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人类将以这些方式实现永生?!这个研究一出来,全世界都炸了!

2018 年 3 月 19 日 数据玩家

来源:微悉尼 (ID:wesydney)


2015年,一本关于人类未来预测的出版读物,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那就是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未来简史》。



尤瓦尔在书中所阐述的关于人类永生的理论和算法,


立刻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激烈的讨论。


他表示,人类将在2100年,通过电脑和大脑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永生。



言论一出,竟受到了外界无尽地嘲讽,被说成是


无稽之谈和天方夜谭的完美组合。


《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论:


“一部肤浅,华而不实的作品。”


甚至有人说,争取活到2100年,看尤瓦尔打脸。



而让他们感到幸运的是,看打脸的愿望不用等到2100年,


上周,在迪拜举行的WGS(World Government Summit 世界政府首脑会议)上,一个世界性的人类计划让嘲讽者看得目瞪口呆。


这次,尤瓦尔确实被打脸了,


但却是因为人类永生计划被提前至


2050年!



早在2015年,谷歌风投公司(Google Ventures)首席执行官Bill Maris先生就曾说,


“如果今天你问我,人类是否能活到500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同年,2015年,中国科学博主刘进平先生也说:


“21世纪最大的事件,就是人类获得永生,并且,第一个永生的人类,已经诞生。”


当年,这些言论被人讥讽和嘲笑,当年同样被嘲笑的,


还有AI人工智能和SpaceX火箭。



面对这些否定的声音,一名未来学家握紧了拳头。


他看着身后一直在运转的科研机器和手中正在进展的试验报告,


转头又钻进了他的试验室中…他的名字叫:Ian Pearson



2018年2月,迪拜世界政府首脑峰会,


一个名为HIBA(Hybrid Intelligence Biometric Avatar)的报告引爆全场!


在雷动的掌声和四散聚焦的聚光灯下,


Ian Pearson向台下深深鞠躬,并说:


“HIBA,将在2050年实现!”


Dailymail:你可以永生吗?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在2050年可以让你永生!


只听过HBA品牌的服装啊,HIBA是什么?


又一个品牌吗?


各位观众,HIBA了解一下:


HIBA全称为Hybrid Intelligence Biometric Avatar,


又称混合智能生物。


至于为何取名为阿凡达…


大概是受科幻电影影响吧。



那么这个计划为何可以达到炸场的效果呢?我们慢慢道来…



首先,人类为何会死亡呢?或者说,若想让人类实现永生,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细胞的遗传机制。


人类的寿命最大限度受制于自身细胞的分裂代数,要想永生,就得解放细胞分裂代数,使细胞不断分裂下去。


但是,目前这项研究结果却是有限的。


接下来,为了得到永生,就得完全了解人体体系,有针对性的延长寿命。


这就需要进行各个系统细胞的繁殖机制分析,找到影响寿命的遗传因子,改变这些因子,从而改变细胞的繁殖机制。


同时还需考虑到代谢等问题,这种基因工程技术,目前来说相对较为宏观…



而HIBA研究成果,正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


这项研究将在2050年正式迎来成果,并且,70后,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针对这些问题,Pearson先生说,这些困难看起来,都是身体上的困难。可是又有谁规定,永生就一定是身体上的永生呢?



Pearson在HIBA中提到,人类想要永生,有三种实现的方法…



更新你的身体部位


Pearson说,在2030年左右弄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的细胞详细结构,并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和药物来控制细胞年龄,恢复细胞活力。控制了细胞,就是控制了寿命。



他说:


“如果让一个95岁的人永生,他一定不愿意,但如果把年龄设定在30岁,那就不一定了。”


同时,在器官移植方面,利用现有的3D打印技术,在2030年左右,可以使人类器官捐献者变得多余。


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器官,没有排斥,不需要捐献,来替换自己衰老的器官。



这就有人要说了,这个问题已经被研究很久很久了,基因工程要跨越如此大的一个障碍,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啊!



然而,Pearson带来的可不止这一种研究,重量及研究还没有登场呢…



生活在机器人躯体中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控制整个身体乃至生命的中枢。


在一开场,Pearson就说道:


“心智基本上是在云端,并且能够使用任何你想居住在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


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台下一片哗然…



什么?这个意思不就是,将人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再下载到机器人中吗?不就是人工智能大脑,变成人类的活体大脑吗?


是的。



Pearson研究表明,在50年的时间里,我们也许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租用一个机器人,就像租车一样。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意识上传到机器人电脑中,即使原始的身体死亡,我们仍然可以将数字思维储存在计算机上,并带着诗和远方,


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天你的身体死了,也许你被巴士撞了或严重的疾病击中,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的头脑仍然在那里。”


因为到那时,我们已经告别了自己有机的身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机器人的身体。


这样狭义的永生,虽然有些反自然,但听上去还不错啊…


那么介时,这项技术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Pearson笑了一下,将一片研究蓝图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


你可曾想象过这样一个世界:我们的思维和意识都储存在一个巨大的世界网络当中。



我们不需要有机的躯干,也不需要机器人的身体,我们就像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利用电脑和智能网络,生活在《黑客帝国》一般的世界里…



是的,在2050年,这项技术将彻底开放,面对全世界的人类…


Pearson表示,在2050年,我们的思维将呈现在线模式,我们可以快乐的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你可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虚拟世界上,当然也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的任何地方进行。


“你可以在网上想象出尽可能多的乐趣。”


幸运的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就是众多虚拟世界点之一。


你可以把你的思想连接到数以百万计的其他头脑,并拥有无限的智慧,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突破了躯体的束缚,告别了语言,告别了交流,完全生活在只靠意识就可以传递思想的虚拟世界中。


成本可控,70后将成为第一批永生者


理想都说完了,该谈钱了…


Pearson说,


70后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那么这么大一个工程技术,是一般人可以体验的吗?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Pearson给出的答案是,


可以。


Pearson将这个计划的发展与实施分成了两个“10年”。他的计划是,在试验彻底开放后,用20年时间,将这项技术普及全人类。



在2050年只有富人和名人能够实现永生。


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大多数人大概能够在2060年代实现永生。


只有那些2060年时年龄在90岁以下的人才有机会,也就是那些出生在1970年以后的人。



到了2070年,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或地区人口,也将可以使用该技术。


就是说,现在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永生,而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几乎肯定能够实现永生。



他补充道:

在10年、15年或者20年之后,获得永生的成本将从数百万下降到


数百英镑。


它也有可能成为英国国民健康保健内容的一部分。


人们或许不一定非要一个机器人身体存活,他们或许能够生活在一种计算机模拟中,并且将你的意识与数百万人相连,从而获得超级智力。



我的天,这不就是“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吗?!坐在家中就可以游遍全世界啊!



技术面临的挑战


Pearson提出的愿景,实际上,是可行的。


目前,谷歌等大型公司都在共同奋力研究,因为目前所存在的,只是技术问题,而技术问题,都终将得到解决。


因为,


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项技术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永生者将会成为历史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未来简史》中说道,


他们只是达到长生,而不是真正不死。


他们不像我们这些凡人终有一死,他们的生命不会有到期日。


他们会丧失人生中多种乐趣,他们不再为冒险而激动,不再为奇迹而感到幸运,他们得到了生命,


却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婚姻和亲子关系就将大为改观。


想象一下,一段婚姻需要持续110年,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现在多次结婚的情形可能会日益普遍,像是如果一个女人在40多岁生了两个孩子,等到她120岁,养孩子已经像是个遥远的记忆,只算得上是长长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究竟会发展出怎样的亲子关系。



所以,技术的提出与解决,可能只是永生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问题,可能出现在社会、政治以及人性之上,而这些问题,可不是几十年可以解决的…




在这场对死亡的战争中,如果科学上出现显著进展,


真正的战场就会从实验室转移到国会、法院和街头。


而如果科学的努力宣告获胜,就会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


过往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冲突,很可能规模都将远远不及接下来的这场争斗:争夺永恒的青春。


延伸阅读


作家、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时表示,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人类将在2029年开始实现永生,远距离的性爱将发生。


1、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聪明

库兹韦尔说,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至少比计算电子慢100万倍。大脑控制思维的部分被称为大脑皮层。到2030年左右,我们将可利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大脑,并将我们的大脑皮层与云端联系起来。届时,我们将创造出比今天所熟悉的、更深刻的沟通方式,更深刻的音乐和更有趣的笑话。我们将变得更有趣、更性感,更善于表达爱意。

库兹韦尔将这种变化与人类进化过程相提并论,就像我们的祖先200万年前开发使用额叶皮质一样。他认为由此带来的好处将非常大。

2、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健康

库兹韦尔称,我们正在开始重新改造过时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我们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

库兹韦尔坚信“奇点”(The Singularity)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实现永生。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据他推测,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但是在2045年到来之前,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就可以开始“不死之旅”。

库兹韦尔说:“我认为在2029年左右,我们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时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3、技术帮助改变性爱未来

库兹韦尔称,将来人们不仅可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远程性爱,你甚至可以改变自己和伴侣的身份。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你不必继续使用与现实世界同样的躯体。比如,夫妻可以互换身体,从对方的角度体验性爱。你还可以向伴侣展示更理想化的自己,他/她也可能改编成你希望的样子。如果你厌倦了伴侣,可以将其变成其他人,当然也可以改变自己。

4、库兹韦尔的2大理论依据

库兹韦尔指出,有两大进步可支持他的未来论点。第一是技术进步速度,他目前使用的安卓手机体型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比他20世纪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使用的1100万美元电脑便宜得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将令手机越来越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便宜。

第二,美国康涅狄格州乔斯林糖尿病中心正使用生物技术关闭动物体内的脂肪胰岛素受体基因,这让动物吃更多食物而不会患上糖尿病或体重增加。生物技术应用在人体上后,我们可以抛弃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陈旧基因,大幅延长寿命。

现在还无法证明库兹韦尔的预测是否能够实现,但他绝不想在“奇点”到来之前死亡。为此库兹韦尔遵从严格的饮食习惯,希望能够活到2045年,以便从此长生不老。

以下是详细内容。

谷歌工程总监:人类将在2029年看到永生的可能性

他曾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被称为“爱迪生的正统接班人”。

他曾获9项名誉博士学位,2次总统荣誉奖,还曾被麻省理工提名为“当年杰出发明家”,现任美国奇点大学校长。

他如同“先知”一般的预言能力,足以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

在过去的30年里,雷·库兹韦尔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超过了86%。

1990年,他曾预言“1998年,计算机将打败象棋冠军”,结果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加里·卡斯帕罗夫。

1999年,他预测十年后,人们将能通过语言对计算机下指令。

2005年,他预言到2010年代,虚拟解决方案将能够提供实时的语言翻译,外语能被实时翻译成你的母语,并用字幕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眼镜上。如今,他的言论被一项项证实。

比尔盖茨也曾这样评价:雷是我知道在预测人工智能上最厉害的人。

库兹韦尔最著名的个人成就之一被叫做“库兹韦尔定律”(又称加速循环定律)。大意是,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他说,更多的、更加超乎我们想象的极端事物将会出现。

干货获取方式


Step 1: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AI报道「fbigdata」”

Step 2:回复【2】免费获取116份重磅AI报告「包括高盛/麦肯锡/IBM/波士顿/罗兰贝格……」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有争议性或言之凿凿的言论予以戏剧性的揭露或反驳,也指不履行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的行为。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1+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前沿 | 字节跳动李航:智能与计算
MOOC
6+阅读 · 2019年2月6日
人工智能少女的四年蛰伏
乌镇智库
3+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最可怕的不是被机器淘汰,而是……
全球创新论坛
18+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Deep learning for cardiac image segmentation: A review
Arxiv
21+阅读 · 2019年11月9日
Object Detection in 20 Years: A Survey
Arxiv
48+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Phrase-Based & Neural Unsupervised Machine Translation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22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前沿 | 字节跳动李航:智能与计算
MOOC
6+阅读 · 2019年2月6日
人工智能少女的四年蛰伏
乌镇智库
3+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最可怕的不是被机器淘汰,而是……
全球创新论坛
18+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