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错,中国人建成自己的北极科学考察站有北洋军阀的贡献

2018 年 2 月 8 日 科学网 高登义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我与“斯瓦尔巴条约”的情缘


提要

1.感谢北洋军阀政府为争取中国在北极的权力开创了历史的先河:签署了北极斯瓦尔巴条约;


2.感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和人民日报社、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促进国家尽快建立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所做的重大贡献,感谢新疆伊力特集团和湖南沐林集团颇有远见的经费支持;


3.感谢挪威卑尔根大学和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对中国北极建站的大力支持;


4.感谢国家对自己多年培养,让自己懂得,一位中国科学家应该为国分忧,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希望我国有关领导部门少一点本位主义,多一点全局观念,调动全国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近来,一些重要新闻网站播送了关于“斯瓦尔巴条约”与中国北极权力的千丝万缕联系,引起网友们关注。其中,也提到了我发现“斯瓦尔巴条约”的往事。


作为一位“当事人”,首先非常感谢这些网络媒体对此事的关心与宣传,这是对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的舆论支持;另外,我也义不容辞应该与网友们交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实真相。


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国争得了北极的部分权力


1920年2月9日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斯瓦尔巴章程” )。


在1920年2月9日的巴黎和平会议上,挪威、美国、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英国(大不列颠、爱尔兰和不列颠拥有的海外区域)、瑞典等9个国家参加了这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挪威得到代管斯瓦尔巴群岛的权利。这就是,在这个会议上,诞生了“Spitsbergen条约”,该条约规定了参加条约的国家在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凡参加该条约的国家有权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开矿、办学校等。


这些国家的政府先后在下列时间正式批准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存放在巴黎。


荷兰,1920年9月3日;英国,1923年12月29日;丹麦,1924年1月24日;美国,1924年4月2日;意大利,1924年8月6日;法国,1924年9月6日;瑞典,1924年9月15日;挪威,1924年10月8日;日本,1925年4月2日。


1925年8月14日,有如下国家加入了“斯瓦尔巴条约”,使得这个条约从总体上变得更加权威。在 1925年8月14日,比利时、摩洛哥、瑞士、中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芬兰、埃及、希腊、保加利亚、西班牙、德国、汉志、阿富汗、多米尼亚、阿根廷、葡萄牙、匈牙利、委内瑞拉、智利、澳大利亚、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等29个国家加入“斯瓦尔巴条约”。


当时,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派遣外交官参加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为中国争得了北极的部分权力。例如,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开矿、办学等等。


我们应该感谢北洋军阀政府!


在前不久,我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中国北极政策的“白皮书”,应该是签订“斯瓦尔巴条约”的继续,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全力拥护!


我与斯瓦尔巴条约情缘


1991年夏天,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Y.叶新教授邀请,并得到当时“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差旅费支持,作者参加了由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北极科学考察。


1991年8月5日,我在参加北极国际科学考察中,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送我一本《Arctic Pilot》(北极指南)(照片1、2),从中我第一次看到了SVALBARD TREATY(斯瓦尔巴条约)原文,知道中国已经于1925年成为条约的成员国(照片3),知道凡条约国都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科学考察站。


从此,这令人兴奋的信息一直激励我为促进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科学考察站而不懈努力。

 

照片1《北极指南》封面


照片2.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等赠送签名          


照片3.斯瓦尔巴条约(1925)部分内容


请教挪威科学家和相关政府部门


1991年8月6日中午,我向Y.叶新教授请教关于在北极建站事情。Y.叶新很兴奋地对我说,“高,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成员国,你为什么不组织中国的科学家来这儿科学考察并建立中国人的科学考察站呢?!”


我向Y.叶新教授讨教如何才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中国的科学考察站。他认为很简单,只要与挪威的一个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合作就可以,他建议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合作来实现中国人的北极科学站梦想。在我们乘《南森》号考察船到达朗伊尔宾市的当天,Y.叶新就带我拜访了该市的市长。当我们谈及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事情时,市长表示热烈欢迎,并建议我们与挪威驻中国的大使馆联系。


中国科学院积极支持北极建站


1991年8月下旬,我参加北极考察回国后,首先向当时的南极办郭琨主任汇报北极建站事情,南极办领导很为难,因为南极办不能管北极的事情,建议我向中国科学院汇报。


1991年9月初,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副院长听了我的关于建立北极站的汇报后,非常支持,指示在科学院的“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环境变化)中专门设立了“斯瓦尔巴群岛建站调查研究”子课题,由我兼任该子课题负责人,积极筹建在斯瓦尔巴群岛的科学考察站。


1991年9月下旬,在中国科学院的关怀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签订了有关中挪北极与青藏高原合作科学考察的意向书(照片4~6),为中国科学家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考察和挪威科学家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提供了条件。


照片4 中挪合作考察意向书(中文)  


照片5 中挪合作考察意向书(英文)


 

照片6 签订“中挪合作考察意向书”(1991年9月)(右1高登义,右2左1、挪威卑尔根大学两位校长,左2毛如柏)


1995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代表团(团长陈宜瑜副院长,团员秦大河、高登义、张兴根)访问挪威,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积极协助安排与挪威有关部门会谈(照片7),我们除了探讨中挪科学研究合作事宜外,专门就中国北极建站事宜与挪威科学技术部、环境部、极地研究所、卑尔根大学等商谈。挪威政府各部门热烈欢迎中国去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考察和建站(照片8)。


照片7 我们与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同志合影留念


照片8 中科院代表团(右起张兴根、陈宜瑜、秦大河、高登义)与挪威环境部商谈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1991~1994年,中国科学院先后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和美国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签订了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合作协议。之后,高登义、张青松、竺菁等科学家陆续在北极斯瓦尔巴地区、阿拉斯加地区多次参与大气科学、地学和生物学的国际合作考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学成果。


根据申请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的条件(5年以上的北极科学考察历史和相应的论文)来看,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加入的条件。为此,中国科学院于1995年10月向IASC提出了正式申请。1995年12月4~10日,中国科学院派出以秦大河为首的6人科学代表团(成员有高登义、张青松、刘健、刘小汉、赵进平)参加在美国汉诺威(Hanover NH)举行的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北极研究规划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2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对IASC提出的北极研究的四个优先领域和10个优先项目进行了分组讨论。我代表团的6名专家分别参加了6个工作组的讨论。在参加各组的讨论中,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建议,丰富了国际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为我国加入IASC奠定了基础。


12月6日,由秦大河团长主持,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与IASC的主席M.Magnusson教授和秘书长O.Rogne教授举行了会谈,探讨了中国加入IASC的有关事宜(照片7);IASC主席已决定把中国提出加入IASC并成为正式成员的申请列入下届理事会会议(1996年4月23~25日,德国布来梅)的第一项议程。秘书长O.Rogne教授表示将邀请中国代表先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会,并在大会上简要报告10分钟,介绍中国申请加入的理由、资格和计划开展的优先研究领域。我们介绍完后退场,由成员国代表讨论通过后,中国科学院代表就以IASC正式成员的身份继续参加下面的会议。按照惯例,当晚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设晚宴招待了IASC执委成员。


照片9 中科院代表团(右4秦大河)与IASC主席(左3)等会谈(1995)


12月8日,中国代表团举办了中国专题“青藏高原和极区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报告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丹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出席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中国专题由秦大河教授主持,我和张青松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关于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究,秦大河教授介绍了中国全球变化研究。


照片10 秦大河主持“青藏高原和极区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报告会


1996年,中国派出以陈立奇(极地办主任)、秦大河为首的代表团出席IASC会议,从此,中国科学家以中国政府的名义成为IASC的成员。


挪威政府发函邀请赴斯瓦尔巴建站


加入IASC是中国科学家介入国际北极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1997年,挪威王国驻中国大使馆以“CHINESE ARCTICBASE IN SVALBAD ISLANDS, NORWAY”为题,致函中国科学院,欢迎我们去斯瓦尔巴群岛建站。2001年初,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收到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关于“CHINA MULINARCTIC 2001”的正式函件,再次欢迎我们去斯瓦尔巴群岛建站(照片11)。


照片11 挪威大使馆发给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北极建站邀请函(2001)


科学事业与企业和媒体相结合


尽管挪威政府热情欢迎我们去斯瓦尔巴群岛建站,尽管我们曾多方求助,然而,建站经费成了北极建站的首要困难,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北极有科学研究基地的梦想一时难以实现。


在1998~2000年期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根据中国科协“五大”精神,尝试走一条科学事业与企业和媒体相结合的道路,完成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等多个项目,并从中总结出了今后进行科学探险考察研究的道路,即,走与企业、新闻媒体相结合的科学探险考察研究道路,并将它纳入国家事业的轨道,力争为国家事业做出点滴贡献。


2001年初,当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收到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正式函件,邀请中国科学家去斯瓦尔巴群岛建站的同时,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国内企业签署协议,共同合作建立“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照片12)。中国科协批准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站的报告,中国科学家在北极建站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照片12 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新闻发布会(2001年9月7日)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2年7月25日,赴北极建立“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活动终于如期成行了。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参与  2001年10~11月,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新华社随队赴北极斯瓦尔巴地区预考察,并作了相应的宣传报道,在国内外影响较大。通过我国新闻媒体的适时宣传报道,中国人开始知道了“斯瓦尔巴条约”,知道了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成员国之一,知道了中国人在斯瓦尔巴群岛有建立科学站、开矿、经商等自由,知道了中国人要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短期的科学探险考察站,知道了中国政府将尽快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永久的科学考察站……这是一件大好事。2001年11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亲笔写信,高度赞扬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北极科学探险建站活动:“现北极站China, MULIN-ARCTIC-2001 也已落实,极好,这是中国科学家们‘走出去’的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祝你们在新的方向上取得成功。明年夏大概是去SVAIBARD 的好时机!敬祝探险事业大成。”(照片13)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6家新闻媒体组织记者随队采访报道,为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活动助阵宣传,促进了中国人的北极科学建站活动。


照片13 宋健同志对北极建站的贺信(2001年11月20日)


企业家的支持  新疆伊力特集团和湖南沐林集团一如既往,继续支持我们的北极科学探险考察和建站活动,分别派出周荣祖高工(新疆伊力特集团副总经理)和颜卫彬高工(湖南沐林集团副总经理)随队考察;临出发前,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积极支持此次考察活动,为科考队员赠送“龟鳖丸”,助北极科学探险考察一臂之力(照片14)。


照片14 海南养生堂在我们出发前送来支援物品


知名科学家“指点江山” 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刘东生院士为主任、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孙鸿烈院士为副主任的“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科学指导委员会”将此次考察研究的题目确定为“北极斯瓦尔巴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颇具匠心(照片15)。其一,这种对比研究在世界上当属首次,可望取得硕果;其二,二者确有类比之处,如,植物种类接近,北大西洋暖流对斯瓦尔巴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气候环境影响与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作用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环境影响相似,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与青藏高原上空臭氧低值中心现象和形成原因颇为相似……知名青藏高原植物学家武素功和杨永平、地质学家刘嘉麒、冰川学家张文敬、大气物理学家陆龙骅、邹捍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教育部长江学者朱彤教授等加盟此次活动,更使此项对比研究项目锦上添花。


照片15. 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科学指导委员会听取作者汇报北极建站科学考察内容


叶笃正、刘东生院士接见了企业家代表(照片16)。


照片16 刘东生(左1)、叶笃正(左2)院士与两位赞助企业家在一起


挪威驻中国大使馆鼎力相助  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中央电视台参加此次北极科考队队员的护照一直到7月22日上午才送到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在不到两个工作日的时间要拿到签证,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然而,挪威王国驻北京大使馆积极支持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活动,在文化专员Rigmor Kristin Johnsen(中文名字是梅园梅)的帮助下,破例在7月24日下午1时让我们拿到了签证。这样,此次科考活动才得以如期成行。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北极科学考察站


在中国科协关怀下,在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日报社、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广州信息报、北京青年报和天津日报等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下,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西藏自治区等有关单位科学家组成的“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于2001~2002年两度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选址、建站和科学考察,“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终于在北极朗伊尔宾建立起来了(照片17)。


由于我国最主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我国政府于2003年批准了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的北极建站申请报告,于2004年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照片18)。


中国五星红旗从此永远在北极上空飘扬,中国科学家从此有了自己的科学考察站。


照片17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2002)


照片18 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站(2004,卞林根提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1098918.html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卑尔根大学,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是挪威人引以自豪的高等学府之一,它创建于1946年,为世界大学联盟和欧洲著名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成员之一,是在1825年建立的卑尔根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卑尔根大学拥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是挪威规模名列第二的综合性大学。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代码整洁之道》:5大基本要点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0年3月3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正式公布:2019年度博新计划名单,共400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阅读 · 2019年4月18日
“光纤之父”高锟离世,感谢他的贡献
人工智能学家
3+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排查中国千人计划学者,美对华科技限制再次升级
算法与数学之美
6+阅读 · 2018年9月19日
清研实践|清华深研院师生赴澳洲墨尔本六所高校开展数据科学访问
德国情报工作浅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27+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蔡志忠:我不同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笔记侠
3+阅读 · 2017年11月30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Self-Attention Graph Pooling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正式公布:2019年度博新计划名单,共400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阅读 · 2019年4月18日
“光纤之父”高锟离世,感谢他的贡献
人工智能学家
3+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排查中国千人计划学者,美对华科技限制再次升级
算法与数学之美
6+阅读 · 2018年9月19日
清研实践|清华深研院师生赴澳洲墨尔本六所高校开展数据科学访问
德国情报工作浅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27+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蔡志忠:我不同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笔记侠
3+阅读 · 2017年11月3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