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文路548号大门口那棵乌桕的树叶突然变红褐色了,几天前还似绿似黄,现在如同换了一身新装。
周围一些人认识银杏、红枫,却不知百变的乌桕。“乌桕,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此得名。”李时珍说乌桕因鸟得名,杨慎也曾写下“杜鹃花下杜鹃啼,乌臼树头乌臼栖”。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罗落叶乔木,仗着陆游的一句“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在观赏植物界奠定不凡的地位。
“赤于枫”是乌桕在深秋初冬的一个局部景象,乌桕天生一身层层叠叠的菱状卵形变色叶,这些变色天后变出的颜色远不止“赤”色。春天嫩红,夏天碧绿,秋天迎来黄红暖色系,同时混杂着嫩黄、金黄、橙黄、火红、褐红、深红,远远望去,好一棵色彩斑斓的树。李渔《闲情偶寄》里说“枫之丹,桕之赤,皆为秋色之最浓”,一个“最浓”道出了乌桕的无限风光,一身色彩斑斓的风头超过了银杏的金黄,盖过了鸡爪槭的火红,越过了蜡梅的红褐。如果说春夏的乌桕安静内敛,那秋天的乌桕就是热情奔放,如梵高的《向日葵》,自我陶醉于不断变色中。
乌桕多长在江南一带,尤其是水分充足的池塘边、田埂、江边、溪边。有人提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枫”应该是“乌桕”,而非“枫树”,因为枫常长在山中,而乌桕常见于水边。这点与写乌桕的作家多生活在江南一带互为印证,如“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的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的陆游、《枫桥夜泊》路过苏州的张继、“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的浙江奉化的林和靖、《闲情偶寄》的浙江兰溪的李渔等。到了现代,浙江绍兴的鲁迅、周作人兄弟、浙江富阳的郁达夫在作品中也都写过乌桕。
乌桕的五彩斑斓还包括白色。周作人著名的《两株树》的其中一株就是乌桕,“桕树的特色第一在叶,第二在实”,“实”是乌桕的果实,也就是又圆又白的乌桕籽。乌桕结蒴果,成熟后与山茶籽、芝麻一样,黑色的外壳会自然崩裂开来。蒴果裂开后露出的乌桕籽外形像大粒的薏米,与薏米不同的是,乌桕籽表面包裹着一层白色的桕蜡。乌桕蒴果在树上裂开还没掉落之前,远远望去如满天星闪烁的小碎花。古人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也说“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籽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都用梅花形容这白色的颗粒。
儿时对于乌桕的五彩斑斓和白星点点几乎熟视无睹,甚至春夏时节不敢接近。原来,乌桕密密麻麻的叶子中藏着不少绿绿的刺蛾,刺到人有毒而且痛,大的刺蛾甚至会使人发烧,令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望而生畏,不敢随意攀爬乌桕树。每到秋天,孩子们就盼着乌桕籽快点掉落,好捡拾起来卖给供销社。每天放学后就到乌桕树下捡起一条条树枝,摘下一串串乌桕籽,慢慢积攒到乌桕籽完全掉光,就用尿素袋装着拿到供销社去卖。
那时个头刚长到供销社柜台一般高,踮起脚尖才能看到供销社的大叔用磅秤称重量。每次趾高气扬的大叔报出重量之前,内心总是忐忑不安,其实家里大人已经称过重量,只是唯恐大叔报出的数缺斤少两。幸好大叔的磅秤和家里的秤砣出入不大,大叔噼里啪啦打一通算盘,然后递给我一叠包含着两元、一元、五角、一角的纸币和几分的硬币的钞票。拿到满满一袋乌桕籽换回的一把钞票,就紧紧地拽在手里,生怕溜走或掉了,至今仿佛还能感受到那种快跳出胸口的激动和喜悦。
大人告诉我们乌桕籽回收后可以做成香皂和蜡烛,因此老家那一带把乌桕树叫作“皂子树”。每次卖完乌桕籽,我总是想象一粒粒洁白圆润的乌桕籽到工厂、到车间,再变成又香又滑的香皂回到供销社的货架上。那时农村鲜有香皂,如果能用卖乌桕籽的钱再换回香皂也是一个犹如肥皂泡泡一样五彩斑斓的梦。回家路上,就带着这个幻想,路过种着番薯的田野、路过晒着新割稻草的小路、路过沙沙作响的竹林,直到看见自家泥瓦房顶飘出袅袅炊烟,才从梦中醒来,并如实上交手里的那一把零零碎碎。
虽说乌桕好看,但种植面积远不及红枫和鸡爪槭,甚至不如名贵的银杏,杭州保俶北路有一段2公里的行道树都是乌桕,大约是我见过最成规模的乌桕群了。每次路过,看着车窗外五彩斑斓的乌桕叶和颗粒饱满的乌桕籽在阳光下闪烁,就有种下车捡拾乌桕籽的冲动。鲁迅《好的故事》回忆:“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和鲁迅不一样,我的乌桕并非荡漾在水中,而是带着五彩斑斓的“捡籽换钱再换香皂”的梦,从童年荡漾到现在。
(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微信征稿中
如果你自认为是个码字奴,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无处发表,欢迎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发送稿件至:zhuangao@lifeweek.com.cn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投稿+稿件领域”(稿件领域如:美食、摄影、影评等)。
稿件字数三千字以内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中读APP征稿中
下载“中读”APP,按照下列步骤操作,还有机会成为三联中读签约作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一键下单「生活历」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