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4-31/MCRP 3-40E.1是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实施全谱冲突环境下非标准修复与装备回收的行动纲要。执行装备回收与非标准修复的现役人员在确保部队与人员安全、维持战备完好率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回收与修复人员涵盖参与相关作业的所有成员,包括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维护军官、准尉、士官及维修控制人员等。
所有参与回收与非标准修复的人员需充分理解作业环境。本手册提供部队回收作业与非标准修复保障信息,包括联合作战环境下的操作规范。
作业人员必须明晰参与回收规划与保障的各级参谋机构职能。保障单位需与上级、下级及友邻单位(后勤与作战部门)建立联系,协调保障资源、报告状态、申请技术支援或额外资源。手册详述各机构职能任务以提升协同效率,要求读者在战术态势允许范围内严格遵守本规范。
本手册系2020年11月18日版《战损评估与修复回收》(BDAR)的修订版,核心目标是通过回收作业与非标准修复程序使装备快速恢复战备状态。重点阐述非标准修复注意事项、通用回收方法、技术规程与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解析索具配置程序与机械增益原理在回收任务中的应用。相较于旧版,主要修订内容为全层级非标准修复与回收作业的系统论述。
ATP 4-31/MCRP 3-40E.1包含六章正文与三个附录:
第一章 概述陆军与陆战队两级维护体系,阐释回收作业、非标准修复及战损评估与修复(BDAR)程序框架。
第二章 详述作战区域内提供回收与非标准修复保障的陆军与陆战队支援维护单位,介绍陆军国家地面情报中心——该机构系战场攻击现场调查与法证分析的核心单位。
第三章 解析陆军与陆战队维护规划流程,探讨操作员与部队层级的战地回收与修复规划要点。
第四章 论述战场环境下实施非标准修复的战损评估考量与部队职责,明确战损修复记录与报告程序,并列举战损评估修复专用工具装备。
第五章 分类说明回收技术范例,包含驾驶员通用技巧与专业回收人员专项技术。
第六章 详解索具配置方法、阻力类型分析及机械增益原理在回收作业中的实践应用。
附录A 提供多国部队协同实施装备回收与战损修复的操作指南。
附录B 规范昼夜环境下回收作业所需的语音控制与视觉信号通信标准。
附录C 强调培养各级合格操作员与指挥人员对成功实施装备回收与任务持续的重要作用。本出版物未对现有陆军与陆战队术语及缩略语进行新增、修改或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