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的创始人梁建章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劝中国人生孩子。
2018年携程集团年会上,带着小圆墨镜的他,表演了保留曲目《春天里》。每到副歌 “如果有一天”,同他在内的合唱三人用力喊出“生孩子吧!”、“去旅游吧!”。
这位市值1600亿公司的创始人,两度卸任CEO,却为了让中国人多生几个,7年间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告直至今日,哪怕在当年他的“多生”主张与主流认知相悖,被指“伪科学”“反智”。不少人认为,2015年中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梁建章实则功不可没。
可他图什么?
2007年,第一次从携程挂冠而去的梁建章赴斯坦福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人口、创业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他震惊的发现,中国的实际生育率平均不到1.4,这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4%, 两代人将减少超过60%。然而,“这个生育率居全世界末尾的国家,仍然严格执行着计划生育。”梁建章曾表示。
不止如此,梁建章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研究了各国有关创新、创业与人口的关系,以详实的数据及事实依据、完备的理论知识及强大的逻辑性,得出若干与常识相背的结论。
比如——
北京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了?
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很快下跌?
逃离北上广深是不是一个好选择?
为什么不投60后?
机器人会抢走人类的工作么?
中国、美国、印度,谁能称霸未来?
这些问题的答案,兴许都会让你出乎意料。
正好在今年,梁建章将他当年的博士论文翻译成中文,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延展出一本新书,题为《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在书中,他们澄清了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诸多普遍误解。作为一本严肃的人口学著作,这本书出乎意料的易读。
虎嗅精选特以专栏《人口保卫战: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的形式精编了这本书,以更为轻快凝练的形式进行了呈现。你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一睹为快。
为什么你应该读这本书?
除了澄清若干紧要事实,把握当下趋势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学到梁建章的一套思维方法论。
曾有携程高管表示,梁建章的“思考方式是固定的:是不是羊太多,是不是车太多,是不是人太多。”他还表示,用这一套逻辑过程,不管内部、外部创业都能受益匪浅。“James有整套的方法论诠释什么叫科学地追求完美,哪些追求完美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小到个人,再到一个公司,大到一国,其实都可以用一套贯通的逻辑来思考、决策。而这个《人口保卫战》专栏,很好呈现了梁建章的整套方法论。
附:
最近,虎嗅精选在一辆老旧的奥迪A6上,专访了梁建章。
采访围绕着“中国的创新创业”展开,由头来自于对创投圈的直观感受:今年以来,资本寒冬意味渐浓,资本市场上钱少了,除却头部,绝大部分机构的募资变得更加艰难,同时,市场上流通的创业项目也变少了。
这些现实,对商业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在有些颠簸的路途中,我们的提问开始了:
创业创新
虎嗅精选:募资在变难,创业者在减少,是不是中国这一波创业浪潮接近尾声了?
梁建章:创业少,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阶段,像互联网这么多的创业机会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移动互联网以后新的热点,大趋势肯定还是以行业创新为主流。具体行业而言,从模式、技术的角度来看,不是有IT人员就够了,你可能需要IT跟行业人才结合,那这就需要更多的积累和经验,也不一定能那么快。
所以说,移动互联网以后没东西(大的创业机会)是正常的,不是说一会儿就会冒出一个特别大的、跨整个经济去支持一个行业的企业。
虎嗅精选:那是不是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的创业项目的确少了?
梁建章:相对于移动互联网那一波可能会少一些,但整体项目并不少,因为各行各业的项目有很多,以前没有太多机会的行业,一些新的行业抓住机会起来。
虎嗅精选:现在,是不是传统企业更有机会?
梁建章:对,基本上现在都是在产业里面,可能用到一些高科技,但肯定是高科技与产业结合。
比如之前电动车比较热,但这个行业不可能有几十上百家企业同时存在,可能最多十几家,而且很多不是新创公司而是原来传统汽车公司的创新项目。
虎嗅精选:您在《人口创新力》一书中提到,创新在变难,这会对我们整个创业趋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梁建章:总体来说,中国的创新还是非常非常旺盛的。因为中国不光是前沿性创新,还确实有一些领域是中国以前没有进入的,现在在做追赶性创新。
不过,美国应该是最旺盛的。但美国也是移动互联网、Facebook以后,不会有那么大的平台性的机会,但他也会有造电动车这些新的创业项目出现。
虎嗅精选:中国都有些什么样的行业在做追赶性创新?
梁建章:总体来说,都在逐步走到前沿。还不在前沿的这些领域,比如造大飞机,还是国家层面的行为,没有到民间去。手机是很大的产业,里头有很多细小的产业链;汽车、电动车、新能源,中国都在往世界前沿做,当然这都得益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另外,虽然中国在科技上没有那么前沿,但中国是个制造业中心,每个行业的制造业中心都已经在中国,所以,一头有市场,一头有制造,再做中间就比较容易,因为他对两端都比较理解,再加上有人才,每个行业的人才。
你不能以有多少大学生创业作为衡量指标,因为这个是我们互联网特殊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而且从整体指标来看,中国的创新活力非常旺盛。
虎嗅精选:眼下来看,还有什么行业存在巨大机会?
梁建章:现在整个中国的创业机会还是全方位的。制造业里有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现在都进步非常快,因为中国本就是最大的市场。日韩擅长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未来中国都会逐步赶上。
在服务行业,中国也有很多机会。当然有些政府主导的行业可能受制约大一些。而像医疗、教育、旅游这些服务性行业,比较放开的,机会多一点。
旅游这块机会一直很好,无论是酒店还是航空公司都开放了,特色旅游机会也很多。
还有文化产业,虽然现在管得比较紧,但也会逐步放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跟旅游一样,会非常快。
虎嗅精选:那些平台型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存在,对创新而言,是好事么?
梁建章:巨头如果完全没有对手,当然是有一点问题,他自己会变得比较懒,创业动力没那么足,因为他已经是最好了(笑)。他们所谓的更好,也是最好。
实际现在并不是这样。因为像电商领域不断有新的公司冒出来,在支付方面,阿里腾讯两大巨头竞争也比较激烈,而且像我们OTA行业,携程也会遇到美团这样的竞争对手。
还不光这些,国际互联网巨头也在中国或国际市场上,跟中国公司竞争,所以其实全球化以后,它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变多了。
现在不太看得到一家企业完全垄断的情况,至少中国没有。海外则不然,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基本上看不到对手。
中国似乎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竞争相当激烈。
虎嗅精选:这几年,在创投领域我们看到大批项目被资本催熟,这是不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梁建章:在创新创业这个领域,基本上是民间资本在做。既然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并且以前的资本基本都赚到钱了,你很难说这是一个资源浪费。
它可能确实需要通过烧钱来建立市场优势,当然会有人亏钱,但总体来说还是看好这个经济效益。
人口与创新
虎嗅精选:中国的创业趋势和我们的人口结构现状,有什么样的关联性?
梁建章:中国当下的人口状况还是非常好的,就看你用什么质量指标衡量了。从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现阶段人力资源规模肯定是最好的。
从质量上来说,中国从2003年开始扩招,进行重大的教育投入,现在已经15年过去,那批毕业生都是80后,现在正好三十几岁,正是创新创业的黄金时间,本身80后这批人的数量也很大,因此目前这个人口结构非常健康。
到90后、00后这代,人口就少了很多。那么10年、20年以后,人口总体状况就不如现在了。
虎嗅精选:为什么到时候就会不如现在了?
梁建章:现在每年人口数量在增长上相对稳定,最主要是二胎的补生的效应。一旦80后作为生育主体的时期结束,这种补生效应过去,到90后成为生育主体时,人数就会少很多。
现在对人口进行干预的效果,也是30年以后显现,任何人口方面做的事情,效果都会出现在20、30年以后。
虎嗅精选:那在这30年中间,整个中国的创新和商业活力会衰减?
梁建章:对,10年以后,(创新活力)就逐步往下走一点,下一个台阶。这跟日本有点像。
当然中国总体的潜在强大程度远超日本,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要大日本10倍。
但相对来说,5到10年后会弱一些,15年到20年后又会比5到10年后再弱一些。
虎嗅精选:埃隆马斯克也曾公开表达过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担忧,并且,他还因为担心地球资源殆尽,想把人类送上火星,创立了SpaceX。您觉得,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是什么?
梁建章:从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人类资源没有那么悲观,我感觉马斯克要人类上火星并不是因为资源问题,资源也并不是个问题。(事实上,我表述不准确,马斯克的原意是,我们现在都住地球上,没有备份,一旦地球遭遇自然或人为的危机,我们全玩完了)
我认为,(马斯克创立SpaceX是因为)探索现实世界是非常有意义的,可能比玩游戏更有意义。如果人类都虚拟化了,就宅在一个地方或者星球(笑),那么人类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虎嗅精选:所以,人类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问题么?
梁建章:不是。总体来说,人类数量没有说太多,也不能说太少。人口太少的问题,只是限于相对富有的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还是挺快。
人类碰到最大问题(梁声音放大)是,缺少了探索的欲望。人类变得很宅,大家都在玩游戏的话,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当物质生活已经不是太大问题,就要追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房价
虎嗅精选:有一种说法,2025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开始下跌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会进入下行通道,您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
梁建章:中国总体人口已经不怎么增长了,中国房产总体来说也不那么缺了,但是在空间上还有一些错配。人人都希望到大城市来。
这个也正常,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全结束,要完全结束可能也就再过5到10年的时间,到时候,总体来说城市的房价就不再上涨了。
但其实中国的大城市化还远远没有结束,我指的大城市是指排名前20的城市,这些城市,潜在的住房需求可能是现在实际供给的一倍吧,那么每年造个2%-3%,那你可能还有20年到30年的增长。
所以大城市的房价,我认为至少在二三十年里是相对坚挺的,但小城市的房价5到10年之后就会出现下行。
#还有更多疑问?即刻扫描下方二维码,揭开人口真相,系统学习梁建章的思维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