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aperWeekly的学术直播间
PhD Talk旨在帮助更多青年学者
宣传其最新科研成果
为加强国内业界与学界之间的交流
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我们决定将PhD Talk搬到线下
届时,
来自国内外学术界的杰出代表们
将携带各自的最新工作出席
面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这个夏天最走心的博士生论坛
PaperWeekly邀你免费来蹭课
▼
1 黄河燕
知识图谱与NLP专题讲座
黄河燕,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市海量语言信息处理与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 ,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973 计划”课题、“863 计划”项目等 20 多项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2 黄民烈
构建更智能的对话系统:语义、一致性和交互性
黄民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如自动问答、人机对话系统、情感与情绪智能等。
已超过 60 篇 CCF A/B 类论文发表在 ACL、IJCAI、AAAI、EMNLP、KDD、ICDM、ACM TOIS、Bioinformatics、JAMIA 等国际顶级和主流会议及期刊上。曾担任多个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或高级程序委员,如 AAAI 2019、IJCAI 2018、IJCAI 2017、ACL 2016、EMNLP 2014/2011,IJCNLP 2017 等,担任 ACM TOIS、TKDE、TPAMI、CL 等顶级期刊的审稿人。
作为负责人或学术骨干,负责或参与多项国家 973、863 子课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谷歌、微软、三星、惠普、美孚石油、斯伦贝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搜狗、美团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获得专利授权近 10 项,其中 2 项专利技术授权给企业应用。
3 李晓林
Big Learning - Towards AI 3.0
Dr. Xiaolin (Andy) Li is a Full Professor and University Term Professor 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an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CISE, affiliated) at University of Florida (UF). He i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g Learning (CBL), the first NSF center on deep learning, with UF (lead), CMU, UO, and UMKC. He is also Director of Large-scale Intelligent Systems Laboratory (Li Lab).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Deep Learning, Intelligent Platforms, HPC, and Security & Privacy for Health, Precision Medicine, CPS/IoT,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He has published over 100 peer-reviewed paper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5 books, and 4 patents (three licensees). His team has created many software systems and tools. His research has been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 and others. He was a faculty member (with early promotion and tenure)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SU),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Nokia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NRC), a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an Extreme Blue intern at IBM, a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at Rutgers University (RU), a research staff at 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 (I2R), a research scholar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and a research assistant a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e received a PhD degree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Rutgers Universit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or Manish Parashar. He is a recipien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 in 2010, the Internet2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ward in 2013, NSF I-Corps Top Team Award (1 out of 24 teams, including Berkley, Harvard, and MIT) in 2015, Top Team (DeepBipolar) in the CAGI Challenge on detecting bipolar disorder in 2016, and best paper awards (IEEE ICMLA 2016, IEEE SECON 2016, ACM CAC 2013, and IEEE UbiSafe 2007).
4 朱占星
深度学习理论专题讲座
朱占星,北京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2016 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机器学习方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大规模优化及贝叶斯计算, 以及机器学习在工业系统、图形学、交通大数据中的应用等,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有多篇文章发表,包括 NIPS, ICML, ACL, IJCAI, AAAI及 ECML 等。
5 陈文亮
基于噪音训练数据的中文信息抽取研究
陈文亮,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 年 1 月回国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 年-2010 年在日本国立情报通信研究所担任专家研究员。2011 年-2012 年在新加坡国立信息通讯研究院担任研究科学家。
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包括 AI/NLP 领域国际主要学术会议如 ACL、AAAI、IJCAI、EMNLP、COLING 等,国际顶级杂志如 ACM/IEEE 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 等。曾在国际主要学术会议 IJCNLP-2013 和 COLING-2014 上作讲习报告(Tutorial)。出版英文专著一本,获得美国专利一项。曾担任 IALP-2015、IJCNLP-2017、CCKS-2017 程序委员会主席或领域主席,多次担任 AI/NLP 领域顶级会议如 IJCAI、AAAI、ACL 等程序委员会委员。
在研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大型产业项目一项。主要研究领域包含语言分析、推荐系统、信息抽取、知识图谱。目前主要专注于建设基础语言分析平台和构建知识图谱。
6 沈志宏
关联数据与大数据:概念、挑战与实践
沈志宏,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实验室主任,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管理与处理、关联数据与语义 Web。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大数据管理系统”课题,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中科院“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等。主持开发分布式数据管理发布系统 VisualDB、科学数据搜索引擎 Voovle 等软件系统,软件著作权 12 项,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25 余篇,学术编著 1 部,译著 1 部。
7 于剑
基于认知的机器学习公理化
于剑,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谈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8 张小旺
SPARQL语言的理论基础
张小旺,博士,天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认知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 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 9 月加入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 2015 年 1 月来天津大学工作。2016 年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数据库等。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与大数据"和“精准医学”专项子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JAIR, IPL, IJAR, IJSWIS 和会议 AAAI, ICDT,WWW, ISWC, CIKM, ESWC 等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2016 年,获得 ACM 天津新星奖。
9 张晨
360搜索在人工智能之路的探索
张晨,360 搜索实验室高级算法专家,2016-2017 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涉及智能问答、自然语言理解、社交媒体挖掘、商务智能等领域,在 KDD、AAAI、ICDM、ACM TIST、KBS、CLUS 等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10 吴金龙
商用的对话机器人技术及挑战
2010 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院计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方向为推荐系统中的协同过滤算法。毕业后加入阿里云,主要从事 PC 和云手机的输入法开发。2011 年加入世纪佳缘,负责世纪佳缘用户推荐系统的开发。作为世纪佳缘资深总监,领导世纪佳缘技术部,负责佳缘数据和AI相关的各项工作,并负责开发了中文对话机器人(bot)创建平台『一个 AI』(http://www.yige.ai)。因为坚信对话交互是未来趋势,2017 年初我离开世纪佳缘,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爱因互动(https://einplus.cn),负责算法部门工作。个人微博和博客分别为 @breezedeus 和 http://breezedeus.github.io。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
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
交通路线
1. 乘坐地铁 4 号线,在魏公村站下车,由 A 口出,从北京理工大学东门进入校园;
2. 乘坐 563、645、运通 103 路在魏公村路东口站下车,从北理工小南门(或称东南门,附近有很多快递)进入校区;
3. 乘坐 26、355、365 路等路线在三义庙站下车,从北理工北门进入校区。
进入校园以后,大家可以直接问可爱的同学或者导航到达,导航目的地为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
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2 本次活动名额有限,请认真填写报名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筛选;
3 活动报名截止时间为 6 月 21 日 22:00;
4 我们将在 6 月 22 日 12:00 前通知报名入选情况,逾期没收到通知即为落选,敬请期待 PaperWeekly 的下次活动:)
关于PaperWeekly
PaperWeekly 是一个推荐、解读、讨论、报道人工智能前沿论文成果的学术平台。如果你研究或从事 AI 领域,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点击「交流群」,小助手将把你带入 PaperWeekly 的交流群里。
▽ 点击 | 阅读原文 | 立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