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一直好奇自己是否是个例:虽然特地设置过微信优先支付方式是“零钱”,支付宝是“余额”,但最终付钱的时候,90%以上几率会切回我那张银联卡——从微信和支付宝提现要钱后,除了别人发的“红包”,我几乎再没意愿往“微信零钱”或者“支付宝余额”里充钱。
很多人以为,移动支付的获胜者最终将在微信和支付宝之间产生。2017年12月央行296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机构间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存量业务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快迁移到合法清算机构处理。”今后商户通过扫码或付款码付款产生的交易,需要在合法清算机构内清算,不再是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对接。随后,微信支付率先宣布接入中国银联平台,而支付宝的接入估计也不过时间问题。 “断直连”的出发点在于规避金融风险,而这也开启了移动支付领域新一轮的竞争。
微信和支付宝尚未让用户心甘情愿把大部分钱存在自己的平台上,形成完整闭环,便要面临全新的竞争形式。随着移动支付技术新的演进,微信与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来自于对方——仅仅企业间“收编”还不算完,就连终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移动支付方式,银联也正在带去一些创新改变。除了可以对标支付宝的云闪付APP(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APP)外,银联最近着重发力的两项技术蕴含着想要改变移动支付格局的意图:
1. 基于NFC的银联手机闪付(Huawei Pay\ Apple Pay\Mi Pay\Sumsung Pay等等)
2. 开放式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可以通过云闪付APP、各大银行APP、京东、美团等APP扫描银联标准二维码进行付款)
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互联网内的战争,是抢占用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战争,移动支付也不例外。但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养成了用户使用习惯,银联现在入场,机会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要“换道超车”——无论是合作伙伴选择,还是支付方式创新方面,银联都要做创新性的规划。
细心观察的话,除新上线的“云闪付”APP,已经加入了三方支付APP竞争的战场,银联手机闪付则利用NFC技术, “挥一挥”就能满足支付需求。除智能手机外,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VR眼镜等智能终端也可以成为银联闪付的功能载体,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捷安全高效。同时还推出了开放式的银联二维码。
而业内经常讨论的,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最核心的差别说是“无卡”和“有卡” 。二维码支付时,第三方APP是那张可以随意变换的卡;而NFC支付时,手机就是那张可以随意变换的卡。NFC支付不需要联网,也不用打开第三方App。
综上,从银联上线手机闪付并决定力推NFC支付起,移动支付战争的新战线便已经开辟了——银联是发起挑战的“带头大哥”,身后的“小弟们”则是一家家不甘心被腾讯和阿里架成纯硬件制造商的手机厂商。
实际上,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对2013年就参与NFC开发的手机厂商来说,敢在5年前进入这个领域,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冲动砸下“学费”,小米就是其中一例,2013年的小米2A和小米3都具备NFC功能,但这个功能在随后2年发布的小米手机里被取消了。直到2016年,雷军才又表示小米5将支持全功能NFC。今年3月,雷军连发数条微博大赞NFC支付已经今非昔比。而此前,中国银联和小米已经基于银联手机闪付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现在包括小米6在内近10款小米手机都可以使用NFC支付。
另一边,华为在2016年与银联联合推出符合银联手机闪付技术要求的HuaweiPay以后,又在今年一月初和银联国际进一步开展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HuaweiPay全球化、加快其境外落地——银联在国际范围内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有天然优势,仅在HuaweiPay出海的第一站俄罗斯,银联卡的受理覆盖率已超过85%,其中有40万台POS终端支持银联闪付,当地十余家银行已累计发行银联卡近130万张。而海外消费作为手续相对复杂、移动支付进驻慢的一个线下消费场景,银联在此发力,获取C端用户的速度或许会比想象中更快。
在拿下小米和华为等国产安卓手机后,银联手机闪付已经找到了相对肥沃的生长土地。但这还不算完,手机闪付这条产品线想要的是跳过第三方APP,把手机变成那张支付的“卡”。
所以,针对尚未配备NFC支付相应终端设备(NFC收款机、NFC读卡设备等)的中小店家,银联手机闪付最新要推出的功能——6月中旬,银联会在iPhone手机上推出一个“相机扫二维码直接付款”的新功能,和NFC一样,这项技术在付款时不需要解锁也不需要第三方APP,相比二维码支付方便不少;而NFC支付的终端设备需求问题也得到解决,可以认为这是在二维码和NFC之间做“过渡”。少了条条框框之后,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范围上也比现有NFC支付要广很多,相信不久就可以在各种机型上得到应用。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在付款时,既不需要解锁,也无需打开第三方APP:
第一、你只要有一个用Apple Pay绑定银联卡的iphone手机;
第二、把相机对准银联的二维码;
最后、用Apple Pay完成付款。
显然,这项创新的二维码技术很可能迅速地在各种不同机型上得到推广,应用范围也比广阔许多;虽然NFC和二维码的后续发展尚无定论,但银联与各个硬件厂商合作的路线却愈发清晰明了。
移动支付,“国家队”上场了
移动支付能否“换道超车”,还体现在对于新的消费场景的开发上。
凭借技术创新,如今“云闪付”也构建了包括餐饮、超市便利、公共缴费、自助售货、校园、食堂、医疗健康、交通罚款等在内的“十大场景”,这些场景中有许多群众苦之久已,但移动支付想要改善,就需要大量政府关系协调,只有银联这种努力开发新技术的“国家队”才能顺利拿下——比如让二维码几乎无解的地铁和公交。这些分散、易丢、混乱的NFC卡背后是刚需使用场景,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够将这些功能一网打尽。银联手机闪付(NFC支付)最近就找到了地铁卡这个绝佳的切入点,短短两个多月内在广州地铁拿下日交易笔数近30万笔的成绩。而在公交卡之后,未来其他线下快捷交易需求也正等待着被新的支付方式满足。
特殊的刚需场景都能拿下,更不要说银联在一般生活消费场景内的渗透能力。更不容忽视的是,银联多年积累起的深厚线下的国内外商户功底。
虽然,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让用户养成了手机支付的习惯,但是银行业也已学到互联网那一套优惠玩法的精髓,所以有技术、有产业背景,也有数据背书的银联,这回带着对移动支付眼馋却毫无办法的终端设备商,正以收割的姿态一同杀入移动支付领域。
国家队这次真正入局,并且是以“非常互联网的姿态”。
就在6月2日(今天),为继续推广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及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集合了2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推广自己移动支付产品(其中既包括大润发、家乐福等消费者常去购物的超市,如果今天去逛可以注意一下),无论是购物、亲子、美食、娱乐、汽车服务、出行还是洗护等线上线下服务都有覆盖。而除了ApplePay,HuaweiPay、三星Pay、小米Pay等可以参加银联手机闪付的优惠,京东、美团、全国各大银行APP也都能通过扫银联二维码支付参与本次62活动的优惠。而这次百大线上TOP电商,包括互联网巨头京东、美团等也加入“62节”,也能够反映出银联想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决心,以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不过,一种支付模式是否能普及,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仅是判断维度之一,能否利民是维度之二。移动支付新阶段战役刚刚开始,最终具有决定性的,还是企业整体的部署,以及市场的资源和影响力。
但看上去,银联不正是那只养精蓄锐了许久的 “黄雀”吗?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