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旨在服务于繁忙都市下的职场白领、企业家、创投人士,成为该群体碎片化时代的充电站。
栏目以分享优秀书籍、电影、管理理论为主题,希望能够帮助你获取现学现用的足料干货、或是拓展视野的高倍望远镜、或是启迪人生的心灵药剂。
对于任何知识的理解都要有一套逻辑,逻辑是最主要的。
人在江湖上行走,有机会一定要多跟别人请教。
我们在学校学习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教材。但是到了社会上,市场竞争是没有公式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班上比我学习优秀的人非常多。他们的学习比我好,应该说能力比我强,但我感觉大家好像在事业上都不是那么如意。那为什么这些人到了社会上有这种差异存在呢?
这个时代会犒劳终身学习的人。
丁磊回忆学渣往事:为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事业未必如意
以下是丁磊在奉化中学演讲(编辑精选):
我对奉化有非常多美好的回忆。我在奉化读书时,奉化总共有三个小学、两个中学。在11年的读书生涯里,把这五个学校全读遍了。
读书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呢?其实很痛苦,极为痛苦。
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两个中学可以选,一个是锦屏中学、一个是奉化中学,我去了锦屏中学读书。那时候,我心理压力很大,因为锦屏中学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我爸爸是大学生,他问我:要不努力下,把我弄到奉化一中去。我说不用,我还有一次机会。后来我考上了奉化一中的高中部。
考到奉化中学以后,我其实成绩并不好。那时候我们班上有54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六名。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把我们最后倒数六名同学拉到教室门外骂一顿,他说:你们拖了我们班的后腿。这个印象很深刻。
很幸运的是,我从班上的倒数第六名,经过每一个学期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努力,在最后考大学的时候,考到了高中读书时最理想的成绩,全班第十名。然后我又以比重点分数线多一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本,以多一分的机会去读了最喜欢的大学。
回想这十一年,我也在想:什么样的事情造成了我读书那么痛苦?因为等我上了大学之后,读书就非常开心,四年大学生涯,是我最开心的读书时光。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班上比我学习优秀的人非常多,不止一个,是几十个这样的规模。像我们班上前十名的同学,后面我们也有联络,但我感觉大家好像在事业上都不是那么如意。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些人到了社会上跟我有很大的不一样?他们的学习比我好,应该说能力比我强,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存在呢?
我后来觉得,其中有一条,因为我是从小有兴趣的人。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他是一个热爱电子的工程师。我爸爸在我6岁的时候就开始逼我每个月和他一起阅读杂志。那时候家里一共三本杂志,一个是《大众科学》、一个是《无线电》、一个是《科学画报》。每次看杂志,我爸爸就跟我分享说,世界有哪些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整个人类社会。
有一次,我记得是1977年,也就是我6岁的时候,我爸爸看到《无线电》杂志上有张电路图,教大家怎么做一台电视机。我是亲眼看到他去买零件,去向别人请教。于是,我们家有了那个年代奉化镇上第一台电视机,那是一个9英寸的电视机。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是他培养了我对电子的兴趣。
这种兴趣、这种求知欲,后来我一直终身保持。到现在,我每天晚上一有空会抽出时间来看三本杂志的摘要,一个是《Nature》自然杂志,一个是《CELL》细胞杂志,一个是《Science》科学杂志,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创新的东西对今天的改变。
因为有这样一个兴趣,我在奉化中学的时候,也会在读书之余,在学校的电脑上用Basic语言写游戏程序。总体而说,我是一个比较不务正业的人,喜欢为自己的兴趣投资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是歌手、是个词曲作家,但他其实原本是个放射科的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这样面临的问题就是:偏科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的东西方教育有一个差异,中国很多课程设计,都希望你能够全面发展。但在国外,更希望你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数理化基本是全班前三,但是语文一直不好,英语马马虎虎,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全面发展的人。但因为对数理化有无限热爱,一直很受益。
我希望大家可以改变对偏科的看法。像现在学校里的考试都设置了满分,很多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在补差距,比如数学120分满分,你考97分,那就要想方设法地为这23分差距努力。我个人建议,如果你是真的很喜欢物理、化学,那么请你更多地投入在这门功课上,一路攻克,一直往前走。
对于学习过程,我还想分享一样东西,就是学习方法。我曾经生物考得很差,经常班上倒数。那时候,我妈一个朋友的小孩经常考班上第一名、第二名,我妈妈跟我说:要不要找一个时间跟他聊聊,看看他读书有什么秘诀。
很幸运的是,这个同学给了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启发。我大概跟他聊了1个小时,聊完以后,我如梦初醒,找到秘诀,在以后的所有的生物考试里面,我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考到近满分的成绩。我觉得,其实他教我的这套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对于任何知识的理解都要有一套逻辑,逻辑是最主要的。没有逻辑,光死记硬背是非常难掌握的。
在逻辑开启了我的学习之路以后,我觉得在我们的学习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要跟大家分享,就是要脸皮厚。
我在读书的时候发现,成绩优秀的人,他不愿意问别人问题。但恰恰我是一个脸皮比较厚、成绩比较差的人,所以后来我在大学和工作当中,我会不停地向身边优秀的人去请教各种问题。“不耻下问”,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人在江湖上行走,有机会一定要多跟别人请教。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人教给我互联网,老师也没有教过。除了在《Byte杂志》看到的文章外,我是有一次看广告,看到在北京有人架了BBS。那时候,很幸运在宁波邮电局,我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我就马上打电话去问他:这个东西是真的吗?可不可以教我一下?
所以,如果说,在今天,学习是一件需要终身努力的事情,那么在学习方法上,首先第一个是要有逻辑,第二个就是要不耻下问,跟身边最优秀的人学习。还有一个就是,认准了方向之后永远不要放弃。
我之前说过,我刚进奉化中学读书的时候,是倒数第六名,后来,我就靠每个学期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进步,最后有机会考上大学。如果没有中国的大学教育,今天我估计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除了在学校里读书,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即便离开了学校,你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学习可以让你更从容地理解这个时代,并且和这个时代相处。因为学习,你不会落伍,你会和优秀的人永远在一起,齐头并进,分享探索世界的乐趣。
我创业20多年到今天,关于互联网的知识都是自己学习的。我记得,当初为了借三本TCPIP的书,我要坐4个小时的火车,从宁波跑到杭州,还得请人家吃饭,最后书借回来以后只能看一个礼拜。在那个礼拜里,我做了无数的笔记,因为那是我的兴趣,那是我的热爱。
后来,我在互联网创业过程中,我也没学过管理,所以我去中国商学院读管理。每次遇到问题,我都会去看其他优秀的企业、其他优秀的老板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当你能保持终身学习的时候,你就不会落伍,你也不会心力憔悴。我们有句话说,这个时代会犒劳终身学习的人。
一个人不管贫穷和富裕,都应该学习认清这个世界,更新自我。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习惯是值得你坚持一辈子的,那就是终身学习,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的话,会促使你更主动地终身学习。
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习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教材,都是有标准的,老师上课讲什么,考试考个好成绩,你排第几,大家一目了然。但是到了社会上,其实,市场上的竞争是没有公式的,也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想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里胜出的话,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第二个,还要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追寻梦想的勇气。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一直保持热爱,保持勇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在未来的路上,脚步不停,大放异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