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米科技可以通过对WiFi无线信号的精准识别实现高精度人体探测。
策划&撰写:巫盼
WiFi可以用来做什么?
通常的第一答案肯定是上网。不过,在苗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鲁超看来,网上冲浪之外,WiFi能够完成人体姿态的识别,从而补足传统视频监控的盲区。
初听这个想法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从去年开始,苗米科技已经开始做这个“想法”的产业化落地尝试。
初见鲁超是在南京的一场路演活动上,每人十五分钟的介绍时间,在习惯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视频识别后,乍然听到WiFi无线信号识别人体姿态,颇让人眼前一亮。
在成立南京苗米科技之前,鲁超在华为工作20余年,与中科院无线人工智能团队开展了一些联合创新的科研产品工作。创业的契机是一次南京市政府主导的创业活动,再加上当时南京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初创团队选择在南京落地项目,也就是现在的苗米科技。
当然,外部的客观条件是一方面,鲁超也看到国外的无线信号识别技术开始产业化,此时他们在该领域的论文专利和科研基础性工作都走到了关键的节点。天时地利人和下,这项科研成果就顺利在南京开始朝着产业化推进。
以国外为例,此前,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设计了一个基于WiFi的人体姿态估计系统,能够穿透墙壁进行精确的人体姿态估计,并且取得了WiFi人体姿态识别的历史最高精度。
据鲁超介绍,在无线信号感知这个领域,国内相对来说比较空白,大多还是处在科研中,正在产业化落地的公司少之又少。目前,苗米科技在做的Wifi Eyes智能感知系统,可以通过对WiFi无线信号的精准识别实现高精度人体探测。
其中的技术原理相对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人体会吸收和反射无线信号,由于每个人体型和动作模式的差异性,一个人在室内走动影响周围的WiFi信号时会产生独特的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便可用于精确识别进入室内或在室内走动的人的姿态。
虽然当前智能安防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但是从应用场景来看,视频监控系统仍然存在监控盲区和禁区,通常第二方案会选择红外监控系统,但这种识别的精度不高,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这种时候,无线信号识别就能派上用场。
举个例子,在一些视频无法覆盖的盲区,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基于WiFi的无线感知系统能够快速反馈,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所以,苗米的产品定位也非常明确:智能家居、安防监控以及智慧养老等场景。
鲁超表示,无线信号可以穿透墙壁,检测当前环境内人的存在与否、呼吸频率以及人数和所处位置。它和视频识别的区别在于,无线信号监测的信息是人体的肢体动作,而不是细微动作,也不会和个体身份挂钩。
所以,相应的在数据隐私方面,无线信号的识别反而没有那么多隐忧,也适合部署在视频无法覆盖的盲区。
“我们关注的是一个通用的个体,而不是某个特别的人,这套系统也是对个人安全健康的监护,而不是具体身份的人的识别。”鲁超进一步解释道。
图 | 86面板式设备
比如在智能家居以及养老监护方面,如果家里有老人在卫生间发生了意外,它们的识别系统能够及时感知,并且将消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家人。智能酒店应用上,则可以借助Wifi Eyes系统入侵监测功能进行屋内有无人员的判断,与屋内电源系统联动,实现无卡取电、无卡断电。
另外,由于苗米科技的WiFi感知系统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借助WiFi路由设备进行分析识别,所以部署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在产业化落地方面,目前苗米科技已经和一些行业解决方案商合作,初步打开智能家居、智慧酒店、安防监控以及养老监护等市场。
在产业化这条路上,苗米走的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科研项目从实验室阶段到走进商业市场,不免会面临一些难题,鲁超和团队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候。站在一个创业者的角度,他总结了自己的几点经验。
首先是当前的物联网部署性价比追求和AI算法之间的平衡,其次是市场教育是否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以无线信号智能感知技术为例,相较于常见的视频乃至语音识别,外界对此的认知和接受度都处在早期阶段。这也是团队面临的主要挑战,产品的成熟度和性价比之间能否达到完美的平衡。
鲁超认为,像他们这样做底层技术的厂商,关键还是要提高团队技术研发的内功,换句话说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迭代速度以及成熟度,在提前切入市场的同时,快速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最终和整个产业的合作伙伴将这个市场做大。
目前,鲁超和团队的目标以及规划非常明确清晰。短期内提供技术给解决方案商,重点培育智能家居、智慧酒店、安防监控以及养老监护等几个领域。中期目标则是将短距离WiFi频段的技术成果向更广的频段上推广和应用,比如4G、5G、微波等等。在走稳这两步后,鲁超准备将技术芯片化,以芯片的形式为智能物联网行业提供一个完整的Turnkey解决方案,从而让技术能够更快速地嵌入到AIoT的产品体系中。
去年年尾,苗米科技获得了来自中科创星的天使轮融资,目前他们也在着手准备Pre-A轮融资。
【镁客·请讲】专注于报道科技创新项目;我们敞开心扉面对每一位创业者,力求为您呈现一群鲜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们倾听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探讨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对接资本市场和供需双方,以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做客【镁客·请讲】,栏目合作请发送邮件至:post@im2maker.com
星标我们,不要错过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