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始人陈一丹颁出全球最大教育奖 奖金高过诺贝尔奖

2017 年 9 月 20 日 原子智库 财约你

点击上方“原子智库”   碰撞思辨 • 探索新知

导读

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过去几年捐出数十亿元资金,投入教育和公益事业。作为办学人,他深知教育给社会带来希望,但征途漫漫,耐心和鼓励必不可少;作为慈善家,他说,公益要超越情感,呼唤理智。

全文约 42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腾讯主要创办人陈一丹


以下为观点全文


“一丹奖”:为未来而来



3000万港元!全球最大国际教育奖项诞生。


2017年9月19日,在香港湾仔君悦酒店,腾讯主要创办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揭开了“一丹奖”奖金金额及首届获奖者谜底。


站在演讲台上,陈一丹说:“教育改变了我的生命,也是我一生的志业。我认为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支持正在致力改变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教育者。”


2013年,陈一丹宣布从腾讯首席行政官任上退休,此后他将生活重心转移到教育和公益事业上。如今,陈一丹成为全球最大国际教育奖项创始人,而他的身份也从互联网公司创始人,转型成为一名慈善家、办学人。


根据福布斯2017年中国慈善榜统计,陈一丹以23.7亿元的年度现金捐赠总额晋升“首善”。位列二、三位的是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和盛大集团的陈天桥雒芊芊夫妇,现金捐赠总额分别为16.6亿元和7.9亿元。


作为一名慈善家,陈一丹说,公益要超越情感,需要理智,有效最重要。作为办学人,他深知百年名校,任重而道远。他敬畏人性,坚信社会进步始于人智,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起点。


在接受《财约你》访问当天,陈一丹用毛笔写下“一片丹心”。他说,这四个字既包含了他的名字,也代表着他对教育、慈善事业的初心。


8月23日,《财约你》专访陈一丹当天,台风“天鸽”过境深圳。


恶劣天气没有影响陈一丹的行程。下午4点30分,他身穿黑色中山装,准时出现在腾讯大厦37层办公室。在此之前,他刚刚结束了一场与国外教育学者的交流会。


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陈一丹提醒摄影团队,可以先拍摄窗外空镜,以免恶劣天气影响后期拍摄。学习化学和法律出身的陈一丹,心思严谨细腻,懂得未雨绸缪,这样的性格特征贯穿他的职业生涯。



陈一丹最被外界熟知的身份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1998年,他与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曾李青联合创立了腾讯公司。作为“腾讯五虎将”之一,陈一丹的职务是首席行政官,负责行政、法律、政府关系、人力资源以及公益慈善等多项工作。


13年后的2011年,日后让腾讯登上更高舞台的微信业务崭露头角,腾讯公司的股价每股上涨至100港元。在那时的陈一丹看来,公司稳健前行已无问题,他开始思考如何交棒。


“当时把想法和几位创始人商量了,他们很尊重我这个想法,我们沟通完取得一致意见,我希望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不再关注或者管理具体事务,专注人的培养。”陈一丹接受《财约你》访问时讲道。


2013年,42岁的陈一丹如期卸任,转而专注于他感兴趣的教育和公益事业。


从学生时代的学生会主席,到拥有几万名员工公司的管理者,这些经历让陈一丹对教育有着更多的思考。


他说,无论社会、经济亦或科技等领域,各种问题最终要依靠人解决,社会的进步要靠人,而人才的培养则始于教育,但教育体系又极为复杂、推动缓慢。


这些问题和思考萦绕在他的脑海。2013年5月24日夜里,陈一丹在日记中写下一则愿望:“设立突破宗教、种族、国家的人文鼓励奖项,旨在鼓励倡导人类对宇宙人生的领悟和贡献”。


日记本合上,陈一丹开启了“二次创业”。接下来,在拜会了诸多全球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之后,他更加笃定,这条教育慈善之路值得前行。


1895年11月27日,暮年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立下遗嘱,将他的巨额财富捐献给祖国瑞典,用于奖励那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


121年后的2016年,与诺贝尔同为学习化学出身的陈一丹,捐资25亿港元,设立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奖项——“一丹奖”。


按照奖项设置,“一丹奖”下设教育研究奖和教育发展奖,表彰教育领域杰出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每位获奖者或团队将获得3000万港元的奖金,其中1500万港元奖励获奖者个人,另外一半则用于支持相关的教育项目。此外,得奖者还将获得重量约为500克的黄金奖牌。


对于高额的奖励,陈一丹坦言,教育这么重要的事情,值得用一个高额的奖金去鼓励。 


陈一丹是出资人,却没有让自己成为奖项的决策者。他从全球找来权威教育界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及国际顾问委员会。他说,所有的决定由独立评审做出,标准是创新、变革、对于未来具有远见性和持续性、可复制。独立评审按照机制做出决定,他尊重这个机制。


对于蜂拥的提名项目,陈一丹表示,哪个项目能够获奖,他并没有话语权。


办学人陈一丹



在慈善领域格外关注教育行业,陈一丹认为自己的初心来自于祖母的影响。


“她没有专门给你讲大道理,就是递给你一只鸡蛋,觉得你很努力,笑一笑,拍一拍你的肩膀,你会感到一股爱的力量,亲情的力量。”

 

陈一丹接受《财约你》专访时说,祖母虽是文盲,但却非常重视教育。在祖母的支持下,他的父亲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改变了他们这代人的生活。


陈一丹和祖母


事实上,在设立“一丹奖”之前,陈一丹已与教育慈善结缘。2006年,武汉的一所独立学院找到陈一丹,希望他投资。陈一丹最初对这个项目并不感兴趣,后来被“公益办学”这个方式所打动。


“2007年那会,腾讯公司业务挑战很大,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事情。他们跟我说,这是一个公益的最好实验,有盈利再投回去就行,因为是公益性质,投资额不大,所以决定投资。”陈一丹回忆。


武汉学院成立于2003年,起初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旗下的独立学院。2007年,陈一丹开始了对武汉学院的捐助。2009年,“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通过收购,成为武汉学院唯一的举办方。从此,陈一丹有了一个新身份——办学人。


从一开始,陈一丹就将武汉学院视为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他在办学章程里承诺不从学校拿走一分钱,并在《办学许可证》明文固定了下来。以“办学不取回报”的方式,开启国内非营利性民办公益大学的先河。


2015年6月,武汉学院第一届在校生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典礼。陈一丹身着毕业服,站在学生中间。他与学生们一同抛起学士帽,庆祝本科学习的结束。


同时,武汉学院脱离母体,成为华中第一家非营利的民办本科大学。这一变化向陈一丹抛出新的问题,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应该怎么走?两年的研究下来,他意识到,作为办学人,出资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探索一个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以及营造更好的风气。


此后数年,陈一丹游历欧美名校,汲取经验。他不讳言,相较于美国的知名私立大学,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学校发展,中国的民办教育机制仍处于学步状态。


他有一个愿景,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民办高校落地,形成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在高等教育面前有更多的选择。


2016年12月,陈一丹在宣布了另一个重大消息——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完成首轮共建基金募集,该基金专项致力于支持武汉学院的持续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赠募集,共建基金由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们共同捐赠。


在提供资金的名单上,陈一丹当年创业的伙伴们赫然在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捐赠1亿元,腾讯主要创始人张志东和腾讯创始团队成员吴宵光分别捐赠5000万元和2000万元。


对于创业伙伴的加入,陈一丹充满感恩。他说,他们之间不仅仅知根知底,更彼此了解,跟这些伙伴合作,无论面临怎样的起伏,一起成长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按照陈一丹的设想,藉由这些朋友的支持,武汉学院将成为一所开放的大学,让更多的人和资源参与捐赠和共建。


科技:教育与公益的新变量


不断变化的科技浪潮,影响着陈一丹的办学理念。


2016年,“一丹奖”联合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一份教育报告显示: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人机结合技术推动下,到2030年,77%的现有工种将会消失。这种巨变也将颠覆全球对人才的需求。


由此,他将武汉学院定位为全球化、应用大学,设置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学体系,让走入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在校园中做好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冲击。


他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教育体系将发生一场革命。而颠覆的发生,需各方面资源的合力。


“在美国,我们发现,政府投入几百亿美元,其实很少,但是这些资金,配合社会资源或者非政府组织,产生的效果就很大。”陈一丹说。



海外考察下来,陈一丹看到,在不同国家,以科技驱动的教育创新,正蓬勃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大量教育科技项目将陆续推出。对于当下慕课(MOOC)网站的发展热潮,陈一丹密切关注。闲暇时,也会利用慕课网站学习英语。


他说,慕课解放了很多教育资源所达不到的事情,只要硬件可以配合,一堂在线课程可以给所有人听。但作为一位资深的科技创业者,他提出对慕课的反思。


他说,从2016年数据来看,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普及率不足50%,约40亿人无法上网,也就是说先需要达到硬件标准,才能谈在线教育,这是慕课的局限性。此外,在线课程无法替代人与人真实的交流,因为人有灵性,这是人性的方面。


“发现它的局限性,才会有人填补,进步就是这样来的。”他说。


科技对全球教育带来冲击,同样也是撬动撬动公益事业变革的新变量。生于草莽的中国互联网正在快速追赶西方,而在与公益结合方面,却意外地实现弯道超车。


早在2007年,在陈一丹的推动下,腾讯成立腾讯慈善基金会。次年,汶川大地震发生。随即腾讯的公益平台发起募捐,几天之内,集结了30余万人次的网友向灾区捐赠2300余万元。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天灾中,互联网推动公益的潜力得到发掘,也让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时代。陈一丹说,这是“公益2.0”的时代。


在陈一丹的带领下,腾讯将传统慈善互联网化,通过简便易用的在线支付平台,用户可以可以进行几元钱的捐款;用户还可以从中国以及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捐助项目中选择自己中意的项目,捐赠完成后会收到信息确认,后续还能收到受捐助者的最新进展。同时,腾讯公益还开发出“捐步数”、“捐声音”等新方式,让公益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


今天,借助腾讯公益的平台,网友发起各类慈善募捐,资助贫困地区学生一个书包、一顿午餐,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操作。


“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有几代人在经营慈善事业,但是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给予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公益将走入黄金时代。”陈一丹说。


作为一个慈善平台,持续有效地运转始终是个挑战。陈一丹认为,当中的关键是公正性,需要有透明的机制披露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网友会用指尖投票。


回看过往20年,陈一丹由一名互联网创业者、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高管,转型成为一名慈善家、办学人。背后的动力,是对天地之间生灵的慈悲之心。


在访谈的最后,《财约你》试图了解这位公益人内心是如何定义“爱”。喜欢传统儒释道文化的陈一丹,援引了佛教对于“慈悲”的诠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他说,慈是给,是帮助,悲是同理心,你我融为一体,而他还在践行慈悲的路上。


来源:财约你


编辑:陈兴杰

思想自由行为保守的写作者

如需交流,可互加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单位、职位、姓名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联系我们

QQ:1695365543

atomthinktank@foxmail.com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公司,主营以腾讯网、QQ、微信、腾讯微博、《英雄联盟》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品与网络游戏。主要依靠在线游戏、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交易创收。目前,QQ月活跃用户数7.8亿,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付费用户数超过3000万,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4.6亿。 2011年1月,腾讯推出手机应用「微信」进军移动互联网,并于2012年9月获得2亿用户,2013年1月15号用户数突破3亿。作为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实力强大的腾讯因对中小创业公司造成的竞争压力而常受诟病。

2004年6月,公司以「0700」为代码正式登陆香港股市。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4+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新阶级论: 寒门难贵,豪门难败
凤凰财经
5+阅读 · 2019年1月2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高二进清华,大二开公司,29岁登上福布斯亚洲领袖人物榜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5+阅读 · 2017年11月18日
如何教育人工智能这个全球74亿人共同的小孩?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3+阅读 · 2017年11月17日
谈谈王者荣耀
小道消息
4+阅读 · 2017年7月6日
Arxiv
12+阅读 · 2019年1月24日
Arxiv
5+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