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下一位医生将会是一名人类还是一台机器?你能够自主选择吗?如果可以,那么在做出选择前,你应该了解哪些知识?
《社会机器》一书向读者介绍了现阶段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隐患、可能实现的承诺,以及人工智能系统所表现出的“冲出网络”、走向真实世界这一日益明显的趋势。人工智能、社交网络、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这三者的融合,正在为“人机关系”创造出一个历史性拐点,并会对未来的计算技术乃至我们的世界与整个种系产生各种潜在的深远影响。
在本书中,来自RPI的语义网以及人工智能资深学者詹姆斯·亨德勒教授经仔细研究各种会使人工智能成为可能的相关技术后,探索了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将会造成的诸多社会影响。此外,针对许多未来预言者对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融合后将会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乐观或悲观预测,作者也逐一作出了点评。在新型“人机关系”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大背景下,本书正如一本插图丰富的“未来生存指南”,不仅为我们指引了个人与机器的相处之道,而且知道了我们应如何在机器的参与下,与其他人类乃至各种人型结构打交道的方式。
目前本书已正式发售。德先生作为《社会机器》的官方宣传平台,后期将持续为大家奉上该书的扩展阅读以及推荐序等相关文章。本文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富春教授为《社会机器》一书所著推荐序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学张辉教授以及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华教授的精彩推荐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德先生。
《社会机器》(Social Machines)
【美】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
爱丽丝 M. 穆维西尔(Alice M. Mulvehill)著
王晓 王帅 王佼 译
早闻《社会机器》这本书,因忙于工作,未能如愿阅读。当王晓博士请我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时,我以先阅读再考虑的方式谨慎地应承了下来,随即迫不及待地阅读该书的中文电子版。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关于未来社会机器的著作。在最初的浏览中,就为两位作者广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严密的推理所折服,也为译者生动流畅的语言和准确通俗的术语感到欣慰。书中第一章以中国的一句谚语开始并娓娓道来,让中文版显得尤为亲近。从技术创新到社会变革,人工智能推动机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从深蓝到AlphaGO,从Siri到社交网络,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同道中人,本书读起来更是难以释卷。
两位作者均为业界翘楚。亨德勒教授身为伦斯勒理工学院数据探索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和计算机、网络和认知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语义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成绩斐然,被评为美国20位最富创造性的教授之一。穆维西尔曾是雷神和BBN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知识获取、知识表达、基于实例的推理、语义网等方面硕果累累。正是由于两位作者广博的学识和出众的艺术修养,使本书融可读性、趣味性、专业性为一体,让人读来总处于心旷神怡的享受状态。因此,在当面对这部《社会机器》时,不会因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而感到枯燥晦涩,更不会因讨论未来的机器世界而感到恐惧无助。
当然,作为一部科学著作,术语的严谨和缜密的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成为典范。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章节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引言开始,对写本书的目的、全书结构及涉及到的术语、历史及未来进行了勾勒,从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谁将成为你的下一个医生开始,对智能认知技术、网络医疗及人工智能系统等方面铺开直叙。接着,从常见的游戏切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对人类面对的这些核心问题的局限展开讨论,进而对机器理解、感知世界时面对的困难进行梳理。在这环环相扣中,人工智能必将拓展和提升人类的能力,社会机器必将出现,由此产生的社会挑战必须面对,包括对群体的智慧或暴民的疯狂这样的社会伦理问题。尽管如此,社会机器的发展进程不会停止,我们必将迎来崭新的未来人工智能世界。这就是本书一气呵成的整体结构。
读《社会机器》,我们必将折服于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在第二章中以医疗机器人为例,从传感器、硬件、软件及人工智能计算等方面的发展对医疗领域带来的冲击和改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认知技术、网络技术对人类疑难杂症的诊疗,进而对我们的医疗系统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但又不失理性地对该人工智能系统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智能机器局限性是明显的,如机器很难准确地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进行情景理解。鉴于此,智能机器必须与人类交互,人机混合智能才是未来人工智能最强大的力量。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战争部分,作者敏感地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分析了大量无人系统、机器人以及网络的使用,将使得战争的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可能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当然,本书的内容还涉及技术伦理和哲学方面,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只有警示,并没有展开探讨。或许,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这些问题是沉重的、也是永恒的。即便作者力图去澄清或分析,也难以利用现有技术分析透彻。作为读者,特别是有志于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这个问题值得与作者共同思考,并对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伦理问题、技术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人和机器的关系已从过去纯粹的单向服从关系,变为双向的智能交互关系,由此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人和社会机器共存的社会,社会机器必将为人类插上翅膀,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这本书正好适时地给我们展开了这幅沿途充满挑战、前景尽显旖旎风情的美好画卷。
是为序。
孙富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大咖推荐语
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和科技工作者的全面介绍人工智能的优秀读物,作者是该领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本书对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讨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且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本书围绕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本性需求和社会功能之间的紧密关系与交互方式,深入论述了机器的潜能以及对人类创造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虽然本书定义的社会机器目前仍处于大象无形的初始阶段,但对探索人机混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王飞跃,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社会机器或许是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之后所提出的最有价值的概念,其本质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以人机混合方式的深度之应用与最广泛的普及。亨德勒和穆维西尔的《社会机器》深入而清晰地为我们简述了人机混合的社会机器理念,展现了人工智能之长可怎样完美地补上人类智能之短,人类智能又如何帮助人工智能健康地发展成熟,最终形成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的广义自然智能体系。本书是了解人工智能应当如何进一步发展的优秀读物。
张辉,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Conviva CEO
社会网络的出现第一次使得大规模数据化在线记录各种人类行为轨迹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更是赋予了机器从数据中有效地学习人类行为的能力。本书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讲述了人工智能与社会网络这两类技术为机器的智能化和社会化所提供的无限可能,展示了未来社会机器充满挑战但又令人惊异的强健发展前景。
黄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社会机器》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本书的特色在于其敏锐的独特视角,那就是人类、人工智能和社交网络的碰撞。三者的逐渐融合,将实现“人在环内”向“人类在环内”的转移,从而使得人和机器的能力都出现质的飞跃。本书给出了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发展趋势下作者对社会机器的认识,值得有思想的人士深入阅读和思考。
《社会机器》已在德先生旗下求知书店上架,识别下方二维码可进入购书直通车!
求知书店
📚往期文章推荐
🔗他是“当代达尔文”,集社会生物学之父、著名公知、高产作家的名誉于一身
🔗他是神经细胞研究先驱,经历变性、面对死亡,依然在探索大脑的秘密
🔗“棋王”卡斯帕罗夫的20年 | 和智能机器一起工作,而不是惧怕它们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