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去的一年里,你过得还好吗?
有多少人是在朋友圈一边晒着幸福,一边过得猫狗不如?
淘宝曾经公布了年终盘点TOP40的宝贝,Ins拍照道具入选,74万人在朋友圈假装活得美好。
明明在家无聊地消磨时间,朋友圈里却晒出夜夜笙歌的照片;
明明午餐吃的是盒饭,却要拍出享受五星级酒店大餐的感觉;
明明刚和男友吵架闹分手,却只能放出之前的甜蜜瞬间,告诉朋友“我们很好”。
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戒掉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假装洒脱。
日本有一位网红,常常在Ins上晒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吃着摆盘考究的食物,住在一尘不染的家里,定期和朋友聚餐,过着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
然而,综艺节目《nino桑》跟拍了她一天之后发现,那些洒脱美好的生活,全是假装出来的。
为了把食物拍出美感,再讨厌吃蔬菜,也要硬着头皮点一碗,只为照片色泽好看。
为了把凌乱不堪的房间拍得高大上,只得把东西推到一边,露出干净的一角。
为了伪造和朋友聚会的现场,点食物都点两份,让照片里的自己看起来并不孤单。
精心打造出来的美好,只有自己知道真实的生活有多糟糕。
英国调查公司OnePoll,曾经对2000名女性的一项调查发现:
三分之一的人承认某些时候会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说谎”。
而喜欢在社交网络上说谎的网友,通常是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比实际更精彩,其中女人尤为严重。
她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夸张或扭曲地谈论自己做的事,比如假装自己到市中心玩乐,而事实上她们却独自在家待着,而且还喜欢把假日或自己的工作加以美化。
想起刘同曾说过的一番话:
你的脸上风淡云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多紧。
你走路带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
你笑得没心没肺,没有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
02
事实上,何止是虚拟的朋友圈,真实生活中假装洒脱的人也比比皆是。
纪录片《奇遇人生》里,阿雅和陈学冬去探访了乡村电影放映员杨明金。
三个月前,杨明金的家里煤气意外爆炸,1岁的小女儿当场身亡,妻子至今躺在昆明的医院里。
他不敢带大女儿去昆明看望自己的妈妈,却仍然每天笑呵呵地照常生活。
嘴上说着:“人生就是坎坎坷坷,不怕的,总会过去。”
转身却在没人的时候,偷偷抹泪。
《奇葩大会》上,有个叫吴丹妮的姑娘,从上场开始,脸上就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开心地介绍自己,卯足劲表现自己的活泼和搞怪,讲述了一些奇葩搞笑的事。
但还是被马东一眼识破:
丹妮的笑容很灿烂,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看出一点苦劲儿。
她年纪轻轻,可不知道为什么老给我一种阅尽沧桑、依然保持着某种乐观态度的感受。”
原来,父亲的突然离世以及一系列生活变故,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她不得不用开怀大笑,来掩饰自己的心酸坎坷。
前阵子,《奇葩说》辩手邱晨自爆抗癌经历。
她说自己在接到诊断书之后的一个小时里,仍然处理了很多事情,包括交接工作、跟健身教练请假……
就在准备请假治疗的前几天,还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读书分享比赛,当晚就做了一个二十页的PPT,最后拿到了比赛的第一名。
整个过程,她来不及消极和悲伤,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作和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
每个人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晓的隐忍、无助和悲苦。
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不是一边微笑,一边压抑着自己濒临崩溃的情绪,一边努力地活着。
03
《活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忍受,是成年人面对生活的常态。
而一旦隐忍的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人的健康就会被拖垮。
2017年2月,加州大学一名学生Weiwei自杀身亡。
认识她的朋友都表示,生活中的Weiwei特别开朗外向,而且颇有才华,会弹钢琴,是个热爱生活的姑娘。
有一个词,叫“微笑抑郁症”,指的是一些由于职业需要或其他原因,把愤怒、焦虑、忧郁等真实情感隐藏起来的人。
因为“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们时刻表现出微笑的表情,表面微笑,借以掩饰内心的悲伤,Weiwei就是这样的患者。
这类患者和一般抑郁症患者一样,会感受到焦虑、疲惫与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
但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却非常快乐、擅长社交,甚至是旁人眼中的小太阳、开心果,只有在独处的时候,这种乐观的假象才会消失,病情严重的,就会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痛苦。
除了精神疾病,压抑情绪同样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总是压抑的人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寿命缩短至少提高36%,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47%,肿瘤的风险增加了70%。
那些最可能压抑愤怒情绪而不表露真实想法的人死亡率最高。
确切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因为人们为了对付隐藏的情绪,会转而求助酗酒、吸烟和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害。
也可能是负性情绪会干扰内分泌平衡和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与细胞损伤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的风险。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也要学会正确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
之所以说是“调节”,而不是“控制”,是因为心理学家大卫•霍金在对情绪的研究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情绪本身只能持续几十秒钟,根本无需去控制。让情绪不断延伸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你的思想和念头。
因此,我们需要控制的不是情绪,而是由情绪不断滋生的念头。
04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滋生的念头呢?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一书中提到2个方法:
①停止情绪重播
当我们感受到某种负面情绪时,常常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让我们产生这种情绪的事件。
在回放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感觉是对的。
但是把过去的错误和不幸都记录下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我们的负面情绪。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醒自己留驻当下,只关注当下的情景。
如果思绪不小心飘回到过去,就需要重新慢慢地集中注意力,必要的时候,可通过正念练习来达到目的。
②辨认你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是:了解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你学会管理情绪。
准确地辨认和命名自己的情绪,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关情绪所蕴含的重要信息。
比如,如果你不能准确意识到内心的羞耻感,可能会误以为自己不喜欢与人交往,而事实上,你只是害怕被人排挤。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使你变得更加退缩,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
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帮助我们将情绪与情绪的根源联系起来,从而知道需要采取何种行动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你了解到,你悲伤的情绪是源于你的朋友没有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时,你就会在事后告知朋友你对他的想念。
而如果你误以为这种悲伤是一种愤怒,你可能就会开始疏远那个朋友,或是向他发脾气。
无论践行哪一种方法,首先都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接纳,并不意味着你认可或是赞同某件事,而是你承认它的确发生过。
难过、伤心、崩溃、痛苦、歇斯底里,都是正常人该有的情绪,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化解,也应该接纳它们,允许它们的存在,而不是掩盖和逃避。
因为直面情绪本身,才能找到情绪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终身成长词典在词条《17:负性情绪》中提到过: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
负面情绪,越抑制,越失控,逃得过一时,也逃不过一世。
2019,希望你我都能摘下“为洒脱”的面具,承认自己的失败、难过和不堪,勇敢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给自己一点时间,整理好再重新出发。
这一年,愿你不用假装,也能过得很好。
共勉。
关联拓展阅读
17:负性情绪232:失败514:乐观474:抑郁663:正念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