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单论静态摄影而言,很不幸, iPhone 13 mini 仍然难以和早它一年的 Pixel 5 拉开差距。iPhone 13 与 13 mini 在发布会上让我很惊喜的一点是它们在摄像头的规格上没有做出太多的妥协,而是沿用了 12 Pro 系列那颗光圈 f1.6 的主摄像头,以及听上去很棒的「传感器位移防抖」。不过根据 Apple 在发布会上所说,传感器位移防抖的主要功能并非为视频拍摄提供增稳,而是为了允许更长时间的手持夜景拍摄:左为 Pixel 5 ,右为 iPhone 13 mini ,均为手持触发自动夜景(未使用摄影风格)对于这样的结果,比较高情商的结论可能是「两年前的 Pixel 5 实在是太强了」,而非「 iPhone 13 mini 简直毫无进步」——尽管 13 mini 在画面的纯净度上更胜一筹,但是在宽容度和细节还原方面仍然有非常明显的差距。而一旦当环境照度进一步降低到允许 Pixel 启动天文模式( Astrophotography )之后,就彻底没有 iPhone 什么事了:左为 Pixel 5 开启天文模式 1 分 44 秒,右为 iPhone 13 mini 手动夜景模式 8 秒(未使用摄影风格)但是和 Pixel 比拼极限夜景,恐怕任何品牌的机器都很难有好果子吃。因此当回到日常的拍摄中, iPhone 13 mini 的表现仍然是及格的,尤其相比 Pixel 5 上面那个 107 度的所谓「超广角」镜头, 13 mini 得以在将边缘畸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真正实现一片非常广的视野。但是这些时候,智能 HDR 4 有些放肆的锐化策略也会在超广角照片中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间或导致画面边缘的物体上出现一圈高光勾边。所以...尽量让超广角避开比较极端的亮暗差?左下角的树叶边缘可见很明显的 HDR 过度导致的亮边因此 iPhone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台日光机,唯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 iPhone 13 mini 的超广角镜头可以实现超过 Pixel 5 的效果。但是假如以后还有机会见到另一代 mini 机型的话,我会希望可以用超广角来交换一枚长焦——原因很简单:超广角镜头尽管颇具画面张力,可用的场景却很单调,在拍摄景色之外就只剩下微距一种选择了,而这种选择在 13 mini 上还做不到;反之,长焦相机在拍摄人像之外可以实现更多灵活的空间压缩效果,创作欲望更高。这种时候如果有长焦的话就可以避免将一些杂物容纳进画面
03 小身板的散热难
与 iPhone 13 mini 突破极限的机身尺寸相辅相成的另一点,就是它十分不理想的散热。尽管 A15 Bionic 在骁龙 888 、 8 gen 1 之流肆虐一年多之后成为了用户口中的救星,但是 Apple 中规中矩的机身物理散热依然让 A15 难以长时间放开手脚的运行,在整体表现上仍旧是一款「高爆发」但是「耐力差」的处理器——这还是相对 iPhone 13 Pro Max 更大的机身与充裕的热容积而言的。对于 iPhone 13 mini 来说,即使抛开广州市 7 月下旬的烈日不谈,也依然是一台相当「有温度」的机器。在我的使用情况中, 13 mini 最厉害的发热往往出现在以下两个场景:拍照与无线充电。拍照对于任何处理器而言都是一项不算轻松的工作,更何况 iOS 同时调用两颗镜头实现取景框扩展所需的持续畸变纠正与对齐运算,拍照时发热算是正常现象,但是无线充电的发热反而是在我从 iPhone 8 开始第一次拥有了无线充电功能至今比较诧异的一点。无论是否使用 MagSafe 充电器, iPhone 13 mini 都会在无线充电时出现非常明显的机身发热,并且由于机身体积本来就小,热量堆积难以散发,最终会导致一个非常感人的温度——这还是在 26 度的空调房里。除此之外, iPhone 13 mini 的「五短身材」还引发了另一个关于充电的问题——我日常使用最多的无线充电器其实是谷歌的 Pixel Stand ,干净的白色机身算是我觉得美观与功能性上一个比较巧妙的交叉点。但是 13 mini 的身高刚好会让自己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 Pixel Stand 双线圈的接缝处,唯一的充电方式就是把 iPhone 横过来,偏偏这种时候 Face ID 又因为机身横置而无法解锁,失去了立式无线充电支架的意义,一番折腾下来还是得回到普通的桌面充电板。▍与理想主义背道而驰尽管销量平平, iPhone 13 mini 都是一款性格鲜明的机型。无论苹果如何将生态圈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iPhone 13 mini 都是将 Apple 的偏执同样发挥到极致的一款设备。对于每日走在路上就必须随时查看手机通知、后台同时运行不少于二十个 App 、希望可以用 iPhone 代替 iPad 处理多任务负载、在发售当日就已经准备好付款 1TB 机型的那些用户来说, iPhone 13 mini 完全是毫无必要存在的。对于这些真正的 power-user 而言,哪怕有一日 iPhone 配备了 128GB 统一内存与 8TB 的硬盘,我也毫不怀疑他们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榨干 iOS 每一单元 TDP 的性能。但是 iPhone 13 mini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一台机器,相比 13 Pro 与 Pro Max ,我甚至觉得 13 mini 的「工具属性」更加明显一些——并非用最顶级的屏幕硬件、最睿智的影像系统、最充沛的芯片算力去上探某个特定场景下移动设备的天花板,而是不遗余力地尝试将这套系统塞进越来越极限的机身——放弃追求配置与功能上的「无所不能」、转而选择了空间允许下的「尽其所能」,使用期间无时无刻不在让我想起那些功能单一但是功效优异的专业工具。「无所不能」与「尽其所能」因此在这样主观的语境下, iPhone 13 mini 对我来说是无出其右的。尽管接连两代的惨淡销量表明市场的口味偏好仍然是「无所不能」,但是也只有 Apple 这样体量的公司可以负担得起如此的试错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 iPhone 13 mini 成为了与 Pixel 类似的「缺点明显,但是非常好玩」的东西——当然,更棒的是它同时满足了我回归 Apple 生态的需求。作者:PostMeridy责编:Tp题图来自 Unsplash:@qpro_9/ 更多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