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宇宙奥秘的古老之光

2018 年 2 月 9 日 中科院高能所 张天蓉

■张天蓉/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于作者联系


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真正让它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精准实验科学的功劳,要归于现代化的天文实验手段—探测卫星。其中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功不可没。那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在1975年专门为了研究CMB而开始设计的测试卫星,于1989年被送上太空。之后,又相继有了WMAP和Planck,第二第三代测试卫星。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更精确地测量CMB。


总结起来,COBE等测试卫星对现代宇宙学有三大贡献,上一篇中所介绍的对CMB黑体辐射谱的测量是其一,这一篇中要介绍的,是它的第二个功劳,有关CMB各向同性(异性)的测量。


测试卫星的第三个重要功劳是测量到完整的“宇宙红外背景辐射”。这也是宇宙背景辐射的一种,但辐射波长不是微波,而是在红外线的范围内。所谓背景辐射的意思是说它们来自四面八方,没有确定的发射源。天文学家们认为,红外背景辐射包含了恒星和星系形成时辐射的遗迹,以及宇宙中尘埃物质的辐射,它们对天文和宇宙学的研究也很重要,但这不是我们此篇要介绍的内容,暂且不表。


西方政府及科学界花费血本,制造发射数个测试卫星,就为了探测这些弥漫于空中的温度极低的微波-CMB,那是因为这些来自于宇宙之初的古老之光中,隐藏着宇宙演化的奥秘。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黑体辐射谱线是它的频率特征,这个特征可以用一个温度值作为参数来表征,对CMB来说,这个温度是2.725K(約為零下 270℃)。除了频谱特征之外,CMB辐射还有它的时空特性。换言之,这种辐射是否随着时空而变化呢?时间效应便是上一篇中介绍过的137亿年中谱线的宇宙红移。那么,CMB随空间而变化吗?


空间性质有两个方面:均匀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从CMB测量到的黑体辐射温度T是否处处相同?是否各向同性?第一个问题没有太多疑问,COBE探测的结果主要是回答第二个问题。


图12-1中所示的CMB图所描述的便是从不同方向测量时得到的温度分布图。图中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椭圆中的不同点则对应于四面八方不同的观察角。


当CMB第一次被克劳福德山上的巨型天线捕捉到的时候,是均勻而各向同性的,各个方向测量到的辐射强度(可换算成温度)都是一样的,如图12-1a上方的第一个椭圆,均匀分布的颜色表明在各个方向接受到的CMB没有温度差异,这也正是当时确定它们是来自于“宇宙”本身而不是来自于某一个具体星系的重要证据。同时也在一定的近似程度上证实了爱因斯坦假设的宇宙学原理。



图12-1:微波背景辐射的方向性


虽然根据宇宙学原理:宇宙在大尺度下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但是,宇宙更小尺度的结构也应该在更为精密测量的CMB椭圆图上有所反应。果然不出所料,利用探测卫星在1992年和2003年探测到的CMB图便逐渐显现出了细致的结构,如图12-1a的下面两个图(2、3)所示,它们已经不再是颜色完全均匀的椭圆盘了。


首先,我们自己所在银河系的特定运动将会反映到CMB图中。比如说,地球、太阳、还有银河系,都处于不停的旋转运动中,不同方向观察到的CMB黑体辐射的温度应该被这些运动所影响。


图12-1b的左上图(1)描述的便是因为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它使得CMB图印上了偶极化的温度分布。在图中45度线对应的两个观察方向上,因为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产生了辐射温度的微小差异,从图中的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可看出这种偶极效应,温度差别被三种颜色之差异放大了许多,实际上在图中,CMB的平均温度是2.725K,而用红色表示的最高温度,比较用蓝色表示的最低温度,不过只相差0.0002K而已。


银河系还在CMB图上盖上了另一个印记,那是由于银河系中星体的红外辐射的影响而产生的,图中表示为椭圆中间那条红色水平带子,见图12-1b右上图(2)。银河系整体呈圆盘状,太阳系位于圆盘的边缘,因而红外发射看起来像一条宽带子,正如我们仰头观看银河,看见的是一个光点密集的长条,均出于同样的道理。


天文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银河系的两种印记从CMB图中除去,这样便得到了没有观察者所在星系标签的真正“宇宙微波背景”图,见图12-1b中的3和4。


精确测量的CMB,已经不是完全各向同性的均匀一片了,它们显示出复杂的各向异性图案。如何分析这些图案?它们来自何处?



图12-2:CMB携带着最后散射的信息以及137亿年宇宙演化的信息


上一篇中曾经介绍过,CMB是从大爆炸后38万年左右的“最后散射面”发出来的。在那之前,宇宙呈现一片混沌的等离子体状态,引力和辐射起主导作用。光子不断地被物质粒子俘获,与它们发生快速碰撞,使得光子无法长程传播,只是不断地湮灭和产生,从而使得对于后来的“观测者”来说(包括137亿年后的人类),38万年之前的宇宙是不透明的,看不见的。


直到“最后散射面”时代,物质的原子结构开始逐渐形成,质子和电子牵手结合起来,不再热衷于俘获光子,而让它们自由传播,因此而有了我们现在接受到的CMB,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上一篇博文中将它们称之为“第一束光”的原因。


如图12-2中所示,对右边的观察者而言,图左的“最后散射面”犹如一堵墙壁,使得我们看不到墙壁后面的宇宙更早期景象。但是,这是一堵发光的墙壁,这些光从处于3000K热平衡状态的“墙壁”发射出来,大多数光子的频率在可见光范围之内,它们旅行了137亿年,不但见证了宇宙空间的膨胀,也见证了宇宙中恒星、星系、星系团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当它们来到地球被人类探测到的时候,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波长从可见光移动到了微波范围,因而,人类将它们称之为“微波背景-CMB”。也许有读者会问:“如果在宇宙诞生后50亿年左右,有高等生物探测到这些光,性质又如何呢?”。不难推测,那时候接受到的这些“第一束光”,也应该符合黑体辐射的规律,但波长就不是在微波范围了,可能要被称之为“红外背景”,不过还必须与星体产生的红外背景区别开来!(红外线太多,不知道会不会被热死?想得到答案需要点计算。)。


从图12-2以及上文的描述,不难看出CMB巨大的潜力。这些光波不简单!它们就像是来自家乡的信使,能带给你母亲的思念,还能告诉你沿途的风景。CMB波也是这样,它们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旅程,从两个方面携带着宇宙的秘密:一是最后散射面上的信息,二是宇宙中天体形成的过程。这些信息印记在CMB中,使得它们不应该是完全均匀各向同性的图案。


首先解释第一个信息来源:最后散射面。刚才不是说,最后散射面是一个热平衡状态的“墙壁”吗?这似乎意味着散射面上每一点都是一样的,是一个光滑的墙壁,因而没有什么有用信息。但这种说法显然不会是物理事实,热平衡是一种动平衡的量子状态,必然包含着物质密度的量子涨落。从宇宙后来因为引力作用演化而形成星系结构这点也可以说明,最后散射面上一定包含着我们现在看见的宇宙的这种“群聚”结构的“种子”,否则怎么会演化成今天这种形态而不是别的形态呢?此外,即使是被不透明“墙壁”挡住了的“早期宇宙”,是否也有可能在墙壁上印上一点淡淡的“蛛丝马迹”?问题是这种“胚胎”带来的“种子”信息,会在CMB图上造成多大的差别?理论家往往总是先于实验观测而给出答案。早在1946年,前苏联物理学家Lifshitz曾经计算过这种温度的各向异性,他认为表现在CMB图案上应该造成10-3左右的起伏。


第二个信息来源则是因为CMB“途经”了宇宙后来的演化过程,如图12-2中从左到右,宇宙137亿年中经历的物理过程:原子形成、类星体、再电离、恒星、星系、星系团形成等,都应该在CMB上有所反应。打个比喻说,当人们观测发光的墙壁时,也应该观察到墙壁和观测者之间飞虫蝴蝶之类的动物投射的阴影。


以上两个原因都会造成CMB图的各向异性。物理学家们特别感兴趣“最后散射面”上的种子信息,它们将使我们观测到宇宙的“婴儿”时期,提供宇宙早期的信息。然而,从1965年CMB被发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25年的天文观测从未看到过CMB结果中显示各向异性的图案。即使科学家们认为微波测量的精度已经达到10-4,CMB的图像仍然是均匀一片,理论家们预言的天体“群聚结构的种子”迟迟不肯露面。


物理宇宙学家们坐不住了,他们未曾证实的预言逐渐变成了其他科学家挖苦嘲笑的对象。还好,没过多久,先进的科技便帮了他们的大忙:COBE传回了好消息!


1992年,主要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物理学家、伯克利大学教授乔治·斯穆特(George Smoot,1945年-)在分析了COBE三年中发回来的CMB数据之后宣布,他们最后绘制的全天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图,显示出了CMB辐射中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各向异性起伏(见图12-1b3),斯穆特将这个椭圆图形戏称为“宇宙蛋”【1】。


COBE的结果令物理界振奋,斯穆特团队的发现立即上了头条新闻,被霍金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人们形容看到“宇宙蛋”的椭圆图,就像看到了“上帝的手”(笔者更喜欢将其比喻为看到了“上帝脸上的皱纹”)。后来,斯穆特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John C. Mather,1945年-),共同分享了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第三代的普朗克(Planck)测试卫星对CMB更为精准的测量进一步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的标准模型,以及与早期宇宙有关的“暴涨理论”。物理宇宙学度过了20年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参考资料:

【1】Smoot, George; Keay Davidson (1994). Wrinkles in Time.William Morrow & Company.


来源:张天蓉博士科学网博客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ICML2020】持续图神经网络,Continuous Graph Neural Networks
专知会员服务
149+阅读 · 2020年6月28日
Python地理数据处理,362页pdf,Geoprocessing with Python
专知会员服务
113+阅读 · 2020年5月24日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专知会员服务
186+阅读 · 2020年5月24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4+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物理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拯救薛定谔猫的方法
中科院物理所
8+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
算法与数学之美
6+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报告: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
机器人大讲堂
6+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丘成桐:攻克物理难题的数学大师
科技导报
5+阅读 · 2018年7月23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Vis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Geometry of BERT
Arxiv
7+阅读 · 2019年10月28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7月11日
Arxiv
23+阅读 · 2018年10月1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7年12月29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ICML2020】持续图神经网络,Continuous Graph Neural Networks
专知会员服务
149+阅读 · 2020年6月28日
Python地理数据处理,362页pdf,Geoprocessing with Python
专知会员服务
113+阅读 · 2020年5月24日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专知会员服务
186+阅读 · 2020年5月24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4+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物理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拯救薛定谔猫的方法
中科院物理所
8+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
算法与数学之美
6+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报告: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
机器人大讲堂
6+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丘成桐:攻克物理难题的数学大师
科技导报
5+阅读 · 2018年7月23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相关论文
Vis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Geometry of BERT
Arxiv
7+阅读 · 2019年10月28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7月11日
Arxiv
23+阅读 · 2018年10月1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7年12月29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