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的路,是否只有前方一条?
读完这段文字,再从结尾倒回读一遍,你可能会得到答案。
去探索更远的过去吧
宇宙和人类的历史,早已写满故事
未来,是张空白稿纸
拨开迷雾,你会蓦然发现
只有对未来的探索,才能拓宽人类边界
别天真的相信
古老的化石里,往往藏着千古玄机
那只是把寻找真理的路,想得太过简单
所有当下的难题,会由未来揭晓谜底
正如年少的烦恼,总在成年不治而愈
去探索更远的未来吧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一段文字,当你用不同的方向看,会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在古罗马智慧里,有一位雅努斯。他天生着两副脸孔,年老面向过去,年轻则朝向未来。据说,他象征着一切事物的开始与终结,又神奇地将两者融为一身。这或许是因为,在那深邃的过去里,隐藏着遥远未来的算法。向过去探究得越深,我们就越有可能,窥见未来世界的架构。
11月4日,我们依然在老地方等你。这一次相聚,不仅仅是为了仰望星空。腾讯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将与7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一起,带你奔向亘古的过去,迈进更远的未来。
2018嘉宾阵容
1. “可穿越虫洞”之父
基普•索恩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致力于对黑洞、引力波等天体物理现象的研究。
奇妙的是,他还是许多经典科幻艺术背后的科学顾问。他首次将虫洞设计为时间机器,开创了科幻界的先河。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他和制作团队合作,向人们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宇宙黑洞“卡冈图雅”,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于科学理论的黑洞艺术作品。
他8岁开始爱好天文,13岁立志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他说:“科学本身就有很多乐趣,你每天观察研究它,每天都会有新的不可预知的变化或惊喜。”
2. 挑战爱因斯坦,撬开宇宙一角
爱因斯坦曾说,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是构想出“宇宙常数”,即一种他假设的未知宇宙能量。丽莎•兰道尔却认为,暗物质确实存在于银河系中,她甚至推断,暗物质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元凶。
丽莎•兰道尔曾写下“相信直觉,大胆享受科学”,她以宇宙为舞台,以想象力为笔,画出宏大图景。做实验时,她离奇地发现一个微粒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由此提出设想——世界上存在着人类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
尽管假说尚未被证实,却并不妨碍丽莎•兰道尔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她说:“我们当然还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宇宙即将被我们撬开一角。”
3. 他有一双真正的“上帝之手”
奋斗5年,覃重军合成了只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人工创造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人类由真核细胞进化而来,酵母三分之一基因与人类同源。
这是“人工合成生命”领域最前沿的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将帮助科技家发现衰老、基因突变的成因,有望成为寻找癌症治疗方法的利器,为研究生命本质开辟出新航道。
深耕原核生物领域30余年的他,原本是研究真核生物的“外行”,他的实验设想最初被看做天方夜谭,国外同行认为不可能实现。实验很艰难,光笔记就写了2000页A4纸。
支持他不断前行的力量,埋藏在当年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没有一次失败能够真正打垮我,为什么?照亮我前进道路并不断给我勇气去正视失败的,是对科学的热爱,对揭示生命世界奥秘的向往以及科学发现给我带来的纯真快乐。”
4. 为科学宫殿守门30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菲利普·坎贝尔担任《自然》杂志总编辑达22年之久,然而他与这本刊物的缘分却比这更长。他在1979年便被聘为编辑,在他的见证和一路陪伴下,如今,《自然》已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
他曾说:“如果你在求知上没有雄心,不敢运用你的想象力,那么你永远只能当一个追随者。”
5. 中国脑计划领军者,揭开人类“内部宇宙”之谜
蒲慕明生在台湾,求学美国,后回归大陆,于1999年创建中科院神经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格鲁伯神经科学奖评委会评价道:“几乎凭一己之力在上海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7年,他指导的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猕猴体细胞克隆,这一难题曾困扰全世界科学家20多年。这项成果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大脑高级认知功能,解开人类认知之谜。
如今,他四处奔走,推动中国脑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将逐渐揭开大脑这一“内部宇宙”的神秘面纱,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奠定根基。
6. 一生探索宇宙,打开“太空之眼”
马克•麦考林出生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1961年,一生与宇宙有着不解之缘。他参与“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项目,亲历了天文史中的诸多重要时刻:人类首次发现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发现太阳系中最有希望诞生生命的地方——木星的卫星;捕捉到来自宇宙大爆炸4亿年后的GN-z11星系微光。
在“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项目中,预算严重超支,发射时间几度推迟。麦考林矢志推进,他说:“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但我们与所有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科学家和工程师并肩作战,成功地迎接了挑战。”
7. 有望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人
他是医学院教授,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医生。在疾病诊疗方面,乔尔•杜德利独辟蹊径,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医疗系统中,通过发现细胞、组织、患者、环境和人群之间的信息流网络,最终建立智能的学习型医疗系统,实现预测性精准医疗。
如今,他用这种方法挖掘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病因——病毒感染。目前,全球5亿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每3秒钟就有一个新确诊病人。如果乔尔•杜德利的研究被确证,将为药物研究提供新方向,这种夺去全球几亿人健康的疾病,也将迎来治愈的曙光。
☟长按识别二维码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