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台到底强在哪?vivo X50 Pro 上手体验

2020 年 6 月 1 日 ZEALER订阅号

点击上方播放视频



今天,我们拿到的是刚刚发布的vivo X50 Pro。都已经6月份了,还敢发布旗舰机。要么就是某种错峰发布的策略,要么就是真的有自己看家的本事。


而vivo X50 Pro恰恰是后者它的看家本领就是


——微云台



我们都知道云台,是一种相机、手机经常用的外接的防抖设备。那么微云台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直接放一个云台在手机里边,而是相比于传统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它的防抖效果会更加出色,甚至能够跟云台直接媲美,所以vivo称这个技术叫做——微云台。


我相信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微云台”这个词。早在今年年初,vivo的概念手机APEX就搭载了这项技术。但是没有想到,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vivo就实现了把这项技术,用在商用产品以及量产的机型当中。


那么比起我们所熟知的OIS光学防抖,vivo 的微云台防抖有多少的提升呢?这里就要回顾下光学防抖的工作原理了。


传统的光学防抖,主要是依靠驱动马达去带动镜组,通过镜组的移动来去降低画面的抖动。


根据原理的不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OIS 技术分为三种。一种叫做悬丝式比如说iPhone的技术;第二种叫做滚珠式,比如说小米10系列的;第三种是SMA式,比如说华为P40系列。



综合三者,目前手机光学防抖技术的局限很明显:受限于机身空间,器件移动范围有限,只能驱动镜组在sensor上面移动,并不能带动整个sensor一起移动。


这种结构必然会带来两个问题。首先,sensor是固定的。移动镜组虽然说能够达到防抖的效果,但是也会造成画面边缘区域的画质损失,而且没有办法去完全的避免。

其次可以移动的角度,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普通的 OIS 防抖的角度一般在±1度左右,解决日常拍摄用户的肌肉抖动够用。但是当你进行稍微剧烈一点运动的时候,它的防抖效果就会大大缩水。


那么vivo的微云台做了哪些改进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直接将sensor、镜组当做一个整体,把它封装在双滚珠的悬架里面,那么给整个主摄模组来去做防抖的抵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光学防抖,边缘画质损失的问题。



然后再配合磁动力的框架,可以让微云台在 X Y轴上完成双轴的运动,最大的防抖角度可以达到3度之多,是传统OIS的三倍。再配合 EIS(数字电子防抖),可以保证在各种激烈的运动场景当中,也有着非常出色的防抖性能和画面的表现。


既然这个技术这么好,为什么其他的厂商之前不做呢?这是因为微云台看似是一个解决相机成像部分的难题的关键技术,其实它是在内部结构、堆叠工程上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并不是大家不想用,而是想把这么大的微云台放到寸土寸金的手机里面,实在是难度很大。


尤其是目前主流旗舰的sensor面积,都朝着一英寸去了。sensor越大,你需要的镜组当然也就会越大,单单给镜组做防抖对于马达的动力、体积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还要驱动整个镜片跟sensor一个整体,马达就必须要重新设计。相对应的内部结构也要重新规划,对于内部空间的要求也会更高。


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缩小微云台的体积就变得非常的关键了。



而且你还要去跟上游的供应商紧密合作、研发,这个是非常难的事情。甚至小到一根FPC都要专门的去定制,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普通的OIS移动的是镜组,sensor是不动的、所以说连接sensor与主板之间的FPC怎么堆叠,其实影响都不大。现在,微云台要带着sensor一块儿去移动,连接 sensor的FPC所带来的反作用力,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模组的防抖效果。所以说FPC也必须得重新设计。


vivo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普通的排线变成了双S型的FPC。原理大家也都懂,类似弹簧,你转的弯越多,两端所受到的影响力也就越小。



不过弯折的次数多了,排线的厚度也会成为一个影响的因素。行业的 FPC 的平均厚度是0.1毫米左右,vivo 的双S型排线的厚度则是做到了0.07 毫米,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那么实际的使用效果又如何呢,从视频当中可以看到,即使你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去抖动手机,甚至是旋转手机,你也几乎感受不到画面的剧烈抖动。边缘的画质也保留得非常的到位。


vivo X50 Pro 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是很震撼的,对于手机视频拍摄来说提升非常显著。尤其是拍运动或者旅行的vlog,这一点可以大大提升你画面的稳定性。vivo 为了降低视频拍摄及后期的难度,还配上了一键 vlog 以及安德街89号字幕组功能。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安德街89号其实就是vivo 的办公大楼的所在地,也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vivo X50 Pro的拍照素质当然也不差,4800万的主摄是vivo跟索尼定制的 IMX598,传感器的面积是1/2英寸,f/1.6 的光圈,像素4合1之后的超级像素

可以达到1.6um。


其他的镜头还包括了一颗800万的超广角以及800万的潜望式长焦,最高可以做到60倍的数码变焦。再配合1300万像素、50毫米焦段的人像镜头,可以轻松地满足各种各样人群在相机上的使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相机的表现,vivo还跟索尼定制了全新的滤光片,官方宣称最高可以提升39%的感光性能。


具体的表现我们直接来上样张


白天的场景之下,vivo X50 Pro的整体表现与iPhone 11 Pro Max观感相差不大,但是放大后去看细节,会发现vivo的噪点偏多。


左:iPhone 11 Pro Max
右:vivo X50 Pro


vivo X50 Pro的优势,在于暗光场景的表现。比如说这组室外的样张,vivo X50 Pro既保证了白天天空部分的色彩,同时对于建筑细节有着很好的展现。iPhone 11 Pro Max天空的部分有一些过曝,而且建筑的暗部的噪点也比较明显。


左:iPhone 11 Pro Max
右:vivo X50 Pro


在这组室内的样张当中,iPhone 依然是出现了一些过曝的情况,vivo的表现则要稳定很多。


左:iPhone 11 Pro Max
右:vivo X50 Pro


夜景更是vivo X50 Pro的主场。无论是普通模式还是夜景模式,对于色彩还原以及高光压制都非常出色。天空部分也会更加的纯净,而且夜景模式的曝光也把时间控制在三秒左右。这些当然是离不开微云台的防抖以及定制化的滤光片的功劳。


左:iPhone 11 Pro Max
右:vivo X50 Pro


独立出来的 1300 万的人像镜头,表现也很不错。人物主体与背景虚化过渡比较自然,对于肤色的还原以及整体的色调控制也很精准。不过在面对复杂背景时,vivo X50 Pro的虚化算法偶尔还会出现些问题。我们跟vivo的工程师进行了沟通,vivo称近期会通过OTA升级的方式来进一步地优化,解决日光场景噪点以及复杂背景下虚化不准的问题。



简单总结一下,vivo X50系列可以说是实现了今年vivo 在手机影像方面的大突破。尤其是搭载微云台技术的主摄,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令人震撼。很难想象,目前手机影像的防抖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而且,你要知道,这项技术在两三个月前,才刚刚在vivo的概念手机APEX上出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边,vivo便做到这么高的完成度,完成技术下放,让人看到了vivo在影像领域的努力和决心,也让我们对下半年,vivo在手机影像方面的表现充满期待。


那么聊完了微云台这样一个独门绝技。我们再来看一看,vivo X50 Pro的其他部分。比如说,我非常喜欢非常重视的设计部分。


vivo X50 Pro这次主打“雅致”。颜色搭配上比较简洁。我们拿到的这款配色叫液氧,虽然使用了充满流动感的淡蓝色,在光线的照射,也会反射出变幻的色彩,但颜色又非常克制,不张扬。配合磨砂质感的AG玻璃工艺,有一种独特的朦胧美。



另外,在大家都开始拼摄像头数量的年代,如何把后摄做好看,显得不那么硕大、厚重,也变得非常关键,为了解决这次主摄模组偏大的问题,vivo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X50 Pro这次采用了全新的双色阶梯式镜头组设计,官方称它为“双色云阶”。采用高低差以及不同色调的方式将主摄、人像以及超广角镜头与潜望式长焦镜头进行区域分割,降低后摄部分的一体感,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后摄镜组凸起所带来的厚重感。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手机顶部还带有5G和professional photography”的字样刻印,用来点缀比较空白的顶部边框,相当走心。



屏幕部分,vivo X50 Pro使用了一块6.56英寸AMOLED 挖孔屏,100%P3色域。支持90Hz高刷新率、180Hz采样率,属于目前旗舰机的标配。还支持HDR10+以及低蓝光护眼,保证色彩丰富度的同时,还可以缓解长时间使用屏幕所带来的疲劳感。


系统则是我们熟悉的Funtouch OS 10.5,整个UI色调也跟主打“雅致”的外观相呼应,偏淡雅,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同时系统动画也针对高刷新率的屏幕进行了相应优化,体验下来动画的过渡、衔接非常顺畅。



Funtouch OS 10.5的功能相当全面,负一屏常用的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一应俱全,便签还支持快速记账,非常实用。还针对5G模式下的网络切换以及续航等等做了一系列优化,尽可能的保证5G时代也能拥有出色的续航表现,支持全功能NFC。


硬件方面,SoC搭载了高通765G。有8+128以及8+256两个版本。LPDDR4X的运存,UFS 2.1的闪存,称不上顶级配置,有些遗憾。


不过vivo也为我们准备了超大杯——vivo X50 Pro+,不仅会采用了三星定制的GN1传感器,像素达到了5000万,处理器也采用了目前的旗舰型号骁龙865,价格也是极具诱惑力,令人期待。


vivo X50 Pro配备了一块4315mAh的电池,算是常规水平,但考虑到仅有181g的重量以及8.1mm厚度的机身,能做到这么大的电池,可以看出还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X50 Pro支持33W的超快闪充,从0开始,5分钟充到7%,10分钟充至16%,半小时便可以充51%的电量,最终充满用时70分钟。主要是进入90%后的涓流充电耗时比较久。



五小时续航测试,最终剩余电量56%,除了相机是传统耗电大户外,调用高刷新率屏幕的网页浏览、微博耗电也的确比60Hz要高。不过,vivo X50 Pro的整体续航表现依旧可以在今年上半年一众90Hz高刷新率的手机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准,做到了顺畅与功耗兼顾。


没想到,在2020上半年快要结束的时候,vivo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微云台从APEX概念机到X50系列量产机的技术下放。微云台技术的出现,相信也会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比如最早的屏幕指纹,就是vivo跟汇顶合作,让屏下指纹成为当下主流。升降式机械结构,也为屏幕挖孔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成为过去两年最火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可以说从最近的一两年开始,概念机我们是看得越来越多了。但是从概念机到量产机之间的技术过渡和真正的技术下放。实际上,好的案例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手机行业当中的概念机和汽车行业当中概念车,很多时候在前瞻性上来说和参考价值上来说,并不是那么的显著。


但是 vivo可能是这其中当中做的比较好,并且比较靠前,技术下放的速度比较快的一个。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话能够从vivo的身上,看到更多未来探索性的技术,在量产机当中的一个下放和实践。




『热门推荐』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少标签数据学习,54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02+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实用书】Python爬虫Web抓取数据,第二版,30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5月10日
一份循环神经网络RNNs简明教程,3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73+阅读 · 2020年5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3月4日
深度强化学习策略梯度教程,5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83+阅读 · 2020年2月1日
【论文推荐】小样本视频合成,Few-shot Video-to-Video Synthesis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19年12月15日
【中科大徐童】多模态语义理解与关联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7日
无人驾驶仿真软件
智能交通技术
21+阅读 · 2019年5月9日
SLAM中VIO的优势及入门姿势
计算机视觉life
87+阅读 · 2019年5月7日
从webview到flutter:详解iOS中的Web开发
前端之巅
5+阅读 · 2019年3月24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无人零售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
黑智
3+阅读 · 2018年1月22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Monocular Plan View Network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Arxiv
6+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Overview
Arxiv
17+阅读 · 2018年11月26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Viewpoint Estimation-Insights & Model
Arxiv
3+阅读 · 2018年7月3日
Arxiv
3+阅读 · 2012年11月20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少标签数据学习,54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02+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实用书】Python爬虫Web抓取数据,第二版,30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5月10日
一份循环神经网络RNNs简明教程,3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73+阅读 · 2020年5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3月4日
深度强化学习策略梯度教程,5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83+阅读 · 2020年2月1日
【论文推荐】小样本视频合成,Few-shot Video-to-Video Synthesis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19年12月15日
【中科大徐童】多模态语义理解与关联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7日
相关资讯
无人驾驶仿真软件
智能交通技术
21+阅读 · 2019年5月9日
SLAM中VIO的优势及入门姿势
计算机视觉life
87+阅读 · 2019年5月7日
从webview到flutter:详解iOS中的Web开发
前端之巅
5+阅读 · 2019年3月24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无人零售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
黑智
3+阅读 · 2018年1月22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