行主编,《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Parallel Computing等国际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算礼:探索计算系统的本质性新抽象
报告摘要:颠覆性技术不必然是量子计算等全新技术。我们简介了计算机科学的五类颠覆式技术研究,并指出算礼(computation protocol),即具备算法概念七大优点的计算系统抽象,是颠覆性技术。长期以来,计算系统领域缺乏“算法”这样简洁的学术概念,使得计算系统研究往往需要研制原型和benchmark测试,非常耗时耗资源。创新的计算系统本身和计算系统的研究结果往往难以重现,这使得计算系统研究相比算法研究多了一维难度。面向万亿智能物体的昆虫纲悖论,以及domain-specific architecture的多样性挑战,业界迫切需要超越“原型测试”的计算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我们报告自2008年以来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算礼的进展。算礼不是communication protocols,而是Nature Protocols,强调他人可复制的研究计算系统的科学方法,他人可复制的计算系统抽象。算礼的学术思想已经在研究项目和科教融合工作中发挥了作用,有助于整理与理解学术、提出科学问题、提出科学猜想、提出系统结构。
王怀民
讲者简介:王怀民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科技领军人才和军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现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长期从事分布计算理论、技术与系统研究,在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资源、计算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高效互联与汇聚方面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发表论文1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
报告题目:关于颠覆式创新的思考
报告摘要:近年来,人们热衷于识别和追逐颠覆性技术。报告认为,离开成功的颠覆式创新,孤立谈论颠覆性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说一项(组)技术是颠覆性技术,是因为基于此技术已经出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我们预测一项(组)技术可能是颠覆性技术,是因为我们正在或将要基于此技术开展可能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创新。并非颠覆性技术一定是新技术,关键看一项技术所处的技术创新场景和效果是否具有颠覆性。颠覆式创新取决于时机,当一项技术创新遇到发展“天花板”,颠覆式创新就有可能出现。颠覆式创新是捅破发展“天花板”的技术创新。
鲍虎军
讲者简介:鲍虎军,男,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混合现实的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曾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的理论、算法及其实现”和“混合现实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虚拟环境的几何表示和高效建模、虚拟环境的实时高保真绘制、虚实混合环境的实时三维注册和融合呈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础支撑软件平台,实现了成功应用。部分成果分别荣获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指导的四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
报告题目:从虚实融合到数字孪生
报告摘要:随着信息获取、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等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高效地构建出与现实物理环境相一致的数字信息空间,使得用户可以沉浸式地感知虚实融合的环境,进而逐步发展为与物理环境同步演化、相互影响的数字孪生环境。本报告将分析展望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舒继武
讲者简介: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易失存储系统与技术、存储可靠性与安全、网络(/云/大数据)存储系统、并行/分布式处理技术等。主要社会服务有: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副主任、信息存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JCS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编委;相关成果发表在包括FAST、USENIX ATC、MICRO、ISCA、EuroSys、DAC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IEEE/ACM Trans.等权威期刊上;主持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863项目和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各1次。
报告题目:内存计算:解决数据爆炸时代总线传输拥堵问题的机遇
报告摘要: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的处理使得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的计算单元到主存之间的总线数据传输成为一个瓶颈。不仅如此,近年来兴起的数据密集型应用,例如神经网络和图计算的相关应用,数据的局部性很差而导致缓存失效,最终使得计算单元到主存间的访问延迟更高。本报告将讨论解决大数据处理带来的总线传输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内存计算。很难说内存计算是一种颠覆性技术,但它若落地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影响当前信息处理的发展,本报告将首先介绍近数据计算(Near Data Computing)和存内计算(Processing In Memory)两种内存计算方法的现状,然后介绍内存计算应用到现在的系统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分析内存计算给现如今的流行应用(如深度学习和图计算)所带来的机遇。
于剑
讲者简介: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编委,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著有学术专著《机器学习:从公理到算法》。
报告题目:图灵测试的明与暗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将介绍图灵测试及其变形:机器人图灵测试,讨论通过图灵测试的理论可能性和工程可行性,说明图灵测试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的技术现状说明图灵测试的缺点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并通过分析图灵测试与语言的关系,揭示图灵测试的基本假设。但是,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 这种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成立。这给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现带来很大挑战, 本词报告也将讨论一些开放性问题, 如人工智能的公理化问题等。
时间 |
报告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13:30-14:00 |
算礼:探索计算系统的本质性新抽象 |
徐志伟 |
中科院计算所 |
14:00-14:30 |
关于颠覆式创新的思考 |
王怀民 |
国防科技大学 |
14:30-15:00 |
从虚实融合到数字孪生 |
鲍虎军 |
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 |
15:00-15:30 |
茶歇 |
||
15:30-16:00 |
内存计算:解决数据爆炸时代总线传输拥堵问题的机遇 |
舒继武 |
清华大学 |
16:00-16:30 |
图灵测试的明与暗 |
于剑 |
北京交通大学 |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