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中国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研究生的问题,很多博士不合格

2021 年 12 月 26 日 极市平台
↑ 点击 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饶毅
来源丨饶议科学
编辑丨极 市平台

极市导读

 

饶毅老师指出「中国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研究生的问题,很多博士不合格,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研究生硕博分流

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中国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研究生的问题,很多博士不合格,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或者有意义但自己不懂,而是老师包办代替的结果),毕业后走向研究为主的岗位。

有人提出:医生因为晋升被迫写文章,写不出来所以产生各种造假,是目前全世界论文造假的第一原因。研究生因为需要论文毕业而各种造假,是目前论文造假的第二大原因。

这里提出:

研究生都试着朝博士方向,但如果发现不行(自己发现其实不感兴趣、或者老师发现其实学生不合适,等等),以硕士作为分流,不用做研究、不用发论文,只要课程及格就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研究生和导师双方在培养过程中判断是否合适,不行可以有硕士学位分流,两年基本训练得到肯定,而避免学生继续进行自己不合适的研究。

有个基本知识,需要教育部改:

很多学科(如生物医学)的硕士和博士,不合适分开(读了硕士再读博士),这样的两段分割出产的质量很低。应该一次以博士为目标,如果不行就中间以硕士结束,更合适。

目前,研究生数量非常大,每一个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时间较少。而且实际上研究生只要入学了,基本保证毕业(入学后不毕业、不获得博士学位的可能性非常低,肯定不到百分之五)。

很多(超过50%)的老师把研究生(博士生)当成苦力,让研究生卖力,也误导一些发了论文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是研究人才,以后就业时低不成高不就。

中国培养研究生经历

从1996年起,我曾多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中国的研究生:

1)在提高全国研究生收入的大规模层面

2)在研究生课程改善的群体层面

3)也在研究生个人可以离开有矛盾的老师、到我实验室完成研究生学习的个人层面。

199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人才外流严重,剩下的老师大多数不愿意教课。我先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发起讲课,再参与199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讲课。

从2000年开始,与吴家睿发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含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物、植物生理学等多个研究所)讲“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课(2003年后扩展到北大、清华,课程改名“BIO2000”,早几年的课应该是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课程里面质量第一的,曾获中国科学院教学特等奖,后来多种原因导致质量下降,包括各个单位推出的课程多了、愿意教学的老师多了,也包括该课程后来的组织者——特别是北大的组织者——不负责任)。

施一公和我全职回国后不久,我们在两校都提高研究生收入,并提请国家全面提升研究生收入。7、8年后,一公还发起过一次提请国家提高研究生收入。两次全面提升全国研究生收入。

施一公

随着北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力量提升,研究生课程全面提升,数量增加,质量有根本改变。现在,一大批后起之秀,认真负责,开出很多很好的研究生课程。

我自己以前在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都参与(包括很深程度参与)研究生课程教学,到现在只参与神经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而主要是主持本科生的《生物学概念与途径》一门,其他都是客串。

到北大的几年,为了化解其他导师和研究生的矛盾,我实验室有很多研究生是其他实验室转来的,其中有些确实是老师的问题、有些则是学生的问题。我收留这些学生,是为了帮助他们。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是双方自愿——学生愿意探讨科学,从事探索深入科研前沿的职业;老师愿意带学生,也与学生共同有学术产出。

北大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毕业没有论文限制,而是导师不能在内的答辩委员会投票。所以,如果只是为了职业而需要弄一个研究生学位,那学生学习期间得到的训练是足够的、委员会就会认可达到标准了,就可以准许毕业,并不需要发表论文。

新的学生来了,应该有很好的摸索(老师也看学生特长所在),然后做合适的课题。早期可以指导,后期主要是辅导,而学生应该自我成长。**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老师大可不必逼学生做研究、出论文。**这种论文,有出问题的危险性,即使是对的、正常发表也不能给同行其他研究者带来高兴,更不会激发出同行的欣赏以及带来学术成果新发现的兴奋。

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有限度的,帮助过度,反而可能会害了学生、害了社会。

有一天,学生答辩北大博士,我以为答辩委员会投票肯定通不过,所以等待答辩之后自己需要给学生善后。结果,却通过了。我问答辩委员会,怎么通过的,答案是:还有比这更差的。

饶毅

这可能是目前现状,至少在中国的实验科学,估计有相当一些硕士、博士是不合格的。

对于不合适做研究生、不合适毕业的研究生,迟迟留在实验室,不去探寻自己真正合适的职业,是帮助学生,还是耽误学生?

对于没有能力发论文的研究生,导师和实验室拼命帮助,制造的结果,是帮助了学生?还是让学生误认为自己能够做研究、不知道应该早早转行?

不合格的学生,发的论文,有意义吗?多用了国家资源,值得吗?让外界认为这是博士、学者,导师和单位算诚恳吗?

我劝退过学生不要读研究生,做其他去。

但有时忘记了劝,或者劝了无效。

一个好的研究生,应该是或者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或者对研究没有热情、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责任心。如果两者都没有,肯定不应该读博士。

硕士可以是一般职业训练,不为了成为科学家。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点击卡片关注极市平台,获取 最新CV干货

公众号后台回复“transformer”获取最新Transformer综述论文下载~


极市干货
课程/比赛: 珠港澳人工智能算法大赛 保姆级零基础人工智能教程
算法trick 目标检测比赛中的tricks集锦 从39个kaggle竞赛中总结出来的图像分割的Tips和Tricks
技术综述: 一文弄懂各种loss function 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最新研究总结(2019-2020)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4)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得与体会(PPT版)—刘家军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22年2月24日
《深度学习500问》一份超全深度学习资料,面试必备!
专知会员服务
163+阅读 · 2022年1月9日
专知会员服务
46+阅读 · 2021年8月12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籍教学课件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7月27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研究进展,自动化学报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19年12月5日
【机器学习课程】机器学习中的常识性问题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博士扩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变革...
CVer
0+阅读 · 2022年3月28日
985研究生,救不了本科双非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26日
两会建议:扩招博士
CVer
0+阅读 · 2022年3月6日
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20条黄金法则!
极市平台
0+阅读 · 2021年12月1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5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Quantum Computing -- from NISQ to PISQ
Arxiv
1+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Arxiv
13+阅读 · 2021年3月29日
Arxiv
14+阅读 · 2018年4月18日
Arxiv
17+阅读 · 2018年4月2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5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