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热映刷屏,成为具有“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意义的现象级影片!赛小编今日为您配一道科学“大餐”,整理了与《流浪地球》相关的42种科普、专著书单,供您赏影参阅。
书单速览
17种科普书单——为您脑补一个科普图书书名故事:
公元××19年,正月某日
在《湖畔遐思》的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问天科学》
《话说宇宙》
《聆听宇宙的声音》
发出探究《宇宙奥秘》的《天问》
《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
▲《奔走天地间——欧阳自远科普文选》封面插图
《奔走天地间》的欧阳自远
沿着
《通向宇宙的三级阶梯》
《活捉黑洞》
《寻找暗物质》
《从夸克到宇宙》
《赶往火星》
《筑梦天宫》
谱写着
《经典行星的故事》
《天文的故事》
为您整理了一份汇集了宇宙学、空间系统、航天器推进、空间高速碰撞、地下空间开发、遥感技术的学术著作书单,25种。
现代宇宙学
空间系统基础
航天器系统工程(上、下册)(原书第四版)
航天分析动力学
航天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指南
航天器电磁对接/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
推进系统动力学
电火箭推进基础
气动减速技术
航天器带电原理――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航天信息化综合集成
空间超高速碰撞
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理论、方法与技术
深空行星形貌测绘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深空探测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
火星探测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恐怖七分钟”
2016-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载人深空探测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天文学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航天运输系统
特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图书简介
本书单仅整理了有现货的图书,
识别封面右侧二维码即可购买。
☀ 湖畔遐思-宇宙和现实世界
ISBN 978-7-03-043774-7
作者: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出版时间:2016-01
《诺贝尔奖大师科普经典·湖畔遐思:宇宙和现实世界》由25篇在2000-2008年间撰写和发表的短文构成,并在每篇文章的前和后都添加了序或说明。温伯格以其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独特见解,使我们能从一个热爱物理且认为用物理学家的方式来看待世界有着重要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诺贝尔奖大师科普经典·湖畔遐思:宇宙和现实世界》内容涉及到从宇宙学的问题到当今世界上的诸多议题,甚至包括军事、政治和宗教等争议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对"终理论"的看法、是否科学能解释一切、科学的未来与宇宙、暗能量、卓越的物理方程、导弹防御、增长的核危险、宇宙是计算机吗、漫步到末日的启示、四大教训、错误的决定、转折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研究、爱因斯坦的错误、生活于多元宇宙、反对抵制、对博士后的话、科学或宇宙飞行员、以色列和黎巴嫩、没有上帝等。
☀ 问天科学
ISBN 978-7-03-053686-0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时间:2017-08
“问天科学讲坛”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0 周年校庆之际创办的科学讲坛。该讲坛邀请校内外不同领域的院士,融学术前沿于科学普及,为广大师生传道解惑。本书首次从百余位院士的报告中汇编了7 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报告,并结集成书,包括:叶培建院士“有人参与的深空探测突出科技问题研究”;张祖勋院士“信息化时代的摄影测量”;龚惠兴院士“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 李应红院士“等离子体冲击波流动控制与表面强化”;赵淳生院士“创新创业实现中国梦”;戚发轫院士“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樊邦奎院士“当无人机遇上人工智能”。
☀ 话说宇宙
ISBN 978-7-03-036311-4
作者:林元章
出版时间:2015-05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太阳为何会发光?彗星和流星雨是怎么回事?宇宙真的在膨胀吗?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本书通过10个专题,介绍了月球、太阳、日食和月食、太阳系、星空、恒星世界、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宇宙的演化、外星人问题,以及探测宇宙的利器等,用通俗的语言对各类天体和宇宙结构作了系统的讲解。 对有志于了解天体和宇宙以及天文学基本知识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同等文化程度的其他读者,这本天文科普读物,很值得一读,相信读后必将会有所助益。
☀ 聆听宇宙的声音
ISBN 978-7-03-058309-3
作者:未来论坛
出版时间:2018-08
“理解未来系列”一套共7本,本书是其中之一。“理解未来”是未来论坛每月举办的免费大型科普讲座,它邀请知名科学家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大众对科学的认知。本套丛书是精选的部分现场讲座的文字整理,然后按照不同学科归类分册。《聆听宇宙的声音》主要介绍引力波、暗物质以及科幻电影中的天文知识等,本书参与的嘉宾如下(排名不分先后):Kip Stephen Thorne、Rainer Weiss、曹军威、陈雁北、丁洪、黄晓庆、季向东、赖东、毛淑德、张双南、朱宗宏等。
☀ 宇宙奥秘(第二版)
ISBN 978-7-03-045817-9
作者:张邦固
出版时间:2015-11
本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宇宙整体的运动、观测宇宙大小的方法和表明星系退行的观测证据,以及作为大爆炸火焰遗迹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基本特征;简单介绍了关于宇宙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成功与不足;本书后半部分还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的工作,说明宇宙未来会收缩,计算了宇宙年龄和下一次宇宙大爆炸的时间。最后,本书设想了人类躲避宇宙收缩的一些可能方法。
☀ 天问: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ISBN 978-7-03-052335-8
作者:袁位
出版时间:2018-01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的入门级天文科普读物,内容包括奇妙的星空、神奇的天文仪器、认识地球和月球、太阳家族和观测星空。读完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星空,认识星空, 探索宇宙奥秘。全书以生动流畅的语言讲述深邃奇妙的星空,深入浅出,趣味横生;插圄生动活泼,国文并茂,栩栩如生。
☀ 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ISBN 978-7-03-043733-4
作者:葛云保
出版时间:2016-01
你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吗?你知道这个地球在围绕太阳吗?知道。那你一定很相信喽!
但是我要告诉你,迄今为止一个人亲眼见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相信吗?我还要告诉你,远在500多年前,甚至远在2000多年前,在人们的活动范围还很小、只有极简陋的技术和工具,甚至许多数学计算的方法还没有发明的情况下,就有天文学家指出地球在绕太阳转,你会惊讶吗?他们是怎么想得到,又是怎么论证的呢?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科普作品。它的目的不仅是介绍天文知识,更是引导我们思考——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我为什么要相信宇宙是这样的。《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讲解的就是这个激动人心的论证过程,只要你有初中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加上对天文学美妙的思考力,你就能读懂它。它能满足你的好奇,回答你的疑问,让你深有感悟。
☀ 奔走天地间——欧阳自远科普文选
ISBN 978-7-03-042172-2
作者:欧阳自远
出版时间:2015-04
从已发表的100多篇相关作品中选择78篇,汇集成《奔走天地间》。尽量以科普的语言叙述作者的研究历程、重大科学事件和研究成果。"奔走天地间"分为五篇:第一篇宇宙骄子--从天体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的起源与演化,探究史前核反应堆;第二篇--天外来客--中国陨石降落重大事件,月球与火星陨石,陨石研究的科学意义;第三篇天地--小天体撞击地球的祸与福,小行星撞击地球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事件,小天体撞击与地球演化;第四篇月球探测--月球探测重大事件与进展,中国月球探测的历程与成果;第五篇深空探测--火星生命与环境探测,行星探测与比较行星学,太阳系探测与太阳系演化,中国的太阳系探测。
☀ 通向宇宙的三级阶梯:从太阳到黑洞,再到神秘的暗物质
ISBN 978-7-03-041253-9
作者:戴维·加芬克尔(David Garfinkle)等著;
庚君伟 译
出版时间:2017-08
如果科学家摸不到太阳,怎么知道它的组成呢?如果们看不到黑洞,怎么能肯定它们存在?引力物理学家戴维·加芬克尔和科幻作家理查德·加芬克尔兄弟俩在《通向宇宙的三级阶梯》中就解答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本书带我们探究宇宙学中某些最复杂的现象,看科学家怎样通过观察、间接检验和理论来获得关于宇宙的知识。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看这本书没错,它展示的是科学家揭示宇宙奥秘的方法。
☀ 寻找暗物质:打开认识宇宙的另一扇门
ISBN 978-7-03-049040-7
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
出版时间:2016-06
当你在仰望繁星闪烁的夜空时,你是否知道,浩瀚宇宙中95%以上都是人类还没有弄清楚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普通物质仅占不到5%。如果把21世纪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比作“晴朗天空”,暗物质和暗能量则被看成“两朵乌云”,两者都无法用现有理论充分解释。那么,暗物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奇存在?为什么要寻找暗物质?暗物质有哪些探测方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宇宙中失踪物质的踪迹?
寻找暗物质,就像是和幽灵捉迷藏。本书将带领读者跟随中国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飞向太空深处,走进暗物质的神秘世界。大家还会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生活的这颗尘埃环绕的蓝色星球上,有一群常年致力于捕捉暗物质的“科学刀客”,他们怀着对隐秘宇宙的浓厚好奇,思考着、忙碌着、快乐着,为的就是破解宇宙的黑暗之谜,解开宇宙构成的难题。
☀ 活捉黑洞:中国慧眼探索极端宇宙
ISBN 978-7-03-053768-3
作者:喻菲,全晓书,屈婷
出版时间:2017-06
仰望星空,繁星点点。你是否能够想象到,在宁静安详的宇宙中,还存在一种神秘而又狂野的天体——黑洞,在它们周围,星星被撕裂、脉冲星疯狂旋转、宇宙深处产生猛烈的爆炸…… 那么,黑洞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研究黑洞?探索黑洞有哪些方法?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通过什么方式追踪物质坠入黑洞的轨迹?
本书将带领读者追随“慧眼”搜巡脾气暴躁的极端天体,走进黑洞的神秘世界。大家还会惊喜地发现,在漫漫的科学探索道路上,有这么一群“依靠想象力任意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怀着对隐秘宇宙的强烈好奇,思考着、忙碌着,为我们揭开神秘宇宙的层层面纱,谱写着一首壮丽的宇宙诗篇。
☀ 从夸克到宇宙: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
ISBN 978-7-03-056859-5
作者:谢一冈等
出版时间:2018-09
20世纪,人类在认识自我生存的物质世界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从约10-18厘米的微观粒子,到130亿~150亿光年的宇宙。在这个认识层次不断递进的过程中,无数的科学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本书按历史发展脉络,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历程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但又曲折艰辛的科学故事。
本书的作者和审阅者都是多年来参加了许多高能物理方面大型国际合作、国内科研工程或大型项目的科学家。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这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也用由显的语言普及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特别介绍了微观粒子同宇宙演化与天体的密切联系,相信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从夸克到宇宙:理论物理的世界
ISBN 978-7-03-057238-7
作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出版时间:2018-05
理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中所有物理现象的本质。理论物理的研究对象小到物质的基本组分夸克,大到整个宇宙,研究对象极其丰富。理论物理学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后,现在仍有大量的重要问题亟待回答,如暗物质的性质、暗能量的本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完备性以及是否存在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是引力理论的终极理论、大统一理论是否存在、宇宙的起源、量子力学的诠释、黑洞的本质以及引力的量子化和时空的起源等。另外,理论物理在其他学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如生物体系、社会复杂系统、能源问题等。本书收集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近年来撰写或者翻译的,涉及上述课题的一些优秀科普文章。
☀ 筑梦天宫:从万户飞天到中国空间站
ISBN 978-7-03-050307-7
作者: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
出版时间:2016-11
2016年9月,随着天宫二号的顺利升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记录了中国人从万户飞天以来的太空探索历程,描述了在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进行的诸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向广大读者立体呈现出了空间科学实验的无穷魅力。同时,全书描写刻画了多位中国空间研究与应用科学家代表,展现了我国科学家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
ISBN 978-7-03-033533-3
作者:阳曦,徐蕴芸
出版时间:2012-03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第1版于1996年问世不久,即成为另类经典,作者罗伯特·祖布林成为无数耽于幻想的科学家与外太空探索者的民间英雄。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原著修订版)》是此书的15周年纪念版,《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原著修订版)》选择了NASA好奇号即将大展拳脚之前出版,更新了一些知识,讲述了目前在火星上创建一个可持续社会的科学可能性。与月球上死寂的世界不同,火星的景观充满可能性,不过首先要使人类可以在上面生存。基于探险的伟大传统,罗伯特·祖布林的计划要求我们轻装上阵,离开地球。他一步步讲解了科学家可以如何应用现有的技术将人类送上火星,然后利用这颗红色星球表面的自然资源生产出燃料和氧气,建造空间基地和居留地,最终有一天实现仿地球的环境——这个过程可以改变火星的大气,为人类的居留铺路。
☀ 经典行星的故事
ISBN 978-7-03-050824-9
作者:卢昌海
出版时间:2016-12
水星上有水吗?金星上会下雪吗?地球是宇宙中的“独苗”吗?我们能成为火星人吗?木星是地球的守护神吗?土星能浮在水上吗?本书以“行星随笔”的风格讲述太阳系内六大经典行星的故事,语言生动风趣,内容严谨翔实,使读者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体会科学的严谨与激动人心,并学到丰富的知识。
☀ 天文的故事
ISBN 978-7-03-053745-4
作者:杨天林
出版时间:2018-10
天文学在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使人类对宇宙的层次布了清晰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身在宇宙及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天文学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常常成为真他学科研究的前期甚至成为挑战既有理论的重要问题。
本书系统讲述了远古时期东方世界的历法、天文观测和宇宙现、希腊罗马时期的天文学、中古时期东方世界的天文学、近代以来天文学的发展及宇宙演化等内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意识到我们脚下的世界只是宇宙中非常小的一个片段。天文学领域星光灿烂,在书中我们会遇到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等著名天文学家,他们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将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面对挑战,追求精彩人生。
☀ 现代宇宙学
ISBN 978-7-03-049544-0
作者:[美] Scott,Dodelson
译者:张同杰,于浩然
出版时间:2016-08
本书开篇介绍了用 Friedmann-Robertson-Walker (FRW)度规描述的平滑均匀宇宙,包括对暗能量、大爆炸原初核合成、再复合和暗物质的细致处理. 从此处出发,读者被引入 FRW 宇宙的扰动:爱因斯坦-玻尔兹曼方程扰动的演化和由原初暴胀导致的扰动的产生及其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包括表征重子声学振荡(BAO)的峰值和极化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各向异性谱,重子声学振荡的物质功率谱,及通过星系的测光巡天、红移空间畸变(RSD)、星系团数密度和弱引力透镜对密度扰动的探测. 本书结束于一个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长章节. 本书是第一本详细地解释以下性质的书: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声学峰的结构; 用于探测到原初引力波的 E/B 的极化分解,以及用于日益增加的大型宇宙学数据集合的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会学到在宇宙学工作中需要的工具,了解到现代观测技术在我们对宇宙图景的认识和理解上产生了怎样的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
☀ 空间系统基础
ISBN 978-7-03-049054-4
作者:[美] Vincent,L.Pisacane
译者:张育林,王兆魁,刘红卫
出版时间:2016-06
空间系统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又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前沿领域。
本书全面介绍了空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空间工程管理、空间环境、轨道与姿态动力学、推进系统、电源系统、热控系统、航天器结构、空间通信、遥测遥控、星载计算机、软件系统、航天器集成测试、空间操作、纳星设计等,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并重,使读者理解空间系统开发、研制与运行的基本原理,提高空间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 航天器系统工程(上、下册)(原书第四版)
上册,ISBN 978-7-03-041878-4
作者:李靖等
出版时间:2014-10
下册,ISBN 978-7-03-042173-9
作者:李靖等
出版时间:2014-11
本书以空间任务需求为设计驱动,给出任务及轨道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航天器的空间环境与设计约束的基础上展开航天器设计,介绍了航天器发射与运行控制密切相关的运载火箭系统和地面站及控制系统,阐述了航天器的结构、机构、装配、集成和测试、小卫星工程以及产品保证等内容。本书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各章专业知识的总结,并重点介绍一种系统设计方法——并行工程设计,该章内容是全书的精髓。
☀ 航天分析动力学
ISBN 978-7-03-048287-7
作者:梁立孚,宋海燕,李海波
出版时间:2016-06
航天动力学是耦合动力学,涉及流固耦合及大型柔性结构等复杂问题。本书第1-5章分别研究刚-弹耦合动力学的Hamilton原理及其应用、非线性刚-弹耦合动力学的Hamilton原理及其应用、非保守刚-弹耦合动力学的拟Hamilton原理及其应用、刚热弹耦合动力学的功能型和功率型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刚弹液耦合动力学的功能型拟变分原理和功率型变分原理及其应用。第6章将Lagrangc方程应用于线性、非线性和非保守刚弹耦合动力学。
☀ 航天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指南
ISBN 978-7-03-058889-0
作者:吴永亮,何玲,樊世超
出版时间:2018-09
本书系统论述了航天飞行器动力学环境设计、试验环境条件预示与计算等,主要内容包括:航天飞行器在其寿命周期内所经历动力学环境的分类及任务事件、动态激励或动力学环境引起的载荷预示方法、结构环境激励响应预示方法、动力学最大预期环境计算方法、动力学环境在最大载荷处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准则、动力学环境试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等。本书为航天产品设计人员提供了全面、详尽的动力学环境设计与试验工作指导,对于推动航天技术发展、提升我国航天飞行器产品研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航天器电磁对接/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ISBN 978-7-03-044793-7
作者:杨乐平等
出版时间:2015-09
本书是关于航天器电磁对接/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一本专著。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星间电磁作用基础、电磁对接/分离动力学与控制、电磁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地面演示验证试验等。本书内容新颖、翔实,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航天器电磁对接/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基础、数学模型、动力学特性以及控制方法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
ISBN 978-7-03-055848-0
作者:王兵,计自飞
出版时间:2018-03
本书针对航空宇航推进的基础理论、发动机部件与系统以及对推进技术的展望组织内容。全书共三篇,10章,强调喷气式推进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融合航空吸气式与航天火箭式推进的共性问题。第1~4章构成第一篇,重点关注航空宇航推进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第5~8章构成第二篇,围绕叶轮机械、进排气系统、燃烧系统、推进系统总体特性展开,讨论航空宇航推进系统的基本过程与工作原理;第9章和第10章为第三篇,展望航空宇航推进领域的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系统动力学
ISBN 978-7-03-056754-3
作者:汪洪波,吴海燕,谭建国
出版时间:2018-03
本书主要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几类主要的航天推进系统。首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管路、阀门、涡轮泵、燃烧室等几个重要组件的动力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启动、关机、工况转换等典型的瞬态过程和燃烧不稳定问题进行了介绍。
☀ 电火箭推进基础
ISBN 978-7-03-051834-7
作者:程谋森,李小康,王墨戈
出版时间:2017-11
本书侧重介绍电火箭推进原理。在电火箭推进中,推力的产生是依靠电加热、电场电离、电磁力加速、激光电离等装置和技术实现的,与化学推进中的推力产生方式完全不同,也与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专业中探索基本现象与基础理论的装置和技术不同。随着电火箭推进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任务范围的拓展,电火箭推进已日渐成为航天器推进技术研究的重要分支。关于电火箭推进的原理、发展状态和应用方面的知识,也成为更好地开展空间任务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基础。
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太空小推力加速任务分析、小推力轨道机动与位置保持、单组元肼推力器、气体放电导论、电弧推力器简化分析、离子推力器、电子轰击式放电室零维模型、霍尔推力器、霍尔推力器稳态一维模型、磁等离子体推力器、磁等离子体推力器简化模型、激光加热推力器。
☀ 气动减速技术
ISBN 978-7-03-059132-6
作者:余莉
出版时间:2018-10
本书以气动减速系统工作包线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各类气动减速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性能特点和设计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作者在科研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及创新成果。本书共8章。第1~2章介绍气动减速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应用情况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第3~ 4章阐述高超音速气动减速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航天器再入减速系统、充气式减速装置、可展开刚性减速装置的工作特点和性能分析方法。第5~7章对降落伞和翼伞的工作性能和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开伞控制、群伞设计、尾流及伞衣变形等问题,建立了降落伞工作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第8章着重对充气式减速器、常规降落伞和冲压式翼伞的设计要点进行介绍,包括几何设计、强度分析及材料选择等内容。
☀ 航天器带电原理——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ISBN 978-7-03-042258-3
作者:(美)黎树添著;李盛涛等译
出版时间:2016-01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航天器带电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等离子体环境造成的航天器表面带电与高能电子辐射造成的航天器介质深层带电。书中还介绍了太空缆索、等离子体接触器、超带电、带电抑制方法,反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地球空间等离子体环境、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麦克斯韦等离子体中的航天器充电、势阱和势垒、航天器放电、介质深层充电、带电抑制方法、流星体碰撞及中性气体释放等。
☀ 航天信息化综合集成
ISBN 978-7-03-041607-0
作者:张峰,薛昱,薛惠锋
出版时间:2014-12
本书是科技部主持的重点项目《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丛书之一。立足于国际、国内视野,定位航天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矛盾,研究航天信息化集成方法。本书提出了数字化样机设计集成、基于物联网的产品生产管理集成、协同制造过程集成、生产管理运营集成和基于云服务的系统集成五大集成综合起来,形成初步的航天信息化云集成平台,实现航天大型复杂产品数字化的系统设计、总体布局,实现从综合集成到综合提升的跨越,为后续的技术展开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空间超高速碰撞
ISBN 978-7-03-058783-1
作者:李怡勇,王卫杰,王建华
出版时间:2018-09
超高速碰撞是指相对速度在每秒几千米甚至更高的物体之间的碰撞。外层空间物体的飞行速度极高,超高速碰撞是空间碰撞的主要形式,且普遍存在于人造航天器、宇宙天体、微观粒子等各类对象之间。
本书全面介绍了空间超高速碰撞的主要类型、物理现象、研究方法、作用机理和典型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空间超高速碰撞概述、航天器外部结构碰撞损伤、航天器碰撞解体、宇宙天体超高速碰撞、高能粒子束冲击、强激光束辐照冲击等。
☀ 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理论、方法与技术
ISBN 978-7-03-058736-7
作者:顾行发等
出版时间:2018-11
本书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对航天遥感系统状态与变化分析和理解基础上,重点考察航天遥感系统设计、制造中与应用紧密相关的因素的论证,特别是对遥感信息、遥感数据、遥感软硬件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分析了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以及支撑航天遥感系统发展的能力体系。其通过在国家重大项目论证中发挥作用,体现出其科学性,也为提升我国航天遥感论证能力做出了初步贡献。
☀ 深空行星形貌测绘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ISBN 978-7-03-049436-8
作者:徐青等
出版时间:2016-12
深空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寻找地外生命、探索宇宙奥秘的必然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航天科技能力和空间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50多年的探索,人类开展的深空探测活动已基本覆盖了月球、太阳、七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太阳系各类天体。我国已成为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且已将火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列入未来的深空探测计划之中。
形貌测绘是人类各种探测活动的先行者,也是各项深空探测活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书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对深空行星形貌测绘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阐述深空测绘的概念、理论、系统、技术方法等,重点解决深空环境下,在无控制、弱轨道约束、大倾角、小基高比等复杂摄影成像以及行星表面影像信息贫乏等困难条件下,较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获取行星表面形貌及其特征并制作正射影像图的系统理论、技术和方法,并构建用于深空测绘成果展示与深空探测活动分析的深空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
☀ 深空探测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
ISBN 978-7-03-052997-8
作者:张伟
出版时间:2017-09
本书系统阐述了深空探测天文自主导航的原理、方法、实现途径以及地面实验系统。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深空探测天文导航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天文导航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3章分别针对深空测角、测距、测速三类自主导航方法进行系统论述;第4章介绍组合自主导航,给出不同的天文组合自主导航方法,对导航系统的可观测性、组合导航信息融合、误差传播机理、导航滤波算法及误差处理等进行论述;第5章介绍深空天文自主导航的实现技术;第6章介绍并分析天文导航系统数学仿真、天文导航目标源模拟方法、地面半物理实验系统等。
☀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
ISBN 978-7-03-042838-7
作者:邸凯昌,刘召芹,万文辉,彭曼
出版时间:2015-03
本书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汇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总结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及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定位发展现状,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坐标系统与控制网、月球和火星轨道器定轨定姿与遥感制图、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导航定位、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影像制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综合介绍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车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探测工程任务中的应用。
☀ 火星探测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恐怖七分钟”
ISBN 978-7-03-0551276
作者:夏元清
出版时间:2018-01
本书以深空探测的重要研究领域——火星探测为研究背景,对火星探测任务中探测器进入、下降和着陆过程(EDL过程)中的导航、制导与控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系统提出探测器在经历火星大气层“恐怖”七分钟后能够精确着陆火星表面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九章:第1章为绪论,阐述了火星探测的研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第2章建立了火星EDL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第3章至第5章分别分析与研究了进入过程中的“黑障”现象、导航策略和制导方案;第6章对火星探测器伞降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物伞系统六自由度模型;第7章提出的最优制导律显著提高了探测器动力下降段的着陆精度;第8章分析火星探测器着陆段的图像特征识别、匹配与路径规划问题;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第9章对整个EDL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实现。
☀ 2016-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ISBN 978-7-03-047460-5
作者:吴季 等
出版时间:2016-08
空间科学是以空间飞行器为主要平台,开展宇宙、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前言探索,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发现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热点学科。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的、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的“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在 介绍空间科学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空间科学的国家要求,阐述了至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中国至2030年发展战略目标、空间科学计划及所包含的科学卫星任务,绘制了至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并探讨了支撑和保障空间科学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与能力。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由以院士为主体、众多专家参与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研讨共同完成,涉及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旨在系统分析有关学科的发展态势和规律,提炼关键学科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学科创新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并为学科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和措施建议。
☀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载人深空探测
ISBN 978-7-03-0501097
作者:中国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6-11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载人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载入深空探测的内涵,对载人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沿性研究;同时面向我国载入深空探测领域发展的长远战略需求,系统的分析了实施载人深空探测所面临的四个方面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提炼了应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天文学
ISBN 978-7-03-036453-1
作者:中国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5-11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天文学》包含星系与宇宙学,银河系、恒星与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太阳物理学,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基本天文学,天文技术方法等六个专题,详细分析了天文学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态势,以及我国天文学各分支学科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或保障措施。 本书不仅能够帮助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也是科技管理部门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天文学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的重要读本。
☀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航天运输系统
ISBN 978-7-03-037913-9
作者:中国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4-05-01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航天运输系统》系统梳理了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历程,前瞻了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时面向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长远战略需求,提炼出航天运输系统学科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新问题和重大战略方向。
☀ 特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ISBN 978-7-03-057312-4
作者:谢和平等
出版时间:2018-05
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向地下要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本书依托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咨询研究项目,由谢和平院士领衔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核心研究团队,对我国地下空间,特别是我国特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5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我国特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原创成果。
本书的特殊地下空间特指资源和矿物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尤指煤矿、金属矿等固体矿物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以及水溶法开采盐岩后形成的地下空间。全书以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提升特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为目标,首次提出了特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功能定位。在广泛调研我国特殊地下空间容量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地下空间判识与估算方法,首次绘制了全国生产煤矿井下可利用地下空间分布图、距地级市50km以内煤矿井巷可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分布图、全国煤矿有序退出井巷可利用地下空间分布图;系统提出了特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六大基本原则及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四大设计理念,创新提出了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方式及科学利用的战略构想;首次提出了特殊地下空间多元协同开发理念,阐述了特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并结合京西关停矿井实践情况,给出了京西关停矿井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构想。
☀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ISBN 978-7-03-045692-2
作者:谭卓英
出版时间:2016-02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12章:(1)绪论;(2)地下空间的基本形态与功能;(3)地下空间总体规划;(4)城市中心区及地下综合体;(5)城市地下街及步行系统;(6)城市地铁路网及地下公路交通;(7)地下停车场;(8)地下综合管廊;(9)防空地下空间;(10)地下物质仓储与物流空间;(11)资源及能源地下空间;(12)地下空间环境调控与灾害防护。本书内容涵盖了城市及非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最新技术与理论成果,全书论述严谨、深入浅出,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根据教材内容,每章附有习题、思考题和参考文献,易于阅读、理解和掌握。
本文转自科学出版社地学公众号“赛杰奥(sci_geo)”。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