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不出意外,7月10日将举办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音)的追思会。
6月14日,他被发现在工作的实验室里自缢身亡。
陈慧祥2011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自杀前,陈慧祥设置了定时邮件,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导师、朋友和同学。
在这份遗书中,他透露了自杀的原因。
去年12月,陈慧祥在很短时间内写的一篇论文投中了计算机架构领域顶级会议ISCA,但他感觉论文在试验设计、数据、评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虽然疯狂修改过,但依然无法自圆其说。考虑到对自己以后学术生涯和声誉的影响,陈慧祥决定撤稿,但遭到导师拒绝。
他在邮件中写道:“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所以我通过自杀的方式来弥补我的过失”“希望你们吸取我们的教训,不要乱搞事情,paper做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不要大跃进的方式。”
据披露,陈慧祥的导师李某是华人科学家,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架构、微处理器/记忆/存储系统设计等。
中国博士生在美自杀,究竟是什么逼死了他?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日传来的中国留学生在美自杀的消息令人痛惜不已。
一名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陈慧祥,被发现在校园内实验室自尽,并在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陈似乎在诉说他遭遇到了过不去的坎,那究竟是什么杀死了陈慧祥呢?
陈生前疑似因毕业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陈因发现其博士论文数据有误想撤回,而教授李某却不同意。
朋友宣称陈个性乐观开朗,长期受到教授李某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遂萌生自杀念头。
当然,陈自杀的真实原因还需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但年轻的生命却再也无法挽回。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中国留学生的海外自杀悲剧中,学业压力原因占据首位,而其中大部分又与相关老师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虽然自杀者极个别,但因学业压力而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或挣扎在师生矛盾冲突中的中国留学生却不在少数。
中国留学生在外求学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来,他们在学习上面临如语言问题、与老师沟通问题、学术不公等各种问题;二来,中国家庭对留学生经济投入较大,期望值也较高,而学生在与国内亲人交流时习惯报喜不报忧,这加重了学业不顺的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三来,中国留学生个性相对内向,在国外往往缺乏倾诉对象,遇到问题也只能一个人扛,容易走极端。
面对各种困难挫折时,中国留学生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外,也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感到自己承受不住压力或要崩溃的时候,要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等的帮助。
本文陈同学在读博期间,曾多次表示自己学业压力大并多次透露出自杀的念头,如果陈同学生前主动寻求家人、朋友、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此外,中国留学生要学会面对师生冲突等问题,积极主张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陈同学生前疑似与其导师李某发生巨大矛盾,陈的导师同样也是华人,作者留意到身边学友和网友们均表达过留学不能跟华人导师的观点,认为华人导师对同胞尤狠,这点作者不敢苟同。
如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因为华人思想观念中的成名、成家愿望强烈,导致对人对己格外苛刻。
客观上,师生冲突、学术不端等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而且由于师生各自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加之学术标准等相对模糊,这样的问题往往一时难做定论。
但国外大学对学生的保护政策还是相对完善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遇到“坏导师”,可以到学校的学术公平委员会去投诉,大学的法律法规都会更倾向于弱势的学生。
大多数学校还设有援助社团、法律顾问等帮助学生维护自身权利。陈同学生前虽对导师有强烈不满,却没有就此寻求过学校的帮助,十分遗憾。
中国留学生要学会理性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诉求,如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寻求校方的帮助。这是海外中国留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最后,中国留学生如发现目标实现无望或选择错误时,要及时止损并调整发展方向。
国内许多学生,当初冲着留学的光环,抱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家人全力支持下,踏上留学之路。
在国人的观念里,学生到国外求学,拿到学位、如期毕业是人生奋斗的第一步,也是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但现实中,中国留学生要顺利毕业并不容易。
从大学毕业率的角度讲,国外大学要比国内大学低得多,这就意味着相当部分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不能顺利毕业;从留学生自身的角度讲,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后可能发现自己天赋不够,可能对学科专业失去兴趣或兴趣转移,还可能因为经济、身体或亲人等问题,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总之,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不能按原计划实现目标的风险很大,所以留学生及其家庭在最初做选择时,要保有足够的谨慎并做好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
当然,奋斗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障碍,知难而进令人敬佩,但绕道前行或知难而退也未必不是强者。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