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胜出的人都不同。
石器时代,掌握工具制法的人胜出;
春秋时代,胸有兵法韬略的人胜出;
盛唐时代,擅长诗词歌赋的人胜出 ;
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人可以胜出?我认为是学会「 深度工作 」( Deep Work )的人。
想要了解「深度工作」,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浮浅工作」( Shallow Work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对其定义如下:
「浮浅工作」即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简单的说,诸如刷微博,搜索资料,发电子邮件一类的事务性工作,都属于此类。
2012 年麦肯锡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对于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 60% 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而对于其他工作者,他们用于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的时间也占据了全部工作的 30% 。时间破碎、不断被打断、临时任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浮浅工作」才能正常进行。「深度工作」与之正好相反。
「深度工作」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不是我喜欢熬夜,而是熬夜的时候才有效率。」网上流传的这种说法也是此理。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地人用浮浅工作替代深度工作,越来越多的琐事打断着人们的注意力,此时,学会如何进入「深度工作」的人便可以胜出。
《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 Cal Newport )在书中提出了深度工作假设( The Deep Work Hypothesis ):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胜出涉及到两方面的能力,而深度工作可以培养这两方面。
第一方面与学习有关。我们生活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更迭的速度史无前例。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所处的行业可能 10 年前并不存在,甚至可能 10 年后也不存在。因此,想要在这个时代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术的能力。比如想要在某个特定的医学领域取得成功,就要求你能快速掌握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更简洁的语言总结就是: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胜出。
第二方面与数字革命有关。数字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如果我们能创造出精品,那么它的受众就是无限的;如果只能创造出一般东西,就会因为很容易在网上找到更好的替代品而举步维艰。不论是作为电脑程序员、作家、市场营销人员、咨询师还是企业家,都遵循一个准则:如果想要出众,就必须能够生产出自己能里范围内最好的产品。比如,很多程序员对编程都很在行,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如大卫·海尼梅尔·汉森(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这样创造出 Ruby on Rails ,而正是这个项目为他带来了无尽的声誉。
纽波特的一个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采访了全国一些竞争最激烈学校里面的 50 名成绩特别出众的学生,发现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普通出众的学生更短。这意味着:最优修的学生能够理解深度工作在学习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会极度专注,从而大幅减少考试准备或撰写论文所需的时间,同时也不降低研究成果的质量。当今浮躁的商业社会大幅降低了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可以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会有更大概率胜出。
你需要遵循着几个原则: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深度工作的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你都需要思考这三点:
你在什么地方工作,工作多久?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为此,你要习惯于在某个固定的场所深度工作;你的工作要有一些习惯性的步骤和规则;当工作时,让你的大脑为深度工作做好准备,比如你可以设定用一杯上好的咖啡作为开始工作的信号。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斯坦福大学通讯学博士克里福德·纳斯( Clifford Nass )认为,在网上不断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纳斯发现: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 —— 比如说,需要排队等 5 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 —— 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所以,你需要平时刻意练习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你可以设定每天的「上网时间」,在其他时间完全避免网络来训练自己的专注能力。
2007 年夏天,软件公司 37signals 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 5 天工作制缩短成 4 天。实验结果令人诧异: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员工似乎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并非在那 4 天内疯狂加班,而是正常的工作 8 小时。
为什么工作时间减少了 20% ,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这减少的 20% 是浮浅工作时间。
37signals CEO 杰森·弗里德( Jason Fried )表示:
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 8 小时。在充斥着各种会议、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和私人事务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就已经很幸运了。
更少的正式工作时间有助于挤压出更高的效率。如果每个人都只有更少的时间完成任务,他们就会更加尊重时间。人会变得珍惜时间,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们不会吧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如果拥有的时间变少,你就会更聪明地利用时间。
总而言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压缩我们的浮浅工作时间。那些无关紧要的收发邮件、讨论交流,大可以不用管它。把主要的精力交给深度工作,对于工作质量并无太大的影响。
学会定期屏蔽工作
纽波特认为:
当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在第二天早晨到来之前,屏蔽掉对工作问题的担忧 —— 晚饭后不要查电子邮件,不要回顾白天的对话,也不要策划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挑战;彻底屏蔽与工作相关的思考。如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就加一下班,但是一旦屏蔽工作之后,大脑就必须放松。
据研究表明,定期屏蔽工作有这样的好处: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安逸时光有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而且,能够让你在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不是吗?
深度工作远比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强大。如果你愿意走出自己工作习惯的舒适区,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工作可以更加高效。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你学会深度工作的时候,你胜出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责任编辑:刘海星
本文由「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授权转载。开智学堂是专注于培养创造者的在线大学,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创意写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从财报分析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如何实现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