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
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这是师者的本分。
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清华学堂,一节名为“自动驾驶”的课程正在徐徐展开。
这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在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中,一位特殊的“旁听生”格外引人注目。
他是姚期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班”的创办者。
被外界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的“姚班”,十分重视“因材施教”与“深耕精耕”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多年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姚期智在领导“姚班”的同时,始终不离教学一线。他亲手为“姚班”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并融合世界重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先进方法,为学生精心准备专业课程,适时根据实际调整课程设置。
本学期伊始,面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对计算机领域的实践教学带来的新方向,以及共享经济新模式的出现对算法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姚期智的指导下,“姚班”开设了“自动驾驶”和“算法经济学”两门新课。从讲课内容筹备,到课上互动交流,姚期智都亲自把关并参与其中。每次上课,他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听课”。
“姚先生经常在课堂上和我们互动,他的见解对我们有很大启发。”“自动驾驶”课程主讲教师之一楼天城说,“先生在听课之后常常与我分享教学经验,提出很多关于课程难度的建议,并鼓励同学们参与更有挑战性的课程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姚期智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概念,鼓励学生从理解理论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姚老师经常深入浅出,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还常常从课程的理论内容出发,为我们提出许多与实际应用有关的问题,启发大家进行更有意义、更有建设性的思考。”学生赵梓硕说。
在“姚班”,任课教师教授的知识极为丰富且具有前沿性,课上,学生们需要时刻保持大脑极速运转的状态。和同学们一起听课的姚期智,上课总会拿着笔记本,在小桌板上不时记录。有时,遇到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也会像学生一样抢答。“姚先生真的很可爱!更重要的是,他的回答会给我们不经意的一点,让你突然发现,噢,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这种惊喜感特别棒!”学生韩迟说。
与听课听得过瘾的同学们相比,对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许多教师来说,在姚期智的目光注视下,讲课成为了一种“挑战”。“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勇于质疑和挑战。我们经常在课上讨论教案外的内容,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是很高的。”楼天城说,“姚先生‘火眼金睛’,有时会发现一些讲授的错误,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注意到。他会在仿佛不经意间给我们提示,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细节的在意。”
在“算法经济学”任课教师于洋看来,姚期智通过对课程团队的领导,教育了年轻教师如何通过授人以鱼来授人以渔。“我们首轮上课的两门新开课都进行了全程授课录像,为了帮助日后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提供真实依据。”于洋说,“姚先生亲自参与到课程讨论中,示范如何通过和学生讨论来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等研究能力。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线指导,更是亲身率领课程团队,研发一种新兴学科领域的探索式教学模式。”
“教书育人,是一个群体引领另一个群体成长。”在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校长邱勇表示,教书育人是清华最重要的“初心”,培养祖国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清华最重要的使命,清华的办学质量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上。教育教学工作是值得不断投入、关注、奉献并具有长远意义和贡献的工作。
对此,姚期智很是认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使命,办好本科生教育更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杆。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一流研究生资源。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这是师者的本分。”
多年来,虽然身份与职责一再变化,但姚期智对自己一直有个要求:不能从教学科研第一线上下来。“因为只有自己在第一线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才能够给其他年轻教师提供一个标准。况且,离开教学研究岗位后感觉会不一样,对事情的判断也会发生偏差。” 直到现在,姚先生仍躬亲姚班教学第一线,每年春季学期为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数学”课程,也吸引许多年轻教师观摩取经。
“姚先生以科研为一生的乐趣,至今仍奋斗在一线,这一份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实在让我更深地理解到这一份执着,便是匠人精神。”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吴辰晔感慨地说。
从学生时代“姚班”里的一名学生,到今天成长为“姚班”的任课教师,数年过去,楼天城依然常常看到与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姚期智,侧身斜坐,十分专注。“有时恍惚间,你会觉得先生就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甚至会忘记他是一位长者。”
言传身教、躬耕不辍。做出世界最顶尖科研成果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被姚期智播撒到了每一位“姚班”学生和教师的心里。
编辑:徐静
摄影:李派
审稿: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