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1673字,建议阅读时12分钟 |
作者:袁利平、陈少阳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支撑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认识和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运用可视化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文献数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现代化建设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前沿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央领导集体教育理论和普遍意义的教育研究等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会不断地孕育和催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主题构成;前沿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认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发展教育,我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教育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实践与教育问题的理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与自身所处时代相契合、并与未来的可能性相衔接的理论体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样,其在本体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上都拥有创新的价值蕴含,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不仅能反映出我国教育理论方面发展的真实样态,而且能为我们聚力共谋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学理基础。运用可视化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元研究,不但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领域研究的主题构成,而且对于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相关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5.0.R3(32-bit)对其中的高频关键词和突现词进行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整体概貌,阐述其研究的热点主题、核心内容以及未来走向。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设定检索范围为“文献”检索,检索主题词为“教育理论”并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献时间范围为1978~2016年,于2017年10月9日进行检索,共得到944条结果。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上述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除去当中重复、不相关的论文以及会议通知、征稿启事等其他文献,共得到可用数据412条。将这些文献数据以中国知网所提供的“Refworks”格式导出为UTF-8,保存为以“download_+编号”的txt文本文件。在Citespace中将所导出的数据进一步转换为ISI这一Citespace可以识别的格式,其中包括关键词、摘要等信息,以此作为进行下一步分析的直接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Citespace是在Java语言环境下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对相关学科或者研究主题下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该软件所生产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意义在于,它将文献与知识所形成的网络显示出来,所含内容不仅仅是对频数的简单统计,而且是尝试揭示其所形成的结构,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相关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和核心内容,从而洞察出该领域未来研究转向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Citespace可以基于本研究检索、筛选得到的412条可用文献数据,生成研究主题下的知识图谱,通过共现矩阵(Co-occurrence Matrix)绘制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线,用来表示研究主题的主要情况。在时间维度下,能直观地辨识出该研究主题当中研究热点的变化和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其知识演化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时间分布
在所设定的检索条件下,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区间为1978~2016年。以发文量(单位:篇)为纵坐标,以时间(单位:年)为横坐标,可以绘制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见图1)。
如图1所示,明确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1978~1992年已经有一些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探讨,但并不太多,而在1992年之后文献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关注,随后在1994年达到了一个峰值,在此之后稍有回落,1992~1997年形成了第一个相对明显的研究周期,在图1中表现为一个波峰的形状。此后的1997~2001年、2001~2005年、2006~2016年都形成了类似的波峰,显示了此后的三个研究周期。各个研究周期长度不等,但所形成的四个波峰最高处(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11年)总体上在不断“升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关注度是一个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文献数量在时间分布上的这种周期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自身的研究特质有关。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周期性反映了我国教育实践的实际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面对真实情况的复杂变化,学界也不断形成了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新认识和新看法。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面对一些核心的教育问题,学者们尝试用不同的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对教育实践进行解释、预测和说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个研究领域当中研究者关注较多、研究内容较丰富的主题。在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中,文献的关键词集中体现文献的主题,是表达某一研究内容的重要术语。对于同一研究主题下的关键词来说,如果某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关键词在此研究主题下必然存在着一种内在关联,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越高,就越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为了考察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主题,本文以文献关键词为依据进行分析。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笔者在Citespace中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在相关参数中,时间分片(TimeSlicing)中设置为1978~2016年,分片长度(SliceLength)设置为1;源项(Term Source)中分别选择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以及额外关键词(Keywords Plus);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项关键词(Keyword)。同时将阈值参数设置为(2,2,20)(4,3,20)和(3,3,20),并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n Spaning Tree,MST),其他参数保持不变,运行Citespace,得到节点N=43、连线E=65、密度为0.072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根据普莱斯高频关键词计算公式,得出高频关键词阈值为6,再对图谱进行进一步设置,得到1978-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
在图2中,各个点和以点为圆心所形成的圆代表了不同的关键词,相互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同圆的半径长度表示关键词频次的大小,圆的半径越长,则表示关键词的所出现的频次就越高。图中字体的大小则表示了关键词中心性的高低,即字体越大,就表示该关键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中心性越强。关键词的中心性指的是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几率,一个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则该词与其他关键词所同时出现的概率就越大。从关键词共现的基本原理上来说,在图2当中所明显呈现出来的几个关键词,就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教育理论”、“现代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占据了最明显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说明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我们将Citespace中生成的关键词的词频、中心性数据导出,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文献高频关键词的词频与中心性数据表(见表1)。
结合表1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和“现代化建设”的频次和中心性可知,这三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研究主题当中的“第一梯队”。而“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大学生”、“邓小平”、“教育工作”和“毛泽东思想”等处于研究主题的“第二梯队”,并且与第一梯队的三个关键词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可以发现,“教育理论”作为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最主要的三个研究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现代化建设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
从外部来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性质,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其上位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同样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照教育相关领域时所产生的认识的集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形成的两大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同样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传承。反映在图2中,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关键词的文献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从内部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框架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发展脉络和与外在关系相联系的动态理论系统,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论构成。”[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中国当代教育科学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前者主要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后者则是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学科体系[3]。也就是说,与教育科学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更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在图2中,“教育事业”、“教育改革”、“教育工作”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而这些词正是与教育实际有密切的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关注实践的倾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本质上代表着当代中国教育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决定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很多时候是通过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体现的,它是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内容,并从整体上引导着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中国教育科学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化,并且教育科学的重大进步也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提供学理依据和智力支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事实证明的、不断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从图2和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主题下包含有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也包括对几个核心内容的专门论述。尤其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受到了格外的关注。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开山之作”,其所包括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改革还是在教育理论创新方面都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至今对我们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教育理论从不同视角来解释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其中素质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力点。素质教育理论是我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当中的一系列观点。可以说,素质教育集中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为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现实问题而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4]。另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的地位、功能、发展方向、培养目标、价值追求、发展动力等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5]。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的现代化建设研究
“教育现代化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来改进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人的现代化的过程”[6]。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的重大战略命题。
(1)面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探寻教育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7]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党的十五大将“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以教育促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教育与社会相互促进。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之,现代化的教育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发动机。
(2)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与西方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与其他国家、社会的教育相比虽然具有不同的方面,但由于它也是人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种现象,必不可免地具有教育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在它们的差异性中具有同一性。”[8]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应当符合中国情况,具有中国特征的现代化,而不是西方中心的现代化,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3)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在我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方面,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之路的探究,不可能凭空而来,必定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必然凝聚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睿智[9]。对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合理性进行深入挖掘,对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进行系统梳理,根据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衔接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现代化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要妥善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三个面向”既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是对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整体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研究
纵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包含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规定,且具有长期稳定性。”[10]一些研究者对历史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了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许多文献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横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研究一方面常常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征、主要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展开,另一方面还可以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针政策、价值特征等主题。如有研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思想文化和主流意识在思想教育领域的反应,要在科学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融合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1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领导管理研究复杂地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阵地。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果以广义和狭义来区分不同的教育,那么上述内容更多地属于广义的教育,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当中最受关注的一个主题。从图2中可以看到,以“大学生”为关键词的文献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些文献常常是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路径、内容、群体、评价指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有从不同视域如人学、文化学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另外,随着技术革新和新的传媒、宣传环境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包括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等。
总之,从内容层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方法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在回答“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方法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从同质化走向多元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分析
一般来说,研究前沿指的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12]。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不同,如果说研究热点是相关文献中已经出现了的、被广泛关注的内容,那么研究前沿则是现阶段更具研究潜力、将进一步展开的研究内容。本文以Citespace中的突现词为依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近几年的研究前沿。
在Citespace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基础上,运用Burstness功能,即可得到1978~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突现词,如图3所示。
图3中呈现出了1978~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前11个突现词。突现词以时间顺序排列,在每个词语的时间线上,粗体部分表示在这一时间区间内,该词语所表明的主题的相关研究较明显的凸显出来。粗体部分越接近右侧,则该主题在最近一段时间就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图3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随时间变化所突现的研究主题。例如,“高等教育理论”在1988~1995年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部分是因为,国家高等教育司倡议,并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在1993年初共同组织发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两年多时间内取得了许多成果。就研究前沿分析而论,图3显示,相关的研究前沿主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大学生”和“教育”四个词语有关。从中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前沿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央领导集体教育理论的即时研究和普遍意义的“教育”研究。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两个词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突现率分别为21.2447和11.9558,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当下受到关注较多、并可能将持续获得关注的研究内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08年,国家加强了相关的学科建设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的二级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并设立了许多学位点[13]。学科的建设带来了相关研究的繁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是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迅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现有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的前沿。
2.中央领导集体教育理论的即时研究
我国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会根据所处时代的具体情况,在教育实践方面有相应的政策方针,同时也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理论基础。“胡锦涛”这一突显词表明了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的教育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育的地位、功能上,强调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教育放在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考中谋篇布局,表达了“教育第一”的明确态度与坚定决心,其意义不止当下,更在未来。
3.普遍意义的“教育”研究
所谓普遍意义的“教育”研究,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领域当中,不仅关涉特定意识形态中的教育,也关涉一些共性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一词的特别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之间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从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上来看,“教育理论研究更多地转向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市场化、素质教育、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以及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等,都是基于对教育本质与功能的科学探索与追问,都是对教育自身的重新认识和不断深入研究的结果”[14]。实际上,教育理论研究至少有政策方面、实践方面和理论自身三个方面的作用,“中国的教育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也应该研究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但同时也要承认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教育的客观规律。”[15]面对一些我国教育实践当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予以更切合实际的关注,亦是在方法论上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和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的坚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时代转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可视化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这一研究主题的新视角,使我们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还可以看到相关文献所呈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而且可以洞见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新的周期到来。从前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相关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来看,在整体文献数量不断上升的大趋势下,当前的发文量处于一个波谷的状态,虽然研究数量的曲线有开始上升的趋势,但是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研究者习惯于将具体教育实践问题简单地转入操作性讨论,而对于思想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变革研究还很不充分,明显地存在跟不上社会、经济变革步伐的情况。”[16]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全面回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必须尊重教育实践发展的事实,尊重我国所处的现实阶段。
第三,关注现实中的重大教育问题,以实践为基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支撑与引领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又一次深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既要从时代背景和矛盾的科学内涵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又要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不断实践并得到事实证明的、不断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在不断地在孕育与催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以继承、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思维逻辑,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为旨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集体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理论来源、时代特征、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既要深刻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社会主义属性,也要科学概括其中国特色。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时代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孕育并催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国教育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要以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态度,不断深化认识、积极探寻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及其制度建构研究”(17SZYB05)。
作者简介:袁利平(1976-),男,甘肃镇原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比较教育研究。陈少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