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所指出的“‘互联网+’:破坏性创新,是一场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一样。相对于其他行业,工程建设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相对滞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如何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所指出的“‘互联网+’:破坏性创新,是一场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一样。相对于其他行业,工程建设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相对滞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如何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4 年,笔者的团队有幸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研究”课题—— 重大工程现场综合协调与控制研究。以郭重庆院士为组长的重大项目指导专家组要求重大项目课题组不但要研究总结我国重大工程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对现在没有出现而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引领工程管理研究。指导专家组还明确提出需要关注“互联网+”对工程管理的影响、工程建设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等问题。
四年来,笔者及团队成员围绕指导专家组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致力于工程建设行业的平台经济模式的研究工作,力图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的本质是互联网服务,即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向各类用户提供有关工程建造的服务,也就是将线下的工程建造活动所涉及的资源聚集在线上,在线上对线下的工程建造活动有关服务进行交易。
《“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旨在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造的平台经济新模式,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工程建造平台模式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等。
要实现“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首先要将工程建造服务化,即要将工程建造过程分解为各种工程建造服务,并将这些工程建造服务虚拟化封装成Web 服务,方便网络用户发现和调用。为此,《“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提出了工程建造服务新概念,介绍了工程建造服务的内涵、分类与表示、虚拟化封装等。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行业的深入应用,必将对现有工程建造的组织模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催生新的工程建造模式。《“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讨论了该模式下的工程建造服务集成、工程协同管理、智能工程建造管理和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等,并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材料供应管理等的变革。
“互联网+”推动工程建造模式变革
近年来,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在2013 年4 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工业4.0”概念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
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改变了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建立了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目标做了明确阐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实体经济(offline)融合互动并促进后者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变革,制造服务化转型升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被大量应用,促进了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
近年来,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工程建造一次性的特点,与制造业相比,工程建设行业也存在生产效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在工程建造中被广泛应用,这既能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的所有参与方(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资源供应方等)在建造活动中共享所产生的信息,又能够实现工程建造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运作以及建造过程的无缝衔接。
这不但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水平,使精益建造、工程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等工程建造管理思想得到更好的运用,而且深刻改变了工程建造的行为模式和管理模式。工程建设行业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来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工程建造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工程建造实践领域已出现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成功案例,如话梅糖工程服务众包平台(网址为www.huameitang.com/ , 以下简称话梅糖) 、八戒工程网( 网址为
http://gc.zbj.com/)以及凯云建筑的DBWorld 工程云(网址为www.dbworld.cn/)等。从工程建设行业模式变革来看,主要是众包模式和协同工作云平台。话梅糖和八戒工程网分别是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和工程师众包平台,而DBWorld 工程云则是基于互联网模式打造工程建造协同工作的云平台,包括项目资源共享、在线协同工作和项目任务众包电子交易等,以形成工程建设行业的互联网生态圈。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呢?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共享和分享(协作),信息共享可促进信息沟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通过分享才能把资源聚集起来,才可能降低信息沟通和交易成本。与其他行业一样,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工程建设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和与工程建造相关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在工程建造领域,要对价值链重组,就需要解决不同的项目从业单位的信息不对称,工程建设行业的中间环节多、链条长、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如建立工程建造领域的平台模式。“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是为业主、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承包商、咨询机构等项目参与方及项目从业人员提供工程建造服务的交易空间和场所,把工程建造所需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引导或促成不同类型的主体在交易空间中进行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及支持服务的交易,并对服务的交易和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为工程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和价值创造,并通过适当的商业模式获得盈利。本书期望对“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的基础、内涵、特点、运行机制与商业模式和功能等进行探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ICT 技术的发展应用,实时感知、采集工程建造过程中产生大量信息成为可能,如环境、质量、安全、资源和进度等,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项目参与方(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咨询机构等)交换并共享这些信息。“互联网+”的理念逐渐融入工程建造领域,以提供快捷、安全可靠、优质的工程服务为目标,通过工程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工程建造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建造过程的无缝衔接。这些融合必将推动工程建造模式的变革,类似于智能制造,一种新的工程建造模式——智能建造模式必将出现。智能建造模式的定义是,运用ICT 手段,实现工程建造中的人、机器、资源、环境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建立各类标准化的应用服务,实现共享,使相关参与方协同合作,实现安全、高效及高质量的现场施工。智能建造的核心是信息支撑环境、服务集成、协同运作和智能管理。《“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的另一个重点是探讨智能建造的内涵以及工程现场管理的变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建造的概念
1.2 工程建造管理思想
1.3 工程建造模式
1.4 工程建造中的信息技术创新
1.5 “互联网+”推动工程建造模式变革
1.6 本书的内容及结构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
2.1 互联网与“互联网+”
2.2 “互联网+”与工程建造
2.3 “互联网+”工程建造的基础——工程建造服务
2.4 “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的概念及特点
2.5 “互联网+”推动工程建造领域变革
2.6 “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整合的挑战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工程建造服务
3.1 工程建造服务的提出
3.2 工程建造服务的内涵
3.3 工程建造服务的分类与表示
3.4 工程建造服务的虚拟化封装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工程建造平台的运行机制与商业模式
4.1 引言
4.2 工程建造平台运行机制
4.3 工程建造平台运行机制设计
4.4 工程建造平台的商业模式
4.5 工程建造平台的形成与演化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工程建造平台功能设计
5.1 工程建造平台总体功能框架
5.2 注册与分类管理
5.3 交易管理
5.4 智能工程管理
5.5 监督管理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
6.1 智能建造模式的提出
6.2 服务集成
6.3 工程协同管理
6.4 智能工程建造管理
6.5 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
6.6 智能建造案例分析:港珠澳大桥工程沉管隧道施工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变革
7.1 “互联网+”环境下质量管理的新机遇
7.2 大数据环境下质量管理与质量数据分析
7.3 工程生命周期质量跟踪与追溯
7.4 工程过程质量实时控制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互联网+”环境下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变革
8.1 引言
8.2 “互联网+”环境下的现场安全管理
8.3 “互联网+”环境下的主动安全管理
8.4 “互联网+”环境下的系统化安全管理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材料供应管理变革
9.1 引言
9.2 工程材料实时追踪管理
9.3 工程材料供应的新模式——VMI
9.4 工程现场材料精细化管理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本文摘编自王红卫、谢勇、周洪涛、丁烈云著《“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内容有删节。
“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
王红卫 谢勇 周洪涛 丁烈云 著
责任编辑:陶 璇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02
ISBN 978-7-03-056265-4
长按二维码购买本书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很多行业,其中也包括工程建设行业。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工程建设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建造模式变革。本书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造平台模式,介绍工程建造服务的概念、分类与表示、虚拟化封装等,讨论工程建造平台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等。同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讨论该模式下的工程建造服务集成、工程协同管理、智能工程建造管理和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并介绍“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材料供应管理等的变革。
(本期编辑:安 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点下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