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PhD申请秘诀: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
拖延症晚期患者在开学之际动笔,写下一些自己申请CS PhD的回忆与心得,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文章纯属个人观点,望请大家包涵与指正!祝大家开sem快乐!
本人情况:HKUST CS + MATH本科,MSRA GAP一年,CV方向:
-
三维:GPA: 3.7/4.3,托福105,GRE没交,突出一个过线就行!
-
科研:港科大本科老板,MSRA IM组实习,EPFL交换,UCSD暑研
-
论文 (Pub):ICCV*1 + ICLR*2 (申请时在投全positive) + CVPR*1 (申请时在投) + MM*1 + Workshop*1 + arxiv*1,全部一作or共一
-
推荐信 (LOR):本科老板,UCSD教授,EPFL教授,北美Fellow,如果能确认自己信的强度的话,我的推荐是都交上
Offer情况:UofT CS PhD, CMU RI PhD, UT Austin CS PhD, GaTech CS PhD, UMich CS PhD, HK PhD Fellowship (PS: 剩下学校在录了CMU以后withdraw了 or 我太菜了)
在我申请季开始前对申请一概不知,摸着石头过河,强烈推荐wuzi的这篇文章!!看完以后让我对申请有了认知。在申请中也参考了以下资料:
-
CS Ranking: 找导师, 但是不要盲目依赖。很多incoming AP和在工业界有appointment的老师不在上面,可以关注下推特上老师的动向或者询问相关学校的仙贝
-
知乎系列问题: 可以在等结果的时候刷一刷,个人觉得比Grad Cafe有用很多 (gradecafe很多不会标注申请方向,徒增焦虑),另外可以认识很多一起申请的人。也可以刷一下往年的回答,帮助自己定位。不过坏处就是看到别人有面试和offer,往往会带来焦虑
-
-
MIT AP Vincent Sitzmann SOP
-
同期友人的申请总结:CMU/ETH 2022 PhD
-
记录一下自己本科科研和申请历程,会着重讲一下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
港本绝大多数人是选择申请MS或者工作的,推荐港本想申请PhD的小伙伴可以通过知乎多了解一下申请的准备。
科研
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
本人是大二结束开始接触科研的,可能对于香港或者内地的申请者来说不算很早,也导致我为了申请PhD采取了gap的手段 (Sec 3.2)。
校内科研:
在学校的时候通过学长介绍认识了Qifeng,通过一个短暂的meeting开始跟着Qifeng开始了科研,刚开始的阶段就是一起Brainstorm有趣的idea,然后看相关的文章,一步步摸索。对于初学者来讲,保持对教授or mentor的update是比较重要的,避免自己跑偏或者钻牛角尖。
EPFL交换:
在校内完成两个project以后,正好到EPFL交换,通过Qifeng的介绍,认识了EPFL的教授和北美的Fellow,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project (可以去了解自己老板的connection,如果觉得对方是你想合作的人,可以让老板帮自己connect对方!!)
MSRA实习
:起初联系我的mentor打算来做暑期实习,然后体验觉得MSRA的环境很舒适,选择了留在这里gap。就我个人体验,mentor把学生是当作合作者来对待的,会一起想想做的方向,一起讨论,deadline前和你一起完善paper。合作的师兄也都很强很nice,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唯一值得吐槽的地方就是实习工资太低 (捂脸逃走)。
暑研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暑研就是最好的拿推荐信的时机,我也想再次强调一下暑研的重要性!!就我个人感觉,申请时候老师有时候只会看自己听说过或者认识的人的推荐信,毕竟风险更低,学生的素质有保证。更理想的case是暑研去到你想去的组,然后拿到return offer,提前结束申请季。另外,暑研也是一个你想换一个方向的很好的机会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方向的暑研)。我是通过Qifeng联系了UCSD暑研 (鸣谢老板!!!),然后四五月份定了下来,不过推荐越早联系越好,不要像我一样拖延症晚期。暑研心仪的导师如果能从相应学校的仙贝那里打听老师的style比较好,推荐选择能和自己style match的导师!!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与暑研老师合作越久,通常信的强度会更高,但是圈子里的老师的信越多也是越好。一种可取的办法是,第一次暑研找导师A,然后通过导师A去connect导师B,一起合作新的暑研。
申请总结下来
:我觉得publication的数量对于PhD admission来讲是顶会有就好,再多的话加分没那么大 (远不如一篇impact work),更重要的是一个圈子里的老师的强推。然后如果paper数量比较多有时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会让老师在面试时候问你问什么会发这么多 (我回答因为太卷)。
Do I need Gap Year?
在翻往年申请经验的时候发现没太有人分享gap的体验,所以在这里特意想写一下。回想一下,我认为我选择gap year的理由如下:
-
在msra实习的时候的师兄和mentor很nice,觉得自己留下一定会有产出
-
了解信息太少,导致没有认识到暑研的重要性,从而缺少暑研
-
我觉得如果选择了gap year的话,就会面临几个压力,一个就是如果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还是去申请MS,就会觉得有很强的挫败感,另一个就是在gap的期间,会不停的push自己,有时候会感觉压力很大。不过后话是会觉得国外对年龄压力没有看的那么重,所以就算是申请MS或者继续gap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三维
对于PhD的申请,我认为三维是达标就行 (类似于T 100, GPA 3.5), 然后由于疫情,GRE成绩是不要求的,所以我就没有交。对于UofT的话,官网说是必须交GRE的,所以我交了裸考的310+的分数,最后也成功拿到了offer (谢谢老板收留!)
选校
我是在开学之后才开始选校的,因为担心申请不到,就选了很多 (送财童子):
北美:四大 / UW / Cornell / Princeton / UofT / UCSD / UIUC / UT Austin / Columbia / GaTech / Umich / UCLA / Brown / UMD
以上全都是PhD program,最后基本上都接到了面试,ETH的话因为感觉更偏爱MS背景的人以及没有很感兴趣的老师就没有申请。EPFL的话,感觉是因为当时交换因为疫情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原因凉了。
我是选完校以后再选的导师,可以通过CS Ranking去看相应学校的老师,不过也如同我上面说的,不要盲目依赖。另外incoming的老师第一年招人比较多 (2022 Fall: MIT Vincent, UW Ranjay, UofT David, UPenn Mingmin, etc),风险可能就是大家对他style没有那么了解,不过推荐如果对他的研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先试试。
对于研究方向的话,我的体验是面试的老师基本都是interest和你之前做过project比较相关的老师,或者以后有兴趣做有关的内容。如果完全的跨方向申请的话,我觉得老师会更喜欢别的有相关经历的人 (不需要培养) 或者是 (美本 or 老师认可的学校) 高GPA的人 (学东西的速度有保证)。当然,如果信的质量够的话,这些我觉得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我需要陶瓷吗?
: 我的回答是如果申请北美的学校的话,陶瓷不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完全可以不用陶瓷,除非是让老板帮忙套他认识的人。我当时给很多老师发了陶瓷邮件,都没有回复,但是最后基本都收到了面试的邀请。Top School的老师都很忙,基本没有时间回复你的邮件,不回复你的陶瓷也不是对你不感兴趣,他最后如果想招人的话,还是会去pool里看的。在等待面试的阶段,如果听说别人收到面试的话,可以尝试去发邮件询问admission进度,询问可以给面试吗,不过我基本没有收到回复。另外就是面试阶段,如果投稿的文章得到了高分或者被接收了,也可以通过邮件告诉老师。
对于欧洲的学校的话,我认为陶瓷是必要的,尤其是ELLIS program。我是通过陶瓷得到了几位大佬的面试,不过最后因为没有follow up + 认为能拿到北美offer草草结束。个人感觉欧洲的老师更偏爱MS的学生,以及会喜欢高GPA的学生。
SOP
文书部分我觉得引用里的文章都讲的很详细了,我的补充是针对paper数量比较多的同学,建议不要把自己的pub都放到SOP里。SOP的研究经历要足够通顺,放一些你认为连的起来的文章以及写推荐的老师会提及的paper,可以写成一个完整的story。如果你申请方向和你之前的做的方向不太一致,最好要讲清你想转方向的动机。
中介
:我看了之前的经验分享选择了再来人的奖学金项目,会给被选中的学员提供免费的服务。主要是分配一个学术导师来和你一起你构思修改文书,和一个文笔导师在提交网申之前帮你把要提交的材料语法润色一下。我的学术导师是UCB的PhD,虽然不是同一个方向,也可以去给我的问题答疑。另外,也可以提供一个陪伴式的服务,焦虑的时候可以聊一下天,拿到面试和offer可以分享。对于奖学金项目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我的评价就是免费的要什么自行车!
面试
准备阶段
: 知识储备的话,推荐复习一下大一的线性代数!!如果有时间的话,申请cv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传统的cv算法,可能也会有帮助。然后对于自己的每一篇paper,最好都有一个可以进行brief introduction的ppt,方便之后面试前进行组合。另外非一作的paper也最好准备一下ppt,以防老师看你cv的时候突然问起来,想让你介绍一下。ppt的话,不要讲太多细节 (列公式之类的),从high-level idea开始讲起,个人推荐参考这篇文章的ppt。
面试流程
: 基本就是你介绍自己的research experience,然后导师进行提问 (对你project的问题 + 基础知识 + why Phd之类的)。对于介绍自己研究的项目,我的推荐就是针对不同的老师,可以针对他的research interest去准备他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如果是你有一篇文章的合作者是他的熟人的话,也一定要介绍这一篇。另外十分推荐外接一个显示屏 (credit to wuzi),这样子可以不用完全脱稿,让心里有谱。
面试是从1月开始的,每天就是刷知乎的问题,和申请认识的大佬们聊天,然后躺平 (被封在上海了)。
具体的时间线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回答:2022 Fall你都申请了哪些学校的MA/MS/PhD?申请结果如何?
这之后又收到了UCSD的大佬的面试,不过当时去向已定,就互相介绍了一下自己的project。如果对面试具体细节感兴趣的话,欢迎私聊!
-
2022.2.3 1st offer @ CMU RI PhD
-
2022.2.15 2nd offer @ UT Austin CS PhD无面试录取
-
2022.2.15 3rd offer @ UofT CS PhD 口头offer
-
2022.2.15 4th offer @ Umich CS PhD
-
2022.2.16 3rd offer @ UofT CS PhD 口头offer ++
-
2022.2.22 5th offer @ GaTech CS PhD
鉴于第一个offer就是CMU的offer,后面就会写邮件告诉其他老师已经收到CMU的offer了或者withdraw了一些学校 (不当海王hh) UofT的口头offer还是通过给老板发邮件催offer得到的。得到offer后,录取你的老师就会发邮件约你聊天,也通过这个机会认识了很多很nice的老师!我的推荐也是在这时候坦率的说出自己的concern,他也会对你表示理解或者给出他的看法。
在刚拿到CMU offer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肯定会去四大,但是最后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
-
最决定性的因素:家庭原因。加拿大可以给配偶提供工作签证 (也很方便带着我家猫),并且可以随时回国 (对配偶签证申请有问题的同学也欢迎来询问!)
-
也很重要的原因:CMU的offer是没有导师的,需要开学以后进行match。虽然CMU的老师都很厉害,但是我会觉得读PhD的话,导师和方向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想确保自己在喜欢的导师手下做自己想做的方向。而UofT就能满足我这点需求,老板的方向是我最感兴趣的方向,并且从学长学姐那里知道她很support自己的学生。
拖了快半年,终于动笔记录下了自己的申请经历,因为自己在读之前申请经历的时候收获良多,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帮到以后的同学,形成一种传承。经历漫长的申请季 (和上海的自我隔离),总体上是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和nice的教授。谢谢他们申请季的陪伴和解惑!
和哲神的这篇文章一样,我觉得也存在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我当时没有好好复习数学,导致老师问很基本的线代问题的时候出了岔子,另外对于传统cv的问题也没有好好研究,一问三不知。经过申请,深刻的认识到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顶会的数量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规划,尽早去connect感兴趣的老师进行暑研。
再次感谢我的本科导师Qifeng给我提供的机会,感谢Yuwang老师在我gap时候的支持,以及本科合作过的所有老师!
新的申请季也要到了,祝大家申请顺利,拿到理想的offer!!!有任何问题,也欢迎私信我~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218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