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虽然我全程都在疑惑:“胡桃夹子到底是什么?”
如玩具又如摆件,各式胡桃夹子本身就很精美 | pixabay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胡桃夹子》中的“玩具士兵”是用核桃壳做的,所以才叫胡桃夹子,而且还一直坚信应该是胡桃“匣”子。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个玩具士兵造型的开核桃器,对此震惊了很久。
大概就是这样把核桃“咬”碎的 | pearlvids / youtube
真正与胡桃相关的童话故事还有不少,格林童话中就有好几个打开核桃、获得各种物品的桥段,例如《铁炉里的王子》里,公主打开的三个核桃中都装有华丽的裙子。嗯,正是这些故事加深了当年我对“胡桃匣子”的错误执念。
“胡”来的桃
相传,胡桃在汉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当时称之为“胡”来之桃。东汉时期,“胡桃”开始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如东汉末年的《孔融与诸卿书》就有“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笃意”。
当时从西域流入中国的胡桃基本都只是果实,大多是由往来西域与中原的商人带入或者使节进贡。同时期印度佛经的翻译中,出现了通过印度胡桃来阐释的佛理,因此有人认为还有一部分胡桃是由僧人从印度传入的。
胡桃雌雄同株异花 | JOfoto & Georg Slickers / wikimedia
虽然胡桃果实进入了当时的中国,但胡桃树及其栽种方式却还没有传入或流传开来。受运输储存条件所限,胡桃果实很容易败坏,而且果实储存三年左右就很难发芽出苗了,所以当时鲜见通过果实成功种植的胡桃。
直到两晋时期,青藏高原一带才逐渐开始有人从印度移植胡桃树,并一路往中原延伸,之后再通过结的胡桃果实尝试种植。自此,胡桃树才真正进入中原并大范围传播开来。
秋天的胡桃树 | JLPC / wikimedia
可能是吃起来最麻烦的零食
不过,就算提前除去了令人发黑、发痒的青色外皮,硬邦邦的核桃依然还是难以处理——吃核桃时有人帮剥好壳,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想让核桃自己乖乖不长壳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不过,正如石榴虽然不能真正无籽,但是能做到软籽也很好,经过特别挑选栽培的“纸皮核桃”壳薄了不少。即使并不能真的和纸一样薄,稍有力气的人还是用手就能捏破。
植物学上讲,我们吃的部分,实际上是胡桃的子叶 | fir0002 / wikimedia
受大家欢迎的干果中有一种与核桃长相类似,就是“碧根果”,它确实是胡桃的远房亲戚——来自美洲的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果实。碧根果拥有狭长的外形,而且天生壳薄,方便入味和剥开食用,比核桃更适合当做零食。
碧根果 | pixabay
国产植物里类似胡桃的也有好几种,比如北方能见到的“小核桃”(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以及安徽、浙江一带能见到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口感与核桃差不多,只是相对来说种仁小了很多。
浙江临安的山核桃仁较为出名 | King of Hearts / wikimedia
说实话,核桃实在不是零食的常规选择,一来带壳嗑起来麻烦,二来就算是直接买核桃仁吃,味道也有些发涩,令人不悦。
核桃除了青色果皮中含有单宁,种仁表皮也有,因此核桃仁口感发涩。不过现在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的方法就是做成“琥珀核桃”,用糖衣来掩盖苦涩——香甜脆口的热量“炮弹”当然是好零食(认真脸)。
这张嘴就停不下来 | 超食控 / 豆果美食
吃核桃真能“补脑”?
很多人吃核桃并不是为了享受高热量带来的愉悦,而是相信核桃可以“补脑”。有的人是单纯相信“以形补形”,而一部分不相信“以形补形”的人,在研究过核桃仁的成分之后,也开始接受它们对“补脑”有益的看法。
核桃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和锌等确实有助于大脑运作,但吃核桃只是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成分,让大脑阶段性地“更有活力”罢了。事实上,人在出生时就几乎拥有了一生能有的全部脑神经元,大脑在完成脑裂后就不再生长了。在一定阶段后,脑神经元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如果想要核桃承担补充回去的任务,实在是有点强“桃”所难了。
那被门夹过的核桃是不是就能……(不对! | Fir0002 / wikimedia
话说回来,虽然核桃不能使脑神经元继续生长完成“补脑”,但是在给大脑活动供能和提供所需元素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每天嗑两个核桃对于高用脑人群确实有益。
除了吃,还能“玩”
除了可食用的,还有一类鼎鼎大名的核桃就是“文玩核桃”。
最初,文玩核桃并不包含今日主角胡桃的果核,而是刚刚提到的胡桃楸或者麻核桃(胡桃楸的一种变种)的果核,这些果核表面比胡桃更加“坑坑洼洼”,而且壳更厚。人们挑选纹路美观、形状周正的“麻核桃”,经过雕琢和多年盘玩,看起来就有了“独特”的韵味。
北京潘家园,这里有着全中国最大的旧货市场 | 云集 / 东方IC
文玩核桃一开始主要是“贵人”的玩物,随着时代变迁,现在有了比较可观的爱好者群体,不少人愿意花大价钱收购品相好的文玩核桃。
有市场自然就会有人动歪心思,各色新式文玩核桃的标准开始出现,渐渐也就有了胡桃核做的“文玩核桃”。不过这方面的事情比较主观,到底是不是滥竽也不好说,总之新入坑的朋友可要自己好好学习了。
作者:ArcherEmiya
编辑:东风
本文首发于:
物种日历(ID:guokrpac)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屈光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