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也曾是个沉迷CF成绩倒数的调皮蛋

2020 年 10 月 10 日 量子位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最近因为这条朋友圈火了。

1996年出生,别人还在研究生头秃的年纪,他不仅拿下博士毕业证,还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有网友羡慕他的年轻有为,有网友说人生规划得精准……更有网友觉得天才和机遇都不可复制。

但侯涛刚告诉我们,对于工作的选择,也有疫情等猝不及防的原因。

外界只能看到结果的「甜」,看不到过程中的「苦」:

他原本已准备MIT做博士后研究,后因为疫情、外部环境等原因戛然而止,于是只好开始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

而受聘北交大副教授,在他看来其实也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好时候:

近年来,国家也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尝试破除「四唯」等人才评价体系,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谈到找工作的结果,侯涛刚认为要感谢自己对于机器人这个兴趣爱好的不懈坚持和学校提供的良好平台环境。

大一获大奖,由此与机器人结缘

对侯涛刚影响最大的一个项目,可能就是大一时参加的冯如杯了。这个一般大二大三才参加的比赛,他刚入学时就参加并勇夺一等奖,还获得了保研资格

当时,这在北航应该还是第一个

比赛项目叫做《全功能障碍物信息探测越障勘探车》。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简单的传感器配合便能对前方障碍物进行识别,还能根据不同类型的障碍物采取对应的越障动作,比如自身攀高、下降、跨越……实在不行,咱避让也成。

此外,这个勘探车还具有「仿生学姿态恢复」功能。如果一不小心「翻车」了,它还能模拟乌龟自动恢复原来姿态。

上下楼梯,都不在话下~

决定参加之后,他就开启了自学模式,大半年时间他从机器人入门到能独立制成一个能上下楼梯、跨越沟壑的机器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寒假时一个人独立在家里完成的,随后在学校里又跟着新加入的小伙伴一起完善。

谈及寒假在家里制作的时光,他毫不夸张的说,自己一天都没有休息。

最终,这个勘探车被学校永久保留,并放置新主楼展览,而他也就此与机器人结下不解之缘。

在接下来的8年时光中,作为主负责人,他共完成了7个机器人项目。

  • 仿人形远程遥操作机器人(2013)

  • 多功能三自由度控变宽度机器人(2014)

  • 基于阻塞效应的变刚度软体抓持器(2015-2016)

  • 医疗服务机器人(2016-2017)

  • 花卉生产智能转运机器人(2017-2019)

  • 线驱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2018-2019)

  • 仿生飞乌贼软体跨海空航行器(2016-2019)

其中大四时做的「医疗服务机器人」项目算是第一个落地转化的项目——一个面向老人的智慧陪护机器人萌萌

它具有视频通话和语音交互,摄像头随动转向,凝视功能,行走和避障功能,自动充电功能;远程问诊等功能,当时就已经有了300台小批量的量产。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侯涛刚了解了如何将一个科创产品落地转化,如何按照模具开发,标准化设计形成一个市场化产品。

本科四年,他回顾说,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项目。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一直持续。

到了博士阶段,他经历了所有博士都会经历的迷茫……

“年轻博士”,如何面对科研压力

在量子位之前的文章中,「博士学位是否有那么重要吗?」「博士五年未发文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都曾看到每一个博生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的选择题——「是否要坚持下去?」

侯涛刚也不例外。

在刚入选高博班 (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高等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时,他陷入了很大的心理煎熬,是继续研究偏实践的机器人项目,还是转向前沿领域——跨介质飞行器。

一开始,他选择了喜欢的机器人项目。他曾试图在机器人方向找一些突破点去做,但真正实践起来很难。他也了解到,做这个方向的就很难毕业。

所以在博士一年级结束时,他还没有取得一点成果。当时很多人就问他,「你看别人都发了几篇论文了,你怎么啥都没有」。

当时心里就曾闪过念头,自己本科做了那么多工程项目,研究生选择读博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后经过多方考虑,以及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支持,他选择转向「跨介质飞行器」这一前沿领域。

跨介质飞行器,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集成「空中飞行」和「水下潜水隐身」两种能力的航行器。

这个领域不仅涉及到机器人设计工作,还涉及到很多流体力学相关内容,对他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接下来就是逼迫自己从工程应用思维向理论研究思维转换,学习如果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总结关键科学问题。经过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困惑期,最终科研成果相继发表。

侯涛刚表示,这是每一个博士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能够告诉自己坚持下去,能够有毅力、有决心的把这条路走下去,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作为一个16岁进入北航、然后就获得冯如杯一等奖的人,一路免不了成为众人焦点。

「诶,你是不是天才啊?」

「你发了多少篇论文了呀?」……

22岁,别人本科毕业的年纪,侯涛刚即将博士三年级入学。

这种异于常人的“加速度”,让知乎上突然有一篇关于他的问题——「如何评价马上毕业的北航22岁博士研究生?」

很快,侯涛刚自己也关注到了,他回忆说,当时有同学转给我这个问答还是挺紧张的,因为不知道大家会怎么评价。

当时自己本身也没达到毕业要求,但他觉得不管怎样,大家的评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和鼓励。

那时候,侯涛刚对自己说,「那我一定要尽快毕业了,大家期待那么高,万一没有尽快毕业,岂不是到时候就丢脸了吗?」

在博士的最后两年,侯涛刚坦言自己也挺辛苦的,每天晚上四五点回寝室很正常,通宵的时候也很多,有时候甚至一天不吃饭的去干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侯涛刚说:其实自己挺笨的,只是付出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

「天道酬勤,勇于攀登」,侯涛刚回想起去年在评五四奖章时说到的一句话。

「天道酬勤」意味着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勇于攀登」就是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

而这样的精神,侯涛刚说也是受到了他导师——王田苗教授深深的影响。

王老师虽然年近六旬,但工作强度要远远大于年轻人。

不论是在出差的高铁上,还是在夜里12点,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趁着吃饭和走在路上的时间和学生相约讨论研究进展也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付出,也带来应有的回报。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机器人顶级会议ICRA,机构学刊物Mech. Mach. Theory, 仿生机器人刊物Bioinspir. Biomim,国内期刊新华文摘等。

整个学生生涯共发表9篇一作文章,申请专利11项,部分成果获得了IEEE SPECTRUM,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他的研究及创业团队获得了首都挑战杯创业比赛金奖,首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等。

再回顾知乎那个问题,侯涛刚现在这样说:

这样看来,我确实还是没有完成(22岁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我23岁,现在正式毕业刚过完24岁生日。

兴趣始于少年:小时候玩四驱车的头头

虽说与机器人结缘是从大一的冯如杯开始,但这样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是从小开始的。

侯涛刚回忆,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玩玩具,什么遥控车,小飞机,尤其是四驱车

当时,侯涛刚不知怎么捣鼓就get了修四驱车的技能。

小伙伴们有要修的都找他修,再加上爸妈又给他买了专用跑道,大家也都想去他家玩,一来二去,他就俨然成为了四驱车的头头

到中学时,他开始各种改装组装玩具了,就拿挖掘机来说,一般挖掘机都是手动的,他就在每个关节上加上电机,再加上一些绳索牵引结构子类的,就制成了一个「遥控挖掘机」。

做这些事情,还离不开父亲的支持。父亲在建材厂上班,当自己没有工具时,父亲就会帮他在厂里加工一些东西,改装一些结构。

侯涛刚还说,自己做这些完全都是因为兴趣,家那边根本接触不到那些机器人比赛,没有这个条件。

之后,他还经历了一段小插曲。

他开始玩「穿越火线」,甚至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成绩一下子从班里前一两名到了倒数第几名

侯涛刚回忆道:

那时候爸妈就啥都不让我玩了,包括做的那些遥控玩具。

于是在高二时他又奋发图强了一下,成绩又从全部倒数第几名到全班前几名。

然后爸妈就不太限制了。果然,天下爸妈都一个样。

但当时学习也开始比较紧张了,玩的就也没有以前多了,主要精力也就放在了学习上。

从小时候对四驱车感兴趣,到初高中时候自己去动手创造一些东西,再考上北航参加冯如杯,后来创建北航机器人协会(社团),侯涛刚认为这一切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侯涛刚也不避讳,自己现在取得的成果,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功劳。

他认为,如果说自己有什么不同于同龄人的能力,那最明显的就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比如:学日语。

学习秘籍:快速学习的能力

他曾在大四时实现一个创举——半年速成日语

当时,他前往日本筑波大学工学院理工学群「工业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

最终,在半年学习之后,他实现了用日语完成答辩。

这种速度谈得上速成,他从两个方面分享了方法和心得。

一是强输入,每天自学2-3小时。

当时去日本时连50音图都不会,为了便于跟日本学者交流,便决定自学那本黄皮书《新标准日本语》
从早上到晚上只要一有时间,实验室活干完了,就一直学、背和听。

二是创造氛围——耳濡目染的日语环境,以及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用日语交流,比如,去想吃什么、去哪里玩、今天天气怎么样……在第4个月时,基本上就能听懂实验室里的讨论了。

最后一个月决定用日语答辩后就开始恶补日语,日常交流时也几乎不用英语了。

当时答辩顺利完成,身边的几个日本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只是他的快速学习能力,在日语方面的“应用”。

这种能力,并没有随着工作落定而中止。

现在,侯涛刚已经在北京交通大学入职,对于自己之后的打算,他谈到,除了继续进行前沿技术研究之外,也有几个机器人创业落地的项目开展。

而当我们问他给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建议时,侯涛刚也给出了4个方面:

1、作为全新的开始,要有一定的观念,不要一进校就想着玩、打游戏。不过,谈恋爱当然不影响哈。

2、要找准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去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

3、要有决心和毅力,花时间去付出很重要。

4、积极寻求跟其他小伙伴合作,这样更加高效。

最后,分享侯涛刚强调的一句话做结尾:

不管你是到底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有聪明才智,只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去付出时间和精力,不要放弃,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情。

(ps:祝侯博士新婚快乐^_^)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榜单征集!7大奖项锁定AI TOP企业

「2020中国人工智能年度评选」正式启幕!将从公司、人物、产品、社区四大维度共7个奖项寻找优秀的AI企业,欢迎大家扫码报名参与。 
榜单将于12月揭晓,也期待与百万从业者们,共同见证这些优秀企业的荣誉!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籍教学课件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7月27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7+阅读 · 2020年3月4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iNJUers之南青之星”投票开启
冬日里的一首歌 | 清华快闪女指挥王明媚讲述背后的故事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59+阅读 · 2019年1月9日
秒杀99%大学生!中国最牛高校学霸PK,简历吓坏网友...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Arxiv
0+阅读 · 2020年12月2日
Arxiv
0+阅读 · 2020年11月27日
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
Arxiv
41+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籍教学课件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7月27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7+阅读 · 2020年3月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