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专访康立明生物创始人兼总经理邹鸿志
编辑 | 尹茗
图片设计 | 李斌才
视频编辑 | 陈曦
90后开始养生了,但用保温杯泡枸杞的方式装装样子者众,却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如何让自己放下焦虑?可能还是要熬夜煲综艺、打游戏,再点上一顿宵夜——然后以此循环,变得更加焦虑。
如此越来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甚至排便习惯,正在成为结直肠癌高发的一大诱因。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54.7万和83.4万,其发病率已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上升至第三位。
其中,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病例数分别占全球数量的24.3%和22.9%,居全球首位。
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癌症分期手册中的数据显示,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成功率很高,0期及1期的5年存活率超过90%。同时,结直肠癌变耗时在10年左右,留给患者筛查和治疗的时间其实足够多。
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结直肠癌的分期法
但肠癌早期难以分辨,一旦出现便血等明显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的阶段。这也是为何肠癌导致的死亡案例数及比例逐年上涨的原因。
因此,为探究适合国人的癌症早期基因筛查产品,在美国主导过粪便肠癌筛查技术和产品的邹鸿志于2015年回国创办康立明生物。此前,他已经与中山大学合作实验室,研究通过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成分无创检测肠癌的技术。
2018年11月20日,康立明首款产品“长安心”(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粪便DNA肠癌检测试剂盒。
如今,在“长安心”的销售之外,康立明也在加速其他癌种无创检测技术的研发,如通过痰液检测肺癌、尿液检测膀胱癌等。这也是邹鸿志最擅长的部分——利用各类分泌物做基因检测的技术。
带技术回国
成立四年多,康立明共完成了5轮融资,历轮投资方中不乏IDG资本、鼎晖投资等的身影。现在推演,投资人大抵看中的是邹鸿志在美国研发产品的成功经验,加上“长安心”的研发进度。
2002年,邹鸿志赴美在梅奥医学中心攻读胃肠科博士后。对肠癌发展趋势的关注,让他看到了研究无创早期诊断技术的必要性。
一方面,早期诊断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以肠镜为主的检测方法令患者体验极差,而作为结直肠癌高发群体,超过60岁的老人很难承受肠镜。
在邹鸿志看来,结直肠癌的无创筛查无外乎通过血液或分泌物两种方式。如果通过血液进行筛查,要等到癌细胞侵犯黏膜下层后血液中才会有转移的癌细胞,这时检测细胞成分对肠癌发展的时期来说相对偏晚。而粪便中天然会有癌细胞脱落,早期时便可检测出来自肿瘤的DNA。
邹鸿志决定专注于粪便基因检测做肠癌早筛的研究。据邹鸿志介绍,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找到对肠癌特异、敏感的标志物。测试了上百个DNA甲基化标志物后,邹鸿志才从中得到了一组合适的分子标志物。同时,粪便中来自肿瘤细胞的DNA含量仅有0.01%左右,如何富集和提纯,也是当时团队面临的挑战。
2009年,他带领团队完成首个大肠癌无创筛查技术的研发。此后,梅奥将该技术授权于Exact Sciences并作为研发总监领导了生物科技公司Exact Sciences的粪便肠癌筛查试剂盒Cologuard的开发,该产品于2014年8月获得FDA批准上市。
另一方面,当时的检查基本都是通过肠镜完成的。肠镜准确率高,但体验十分痛苦,包括预约难、操作前服用大量电解质强力清肠、普通肠镜的剧烈疼痛等,仅是了解别人的经验就劝退了很多患者。
况且,国人大多没有定期做肠镜的意愿和习惯,一般选择做肠镜的患者是因为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症状,这就有很大可能错过肠癌的最好诊疗时期。
邹鸿志决定带技术回国,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的粪便基因检测产品。在Cologuard上市前,他成为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加入973计划,在中大组建了10个人的实验室,投入中国版产品的研发。
熬过融资难
除了为康立明的成立做技术储备外,为了将技术产品化、市场化,邹鸿志还在积极寻找公司的启动资金。
然而,2014年下半年邹鸿志寻找天使轮融资时,境况却不太乐观。“我接触几十个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下来,发现很多人表达了对康立明的兴趣,但真正愿意出钱的很少。”邹鸿志感慨。
一方面,虽然有技术、有产品,但邹鸿志一直扮演的是科学家的角色,没有真正的创业经验。这在当时让很多投资人较有顾虑。
最重要的是,肠癌筛查对中国的医疗市场来说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即便在美国已有成熟产品,但Cologuard并不适用于中国人。因此,康立明并无成形的产品,遑论临床数据。对投资人来说,投资风险很高。
其实更早的时候,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在募完一期基金后便盯上了美国的粪便DNA检测技术。对“两只眼睛看世界”的陈杰来说,左眼能看到的是中国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右眼能看到国外已经有被验证的技术或产品。
陈杰看到的产品正是邹鸿志主导的Cologuard。“2013年~2014年间我做了很多调研,发现邹教授通过粪便提取物做DNA检测的方向和产品特别好。”
据邹鸿志回忆,陈杰是通过LinkedIn账号找到自己的。真正在广州见面后,陈杰发现邹鸿志已经为创业做了准备,实验室也有一定的基础,二人关于创业的想法又十分相近。2015年的大年初一,双方敲定了投资协议。
因为艰难,所以这笔2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对康立明更为可贵。而对陈杰来说,从一期基金中拿出了接近1/10的钱投给这样一个初创团队,也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
但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他在我们这里账面上应该是涨了十几倍,都不只是拿回他们整期基金了。”邹鸿志告诉创业邦。
推进市场布局
2016年,“长安心”走出实验室,开启多中心临床试验。据邹鸿志介绍,这款中国版粪便DNA肠癌检测试剂盒优于自己在美国所做的Cologuard。“在取样上,长安心仅需要4.5g粪便,而Cologuard则需要一整份粪便以及一个便潜血标本。另外,在产品性能方面,长安心97.85%的检测特异性也高于Cologuard86.6%这一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2016年11月,邹鸿志递交了创新通道的申请,并于2017年3月获得批文。上市审批进入快车道的事让康立明团队上下都极为振奋。
从递交上市申请到2018年11月20日通过NMPA审批,康立明团队等待了7个半月。相比于其他产品的审批动辄两三年的耗时,“长安心”等的并不久,但这段时间仍然算得上邹鸿志人生中最为苦闷的阶段。
“很紧张,也在忧心万一没拿到证怎么办,我该如何给我的投资人和公司当时的70多名员工交代。”那些日子的辗转反侧对邹鸿志来说仍旧历历在目。
等到产品上市后,销售成了邹鸿志和团队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康立明在东南西北四个大区中分别委派一名销售总监统管,全国销售团队共计近140人,超过公司人数的一半。
“长安心”的销售目前主要面向医院。据邹鸿志介绍,目前产品已经进入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同时,“长安心”也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进行to C的销售,但团队尚未在此发力。
采用这样的销售布局方式,主要是出于团队对医疗产品公信力的考虑。“‘长安心’并不是快消品。作为肿瘤产品,一定是要先获得医院、医生的认可,走比较严肃的路径。”
同时,团队“长安心”做了迭代,通过增加标志物等方式,二代产品的准确性将会提升8%~10%。
除了推进“长安心”的市场布局外,邹鸿志还在带领团队研发更多基于分泌物进行早期诊断的产品,继续深耕IVD领域,尤其是分子诊断行业。据邹鸿志介绍,明年,康立明的膀胱癌和肺癌检测产品将会进入临床阶段。
创业邦100往期报道:
一年融百亿,获腾讯、百度投资,威马的小目标:成为首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 撩车专访
复购率80%,3年签下近百家头部客户,瀚思科技冷门赛道上的坚持 | 创业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