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订阅本号,以便随时来访。
导语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扑面而来,身处其中的企业与企业人该如何应对?
PS:打开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行业研究报告”或者“report88”关注我们,点击“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有你想要的!
来源:毕亚军 华商韬略(ID:hstl8888)
12月8日,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刚刚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代表中国业界给出了他的思考和TCL的答案。
拥抱智能化
李东生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并在其中扮演了超过20年的先驱者角色。技术变革是工科出身的他始终关注的核心,也是TCL依然屹立潮头的关键。
制造业拥抱智能化与人工智能,李东生与TCL也是先行者。
2009年,TCL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投资245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华星光电,立志改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无屏”的窘境,TCL也由此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掌握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面板—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彩电制造企业。
当时,李东生就判断,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巨变,于是将华星光电这个全新的项目作为适应变革的抓手,核心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制造。
如今,华星光电不但在技术层面攻进全球顶尖阵营,在经营效率等方面超越包括三星、LG在内的国际同行,也成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一个标杆。
目前,华星光电的生产环节已实现“无人车间”,100%自动化生产。今年11月,华星人工智能自动缺陷分类系统(ADC项目)也已正式上岗,由AI当质检员。明年,华星在生产、设备、制程、可视化等领域的智能化系统也都将陆续上线。
在已经运行的ADC项目中,人工智能上线仅3天就达到了人类工程师半年训练的水准,大大提升了面板质量控制水平,并可替代75%的质检人员工作。
“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了科学决策和智能制造,基本具备了‘工业4.0’的雏形。我们的目标是把华星打造成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面板工厂。”李东生说。
华星之外,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也给TCL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早在2014年,李东生就给TCL明确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转型目标,也由此加速了TCL拥抱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步伐。
2017年5月正式动工,投资129亿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是TCL智能制造的一个新境界。该项目包含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和TCL多媒体智能显示终端两个子项目,竣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
依托上、下游的基础,李东生正下着一盘“在显示产业做整合,进一步建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大棋。“全球对彩电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彩电需求增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由此在全球的显示产业能够争取更大的份额。”他说。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TCL已经通过AI让TCL电视向家庭娱乐平台不断延伸,既大大丰富了消费者的娱乐方式和娱乐体验,也让公司的电视业务不断高端化。2017年前三季,TCL的智能电视销售均价也提升了19.3%。
李东生说,“TCL的产品现在已基本都是智能产品,既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智能互联网服务,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也为企业创造新价值。”此外,TCL也介入了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的一些功能芯片领域。
为在智能化变革中更具主动权,TCL还率先在美国硅谷设立研究所并与多所顶尖高校在半导体显示技术、智能制造、AI、大数据、5G等领域携手合作。在显示技术领域,集团已在广州推动喷墨打印显示技术,探索下一代显示技术方向。
最近,TCL正在筹建一个智能技术专项投资基金。“我们会投资和我们相关的智能制造技术,为未来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服务。”李东生说。
人才大变局
TCL的智能化为其持续深入的全球化提供了支撑,也令产业和趋势观察者瞩目,但《财富》希望李东生重点分享的,却不只是智能化对企业竞争力的重塑与改变。
“新兴的科技正在快速重塑劳动力……全球化企业领导人将如何继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工作者打造‘生活脚本’,让他们能够在不断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学到新的技能并不断进步?”这才是《财富》给李东生的命题。
因为《财富》认为TCL在这方面找到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拥抱智能化,不是要甩掉员工,让就业变成失业,而是要促使就业和人才向更高端升级,这是李东生从实践中得出的基本判断,也是TCL坚持的目标。
李东生说:“对于企业来说,智能化、自动化是必然趋势,要适应竞争,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TCL企业在过去几年持续成长,人数并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加,智能化提高我们的效率,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不断创造新岗位。”
在李东生看来,就制造业而言,智能化对人才结构的影响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制造将导致部分处在制造链低端的生产岗位被机器人取代,甚至会逐步从体力劳动领域升级到脑力劳动领域,这会导致部分就业岗位的丧失;
第二,智能制造企业中,对综合思维、灵活决策、富有创意的岗位需求将大量增加,进而推动高层次人才需求持续上升;
第三,智能制造大规模应用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将推动劳动力升级。李东生认为,智能化推动的就业结构升级,将是今后30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由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企业和企业人要如何转型升级?
李东生的观点是,这需要从思维方式、流程设计到管理实践都进行深度转型,也将是从最高领导者到管理者再到一线员工都需要转型的系统进化。
“我们只能适应这个时代,进而引领这个时代,而人的‘大脑’能否升级,是我们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关键。”李东生说。
训练你的人
具体到TCL,如何让现在的人才适应未来的需要?
核心是构筑全面的培训和提升体系,更通俗地说,就是不断训练你的人。
李东生说,企业要创造条件,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能,适应新的生产技术的要求。“所以TCL有很多培训计划,来帮助基层的员工,帮助基层管理者,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生产技能,来适应这个变化。”
为此,他致力在集团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推动设立了TCL大学,构建了“鹰系”、“新任系”和“高潜人才系”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其中,最核心的“鹰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一共包含四个层次:“雄鹰工程”面向高层管理者,着重培养企业高管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精鹰工程”面向中层管理者,着重培养企业经营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领导力;“飞鹰工程”面向基层经理人员,培养其管理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雏鹰工程”面向新入职的大学生,着重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他们融入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在智能制造方面,TCL则依托TCL工业研究院,邀请专家学者到内部开设人工智能、算法及芯片技术等紧跟科技前沿的专题培训班,同时还将学习效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帮助技术研发人员升级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科技发展的形势。
训练的同时,TCL努力为训练出来的人才构建新的舞台并使其更好发挥力量。在华星光电,为适应智能制造生产的需求,TCL专门设立了智能制造规划部门,新增了系统开发、智能运营、大数据分析、智能物联网、制程监控等60个岗位编制。
目前,TCL还正筹备建立华星智能制造学院,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平台,在更广层面培养一线员工,主动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升级。
“最近几期集团执委会后都有一个半小时的集体学习,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李东生说:“TCL将与员工共同成长,帮助他们与智能时代共舞。”
一直向前冲
11月29日,深圳建市以来投资最大工业项目——华星光电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G11项目”)主厂房及AGC玻璃项目厂房提前一个多月封顶。出席仪式的李东生可谓是百感交集。
差不多8年前,刚刚从收购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泥潭缓过劲来,严格地说是被日韩主导的液晶平板电视革命打了个措手不及的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一出手就是245亿的巨资投资华星光电,誓言要把日韩企业夺走的加倍赢回来。
8年抗战下来,他做到了。
通过华星光电这盘棋,整个TCL集团也更年轻,更活力,更智能,更面向并掌握着未来了,但这个成绩对李东生来说,堪称九死一生的胜利。TCL今天的成功得益于率先形成了全球化的版图和格局,但这一度带给李东生史无前例的风险。
早在1999年,李东生就带领TCL迈开国际化步伐,2004年,他一举收购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全球移动终端业务,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一战成名。
但这次载入史册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里程碑事件,却因电视技术迭代和国际运营经验不足,一度给TCL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收购之后,TCL连续两年巨亏,银行收缩信用,市场看空一片,李东生甚至还被《福布斯》评为“年度最差CEO”。
最艰难的时期,李东生几个月瘦了20多斤,并写下《鹰的重生》,号召TCL人以重生的精神变革创新,坚定推进国际化事业,同时大手笔进军面板行业,直到把当年看起来失败的收购变成如今TCL全球化的扎实根基。
如今,TCL的核心产品都已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优势。2016年,公司的LCD电视销量全球第三,液晶面板全球第五……在北美市场,TCL电视已连续三年增长最快,超越所有日本同行,成为仅次于三星、LG的第三大品牌。
60岁的掌门人带领一家30多岁的企业,如何跟雄心勃勃的新生代竞争?李东生的答案,是学习,是不断超越自己,是一直坚守实业报国的企业家精神。
他说,只有自己保持足够的成长,才能带领一个团队成长。“为了应对竞争,只有保持持续学习,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为此,他到今天还在努力练习英文,也依然在钻研各种技术,了解、思考并前瞻产业变革趋势。
面对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创新技术的高速迭代,李东生选择拥抱互联网,拥抱智能化,拥抱年轻化和市场化,但千变万变,实业报国的理念一直没变。这也是李东生最显著的企业家精神特质,是他认为TCL能够百折不挠,在最困难时刻爆发最大能量的力量源泉。
2015年,实体经济在互联网新经济浪潮中倍感落寞之际,李东生就大力呼吁,坚守实业,只有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的脊梁,而且亲自到中央电视台投放形象片,甚至到纽约时代广场,为实业,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代言。
“有人问我,做实业投入这么大,划算吗?我说,梦想怎么算……”
“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但是这个心意很重要。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家都能这样做,效应就会非常大。”李东生说。
依托过去10年再创业的全球化基础,TCL集团确定了“全球化智能产品与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企业集团”的新定位,并且提出新目标:3—5年后,要在所处领域超越三星。一些人对这个目标并不看好,但李东生自己信心十足。
“要有抱负,对未来充满期待,不畏挫折;相信难题一定有解,只是暂时还没找到;保持好奇心,不轻易否定新事物、新想法,敢于尝试……”他说。
超越日韩,这也是李东生等在日韩企业脚底下顽强崛起的,这一代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家做了几十年的一个梦。这个梦里有他们自己的理想,也有国家民族的期待。
这一目标下,如何更好地拥抱智能化依然是李东生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将不断加大智能化的投入,这也和‘中国制造2025’是同一个方向。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这一轮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李东生说。
这一系列的课题怎么解?李东生也没有具体的答案,但有一点他很肯定:TCL的智能化绝对不是要用机器干掉人,而是要让人更懂机器,也让机器更懂人,最终实现“TCL将与员工共同成长,帮助他们与智能时代共舞”的共赢目标。
在与《财富》杂志的对话中,李东生说:“企业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为自己、也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也是对社会的另一种贡献。”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PS:点击以下图片可查看内容】
《刘强东: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职场铁律,老板和员工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