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每天早07 : 45 按时送达
5月11日-12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举办的【 2019产品创新大会·北京站】完美落幕。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老师,他给大家带来的是《从图灵机信息输入原理,谈产品变革》的精彩分享,本文为现场分享内容整理。
分享嘉宾: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
全文共 4997 字 14 图,阅读需要 12 分钟
假如有一个高等智慧生物,每隔100年来地球看一次,他如何评估地球文明的发展水平?他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什么?
应该是:看一下他们是否发现进化规律。
达尔文发起了人类最大的认知革命。他通过进化论,告诉大家:人类是从海洋从鱼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有拖延症,确定了进化论的思想体系20年后,才著书立传。他也是个富二代,家里非常有钱,所以他有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植物。
作为一名博物学家,他发现了进化论,自己却是近亲结婚——他和他亲表姐结婚了。环球旅行回来后,他得了怪病,自己在一个距伦敦不远的小地方生活了40年,终生没有怎么出过门。
进化论的发现,源于一场伟大的旅行。
1831年,达尔文随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从22岁到27岁,5年时间。他还没回来的时候,名声已经传遍英国,已经是一名知名科学家了。
其实,考虑过进化论的不仅是达尔文:
华莱士和达尔文相差十几岁,达尔文29岁有了进化论的观点,华莱士35岁也提出了进化论;两个人的观点非常相似。他们两人的论文讨论的都是一个话题:物种变异,和自然选择(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他们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共同点:一个是富二代,一个家境贫穷;一个自学成才,一个上了很好的大学。但他们都进行过环球旅行,都看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人口论的核心观点,就是说人类的繁殖都是指数式增长,但是自然环境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会通过战争/饥饿等手段控制人口——这个观点,启发了他们提出进化论。
1936年,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他提出的观点两次改变了历史:
一是提前结束了二战,避免了1500万人的生命损失——图灵破译了德国的密码机。
二是图灵机的概念启发了后来的计算机设计——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互联网行业。
图灵机概念非常简略:一个读写头,一个纸带;纸带上有不同的状态,在读取之后,根据内部程序进行下一步操作——基本上,学过计算机的都知道这点。
如果按照图灵机的定义,一个单独的“人”也是图灵机:外部物理环境,通过眼睛、耳朵输入信息,大脑的程序做出判断对外界进行响应。
后来,有人根据图灵机的概念发明了一个生命游戏——兰顿蚂蚁:一只蚂蚁在一个黑白的二维空间上行走,碰到黑的就向左走,碰到白的就向右走,走过之后把当前的方块进行反色处理(白变黑,黑变白),只有这三个规则。
再后来,人们在生命游戏的基础上改进成了细胞自动机(元胞自动机):任何一个点,它周边有2到3个像素的时候,中间的像素就存活,或者诞生一个新的像素;如果周边有更多的像素的时候,中间的黑的就会变成白的(因为资源太多,导致死掉)。
有很多方块的时候,细胞自动机就会开始动起来;当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像是一种小生物。
1992年,Wolfram 重新开始研究细胞自动机,他花了10年,用计算机生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包括股市的K线,自然界中贝壳上面的花纹等等,最后写了一本1200页的书。这本书在硅谷非常风靡,扎克伯格这些大佬都在看这本书。
Wolfram 的观点是:宇宙的本质是计算,就是一个计算机。
网络上有个测试:如果你老公出轨了,多少钱可以平息你的愤怒?
10万,你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羞辱我?
1000万,是不是可以原谅一次?
1亿,是不是可以平息愤怒?
一切都是可以计算的,你感觉不到而已——你的大脑在进行计算,只是你注意不到这个过程。
下面有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等价的。
宝宝过家家,其实是在进行大量的学习和模仿。
我原本以为是大脑自己设计的一个学习程序,从两岁开始一直到六七岁,通过过家家来进行更快的学习;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看一些奇葩的实验视频。比如一颗子弹可以穿透几本书:你背着一个装满书的书包,一个恐怖分子给你来一枪,能不能把你打死。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改装车:车本身5万块,他花了20万进行改装。或者是把一个西瓜从30米高的塔上丢下来,爆裂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为什么老外经常进行这种疯狂的实验,内心的原动力是什么?
后来我明白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过家家:过家家并不是一个过程中的状态,而是一个一生都在增强的行为。
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操控能力不是最强的,所以只能用模型来进行模拟;当他能操控物理世界的时候,就不会再模拟了——七八岁已经可以使用真正的锅了,为什么还要玩假锅?
过家家的过程,其实分四个模块:
信息输入:小朋友永远在采集信息,永远在探索这个世界。
提出目标和假设
行动
反馈
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真正的AI机器人,这四个模块必不可少:
产品经理其实也是这样:
我们天天都要看数据,发现某天DAU数据下降了;提出一些假设——可能是推送没有开,或者需要做AB测试;然后我们执行假设,最后得到结论。
我在看了很多图灵机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图灵机思维。一种非常底层的模型,它揭示了事情的本质,给了我很多启发。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思维深度有多深,而是信息输入的差异有多大。
这是一个我非常深刻的结论。
产品经理的工作,我觉得就是连接需求和模块:
在获取信息阶段,产品经理了解物理世界存在哪些需求;在了解过程中,他会知道哪些模块是可用的,然后在两两之间做一个关联,成为连接需求和模块的一个桥梁——他不需要去创造什么,就是“提出问题,找到答案”这么简单。
问题都有答案,但多数问题都是信息不足的问题。
举个例子: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卖的是非常便宜的水果,口碑全坏掉了,大家开玩笑说应该叫“假多多”;很多人还不理解它为什么存在的时候,它居然上市了,而且市值二三百亿美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当你不理解一个产品为什么成功的时候,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物理世界——这个需求一直是这么强劲,只是你没有看到而已。
我到现在还在困惑,为什么拼多多这种奇葩还能成功?去年的时候,我采集了很多信息,突然想明白了: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多因素,至少有5-10个关键要素发生了变化。
比如:微信起来之后,社交裂变这种极限的传播方式——过去很难让一个东西在一天之内传到10万100万1000万人,但是微信可以做到;拼多多抓住了这个点,而且把它做到了极致。
比如:大家都在谈消费升级的时候,拼多多却反人性完成了消费降级,为什么?
其实天猫淘宝一开始有大量的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用户,以及高达5亿的下沉城镇用户,但是这5亿用户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可口可乐在非洲很贵,大概七八块;中国可能是三块,在美国可能就是两块了——越发达的地方,物价可能越便宜。
在三四线城市、农村这种地方,可能连一个正品洗发水都买不到,很多卫生纸都是三无产品,连个品牌都没有,拼多多满足了被忽视的这5亿人口的需求——5亿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比如:拼多多完成了供应链的改造,用黄峥的话来说就是“完成了工厂到消费者的点对点直达”。
从农民卖菜,到我们去餐馆吃饭的时候,这中间会有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赚钱,每个环节都有成本——所以后面美菜这种产品起来了,因为它直接联通了地头到餐厅,而拼多多是直接完成了“从工厂到消费者”这一点,所以你可以在拼多多上看到很多“9块9包邮”这种产品。
比如:供给受阻。
阿里刚上市的时候,《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抨击过假货问题(拼多多遇到的“假货、欺诈”问题阿里全部遇到过),淘宝怎么办?搜索任何一个关键词的时候,首屏的价格越来越贵,天猫的比例越来越高——你买到的几乎都是正品。
但这样挤压了大量淘宝小卖家的生存空间,而中国又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大量的供给被压抑——小卖家也有很好的货源,也有很好的质量,但是淘宝没有他们这个空间了,只有拼多多。
比如:智能推荐算法。
今日头条在BAT的红海依然能出位,智能推荐算法功不可没;拼多多也是一样——它不重搜索,而是通过更好地匹配到你要买的东西,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
比如:点对点物流——这个和供应链改造的点不一样。
2010年美团上线的时候,还没有冷链物流;你卖了10000条鱼,但是没有物流可以承接。2016、2017年左右,在淘宝多年的市场布局和渗透下,中国物流的毛细血管到达了农村这一级。五年前你在中国农村是几乎找不到一个快递接收点的,但现在基本上都有了。
我们去衡量一个人如何成功的时候,总会说这个人有怎样的出身,有什么经验,受到什么启发,才能做成这么NB的事情——但其实,这种因素和成功没有任何关系。
达尔文发现进化论,你会认为因为他是富二代,有大量的时间完成环球旅行;他爸爸、他爷爷都是医生,他爷爷写出了一些自然学说的书籍,你会觉得有影响——但这些,在华莱士身上都看不到,但是他也提出了同样的见解。
所以,只要是在合适的环境里,有一个合适的信息输入,你也能把事情搞定——真实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做互联网的,会以为互联网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但其实远远不是——海天酱油市值2500亿,而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有多少?大概1000-1500亿之间;中国的猪肉市场有3000亿,而看起来高端的电影票房市场,从2010年2011年开始,票房市场才从100多亿增长到600亿——而中国辣椒酱市场就有800亿了。
你会发现很多你不理解的东西,为什么能活着,其实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物理世界。
拼多多的崛起是因为小城镇,沃尔玛的崛起也是,它们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问一个问题:看说明书的男人和不看说明书的男人,选一个结婚,你要哪一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些人是只要是说明书就会从头到尾完全看完。
答案是:选择看说明书的男人结婚。
为什么?
因为看说明书的人,知道这个东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而不看说明书的人,很多东西你要琢磨很久才能明白。就比如我车上的自动循环按钮,因为设计问题,过了三年我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很多时候,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取决于你的思维深度,而是你看过的东西有多少——所谓“见多识广”。
过去十几年,我见过各种各样奇怪的交互;回头来看,不管你设计什么产品,从来不需要在交互上创造什么——一切交互创新,别人全都做过实验了。
我在搜狗做了两年半的第一任产品经理,从0到1亿用户,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做了大量的创新。比如“V模式”——简单计算,日期表达方式,数字的大小写转换等等,当时我们特别热衷,希望把所有应用性的流程都做到极致。
但现在来看,决定性的因素就两个:一是准确率,二是皮肤——并没有“V模式”对吧?所以,很多成功人士说的那些成功原因,并不是真正决定成败的。
这个原因我也是几年后才明白过来。
马云是中国最顶级的大佬,但是他身上很多地方领先于常人。
1985年,马云第一次出国,去澳大利亚住了一个月。1985年是什么情况?中国第一次颁布因私出境规定的时候(1985年之前只有因公出国,没有因私出国的)。
1994年,马云去了硅谷。而1994年是什么时候?中国刚刚接入ISP刚连上互联网。
2004年我大学毕业,2005年第一次上淘宝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会不会受骗”——但实际上,1995年亚马逊就已经开始卖书了,马云已经更早看到了未来,已经不需要判断了,网上卖东西是肯定是可行的。
我们看新闻报道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从各种各样的细节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进而开启了未来。
其实你从更长的时间线去看,是历史在选择这些人:谁先发现,谁能玩起来,机会就是谁的。
趋势总会发生,机会的坑总会被填上,不是人创造了机遇,而是机遇选择了人。
所以,成功人士不过是时代的代言人,牛逼的是时代。
———————— END ————————
———— / 福利时间 / ————
7月27-28日 · 杭州,一场产品经理的年度知识盛宴即将开启!
产品经理2.0时代,是商业主导的阶段。如何提升自己对于新商业、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的感知?
2019产品经理大会·杭州站现场,16位实战派专家与你聊聊产品经理应当具备的「能力素养」
扫描下图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50元购票优惠码」,仅限前10位同学!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大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