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君临团队
11月5日,进博会开幕,主席发表演讲。
这是一次信息量很大的讲话,其中最让投资者兴奋的莫过于科创板的设立和试点注册制。
11月6日和7日,接连两天,主席展开了对上海的考察,考察的四个地方中有三个是在浦东新区。
背后的潜台词谁都明白,浦东是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考察浦东很符合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多达52次提到的一个词-开放!
而考察浦东中,最重要的一站则是张江科学城。
于是张江高科(600895)疯了。上海本地股涨它跟着涨,高科技园区涨它跟着涨,科技股涨它还跟着涨。
巧的是2018年4月,刚连任不久的国务院总理对上海进行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张江。半年多的时间,两位国家领导人到访,帝都之外能享受这个待遇的地方不多。
最新的信息则显示——
1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集国内主要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就科创板举行专题研讨会。会上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将会推出设立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
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可在科创板挂牌!
简直就是神速啊!
并且,上交所目前已着手对张江、金桥等各片区的科创企业进行预筛选,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培育推荐优质科创企业,建立科创板上市“白名单”机制,为优质企业提供注册上市快捷通道。
张江,再次成为了中国科技股瞩目的C位所在。
1
中国被称作“硅谷”的地方很多,甚至在北京一个城市就有好几个地方在抢这个名号,比如中关村、后厂村、望京。
但是如果回归到“硅谷”的本意,真正在硅半导体这一产业上具有规模集聚效应的,在中国非张江莫属。
比如中国内地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
中国内地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手机芯片公司——展讯;
中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企业之一,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盛美半导体;
刚刚搞了个大新闻,要斥巨资收购豪威的半导体黑马——韦尔股份。
……
张江这地,卧虎藏龙。
主席特意选择来张江考察,分明是给科创板定基调的,显然在高层的眼中,所谓科技创新,半导体便是中流砥柱。
今天我们从张江的源头讲起,感受一下中国硅谷过去三十年的风云际会。
张江是上海浦东的一个镇。
浦东的地名大多以水命名,比如川沙、孙桥、洋泾、塘桥等,张江这个名字中看似也有水的元素,但其实张江镇是浦东唯一以历史人名命名的乡镇。
张江镇古称古桐里,现在张江仍有以古桐命名的道路。
县志记载:
明朝嘉靖33年(1554年),倭寇侵扰古桐里,当地有个叫张江的土豪组织乡民反抗。此人曾是武举人,还是当铺老板,武艺高强又才智过人,而且做人没毛病,率众击退倭寇后散尽家财为古桐里及周边地区修建各种栅栏做防御,保得一方平安。
为表示敬意,乡民将张江出资建造的栅栏称作张江栅,此后张江栅成为了当地的代称。建国后,改名张江镇。
上岁数的当地人至今还把家乡叫做张江栅。
长期以来,张江是上海的菜篮子,农业是第一支柱。
看的出张江是个“又老又土”的地方,怎么就成了“中国硅谷”呢?
时间回到1988年,那一年5月,中关村(000931)科技园的前身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
6月,上海将刚刚建成的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扩建成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京沪两地开发区的建立,是当时国家兴起的建设开发区热潮的一个缩影。
到了8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更是将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列为重要内容。
从此全国各地更多的开发区设立。
1990年,4月18日,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开启: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央决定开发浦东。
中间灰色上衣者为朱镕基
两个月后,上海市政府在浦东同时设立三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600663)金融开发区、金桥(600639)出口加工区、外高桥(600648)保税区。
随着三个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1992年7月,浦东第四个项目上马了,这就是张江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
这四个区,定位来自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
当时朱镕基调研了国内多个开发区、考察了多个国内外大城市,并对浦东做了长期的研究之后做出以上规划。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外高桥保税区最初的规划就是后来的自贸区,英文名翻译过来也是外高桥自贸区,但当时并未获批。
90年代初期朱镕基视察张江
另外,这四个项目均早于浦东新区的成立,浦东新区正式获批是在1992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则在1993年1月。
那时的浦东,还只是黄浦江东岸一大片区域的统称,那也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年代(至今在浦西人看来,浦东也还是“乡下”)。
作为浦东新区成立前的四大项目,前三个一直进展非常顺利,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进展却极度缓慢。
设立一年的时间,这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依旧是成片的农田,要啥没啥,连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都是借用远处一家中药厂的阁楼,每天闻着刺鼻的中药味办公。
历尽万难,开发的土地不过0.4平方公里。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江在园区开发公司第二任总经理吴承璘的带领下艰难前进。
入驻张江的第一家公司是世界三大医药巨头之一的罗氏制药。
经过一年多艰难的沟通和谈判,1994年5月,罗氏与张江正式签约。
这家全球医药龙头、世界500强的入驻,让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一次在招商上有了实质突破,也一战成名。
罗氏的谈判和签约代表威廉·凯洛,也成为继日本人秦范雄之后第二个拿到上海绿卡的外国人。
2
1995年6月,由中、泰、美三方合资的上海阿法泰克电子公司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这是国家908工程的两大关键项目之一。总投资7500万美元,从事半导体的封装和测试。
阿法泰克如今已更名为上海纪元微科电子,并被华天科技(002185)收购。
这家公司就是张江半导体产业的开端。
但是把张江的半导体产业推向高点的是另外两家公司,华虹集团和中芯国际(00981.HK)。
1995年,国家实施909工程,作为项目主体的华虹集团前身华虹微电子在金桥成立。
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上海市政府下属的上海联和投资各占47.08%的股份。
1997年,与日本NEC公司合资成立华虹NEC公司,1999年2月投产,这是中国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
一年后的2000年4月,早已在美国功成名就的“建厂大师”,台湾人张汝京博士,怀着一腔家国情怀来到上海,他想遵从父愿为祖国建立一家世界一流的晶圆厂。
张汝京博士
当时的上海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后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极为重视,亲自为张博士选择了位于张江路18号的一块地。
中芯国际的破图动工成为张江乃至中国半导体事业的新起点。
就在中芯国际开建的半年后,2000年底,路对面另一家晶圆厂成立了。
这家公司叫宏力半导体。
宏力半导体由台湾已故首富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和一个不太方便说起的人共同创立。
那个不太方便说起的人曾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也曾在美国从事半导体研究工作,后来掌管过上海联合投资,而上海联合投资成为推动上海半导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实也正是由于他们家族的存在,上海成为中国最早重视半导体的城市之一。
他本人后来与张江结下不解之缘,长期在位于张江的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上海科技大学担任领导。
2002年-2003年,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相继投产,华虹集团也从日方手中买回了华虹NEC的剩余股份。
这三家公司从成立伊始就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水平,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半导体时代的开拓者。
2005年,中芯国际建成国内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并一路保持领先,成为中国大陆目前最先进的芯片代工企业。
明显感觉到压力的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在2010年合资成立了华力微电子。
华力微在2011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化的12英寸生产线,同时华虹集团剥离了设计业务,也剥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贝岭(600171)。
2011年年底,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合并,共同组成了新的华虹宏力半导体(01347.HK)。
至今,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半导体、华力微,依然是国内芯片代工的前三强,而他们其实都是张江的邻居,时不时可以串个门。
放眼未来,三强在国内的领先优势还会保持下去。
华虹宏力半导体在8英寸晶圆制造领域已经可以做到很好的成本控制,国内无出其右。
2017年,华力微从荷兰阿斯麦公司购买的193nm双级沉浸式光刻机进厂,这是目前大陆装备的最先进光刻机,今年10月已经投片。
2017年,中芯国际拿出一年的净利润从荷兰阿斯麦订购一套极紫外线光刻机,预计2019年年初交付。
2017年,中芯国际三顾茅庐,请来前台积电的技术负责人梁孟松加盟,今年据说在梁的带领下14nm工艺已取得重大突破,预计2019将量产。
3
晶圆代工三强的崛起,让张江的半导体产业链得以飞速发展。
《2018年上海半导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张江高科技园区半导体企业数量197家,从业人员45983人。
我国半导体从业人员在4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张江一个园区就占了十分之一。
2017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半导体产值在700亿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约占上海市半导体产业1180.62亿产值的60%,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3%。
然而这些高科技公司,大多不在A股上市,而是去了美股和港股,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展讯、锐迪科和盛美半导体(Nasdaq: ACMR)。
展讯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基带芯片厂家,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包括非洲之王传音手机、众多的白牌手机,均是其客户。
锐迪科是国内优秀的射频IC公司,两家后来都被紫光收购,并被整合成紫光展锐。
盛美半导体主要生产12英寸单晶圆兆声波清洗设备以及12英寸光刻胶涂胶、显影和去胶设备。
盛美2017年末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最近15年来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半导体设备企业。
除了他们,其实张江还有很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优秀本土半导体公司,但由于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需要高资本投入、长期投入的行业,短期内往往难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这便注定了他们难以在门槛较高的A股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而科创板的诞生,很有可能给上述问题带来改观,让更多的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优质半导体公司可以更容易地直接融资。
当他们得以上市融资,加速发展,作为他们的包租公——张江高科,自然也会成为间接的受益者。
张江高科的股价狂欢,正是投资者们的情绪反应。
当然,君临也在此呼吁,切勿追高,否则很有可能再次踏上雄安概念的坑。
4
目前张江只有两家A股半导体公司,分别是韦尔股份(603501)和盈方微(000670)。
盈方微近年经营乏力,一会做平板芯片,一会做车联网芯片,一会又跑去搞VR芯片,但没有一样能搞成。
关键还是缺乏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并富于开拓能力的领导者。
韦尔股份则正好拥有这样的创始人,君临前几天的基本面分析文章中讲到过——
虞仁荣,清华理工男出身,30出头开始创业,抓住中国手机产业链兴起的机会,在电子元器件的分销行业扬名立万。
2007年,分销代理赚到钱了,进一步切入上游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环节。
2017年,中低端的功率半导体业务也赚到钱了,再进一步仰望豪威,企图吃下这家在高端图像传感器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豪威的图像传感器技术曾经被应用在划时代的iPhone 4上,只是后来被索尼超越,虎落平阳。
但毕竟几十年的技术积淀,底子还是很厚的,足够中国企业追赶很久。
豪威后来成为了中国半导体豪强争抢的猎物,君正、闻泰、韦尔三方角力,如今看来,韦尔已是志在必得。
2018年前三季度,得益于设计和分销的全面增长,公司实现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92.40%,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145.05%,业绩靓丽。
每一步都看似在冒险,但每一步又都实现了新的飞跃!
这或许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偏执狂生存法则”吧。
11月14日晚间,韦尔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云南产权交易所参与竞买瑞滇投资持有的深圳市芯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能投资”)100%、深圳市芯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力投资”)100%股权。
芯能投资、芯力投资是专为投资北京豪威设立的实体,这意味着,收购豪威一案即将收官。
预计收购完成后,韦尔股份将持有北京豪威100%股权,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思比科85.31%股权。
完成对标的资产的收购后,公司将成为世界前三的图像传感器龙头。
图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安防市场都有着旺盛的需求,未来前景乐观,作为这个行业的本土龙头,蛋糕已经摆在了面前。
如果你对更多行业和公司感兴趣,或者希望我们的内容做出一些改进,就点击对话君临告诉我们吧!
详情可咨询客服微信(请点击大图再识别二维码):
客服:君小临
客服:君小福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经典
——END——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付费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