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后叶社会上就流传一句话:“什么是清华?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还有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年是至理名言。如今,五光十色的社会有这么多选择,工程师的初心是什么?我觉得,工程师应该做出不同的产品,使生活变得更加更美好,这就是工程师的使命。
人的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但总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好。从神话开始,人类就有 “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
千里眼
“千里眼”代表了人类对视觉的极致追求。战国时《墨经》中最早记录了“小孔成像”原理,经历了漫长岁月后,人们终于找到可以用感光材料将景物定格并保存下来的方法,照相机随之诞生。1934年,最早的图像传感器——光电摄像管诞生,使图像信息的光电变换成为现实。此后,摄像管技术的演进,使其在体积、灵敏度、功耗等方面不断优化。经过技术发展,人们发明了电耦合元件(CCD)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耗、价格越来越低,分辨率量级增长。
从笨重的“箱子”到方寸大小的芯片,图像传感技术经历了从光学到光电的演变,其应用领域从巡天望远镜到内窥镜,既能“上天入地”,也能“知微见著”,祖先渴求的“千里眼”不再是神话。
顺风耳
人们在通讯领域的技术进步,可以轻松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是指以模拟技术为基础、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进入数字网络时代,使用数字传输代替模拟传输,可支持窄带分组数据通信;与1G相比,2G增加了数据传输服务,手机可以上网、收发短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高速IP数据网络技术,以CDMA技术为基础,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换代替电路交换;3G在2G基础上,发展了诸如图像、音乐、视频流的高带宽多媒体通信,在线观看视频、视频通话等网络应用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主要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技术核心,集3G与WLAN为一体;4G是专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通信技术,从网速、容量、稳定性上相比之前的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手机等终端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5G)尚在研发之中,作为4G的延伸,5G网络将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极大的容量和极低的延迟等特点。5G将在各方面全面超越4G,有望在全球共用同一标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性网络。预计移动端的在线3D视频、4K甚至8K高清视频播放、人工智能、云技术、AR/VR、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各领域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通信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而移动通信更是引领这一变革的旗手。5G时代或许将成为“大连接时代”:每个人、每个物件都会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通过数据交互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网络。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颠覆现阶段的生产方式。
制造与美
制造是什么?制造是一种使物到物发生转变的过程。一个产品是用很多不同原材料组合而成的,需要一个制造过程。我们所能看到好产品,是为制造的产物、制造的结果。如果我们评估制造业内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好坏,不应仅从它输出的产品来看,而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也就是整个制造过程。制造之美可以体现于最终产品之美,但其内涵是制造过程之美。
制造过程的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流程有序、流程高效、生态有序、生态高效、流程高效且生态高效、流程智能且生态高效、流程智能且生态智能。首先是基本生产,一开始通过人工手段,后面有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使我们整个制造过程进化得更加高级、形成流程。流程化就是整个企业生产一个产品的完整连贯的有序过程,不仅是流水车间在生产,也包括原材料购买、计划制订、产品生产、运输发送给用户,等等。这样一个完整过程清晰地连贯起来,是为了使产品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达到了流程有序和高效后,需要使制造生态化,企业制造产品不仅仅是靠企业自身,还包括外包公司、第三方采购等等,这是在制造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方面。同样,制造生态系统也需要有序和高效。最后的一部分即是智能化,智能化是使整个制造生态、整个流程效率更高、更严谨,产品能更快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智能化当中利用了很多新技术,将智能化结合进生产制造,即流程智能且生态智能,是当前制造过程应当具备的条件。下一步,可能仍是通过新技术推动社会发展,推动制造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技术如何推动制造过程发展、如何给企业带来价值。作为理工科学生,我们需要十分清醒地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样发生的,目前整个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状态,以及能带给企业什么。将来与企业高管对话,不仅仅讨论工程相关内容,更应该讨论企业能通过某种科技使发展更上新的层次。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电子系半导体物理专业1977级,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后任教清华电子系。1988年获得中国教委首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1级,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应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智慧工厂研究院工业大数据首席专家。
转载自“藤影荷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