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22星!武大50名学生造「启明星」拼车成功,仅重19公斤

2022 年 2 月 28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拉燕

【新智元导读】昨天上午11时06分,中国学生团队成功研制的卫星「启明星」拼车成功,随着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起升空。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成功发射。
 

殊不知,22星当中有一星还是由武汉大学中国学生团队研发。这颗星叫「启明星」。
 
14时11分收到「启明星」卫星遥测信号,卫星信号稳定,工作正常。
 
在武大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启明星」发射及测控第二现场,参与研制的老师和学生一同分享喜悦。
 

「学生造」卫星


当天,武汉大学公号也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事情。这颗卫星随着长征八号升空,真正启明了学生们的航天梦想。
 
 
历时2年,50多名本硕博学生参与设计、研发和测试,其中本科生就有20多名。
 
研制卫星这一想法从何而来?
 
2019年9月,在武大一次论文答辩会上,有学生提出很多新的想法,但是五大得到想要的数据来进行验证。
 
当时,武大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金光教授与巫兆聪教授便商量,「武大遥感学科以往研究很依赖国外数据,为何不研制自己设计的卫星,按自己需求获取遥感数据?」
 
 
自此,启明星研究应用而生。
 
「启明星」是一颗40×30×40厘米的微纳卫星,重量仅有19.2千克。
 
它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能做到24小时不眠不休、各种遥感手段样样精通。
 
 
在白天,「启明星」能够获取32个波段的高光谱遥感。
 
比如,高光谱地球表面地物影像,能够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预警。
 
在晚上,它能够获取8个波段的多光谱遥感(夜间的彩色图像灯光、霓虹灯都看得见)和红外光遥感。
 
比如,夜光地球表面影像,更准确分析灯光与经济关系,研究光污染对健康影响。
 
 
小小的启明星其中一个最牛的地方就是:8波段的夜光遥感。
 
截至目前,国外卫星的夜光遥感很少,一般只有一个波段,分辨率也只达到500—1000米。「启明星」上的夜光遥感达到了8个波段,分辨率为21米,比国外的同类卫星提高了将近40倍。
 
白天、晚上的可见光谱遥感能达到107公里的幅宽、21米的分辨率,红外遥感能达到100公里幅宽、100米分辨率。
 
这颗卫星运行后将由武汉大学位于江夏的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地面测控和数据接收。
 
 
未来,这颗「启明星」能够预测量全球城市光污染。要知道,光污染与癌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相关,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污染源。
 
如果有了这些光谱数据,我们可以把不同地区发病率与光谱色彩数据结合分析,或许会找到一些相关性。
 
小小的「启明星」,能够发挥大作用。

22星「拼车」成功

 
一颗火箭能运送几颗卫星到太空中去?
 
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2个。
 
此前在2015年,中国长征六号新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那一次,中国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一次性送入太空。
 
 
这在当时不仅打破了国内单次发射的数量之最,还打破了亚洲纪录——印度在2008年的「一箭10星」。
 
而在今天,2022年2月7日,我国国内一箭多星的纪录再一次被打破。
 
这一次,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共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共22颗卫星发射升空。
 
 
要将这么多卫星一次性发射上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2颗卫星在整流罩内如何布局,是研制人员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认真梳理过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之后,经过反复推敲、大胆设想,最终创新设计了一种三层的多星分配器。这样就可以让22颗卫星在整流罩有限的空间内达到位置排布的优化。并且在向各个方向分离时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
 
 
而分离就是这支火箭要过的第二大关。22颗卫星的分离需要成功完成12次分离动作,这同样打破了中国航天的纪录。
 
最终,22颗卫星成功从各个方向分离,在太空中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表示,「星箭分离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
 
另外,研制团队在上述的多星分配器设计完成后,还开展了星箭联合操作实验,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布局位置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最终的点火、分离万无一失。
 
本次发射的22颗火箭涉及7家用户和单位(当然包括武大师生研制的「启明星」),协调工作繁重。但是,这种新的共享发射模式却是一种进步。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指出,「简单地说就是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了。」
 
最后,不得不提到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来历。其在2020年12月首次亮相,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
 
并且本次发射采用新构型,首次尝试不带两个助推器发射,从两级半构型变为两级串联构型。
 
 
 

参考资料: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2_27_627915.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1fERK4vfmdZvVYsUuxlE-w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2-02/28/content_14535089.html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241179.htm
https://www.sohu.com/a/525868383_121107000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页pdf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现状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1年10月29日
百度首发《智慧城市白皮书(2021)》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1年8月13日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1年1月29日
【ICML2020-哈佛】深度语言表示中可分流形
专知会员服务
12+阅读 · 2020年6月2日
指引雷军成功的“创业七字诀”,究竟有何奥秘?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11日
重量将超长城!2021年全球电子垃圾高达5740万吨
学术头条
0+阅读 · 2021年10月1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
Arxiv
41+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