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未来,不仅对俄罗斯,也对全人类。它带来巨大机遇,也伴随难以预见的威胁。谁能主导这一领域,谁就将掌控世界。”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017年9月1日
中国新型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曝光,再度引发对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应用的关注。随着乌克兰战争提升AI在动能与非动能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可能引发战争革命性变革),主流媒体对中国AI应用的聚焦往往忽视了俄罗斯对AI军事安全价值的认知及其未来战争应用图景。
粗略梳理俄罗斯有关AI战争应用的文献即可发现:至2040年,AI将成为重要战争手段,通过在广泛领域发挥工具性作用辅助决策。俄乌战争促使学界更深入研究克里姆林宫通过军事文献展现的AI运用观及其对未来冲突的影响。
普京早在2017年9月1日俄罗斯“知识日”对学童演讲时,便已强调AI具有机遇与风险的双重属性。他表示无论面临何种挑战,“俄罗斯将以和平方式应用AI技术并与世界共享”。
俄罗斯战略家将AI视为军事变革工具,尤其关注核战略与C2系统领域。AI可为规划者提供空前选项并压缩决策时间,但同样带来先发制人打击与网络入侵等风险。俄中已在网络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可能隐秘破坏西方系统。随着AI持续演进,其在军事行动的整合将重塑全球安全与威慑态势。
俄罗斯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AI)与军事系统及战略的整合,这一点在2021年以来《军事思想》期刊的多篇论文中得到印证。相关研究聚焦AI在电子战、机器人技术、决策支持、后勤保障、无人机及指挥控制(C2)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探讨其对威慑与战略稳定的影响。这些文献的摘录揭示了俄军对AI作战应用的愿景,既强调其优势也正视挑战。
2021年前后的讨论集中于AI在信息处理、目标识别与实时决策中的赋能作用。AI被寄望于提升威胁分类精度、优化目标分配效率,并实现对动态战场条件的灵活响应。至2022年,俄罗斯国防部着力推进AI与自动化C2系统的融合,重点开发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及先进软硬件系统。
2023年俄军文献对AI的探讨扩展到C2系统,强调其分析作战行动、规范指挥流程与生成图形化作战文件的能力。AI对俄军规划者的核心价值在于作战场景建模与威胁预测(如防线突破或合围态势),这要求构建覆盖各指挥层级的强健监控体系。研究同时指出AI加速决策与消除人为偏见的潜力,但对其可能削弱威慑与战略稳定的隐忧亦被提及。
2023年俄方讨论进一步延伸至威慑分析,辩证看待AI的双刃剑效应。积极层面,AI被视为提升决策速度与降低不确定性的工具,可能催生"普适性威慑"模式;消极层面,其可能因对AI优势的过度自信、算法故障及系统间意外交互引发升级风险。此外,向对手证明AI威慑能力的困难性加剧了战略稳定复杂性。
俄罗斯将AI定位为军事变革工具,尤其在核战略与C2系统领域。尽管AI为规划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选项并压缩决策周期,但其伴生的先发制人打击与网络入侵风险不容忽视。俄中在网络能力上的长足进步已具备隐秘破坏西方系统的潜力。随着AI持续进化,其军事整合将重塑全球安全与威慑格局。
近期内,AI的主要赋能方向包括:基于声学(声音与语音)、光学及无线电电子威胁分类与目标识别的信息情报处理整合系统;涵盖微型与纳米机器人、装备集群与力量编组(含情报、侦察打击与保障单元)的机器人化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基于敌方能力情报的最优目标分配系统。AI将使目标识别与优先级判定、后续部队行动方案制定、实时动态响应战场变化等环节更具效率。
俄式AI思维的战略大脑:第27中央研究院
当前俄罗斯国防部聚焦AI技术引入,其中第27中央研究院是理解俄军AI应用的核心机构。在传统C2自动化系统构建采用"算法化"解决方案的背景下,该院重点推进AI技术融合。通过技术任务书中既定要求的成功实施,俄军有望在短期内开发出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先进软硬件系统。
俄罗斯战略家认为,AI在作战准备阶段解决指挥控制任务具有显著优势:
其一,通过分析战术任务执行过程可知,作战行动各阶段(时期)的进程特征可被识别——例如火力突击、兵力突击、近战力量与装备行动、部队机动等环节对任务执行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一分析结论为战术层级开发集成AI技术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统一平台提供了未来方向。
其二,AI可辅助作战准备与实施阶段的指挥控制流程优化,实现作战要素的充分考量与流程规范化(核心目标在于作战中先机制敌)。
其三,AI能助力生成图形化作战文件。
其四,作战建模需采用基于自学习的智能信息系统,因而必须运用AI技术为特定战场态势寻求最优解。
最终要务:为有效预测战场态势变化并判定潜在威胁(如防线缺口、合围可能、突破威胁、战场淤滞等),需在各级指挥控制层级构建类似AI的强健监控体系。
俄罗斯战略家认为AI具有正反两面性,具体观点如下:
"上述情境可能导致双方确信对手通过AI技术能够预测己方行为...由此可能催生由AI技术强化的'普适性威慑'或'绝对战略稳定'。然而,这些情境同样可能因对虚幻优势的盲目自信与冒险倾向,导致无止境升级风险加剧。此外,向对手证实威慑潜能(其核心要素是计算机程序中的AI技术)存在巨大困难。"[4]
俄方文献指出:AI技术可加速从数据分析向决策制定的转型进程,显著提升全球、区域及局部冲突、危机与战争中的整体行动节奏。AI技术可消除态势评估中的不确定性,确保政治军事决策近乎绝对的客观性,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干扰。
AI应用的消极面体现在:当某核大国认定其可定位并摧毁对手所有核载具时(当前几乎不可能实现),威慑机制与战略稳定将失效。弱势国家或更倾向冒险使用核武以避免失去核能力。算法故障频发可能导致AI引发不可预见的威慑崩溃。随着攻防双方依赖AI控制行为,系统间将以独特(且不可预见)方式交互。对AI优势的误判可能导致强制行动计算失误。向对手精确证明AI潜能既极其困难,分享有效算法作为证据亦无实际意义。
俄罗斯军事战略家认为当代核力量与手段对比(COFM)将深受AI影响,且AI在俄方规划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AI为COFM规划者提供人类从未考虑的多种选项(战略方案、打击序列、额外资产等),因其能综合考量多重因素。重大变革将体现在时间维度——若雷达、卫星与通信系统失效,攻方可能在守方察觉前完成打击。俄中已在西方网络系统取得突破,其中多数漏洞尚未被西方察觉。此类隐形渗透可在攻击被识别前瓦解防御体系。
俄罗斯视人工智能为军事变革工具,尤其在核战略、指挥控制系统及其他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为规划者提供人类难以企及的战略创新方案,重塑核力量与手段对比(COFM)。然而作为变革性工具,AI亦催生新型风险:先进AI系统或在对手反应前瘫痪其雷达、卫星与通信网络。俄中对西方网络的渗透凸显AI在网络战中的战略价值——这类隐形能力可能瓦解关键系统,使对手陷入脆弱境地。
综上所述,俄方AI军事应用文献表明其本质上是一把现代战略双刃剑:在赋予决策与作战效率前所未有优势的同时,亦引入可能动摇传统威慑机制的复杂性与脆弱性。俄罗斯的技术进展标志着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亟需审慎考量AI的战略影响。未来十年俄军如何及何时运用其在上述领域发展的AI能力,值得所有国家关注。
参考来源:The Saratoga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