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暨2019全国高校对分教学研讨会 文字实录之一—— 用对分课堂开路,破解思政教育的关键难题

2019 年 6 月 3 日 MOOC


2019年5月25日-26日,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暨2019全国高校对分教学研讨会”成功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杨若凡教授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几所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范冬姣(主持人,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


这次是我们第三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分课堂教学法研讨会议。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临港这边我们五所高校,还搞了一个超级大课堂,就是五个马院老师联合进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讨。这个课题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我们杨书记原来分管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不仅仅是思政,也包括其他课程。我校是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可能跟其他学校不一样。怎样在应用型本科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也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接下来,有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做报告,题目是:用对分课堂开路,破解思政教育的关键难题。


张学新(复旦大学教授,对分课堂创始人):尊敬的杨书记、余教授、范院长、顾书记,各位院长、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与这样的一次盛会!电机学院与兄弟院校一起把对分课堂在思政教育中做了非常大的推进。我觉得简直是半年一个台阶,成长飞速!



我今天先用有限的时间,给此前没接触过对分的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回到主题,怎样用对分课堂去应对思政教育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二零一四年春天,我在自己的本科课堂上第一次尝试对分模式,效果特别好。当时复旦一位年轻的博士刚毕业,在上海理工教外语,在研究生课上跟我一起用,效果也很好。随后就在全国传播起来。三年不到就推向全国。


对分非常简单、好用,而且不分学科、学段。最初我们以为大学可以用,后来发现高职、中专、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可以用。最初以为文科比较适用,后来发现理工科、医学、体育、艺术,包括实验、实践课都可以用。同济大学钱洁老师就把对分用在实验课上,还有温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实验课。对分不受班级规模限制,十几人,几十人的小班,还是上百人、几百人的大班,都可以。思政课通常都是大班。


我第一个学期实践对分后,写了一篇论文,发在《复旦教育论坛》,到现在网上大概有一千三百篇对分相关的论文,迅速形成了一个领域,每个月都有几十篇文章在发表,很多作者我们不认识,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对分。在这些文章中,很多把对分与翻转、慕课相提并论。


经过五年发展,现在对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而是凝聚了全国成千上万教师智慧的一个中国的教学改革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与翻转、慕课,事实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最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对分在基础教育也有飞速的发展。


为什么对分课堂从某种意义讲,在高校的认可度和成功率比翻转、慕课还要高呢?因为对分通用性很强,所有学校、老师,所有课程、学生,愿意用的话,都可以用。而且每一天、每节课都可以用,而不是偶尔展示展示、参加参加比赛。别人观摩不观摩、参加不参加比赛,每天都是这么用。


从我第一次实践对分之后,五年下来,每学期的每门课我都用对分。在座的很多老师,像起步很早的陈瑞丰、山西师大的本志红老师都是这样的。本老师是通过教育部的网上直播了解到的对分,没有跟我见面,已经在实践对分了,到现在跟陈老师一样,每节课都在用。这就是真正的日常化教学,体现了对分的通用性。


最近的新进展,简单跟大家报告一下。对分得到很多学校的高度认可。我们已经建立了三个对分课堂示范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在学院层面,上海电机学院建立了全国首个对分思政教研基地。随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也建立了基地。还有中医药、大学英语和体育也都建了对分基地。到今年下学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成为第四个对分示范校。这样,多个学校以全校的力度来推对分。


也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在韶关学院对分示范校的揭牌仪式上,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的领导从头到尾听了报告,非常认可对分,随后邀请我在浙江大学给七十位广东全省本科院校的教务处长做了半天的对分介绍。我讲完,有二十多位听众加了我的微信,表示认可,希望推广。有学校跟教育厅提要求,要官方出面安排我去他们学校报告。我现在时间太少。昨晚刚回来,昨天在江门大学五邑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院的杨定明院长,过去三年已经做了五次省培和国培的专题对分项目,给广东全省中高职学校都宣传了一遍对分。广东对分发展势头非常好,全国各地也很好。


什么是对分?时间有限,对分培训要一天半才能讲清楚,今天只能讲个大概。简单说,对分就是把讲授法、讨论法整合起来,用课堂的一半时间做讲授,另一半做讨论,对半分割,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老师不能从头讲到尾,两节课讲一节课就可以了,另一节课要留出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做讨论。简单说就是这样。当然时间,大家不要机械地理解,不一定是一半一半,可以灵活调整。课堂时间非常宝贵,把课堂时间相当多的一部分,多到一半给学生讨论,说明我们对讨论非常重视。我们认为,讨论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



更细致地讲,对分课堂包括四个流程:教师讲授,强调精讲留白,进行引导。之后学生独立学习,基于自己的学习过程,提炼成果,包括两部分,什么地方学得比较好、什么地方学得不太好。把学得不太好的地方标记出来,也是成果。然后把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带入小组讨论。三到四个学生一个小组,人不要多,互相交流,我什么地方学得比较好,我告诉你,你什么地方学得不太好,提出来,其他三个人给你提建议,帮你学。通过讨论,大家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非常聚焦,再提给老师,老师面向全班做统一解答。


这就是对分的四个流程,包括以教师为主的讲授、以学生为主的独学、以生生互动为主的小组讨论和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对话。课堂里实际上也只有这四种活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生生的互动和师生的互动。


刚才余教授讲的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看到,这里体现得非常清晰,讲授就是教师主导,最后答疑也是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得非常清晰,在独学阶段,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在小组讨论中,发挥小集体的自主性。对分的流程非常简单明了。哪个老师不会做讲授呢?哪一个学生不会去看书、写字、回答问题呢?每个同学都可以坐下来说几句话参与讨论。最后,哪个老师不会答疑呢?对分看起来没有任何神奇,非常简单。但简单背后,要注意跟传统教学不一样的地方:它比传统教学实质上多了三个阶段。特别是思政课,基本上老师讲完就下课。同学会做一些作业,老师也会对作业做一些反馈,但很粗浅,很少量的反馈。因此,答疑做得不够。学习独学做得也比较浅,做完后没有反馈,也没有讨论。


对分最强调的是讨论,讨论之前要做好准备。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老师先要铺底,讲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后去学习,学习的效果不错,再来讨论,讨论的效果也不错,最后就能提炼出疑难的问题,再由老师来解决。极其强调的是内化吸收这个过程,就是独立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不要跟别人交流,也不要向老师请教。


介绍一些基本术语,当堂对分、隔堂对分、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什么是当堂对分?假如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里,老师先讲二十分钟,留五分钟时间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去思考,比如真理与实践的关系,你们认为我讲的对还是不对,哪个地方你觉得讲得顺,哪个地方好像不太理解,思考五分钟,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三、四个同学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抽几个同学站起来,你们讨论后有什么问题可以问,老师回答。一节课四、五十分钟,把这四个过程做完,这是当堂对分。


隔堂对分呢?比如两节课,第二节课讲新内容,可能会连续讲45分钟,讲完留作业,课后学生看书、做作业、思考,一周后再回到课堂时,拿着作业跟其他同伴讨论,这是隔堂对分。就是今天讲授后,不立刻讨论,而是回去先思考,思考后下次上课时再讨论,然后老师再答疑。也是这样的四个过程,只不过讨论跟讲授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这就是隔堂对分。


关于作业,对分有非常独特的一点,叫反思性作业。听老师讲课,回去读书,也写读书笔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比如说做了案例分析、提了一些观点。那让你做一下反思,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觉得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情感体验是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这叫亮闪闪。在学习过程中,什么地方学得好,哪个地方觉得有难度,思考后,理解了弄懂了,但别人不一定懂,你记下来去考别人。还有就是你没有弄懂、不明白的,表述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小组讨论时向别人求教。这三个,简称亮考帮。


考考你和帮帮我是在知的层面。什么是我经过学习学会的,什么是我还没有学会的?这个就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亮闪闪是跟学生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生活经历有关的。比如学了唯物辩证法,我的生活中什么例子可以印证,这个生活经历是个人独有的,触发对自己生活的感悟,这是亮闪闪的内容。


我前天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广东唯一的省属小学,省级名师工作室有七个,广东顶尖的学校。年初给他们全校做了对分报告后,从校长到老师都觉得有道理。三月份做了三节对分指导课,有效果,希望我再来指导。前天看了他们四节课: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另外,他们一年级的科学课也在用对分。



为什么这么广大的范围和众多的学科都可以用对分?因为它符合脑科学的原理。高校还不太关注,基础教育的脑科学加教育,或说教育神经科学,已经是国际风潮。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国家现在也在提把人工智能跟教育相结合。人工智能从哪来的?是从对智能的神经科学研究,从脑科学来的,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模仿人类的脑神经组织来的。不展开讲,直接说下结论,从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角度讲,什么是学习最重要的特点?两个字:迁移。


什么是迁移?无论老师你想教什么,你都要告诉学生,这是理论,这是一个或多个案例,你看着我怎样把这个理论用于解决这个案例。这不是余老师刚才批评的那种,把案例教学泛化的那种案例,而是作为理论应用场景的案例。余老师说的特别重要,理论要跟实践结合。理论,一定是从实践中抽离出来,高于实践,但要回去指导实践。如何体现呢?就体现在案例上。这个案例跟美国的案例教学,不是一回事。比如,一个习题在高等数学里,就可以视为一个案例。因为这是数学定理的一个运用场景。报纸上一篇文章,比如前几天,兰州文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用对分做活动,这样一篇报道拿到课堂里就可以做案例。分析一下,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吸收?它就是一个案例。


所以,老师讲授是在做什么?老师的讲述就是做这个事:同学们,这是人类很多年凝练出来的理论,是精华,这个理论怎么解决问题,我展示给你们看,你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能力。思政老师不是只会背诵条文的,而是针对一个事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做深入透彻的分析,而不教思政课的老师是分析不来的。这是思政老师真正的本领,要展示给学生看。


展示后,老师要给学生一个类似的、甚至更难一点的案例,跟刚才讲的相关,让学生去解决。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去找案例,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案例。想想老师是怎么分析的,我怎么来分析。学生解决的案例跟老师解决的不是同一个案例,这就是迁移。当老师讲工业界的案例,学生去分析农业的案例,老师讲中国的案例,学生去分析外国的案例,这个时候,学生实现了一个远程的迁移。远程迁移是什么?远程迁移就是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一步,我们教、他们学。第二步,他们去运用。独学就是学生在运用老师教的东西去解决实际问题,自己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很好结合,说明我们出的题目太容易了,可以给更难的案例,就不好解决了,不好解决的话,就要跟同伴讨论交流,看看为什么同伴能解决得更好一点。最后还解决不了的地方,老师再帮学生提升、完善。所以,后面两个过程是通过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答疑解惑、高层次点拨,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你看,如果用对分的话,老师一定是在教迁移。对分把学习的本质属性直接植入到教学过程中。


我们在上海,比如说,临港这里离复旦七十公里,这里可能是下雨,浦东机场下雨的时候,虹桥机场可能阳光灿烂。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说二十公里之上处处是蓝天。当你走到非常基础的层面时,你会发现,无论教思政还是教高等数学,都是一回事。脑科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是,所有课程都要教迁移。从这个角度来讲,以前实际上我们没有教迁移。


我们老师以前在做什么?我们非常透彻地分析理论、讲解、展示案例,但展示完就下课。是这样吧。下一周呢,我们又非常精彩地展示另一个理论,解决另外一大堆问题,然后就下课。再下一周呢,周而复始。我们永远没有给学生机会展开后面三个学习的阶段。结论是什么?结论是永远是我们在教,学生的学没有真正发生。


为什么我们教师这么痛苦?因为我们付出很多却没有成功。为什么我们这么痛苦?因为我们违背了关于教学的最最基本的原则。我们根本不是在教学习,我们只是在向学生展示我们是怎么学习的。错的太多了。


迁移是什么?迁移其实就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学以致用。国家为什么要建设这么多应用型高校,因为很多高校与社会不接轨,与经济发展不接轨。除了讲授与讨论,对分还有十重含义,强调效率,要培养能力,重视教法,要重视学法,不仅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要强调学生虚怀若谷,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灌输并不全错。另外,我们要学生担负起责任,要分配给他们权力,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传承之后能够创新。这方面要做更细致的解读,今天没有时间。


在对分的整个流程中,贯彻了西方的强项,也是中国文化极度缺失的科学的理性精神。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主体和主导的同时出现,我们实现了老师作为精英和学生作为民众的一种权力的平衡,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民主,它不仅用于课堂,还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家长会、党课学习、企业管理。所以对分其实想要实现的,是一种更为普遍、更为广泛的民主的生活。这方面,我们已经超越了西方把民主定义为政治民主的狭隘的观点。对分课堂实际上是科学与民主,德先生与赛先生,五四精神的一个新的延续。


更多内容,大家从书里细细读一读,《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三百页,不仅讲对分操作,而且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以及文化走向,都做了很多分析。还有对分的优秀课例,像对分的思政分册,在座的陈瑞丰、本志红和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韩秀婷老师都有贡献。


最后,思政教育的关键难题是什么?为什么对分课堂能作为破解这些难题的抓手?其实思政教育教学跟其他学科具有共通性,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要有优秀的教师,缺一不可。思政的特殊性在于我们要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学科也应该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是思政在这方面更为关键。


从这几个角度看,我们的问题在哪里?专家们精心编制的教材内容不用说,代表学术界最高的认识水平,但他们的表述,大家随便翻一翻任何一本思政的教科书,过于抽象化、过于理论化,跟学生的生活不接轨。刚才宋洁院长呈现的数据,00后学生更喜欢对分。因为对分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态。所以这个数据让人觉得非常振奋。它表明,对分教学这个模式是为优秀的学生做引领的,是为未来做引领的,我们不仅要适应00后,我们还要适应10后。对分有这样的前景和能力。


传统教学,我讲完,只是把知识传递给你,至于你会不会,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没有传递能力。思政老师的能力不是背条文,不是只会背党的文件,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能力没有教。思政教师的来源比较多,专业素养不足,一些教师由于教学成就感不足,缺失发展动力。


对分要做什么?让我们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能迁移的不是知识,一定是能力。老师做对分后发现,对分很简单。刚才说的四个过程,哪个都能懂,没有老师说自己不懂。有老师说,为什么我做不好呢?对分好像不对吧,对分不适合我、不适合这个学科吧。其实,成千上万的老师都做过对分,从理工科到文科全都能做,不是对分不适合你,不是你不懂对分,而是你的内容不对。再有本事的厨师,能把沙子做成米饭吗?做不成。


这样,对分给老师带来的最大挑战是:教师一定要调整教学的内容,以新的方式来呈示,突出重点原理,然后辅以丰富、具体的案例。做不到这两点,一定教不好。你的案例,学生要能看得懂,你讲的原理,学生要能听得懂。当你讲的内容,学生听不懂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成功。过去教学很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没听懂,但学生不会告诉你,你也不知道。


大家看,教学的核心内容不用说,国家都弄好了,我们就是要找案例、找素材、找各种能把原理应用上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素材。协作组成立了,有可能进行团队合作,去构建大量案例。比如,原理课的任何一个章节,一个学校贡献十个案例,十个学校就是一百个,每位老师可以随意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班级的案例去教学。原理是不变的,案例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适合我们的班级、适合我们的学生。


对分给老师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教师过去是唱独角戏,从头唱到尾,非常精彩,但那都是你自己的精彩。你也不知道到底打动别人没有。今天做对分要做什么呢?要跳双人舞,一定要跟学生协调。比如你讲完后,发现学生的作业一塌糊涂,说明你没讲清楚,或者你的作业布置得不合适。讨论时没人开口,说明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凡是出现对分做不下去的情况,都是老师出问题了,你没有把握好。你没有适应学情。每一步做完,教师都要观察学生,我做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你想做好就要有反馈,反馈越及时、越全面、越优质,对你提升自己的工作越有价值。


以往的教学是没有反馈的教学,怎么可能做好?对分的教学是有反馈的教学,是有优质反馈、迅速反馈的教学,怎么可能做不好?当你做好后,你会感觉到自己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刚才中间休息的时候,七家马院中做得新近的兰州文理,邓锋琼老师开了对分的公开课。她和我说,现在对对分的感受非常深。最近学校二十三个项目,教育成果奖培育项目,他们的对分项目全校排第二。教务处长都觉得不敢相信,因为从去年推荐她们听我的讲座,到现在才一年,就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下午希望兰州文理的老师多讲讲,你们怎样一年不到进展这么快。


对分实现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如果你的内容不好,你的对分做不下去,如果你的能力不足,你也做不好对分,不要去怨别人,但凡对分做不下去,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内容没梳理好,就是老师的素养要提高。老师对对分的认识不够,因为认识不够,没有把教材的内容重构好、准备好,会带来实施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太担心对分的正确性,大量教师对对分的反馈都是十分积极的。我们担心的是如何迅速推广对分的问题。首先,希望老师调整自己的认识,其次,希望老师做对分时,循序渐进。我们说每个老师都能做,是真的,但每个老师做的程度是不一样,有的做得小、有的做得大,有的深、有的浅,这是正常的。未来希望在中国培养一批教师发展师。


这是高校教发圈正在酝酿的一件事,在每个学校选少量一线教师,把他们的工作量减掉一半,剩一半,专门教别人怎么教学。没有这个发展师,中国的教师培养估计要任重道远,有了教师发展师,进展可能会非常快。第二个,我们已经在实践了,先期实践对分的五家马院四月份做了全国对分真实课堂的直播课,日常的课堂,架起来摄像机就全国直播。陈瑞丰、吕前昌、孙绪兵、邓锋琼和汪玉峰老师都做了直播,今天也都在现场。


思政对分协助组的建立,标志着对分实践从零散发展走向集体化、组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和层次,这是特别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情。经过反复验证,知道对分这个方法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推广 。在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中国还将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中国已经参与到引领新文明的活动中,这个引领者的角色是回避不了的了,希望在中国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方面,以协作组的成立为契机,联合全国教师共同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谢谢大家!

 

范冬姣(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张老师在对分课堂方面,从开始实践到推广,应该说有很多体会。刚才他在介绍当中,可能有些老师第一次接触,不是太明白。从我跟张老师的交流来看,我感觉对分课堂的一个精华是,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的讨论,充分地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这带来什么结果呢?就是教师是快乐地教,学生是快乐地学。


张教授培训的内容可谓干货满满

今天小编就将他的演讲PPT微信版本分享给大家

精华都在里面了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暨2019全国高校对分教学研讨会”直播圆满成功(含直播回看)!


| 直播回放

-手机端,微信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观看;

-电脑端,请登录微信电脑端,从微信电脑端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观看。

长按二维码即可回看直播啦!

| 对分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提出的本土原创、普适易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自2014年春推广以来,在全国高校迅速传播,获得广泛认可,引发众多实践,2018年获高教学会教学创新典型案例、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对分课堂在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得到众多师生欢迎。2018年下半年,上海电机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建立了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教研基地。2019年初,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先后建立对分课堂本科院校示范校。


为系统总结对分课堂实践经验,归纳各学科应用成果,2017年3月起科学出版社出版《对分课堂教学手册》丛书,包括总论《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和13本分册。总论侧重理论分析,分册介绍对分课堂在具体学科的操作流程和要点,帮助一线教师迅速、成功地运用对分课堂。官网:www.duifen.org  

扫码即可购买分册《对分课堂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扫码即可购买总论《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


|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3月成立,是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教学科研机 构,前身为由基础部、文理系发展而来的文理学院人文社科系。学院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及专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2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4人。


课程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内涵建设,致力于教学体系的更新与完善。目前拥有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在建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在建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门,校级全英语重点课程1门,在建校级重点通识课程7门,在建校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门。“十二五”期间,建设校级重点教研教改项目6项,校级一般教研教改项目5项,校思政研究重点课题5项。发表教研论文18篇,编著教材1本。2017年,召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建设。 


对分课堂:化被动为主动 

学院坚持探索思政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陈瑞丰副教授的教学团队率先尝试“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我建构为中心,将单元课程任务分解为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三个环节,促使师、生对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双重主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学院教师成为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广者,发表相关论文8篇,主持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课题2个,参与编著教材1本。2017年,以“成长进步中的实践对分课堂”为主题参加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果展示系列主题活动之“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获上海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2018年6月2日,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11月18日,成功举办“2018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对分课堂教研实践体系建设研讨会”,推动“新工科育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的进一步探讨。 


课程思政:开讲“中国装备”“中国制慧” 

学院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系列讲话精神,依托学校办学特色,面向大一新生推出“中国装备”和“中国制慧”系列课程,介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代表性成就,弘扬工匠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学院精心搭建“行业专家+思政教师”的教学团队,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寓价值引领于专业视野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 果,受到学生好评。课程依托上海市教委“中国系列”思政课程培育建设项目,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将集体备课、课堂授课、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式。


德育实践:搭建“德育实践课堂”

学院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坚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成立“德育实践教室”,统筹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院与冰厂田滴水湖幼儿园、临港第一小学共建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展“家校共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知、情、意、行、信合一的实践中落地生根。为落实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学院整合各教学团队的坐班答疑和晚自习辅导,使之成为“德育实践教室” 的特色项目,涌现出“经典常读读书会”、“共助成长”公益基地实践研讨小组、“情感交流面对面”、“社会热点面对面”、“知行课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办出了特色,也形成了亮点。“共助成长”公益基地“益·成长”学生社团活动入选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典型案例”。


科研成果:积跬步为大步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本。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20项,实现了学院乃至学校在纵向项目立项上的重大突破。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省市级学术会议5次,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社会服务:与社区结对子 

学院秉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挥学院教师专业多元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思政教师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践行和传播“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与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合作办学,开设“青年导航计划”后备干部培训班和“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青年干部百余人,为全面提升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水平做出了贡献;启动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镇“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合作项目,加强各居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促进临港新城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实现校社合作、区域党建协同发展。


错位竞争:做好特色文章 

学院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规划,主动对接学校学科总体规划,聚焦“智能与装备制造”产业,以校“十三五”学科建设特色学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专业建设。下设两个研究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海技术与文化。学院学科建设始于2016年,已经形成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研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已基本建起,形成了学术交流常态机制。已完成“上海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截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四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出版上海学系列著作6本。


| 新维空间站简介

新维空间站是基于“室联网”的高度集成的智慧教室新生态,基于下一代虚拟学习环境平台(VLEs),实现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异地实时教学模式。空间站提供开源开放的MPOC(MOOC+SPOC)平台,支持互联网无线投屏、互联网视频实时互动、AR互动、智慧纸笔交互等多样化交互手段;通过智能录播、课堂智能感知和多屏联动、虚拟现实(VR/AR/MR)等技术,实现异地实际时并班教学模式;依托深度学习、云计算、自然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技术,集成融合教育教学管理、富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和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不同模式的公有云学习空间,亦可为教育机构提供智慧教育空间站和私有云。


新维空间站是在教育部20年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多媒体教室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凝练出来的,是“室联网”的一个具体实现和实践,其核心是重构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广大老师既能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沉浸式教学,又基本不改变教学习惯。通过海板无穷大面积的自然书写,实现线下和线上的自然融合的教学,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新维小脸色深度学习实现量化三化(量化和自动分析到课率,抬头率,互动率),破一弊(自动识别作弊预警);通过行为、表情、笔迹、语音等自然大数据的采集实现教学的自动实时评测评估,为教学的精准减负提供支撑平台。


新维空间站的核心是用三维实现教室的三化,以三化直击教学评估的三率痛点。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的跨区域的大课堂场景化:沉浸思维;以效率为核心的课堂游戏化:游戏思维;以表情、形为、笔迹、语音等自动识别、分析为基础的智慧化:大数据思维。


新维空间站的配套移动终端APP,具有专家、教师、学生三大功能版本,用户登陆后根据用户身份权限进入不同的功能版本。


新维空间站是传统课堂,也是慕课课堂;仿若是教室,又仿若是虚拟网络学习世界;适应数字时代的教学,也回归自然教学(基于传统纸笔、板书、脸对脸的温情对“怼”);不仅是助教,更是主教;不是助学,而是主学;ta提供90、00后“时尚”的一切,又是70前老教师自由激情授课、无拘无束的“老讲台”;这里的教育不再古板,这里的学习不再沉闷;这里有心灵震撼的体验,无处不在的智慧,知行合一的联动。


新维空间站不仅适合学校场景,对企业、宾馆、家庭客厅等场景同样适用!

 


首个“新维空间站”自2016年5月28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启用以来,经过近万名学者专家的高频参观和反馈,几十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深度参与和体验,以及数千名校领导的指导,已经在很多校园和企业深入使用,例如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新维大健康空间站”、奔驰公司“培训中心”、武汉轻工大学“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新维空间站”、福州大学“新维空间站”、中关村“新时代讲习所(智慧党员活动室)”等。

 

“新维空间站”,课堂教学的所有过程均通过信息终端进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笔记分析、表情识别等功能,实现对自然教学的大数据记录,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效果实时评估;通过自然纸笔输入和多模式电子终端提供全数字入口,支持多终端移动学习……从教育过程到各类教学设施、学习工具均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全部学习资源都数字化地存在和产生,而整个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却再次以模拟的连续世界面貌出现,技术手段不再是教学者、学习者进行正常教与学活动的障碍,教与学回归本体。“新维空间站”还将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屏幕、每一个人都联动起来,从而让心灵和智慧联动起来!这一突破旧有思维定式、在新的维度上对未来教育形态的探索,打破了“鸽子笼”式的教室与教学模式!


【特别鸣谢】新维移动空间站6米*1.85米大宽屏投影仪,本次使用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提供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光源解决方案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7年率先发明了ALPD激光显示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激光显示的发展方向,并在全球范围实现技术的产业化,确立了我国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目前,ALPD技术已历经四代技术升级,全球专利数达1450+。


| 精彩回顾

【新维(移动)空间站】师德教育工作坊走进兰州大学

“重构传统的未来教育”新维(移动)空间站,实现未来与传统的6大对话

2018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对分课堂教研实践体系建设研讨会纪实——重构思政教育的新生态!

张学新 | 打造思政“金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

王    涛 | 激活思政课堂的时代选择:对分空间站

何小刚 | 这个马院院长不简单

复旦马院马拥军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天然适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

陈瑞丰 | 基于“对分留白”,如何打造思政“金课”?

葛翠茹 | 新时代思政“金课”的理想课堂:对分课堂+新时代讲习所!

石建水 | 思政对分:打造“金课”,服务学生!

【打造思政“金课”系列1】高校思政课的3大现实困境、5大归因

【打造思政“金课”系列2】陈瑞丰|对分课堂,如何突破高校思政课困境?

【MOOC透视】对分课堂遇见空间站,裂变链式反应悄然启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对分课堂:打造思政“金课”,引领“课堂革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院与张学新教授合作共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教研基地

【首创】上海电机学院马院构建新时代“红五星”思政教研体系!

新时代思政课正确打开方式=对分课堂+新时代讲习所!!!

为世界教育改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高校教师专场直播圆满成功

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对分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智慧环境下新思政、新党建的新生态构建初探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瑞丰:对分课堂如何让我的思政课成功转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绪兵:浅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陈瑞丰、张学新:优化对分课堂讲授,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房云:对分课堂在党课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当思政遇见对分课堂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
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斯坦福大学经典《自然语言处理cs224n》2020课件合集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0年5月25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0年3月4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MOOC
20+阅读 · 2019年3月5日
清研实践|清华深研院师生赴澳洲墨尔本六所高校开展数据科学访问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秒杀99%大学生!中国最牛高校学霸PK,简历吓坏网友...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6月25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21日
A General and Adaptive Robust Loss Function
Arxiv
8+阅读 · 2018年11月5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