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们
另:关注公众号回复:干货 获取竞品分析、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干货礼包。
——正文如下——
本文内容转自公众号:用户行为洞察研究社
公众号ID:SDResearch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期嘉宾——赵宇斌
把认知和意识搞明白,事情自然就有了能解决的出口。
——赵宇斌
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实习生,到小米的业务负责人,赵宇斌仅用了 4 年时间。
在年轻人不得不用“丧气”“佛系”来调侃现实社会中的阴霾时,他正默默用飞速成长、菁英新秀的标签,为年轻人正名。
赵宇斌看起来和其他的工科男一样普通,不过是穿着黑T恤、背着双肩包穿梭在大数据浪潮里的一条鱼而已,但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凭借对数据的理解和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普通的小鱼也能掀起大浪来。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
赵宇斌:认知和意识,无非就是你对这件事情的个人理解能力,你涉猎的范围越广,你对一件事情也就会产生更深层的感知。而健康的认知和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是否有一种敏感度和务实性去佐证这种感知的正误。
我认为,这种意识应该变成一种习惯,像吃饭一样正常。
我们在互联网领域,不单单是数据意识,这个领域中的数据、产品、用户体验等的意识和认知就是我们要培养的方向。
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负责梳理某开放平台的数据指标、数据体系,我从代码入手,但却发现信息和数据杂乱无章。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核心的数据指标做了一次清理,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数据清理工作,即使乏味枯燥,但我却觉得有趣。
因为我发现这些杂乱的数据背后有各自的故事,我也能从不同的指标数据中,看到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走向。这时的我忽然开始意识到数据的价值,我告诉自己,要培养自己的认知形态,而不是机械单调地工作。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这种意识让你得益了吗?
赵宇斌:想起来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小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总觉得,“对错利弊”并不冲突,互联网“对错利弊”的认知和意识,一直在催促着我不断进步。
在 2014 年的时候,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还没有消失,很多大数据的概念其实已经浸入工作环节,一些大型的互联网数据平台迅速发展,友盟、Talkingdata、百度统计、腾讯 MTA 等统计工具成为很多企业的标配,虽然大家在数据方面还没有概念层的东西,但觉醒的气息呼之欲出。
然而,2015 年流量红利渐末,互联网赛道变得拥挤,之前认为一些“对”的事情,放在此时就有待考虑。
比如互联网产品的差异化愈发明显,数据和指标变得重要,用户生命周期怎样?满足早期的刚需之后又应该怎样?也许,思考并改进这样的问题,才能把“利弊”的“利”最大化。
我曾是小米推送的产品负责人,作为 B 端企业服务的一员,我时常思考 B 端的产品问题,因为 B 端的认知更需要一步步建立,它承载着市场的检验和客户的认可,然而,它又无法像 C 端产品那么敏感和快捷,如何让 B 端产品走到客户心里,成为我不停实验和研究的主题。
其实,很多时候,把认知和意识搞明白了,事情自然就有了解决的出口。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你的团队都在培养这种“像吃饭一样平常”的思维意识吗?
赵宇斌:不止我的团队,应该说整个小米都是这样。
小米 2010 年成立,2011 年正式推出小米手机,8 年来小米一直在创建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年,小米终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路走来,其实就是在用前进的意识解决现存的问题。
说到解决问题,也就是我这个普通的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有些传统行业管我这行叫——解决方案销售,其实都一样,就是四个字:协作干活。
对于 B 端产品而言,首先了解产品,接着从客户那拿到需求,再把需求变成产品需求提给研发,就产品功能设计、策划、落地等问题跟研发沟通,这个过程就是前端销售的角色。
在小米,技术、产品、设计、项目管理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方法论,作为产品经理,在产品体验、业务目标和优先级的判定、跨部门资源协调方面,话语权就比较重,能扮演的角色也较多面,但我们的核心工作——还是离不开用认知意识解决问题。
我现在负责的国际游戏业务,对认知意识的要求很高,我们想在海外开展业务,就要符合相应国家的意识和概念。
一方面是技术服务本身的海外落地,如服务的海外部署等,另一方面就产品与业务本身的本土化,在海外落地技术服务是相对比较明确的问题,而本土化考量的范围就不像海外部署服务那么直接。
比如清宫游戏放在欧洲,可能很难触发人心,放在部分中东国家,可能就涉及宗教问题,其实,“差异化”,也是“差意化”,意识认知很重要。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你所谓的“数据驱动”到底指什么?
赵宇斌:驱动,就是往前走,在这一点上,我跟文锋的观念是契合的,这也是小米成为神策数据合作伙伴的原因之一,数据驱动,就是用数据说话。
我认为企业落地数据驱动需要有两方面的必备因素。
第一,自上而下。我们从不奢求跟我们对接的每一个一线工作者都能明白数据的价值,但我希望一个项目的核心团队人员是有数据能力的,尽管自上而下需要时间和过程,但它远比下方“干着急”上面“推不动”强得多。
第二,全员意识。执行者在落地用户细节的时候,要有用数据说话的基本素质,而产品经理应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但如何优化提升,就要移植到解决问题层面的内容上去。
小米在数据数据驱动的意识层面非常的清晰,我们早期就从理论上面进行判断,数据是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并用数据指标量化工作,毕竟,谁都不想做朝生夕死的用户产品。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关于“数据驱动”,能否举个例子?
赵宇斌:就拿我之前负责的小米推送为例。
首先,小米的各个业务本身有自己的数据指标体系,用来统计分析,然后根据数据效果指导工作。
比如早期我们客户的运营同学,十分重视推送的送达数据效果,因此我们搭建了推送数据漏斗,一步步地观察我们的用户漏斗数据,于是,从数据上得知,我们许多推送者的推送方式是有问题的,他们可能发出了 1000 个推送请求,但其中 500 个都是无效的,所以可用成果就非常之少。
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就会影响到我们下一步的决策,这应该是工作中最基础也最直接的“数据驱动”。
第二点,小米有自己的用户反馈监控,我们能从反馈中获取“米粉”的第一手数据。
平台上有完整的监控系统,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从崩溃率、流量、性能、发热状态、手机机型、地域等多维度对用户手中的小米手机进行数据监测。同时,我们每周都会对用户进行问卷调研,至少可以从几万名用户那里获取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本周最佳功能等信息,用这些数据来调整我们的研发方向和工作事项的优先级。
数据驱动说起来很大,但很多时候就是根据数据反馈,解决好这样一桩桩小事情。
另外,尽管我们已经拥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仍然和第三方数据服务商合作,原因很简单——一套系统分析,一套系统校验。
我在小米推送做了 2 年,从默默无闻,到产品负责人,见证了产品从零起步到走上巅峰的全过程,目前,小米推送月活设备 9.5 亿,其覆盖量是国内推送服务行业第一,基本上覆盖了国内的安卓手机,以及头条、腾讯这样的头部客户。
这些都是我们摸爬滚打的心血,我们在这条长路中,凭借数据和意识,找到了B 端企业的服务方式与价值理解——行业实践是干货,业务核心是逻辑,干货和逻辑,往往来自数据支撑。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很赞同你说的“数据驱动”的观点,但我觉得整个行业并没有那么健康完美。
赵宇斌:是的,互联网行业都并不完善,更别说包括传统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了。
一方面,我见过的很多企业都是为了做数据而做数据,原因很简单,企业试图用“数据化”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如果当数据的意义只剩下一个个吸引眼球的商标,这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亵渎。
另一方面,我在招聘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行业数据意识的匮乏,我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问两个问题,假设你的产品新功能上线,那么哪些数据指标可以量化这些功能?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你准备如何入手?
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面试者,对数据指标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判断。
其实不用说的很高深,比如需求是搜索功能的使用率需要提高,同时又不能太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率,功能的位置和样式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优化。主观上当然可以用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来给出答案,但从数据角度讲,可能从页面的热力图选取热区,或根据 A/B test 实验来选择方案可能会更加理想。
这就算是一个基本回答,但很遗憾,很少有人能从数据中看出东西,更别提什么数据影响,这确实让人觉得很心酸,也让我觉得,数据驱动的道路还有很长。
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聊了这么多工作,你觉得这样的工作符合你的个人性格吗?
赵宇斌:我觉得我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
我不太喜欢一些场面上的说辞,我认为那些都离实际太过遥远,关键是,那些场面说辞对我在业务层面产生的共鸣感很弱。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认真做事,喜欢实践,喜欢提炼出值得总结的规律方法,去印证我的想法。做一个普普通通解决问题的人,不仅是我作为产品经理的职责,也是我敬仰并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有时常常想起之前雷总说的话,也都是我十分认同的小米价值观,我认为其中跟我最匹配的有三部分。
1. 极致文化。把事情做到极致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它代表的“负责”,也与我的精神契合。
2. 厚道。小米讲究的是“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小米厚道地向“米粉”提供性价比超优的手机,我也同样希望,我能更加厚道地对待生活,踏实宽容,问心无愧。
3. 死磕。指的是产品的一切,不光是产品本身的宏观设计和微观细节,大到产品方向,小到一个像素和一张图片,更多的是绞尽脑汁让产品变得更好,解决一切能力范围内外的事情。死磕到底的精神,是小米人的共识。
我欣赏小米这种朴实无华的精神食粮,他把我的性格喂养的丰富且自然,我也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务实者,揣着质朴的情怀,真正地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点事情。
如今,上市后的小米所向披靡,而就在不久之前,雷军对小米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中青年的优秀人才,被越来越多地放在了管理者的岗位上,这也暗示——日后建功立业的不再都是元老级的大神,我想,像赵宇斌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必将日益增多,青春派的队伍也会持续壮大。
但社会一定又会响起有关年轻化团队的舆论声,说他们经验尚浅、难以依靠,只是这一次我们不用担心,因为,从情怀里走出的务实派,不会让人失望。
—— END ——
你可能还想看:
关注产品壹佰公众号
回复【书单】试试看
欢迎关注产品壹佰哟,关于产品经理的这都有。需求文档,用户分析,数据分析,进阶成长,各种PM干货直接享用!产品经理入门指南,学习视频,必读书籍也倾力奉上。
回复【书单】、【干货】有惊喜哦,试一试吧。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改变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