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首届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于上海静安瑞吉酒店隆重举办。论坛首日的10场专题讨论中,40多位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全球意见领袖共同把脉产业动态,探讨如何开启造福全球病患的新时代。
药明康德集团董事长李革博士
药明康德集团董事长李革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欢迎所有与会嘉宾的到来。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是一场全球性的盛会,属于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人。它应该成为一场更多人共同参与和举办的大会;一场传递知识和智慧、分享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大会;一场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大会。通过本次论坛,期待有更多人可以参与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生态圈建设中来,为中国、美国和全球的病患造福,早日实现药明康德、整个行业和所有人的共同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Kevin Holland先生,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PhIRDA)执行会长宋瑞霖先生、英国生物工业协会(BIA)首席执行官Steve Bates先生、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胡正国先生、以及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先生
在论坛的首场专题讨论“医药创新与变革”中,我们聚焦快速发展的当下。多位全球领袖从2015年中国医药监管的重大改革出发,探讨中国乃至全球的合作如何驱动创新,影响整个产业。多年创新与合作的积累之下,我们在2018年见证丰收:去年,中国批准了9款1类新药,占过去10年中国1类新药批准数的四分之一!此外,中国也迎来了首款"first-in-class"新药的全球首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来,中国患者将能用得上,也用得起更多来自海外的新药;而来自中国的创新疗法,也将迈向世界,造福全球病患。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杨青博士,赛诺菲全球研究部负责人刘勇军博士、恒瑞医药全球研发负责人张连山博士、通和毓承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陈连勇博士、阿斯利康全球肿瘤研发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药研发总裁陈之键博士,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席执行官Damian O’Connell博士
创新时代,我们将向90%的新药研发失败率发起挑战。多位研发掌门人和投资掌门人探讨了当下影响全球创新药研究的驱动因素。此外,几位研发负责人介绍了所负责的研发管线中,最具潜力的产品或研发方向。而风投机构的全球领袖也分享了在投资新锐公司时,如何判断其是否具有全球创新潜力。最后,几位产业资深人士指出,无论是否是"first-in-class"的分子,只有加速研发,真正将它们变为药物,才能真正造福全球病患。而这离不开全产业多维度的合作和努力。
演讲嘉宾:Aaron 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兼首席执行官何大一教授
接下来的两场特别报告中,两位全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为论坛带来了学术界的声音。一个人,一个灵感,一场奋斗,有时就足以改变历史。在艾滋病的治疗上,何大一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先驱。他与团队带来的“鸡尾酒疗法”让艾滋病成为了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而在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何大一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其团队与药明康德集团在早期科研、科学转化、以及新药研发三大环节上的紧密合作,强调了在艾滋病的新药开发和科学探索上,进行产研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演讲嘉宾: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主任陈志坚教授
另一位特别嘉宾陈志坚教授是2019年“生命科学突破奖”的得主。在演讲中,陈志坚教授生动地讲述了人类对于炎症这一疾病数千年来的认知变迁,并用动画形象地描述了他发现细胞内DNA感受器的“尤里卡时刻“。这条新探明的细胞内分子通路,不但为人类阐明了DNA如何从细胞内部触发免疫应答,还回答了关于DNA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谜题。另外,这一发现也有望用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炎症之外的广阔天地。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女士、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教授、英国生物工业协会主席,MedImmune研发副总裁Jane Osbourn博士、百济神州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hn Oyler先生、以及高瓴资本合伙人易诺青先生
顺应这两场报告的主题,来自大学、医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创投圈、以及行业协会的意见领袖们继续讨论如何寻找医药健康产业的下一个颠覆。专题讨论中,几位嘉宾定义了自己眼中的“颠覆”,也探讨了有望带来下一个颠覆的诸多举措和技术。正如他们所言,很少有行业像生物制药产业那样,产业链条那么长,试错的成本那么高,研发的时间那么久。只有真正利用上所有可用的资源,才能加速迭代过程,降低迭代成本,让产业跨上新的台阶。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药明生物首席质量官辛强博士、宝石花医疗科技联席董事长姚毅博士、国投创新医疗健康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以及药明生物质量与全球监管事务副总裁王刚博士
下午的第一场讨论中,四位全球监管的“全明星”探讨了创新疗法在中美两地的审批异同,以及创新疗法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话集中在中国如何接受境外临床数据上。几位全球监管专家指出,加入ICH之后,中国医药产业逐步与全球接轨。在境外数据的接受上,坚持国际通用的真实性,可溯性,以及完整性。此外,考虑到人种的差异性,如果在临床试验设计时,提前纳入中国患者,就有可能同期获得中国亚组数据,简化监管的流程,加快造福更多病患。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北海康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博士、中国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Craig Anderson博士、歌礼制药首席医学官兼大中华区研发总裁李正卿博士、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业务发展主管Matt Cooper先生、亚狮康首席执行官Carl Firth博士、以及歌礼制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博士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怎样才能找到专属的临床开发成功之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研发领袖分享了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第一手经验。几位演讲嘉宾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高发疾病,比如乙肝和丙肝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未竟医学需求。在这些疾病上,我们需要尝试各种新兴技术,同时激励创新,致力带来突破。而对于NASH等影响全球的疾病,则更需要汇聚全球机会与智慧,高效推进临床研发,共同挑战顽疾。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aMoon Fund副总裁Guy Spigelman先生、Insilico Medicine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BIOAGE首席运营官、首席医学官Eric Morgen博士、AZTherapies总裁兼首席医学官Karen Reeves博士、ABL Bio首席执行官Sang Hoon Lee博士、以及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院院长鞠振宇教授
论坛首日的最后三场专题讨论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新锐视野。这三场讨论中,我们来到创新转化的最前沿,从抗击衰老、抗击癌症、以及创新技术三大领域,讨论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
在“抗击衰老”主题讨论中,诸位嘉宾提到,衰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没有人可以逃脱。而衰老相关疾病,则会影响全球每一个老年人。以阿兹海默病为例,在中国,确诊的患者就接近千万。而在美国,每年在这一疾病上的开支高达数千亿美元。然而,我们目前依旧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位来自不同领域,以不同方法抗击衰老的专家们提到,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疾病通路,探索新的递送方式,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最后,几位专家也预测了哪些抗衰老技术能够在未来几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科望医药首席执行官,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风险合伙人纪晓辉博士、Carrick Therapeutics首席科学官及研发负责人Ash Bahl博士、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潘峥婴博士、MetaboMed首席执行官Simone Botti博士、以及Vivace Therapeut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爽博士
在“抗击癌症”主题讨论中,我们同样听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创新创业者带来的最新抗癌策略。从针对全新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到双特异性抗体,再到新颖的代谢疗法,专题讨论预测了未来50年里潜在的抗癌重磅突破,也分享了不同类型的疗法能怎样造福全球癌症病患。正如嘉宾所言的那样,目前的这些突破并不是抗癌战争的尾声,而只是一个开端。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重磅疗法的诞生。
专题讨论嘉宾(从左到右):Cyclic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aheed Kurji先生、克睿基因首席技术官林彦妮博士、Schrodinger常务董事Jörg Weiser博士、TARA Biosystems首席执行官Misti Ushio博士、同济大学生物信息系刘琦教授、Twist Bioscience 高级副总裁Ray Tabibiazar博士
论坛首日的最后一场专题讨论中,我们将目光投向未知的边界。几位创新创业者聚焦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计算化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讨它们能怎样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同时,这些嘉宾们也分享了这些新兴技术在数据特异性、监管政策、公众认知度等方面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
总结而言,开幕的10场专题讨论和演讲为我们展望了新药研发与监管的新趋势,描绘了全球合作研发的胜景,并呼吁要将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突破和技术应用于医药健康产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