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一年、RCEP生效实施的开局之年,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即将启动。9月16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东博会线上线下举办系列高层论坛共有21个,参展企业总数为1653家,其中包括311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知名企业参展,云上东博会预计超过2000家企业参展。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地,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在贸易往来上渊源甚久。而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始对话进程后,双方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亦不断丰富。再加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双方的联系不断加深。2020年,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于出海赛道而言,东南亚市场始终是一众跨境卖家持续关注的重点市场。一方面是相比于欧美市场,东南亚的互联网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中。根据由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去年以来东南亚数字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数字经济规模都在持续扩大。据报告数据,2021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74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3600亿美元。另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仍属于一个新兴市场,不论是品牌还是流量,都要较大的增长空间。对于去年的出海企业来说,日益增加的流量成本无疑成为了出海的一大掣肘,相比而言东南亚地区的广告展示成本仅为欧美地区的30%-40%。根据We Are Social数据显示,东南亚五国的数字营销支出同比增速在9%-16%之间。此外,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政策的利好,更是为出海东南亚带来了一波风口:首先是降低了跨境交易的成本,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其次是提高清关效率和物流效率,比如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等方面形成统一规则;再次是降低合规风险,比如RCEP建立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规则。多重红利驱动下,出海东南亚无疑正是一个好时机,这一点在一级市场的投资风向上也有了明显反馈。不少人投资人告诉36氪,面对东南亚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海外仓、物流设施、金融支付、营销服务等,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新风向之一。事实上,在经历了去年多重动荡的出海赛道,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品牌的目标也不再仅限于出海而是成为一个全球化品牌。也因此,国内不少品牌正在加速布局东南市场渠道,老牌如华为、小米、大疆等消费电子企业,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资源优势,而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也正在进军东南亚市场。地理位置的相近,让这个极度分散的市场对于中国文化与习俗,拥有更强的接纳度。人口结构的年轻化,也让当地市场更乐于接受中国品牌以及文娱作品的输出。因此,出海东南亚的机会并不仅限于跨境电商,如影视、音乐、二次元、国漫等文化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也在东南亚市场开始扬帆起航。如今来看,东南亚市场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随着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入,东南亚市场将成为未来中国经贸的重要发力方向。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出海东南亚显然是中国企业寻找增量与机遇的新风口,而随着国内日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相信,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市场大有可为。自2010年起,36氪就开始重点关注中国的出海企业,并输出了大量高质量出海文章,且每年举办数十场出海论坛、峰会活动。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中,36氪也将一如既往地陪伴、见证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崛起。在9月17日召开的中国—东盟跨境出海峰会上,36氪邀请到了飞书、菜鸟国际、京东国际、连连国际等代表企业分享真知灼见。通过他们的思考与洞察,期待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进一步理解东南亚市场、抓住确定性的红利风口。以下是本次9月17日中国—东盟跨境出海高峰论坛嘉宾金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