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狐狸罐头(ID:SOHU_CAN)
排版:杂芜
在底层人物遇上流量的情境中,一张又一张蜂拥的合影,一段又一段疯狂的短视频,火箭一般的传播速度,接踵而至的嘲笑与质疑,流量主角们从未经历过,甚至都未曾看过、听过,只能无所适从,选择反抗或者逃离。而逃离之后,依旧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
爆红与冷却,来去如潮水,对他们而言,简直是一场梦。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去年夏天以100种理由吃竹鼠、吸粉上百万的华农兄弟,今年要转型“做实业”,打算把赚钱的重心放在竹鼠养殖和销售的实业上。
他们感觉短视频的热度迟早会过去,网友们从不是长情的人,或许很快就会不再对他们上传的内容感兴趣。
是呀,网友从不长情,今天和明天的喜好也许会迥然不同。网络狂欢来去匆匆,那些被流量选中的网红,短暂出名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流量褪去、回归生活,他们要如何重新面对自我?
小吴
去年8月底,18岁的浙江男孩吴正强,因为一双让人“看了就想笑”的眉毛,意外成为网络狂欢的主角。
起因是《1818黄金眼》报道了小吴去理发被店家开出一张四万元账单的事儿。视频中,他的眉毛搭配无辜又无奈的表情,喜感十足,引发了一场绵延数月的网络狂欢。
不到半年,小吴上了近20次微博热搜,发际线男孩、P小吴大赛、“眉有办法”表情包……总有一款热搜霸占过你的网上冲浪时光。与此同时,小吴上了《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参加了电影发布会和吴镇宇“租房论战”,还成了2018年微博之夜的嘉宾。
在《1818黄金眼》新闻中,小吴顶多只是一位“典型投诉人”;8月底走红前,小吴只是一个每月只能租出去两三套房子、业绩在公司垫底的租房中介;而去年3月到杭州打工前,小吴只是一所技校里读计算机的技校生。身边人对小吴的印象是听话、木讷、沉默寡言,买衣服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他习惯去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买衣服,一套夏装100元,棉服不超过300,再就是去超市买零食、打《王者荣耀》。
谁能想到小吴能红成这样!
小吴的手机很快被打爆。化妆品厂商、手机厂商、网游厂商、网大导演、直播公司,都找小吴合作。更多的陌生人打给他说,小吴我爱你,还叫他老公。在哪里都被人围观合照,就连上厕所,也有人在外面等着。
小吴拍的第一支广告,就登上了上海人民广场和北京望京地铁站。上海繁华的淮海路步行街,有段时间全是小吴的照片。
不过,当小吴的“撩妹”绯闻流出后,那个曾经迅速吸纳他的流量世界,瞬间就抛弃了他。网友批评他有了一点名气就不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关于绯闻的四次澄清,前后矛盾、反复打脸。很快,小吴就没广告接了,没钱赚了;合作的时尚博主、MV导演,纷纷删除了曾经合作过的痕迹;合作方公关发微信泄愤“小吴不争气!”“这种人都不该红!”
现在,小吴就是,“随时做好退出娱乐圈的准备”。有广告的话,也接,说“那就满足大家吧”。
走红的那段时间,小吴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小吴自己不断摸索,不懂怎么卸眉毛,倒完一整瓶从便利店买来的卸妆水,才洗干净。在“撩妹门”风波中,小吴露出痛苦的姿态,从家里跑了出去,躲到朋友家。不过,没有人关心这些。
小吴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呢?在“P小吴大赛”中,策划人高喊“中国三分之一会用美图秀秀的女孩都在帮他变美”时,小吴在自己的微博小号写道: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这粗劣的演技,谁又会欣赏呢?我只是一个不受关注的人,谁又懂一个普通人的“悲哀”呢。
当然也没有人在意这些。
小吴在接受采访。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
在这个充满意味的当代魔幻故事里,小吴不过是网络狂欢里被娱乐操纵的牵线木偶,发出的都不是自己的声音。
一个缺乏主见、阅历尚浅的18岁小男孩,既缺乏对商业规则的认知,又缺乏打造个人真正价值点的意识。在魑魅魍魉的名利场中,身材干瘦、听话木讷的小吴,任人摆布,成为畸形的大众审美和娱乐观念的牺牲品。
不知道发际线小吴最近过得好不好?不知道这次走红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流浪大师
今年3月,小吴差不多已经“凉”了。而流浪大师沈巍一夜之间又被流量选中。
在疯传的视频里,蓬头垢面的沈巍在跟身边人解读古书、畅谈文学。对于路人的提问,他一一解答,侃侃而谈。饱读中外文学,流浪上海街头20余载,加上离奇的身世传说,沈巍被打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标签,成为全网流量担当。
爆红那几天,沈巍享受了非一般的待遇,“一招手就会引起轰动效应”。
比起主角沈巍,那些追随流浪大师的围观者是更奇葩的一种时代盛景。从妆容精致求合影的网红女主播,要求嫁给流浪大师的“大胃王姐姐”,到橡皮糖般紧跟大师身边、成功塑造“师娘”人设、一夜间圈粉数十万的皮衣女子,个个角色粉墨登场,令人瞠目结舌。
在走红前,流浪汉沈巍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出门,并赶在清洁工工作前捡好垃圾,然后回到住处,看书、写字。除了书是买的,包括食物在内的其余所有东西,都靠捡垃圾。
“走红”之后,沈巍脱下了褴褛衣衫,刮了胡子,修了发型,穿上得体的衣服,做起了直播。
而5月下旬,他特地到四川走了走,有热情网友千里追随、有接机、有网友请吃饭,俨然是当下的偶像待遇。
目前,沈巍做直播,“主要内容与文化有关,因为我希望能通过直播平台传递一些正能量”,直播月入二十万;想买房,“希望将来能有一个归宿,有一个安稳的住所,不要再被人家赶”;有助手,帮助他处理一些需要用网络处理的问题,以及安排行程、准备饭菜。
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受过高等教育、丝毫不顾他人的眼光在街头畅谈文学、坚持了20多年的垃圾分类……一系列巨大的反差塑造的 “大隐隐于市”的“隐士高人”人设,随着直播、赚钱、买房的“入世”步伐,流浪大师的神秘面纱被完全揭下,泯然众人。
不知明年此时,网友和流量是否还记得沈巍何许人也?是否还记得2019年春天的那些谈古论今、谈诗和理想的画面?而沈巍能否实现自己的心愿?
华农兄弟
如果说小吴和流浪大师是被流量选中,那么,江西农村养殖竹鼠的华农兄弟则是主动选择搭上流量快车。
作为回乡创业的农村青年,华农兄弟抓住了短视频创业风口,如今在西瓜视频和B站分别拿下数百万粉丝,已然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虽然他们更认可自己竹鼠养殖户的身份。
华农兄弟,在半年时间里实现了从零到200多万的粉丝增长,每天在各大平台收到上万条评论,“华农兄弟将以何种理由吃掉下一只竹鼠”一度是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华农兄弟打破次元壁,在西瓜视频的三农频道和以鬼畜搞笑的B站,俘获不同人群,收获同等程度的喜爱。爆红那会儿,国庆假期的时候,不少人寻到他们的家乡,“面基”喜欢的UP主。
到目前,华农兄弟依旧是网友喜爱的网红博主。华农兄弟被流量选中,且保持相对长久的流量关注的奥秘是什么?
看了华农兄弟持续上传的视频,你就能明白:他们知道“真正的农村生活其实很难和精致挂钩”,所以展现的都是真实的风吹日晒、鸡毛蒜皮;他们用最简洁的方式取景、现场收音,在每一次风和日丽与荆棘泥泞中,告诉我们关于生存的一切;他们高清画质背后的专注精神令人敬佩。
华农兄弟展示的农村有无限可能,充满朴素而原始的生机勃勃,让在格子间的无数网友感到了田园诗意。
这些奥秘让华农兄弟,和那些表演喊麦、生吞活蛇、老干妈洗头博眼球的乡村土味博主不同,和小吴、流浪大师的意外爆红又迅速凉凉也不同。
在华农兄弟之前,透过社交媒体看乡村生活、底层生活,几乎始终是一种“审丑”视角。是华农兄弟,把乡村生活变成了一种“审美”,让城里人通过视频感受到青山绿水的乡村野趣、自食其力的平安喜乐。
也正是这些奥秘让华农兄弟在网红之路上,还未来可期。类似的农村网红,还有把复杂的做菜流程简单化,对烹饪有独特理解的“美食作家王刚”,以及脑洞大开、持续发明“不锈钢脑瓜崩”“雷神锤包”等无用玩意儿的手工耿。
“美食作家王刚”
手工耿
然而,华农兄弟,他们知道网友不长情,流量肯定会过去。今年要转型“做实业”,打算把赚钱的重心放在竹鼠养殖和销售的实业上。
流量褪去,生活折叠回底层。
无论是小吴的眉毛恶搞,还是流浪大师的反差神话,亦或是华农兄弟的乡野土味,他们都主动或被动地被流量选中,成为过顶级流量的“网红”。
网红短暂的出名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里,记录了庞麦郎、范雨素等人经历了网红“闹剧”之后的人生,或许能给他们和作为观者的我们更多答案。
2014年,庞麦郎的歌曲《我的滑板鞋》,凭着白不呲咧的音色和心怀欲望的躁动,不胫而走,成为神曲。随之而来的,还有全网络空间的恶搞和嘲笑。那之后,面对各种质疑以及跟公司的合约纠纷,庞麦郎失踪了。
没人知道或者关心的是,庞麦郎这几年一直在非常吃劲儿的奋斗。2014年到2017年,演出了40场。2017年底,庞麦郎第40场演出在北京,那天门票收了4000多,酒吧分成2800,他们自己拿了1500。
庞麦郎依旧坚持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音乐,成为一个艺术家。除非死,才会放弃。”
庞麦郎
另外一个网红,范雨素。2017年,她的自传长文《我不是范雨素》刷爆朋友圈。育儿嫂身份和幽默又冷峻通透的文字形成的反差感,让她一时间声名大噪。不出意料,随之而来的还有媒体追踪以及各种炒作的质疑。她不堪压力,暂时躲去了深山。
在纪录片里,范雨素讲:自己每天还过着萝卜白菜豆腐的生活;目前正在写一本科幻小说,为此读了十几本物理学的书。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希望写完这本书,去做一份体力劳动,脚踏实地的生活。
对自己曾经的“网红”身份,她看得很淡——“就像哪儿着了火,大家都跑去看,看完拉倒。”而她的理想是——做中国的第欧根尼(一个乞讨者)。
范雨素
与庞麦郎、范雨素类似,无论是小吴、流浪大师还是华农兄弟他们的走红都太过意外。这个意外在于,他们是野生网红,产生于目前业已成熟的网红工业体系批量生产之外。
而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来自底层。互联网广泛普及,特别是这两年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下沉用户之后,底层有了表达自己的渠道,中上层有了看到底层真实生活状况的窗口。以往看不见的底层,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在主流舆论里。小吴、流浪大师、华农兄弟们,就被动成为“网红”。
在底层人物遇上流量的情境中,一张又一张蜂拥的合影,一段又一段疯狂的短视频,火箭一般的传播速度,接踵而至的嘲笑与质疑,流量主角们从未经历过,甚至都未曾看过、听过,只能无所适从,选择反抗或者逃离。而逃离之后,依旧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
爆红与冷却,来去如潮水,对他们而言,简直是一场梦。
一个底层网红,他能红多久?
没有可消费的笑点,没有持续的内容输出,我们眼见小吴逐渐“凉凉”;失去流浪者的神化身份,走向直播、买房的俗世生活,我们眼见流浪大师的热度很快褪去;对华农兄弟千奇百怪烤竹鼠和青山绿水的乡野生活,网友总有一天也会疲劳。
录制结束后,华农兄弟收好设备。图片来源:IC图片库
那么,这种“红”对他们来说是否真的有价值?
可能唯一的意义在于,掘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桶金。比如,对华农兄弟来说,有了平台分成,加上打开了销售渠道,他们的日子显然已超越了他们的计划。
此外,看不到任何其他意义。他们仿佛也都明白,从流量巅峰跌落是命运的必然。最终,很快地,他们的生活也将折叠回去,折叠回底层。
而经过一场梦,冲上云霄又跌回谷底,如何看待过去的这一场梦,如何醒来重新面对自我,如何过好接下来这一生,或许会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重要课题。
参考资料:
《土味、硬核的短视频吸粉上百万后,华农兄弟和厨师王刚转型“做实业”》.中国新闻周刊
《华农兄弟:田园诗与竹鼠养殖技术》.人物杂志
《男孩小吴奇遇记:一场因眉毛起落的网络狂欢》.GQ报道
《年初突然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中国新闻社
《专访流浪大师沈巍:直播月入二十万,现在天天想买房》.红星新闻
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本文由狐狸罐头(ID:SOHU_CAN)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生百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