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学术小白成为科研大神?3专家讲授“秘技”

2020 年 11 月 2 日 专知

转载于“中国科学报“公众号”

整理 | 郑金武


博士研究生期间,如何定位、如何培养,对于其后期的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学生和导师们热议的话题。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唐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沈华伟等专家,在“智源社区”分享了其博士生培养、科研成长等方面的经验。

 

刘知远:博士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即博士生最基本的要求,是他能解决开放的问题。导师培养博士生,主要是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给你一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或标准答案,你能不能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对博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种境界,也是更高的要求,是给博士生一个问题,你不仅能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即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你还要能发现这个问题在当前是不是能够被解决的,或者发现那些问题是在本领域中比较重要的。


这要求博士生对本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知道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去探索。


第三种境界,也是再高的要求,是要对一个领域有责任感。不只是说“我有这些能力”解决问题;你做了这一领域的博士生,今后可能要终生投身到这个领域,能不能把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不是说这个领域不太行了,你就“跳船”了,你应该有这样的信念:这个领域发展得好或坏,跟你有密切的关系。


这本身并没有任何人强加给你,一定是你发自内心的信念。我觉得博士生应该有这种责任感。

 

唐杰:从学术小白到科研大神,要走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要知道什么是研究。这需要一个引路人,或者是导师,来告诉你做什么样的研究。然后自己踏踏实实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并做出成果,希望能发表顶级论文。


第二个阶段,研究工作中必须有自己的想法(idea)。这个idea可以不一定好,但一定是自己想的。


你拿这个想法与自己的导师或引路人进行交流,导师告诉你某些方向不能做,那么你就把剩下的可以做的方向做到极致,并能够发表顶会顶刊的论文。


第三个阶段,能够自己独立地想一个idea,并把想法付诸实际,独立做完,并做出成果。


第四个阶段,是你已经能够带着第一阶段的人,让第一阶段的人做出成果,发表顶级的论文。


或者说,第四阶段的人,应该是当老师、导师了,能培养学生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个阶段,当老师一定是坑爹的,会误人子弟。

 

沈华伟:优秀的学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老师,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学者也是一样。


一个学者刚开始是在一些领域学习,有一些自己的追求和科研成果,希望能用自己的智力为这个领域发展作出贡献。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希望让这个领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时候这个学者不仅是做学术,而是希望产出一些知识,要传道、授业,能培养一批人,发展成一个团队,让知识能够传承下去


第三个境界,是突破自我。在本领域内就自己擅长的东西实现突破,并能与其他领域形成互动,促进社会的发展。


以往是“学而优则仕”,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而优”之后,更应该能实现自我突破,推动领域知识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位好的学者,应该信奉“入世”文化,而不是“出世”文化。研究工作要瞄准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需求。

 

沈华伟:遇到学生不努力,导师怎么办?

这样的学生的确是有的,现实中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


作为一个老师,其实是要帮学生做加分项,就是看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增量。比如有的学生进来的时候,已经非常优秀了,已经达到90分了。


我们通过做加分项,让这个学生达到95分、或96分,甚至更高。


但有的学生进来了,他的基础比较差,兴趣或许也不在科研上面。这时候老师的责任可能更多地是发现学生的潜质在哪里。


事实上,这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当研究组里的学生人数多的时候,老师可能在这个事情上投入的精力就会不够。


我带学生有10来年了,发现学生不努力,基本上都是因为兴趣不在这里。我就会跟学生聊,看看他的兴趣究竟在哪里?我们也希望学生能不负韶华,完成学业。


我之前有个学生,他对读论文不太感兴趣。我跟他聊完之后,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喜欢做系统的人。


他读论文,经常是论文读完了,就把论文里的东西在他的系统里用一下,而不是去创新。那我就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就让他去做系统。


他自己做得也很开心,系统也做得挺好,最后还出去创业了。


在计算所,学生的毕业要求里是要发两篇文章,甚至有一篇文章还可以用专利来代替,这对学生是一个相对低的要求。


学生要满足这个底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往上线的要求上去探一下。


这样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或许能解决“如果学生不努力”的问题。发现有学生不努力,那就找原因,分析学生的兴趣。


如果学生不想在一个路径上走下去,你就给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去解决他的动力问题。


当然,这种方案也不是说就是最优的方案,毕竟各种路径都有。能不能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最优的方案,也是一个问题。


编辑 | 宗华
排版 | 志海


专知便捷查看

便捷下载,请关注专知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专知关注)

  • 后台回复“AIH” 可以获取《不可错过!斯坦福《医疗人工智能》2020课程,系统性讲述AI在医学(新冠)应用》专知下载链接索引

专知,专业可信的人工智能知识分发,让认知协作更快更好!欢迎注册登录专知www.zhuanzhi.ai,获取5000+AI主题干货知识资料!
欢迎微信扫一扫加入专知人工智能知识星球群,获取最新AI专业干货知识教程资料和与专家交流咨询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使用 专知 ,查看获取5000+AI主题知识资源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沈华伟,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交网络分析、网络数据挖掘。先后获得过CCF优博、中科院优博、首届UCAS-Springer优博、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入选首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计算所“学术百星”。2013年在美国东北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15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促进会会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出版个人专/译著3部,在网络社区发现、信息传播预测、群体行为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PNAS、IEEE TKDE、ACM TKDD等10余个学术期刊审稿人和KDD、WWW、SIGIR、AAAI、IJCAI、CIKM、WSDM等20余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一份硬核计算机科学CS自学修炼计划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1年1月12日
如何学好数学?这有一份2021《数学学习路线图》请看下
专知会员服务
42+阅读 · 2020年7月15日
专知会员服务
142+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48+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SFFAI分享 | 张士峰:经验分享之我的科研历程【附PPT与视频资料】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85+阅读 · 2019年3月23日
深度学习入行门槛太低,不开心!
量子位
9+阅读 · 2017年11月20日
【机器视觉】如何做好计算机视觉的研究?
产业智能官
7+阅读 · 2017年10月19日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20+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28日
Arxiv
14+阅读 · 2020年1月27日
Monocular Plan View Network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Arxiv
6+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8月3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SFFAI分享 | 张士峰:经验分享之我的科研历程【附PPT与视频资料】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85+阅读 · 2019年3月23日
深度学习入行门槛太低,不开心!
量子位
9+阅读 · 2017年11月20日
【机器视觉】如何做好计算机视觉的研究?
产业智能官
7+阅读 · 2017年10月19日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20+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