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与未来是息息相关的。在战争中锻造出来的控制论一度成为了前所未有的能够预测并预见未来智能自动机的工具。与此同时,两股对立的力量共同塑造了未来的控制论愿景。一方是对于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之希望:暴力行为减少,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游戏更加娱乐化,政治更加自由化,战争不再那么血腥。“思考的机器”会带来进步,这深深地嵌入在那些现代主义者的信仰之中……
《机器崛起》是在2017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原著作者托马斯·瑞德,译者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晓、明尼苏达大学郑心湖、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
《机器崛起:遗失的控制论历史》
(Rise of the Machines: A Cybernetic History)
托马斯·瑞德(德) 著
王晓 郑心湖 王飞跃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年5月版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人将控制“委托”给机器,人与机器交互或通过机器进行交互,以及机器与机器的交互,以及这一系列动作的可能后果。目前,机器已经能够使用人类的语言与人类交互,已经在体力上超越人类,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从繁杂、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下一步是什么?机器能在智力上超越人类吗?10年前的深蓝,今天的AlphaGO,相继攻破了人类在象棋和围棋上的防线。未来的某天,机器真的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吗?回到现实生活中,今天的智能驾驶、机器人、无人机或者VR,能把人类从令人抓狂的交通拥堵中解脱出来,并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游戏更加社会化、互联化,但同时更加安全和放心吗? 现代社会正不知不觉走入一个慢慢失去控制的危险的勇敢新世界?还是会走向一个更加有秩序、有层次、有规范的高级社会?我们是否正在无意中建立网络化的经济,表面上这种经济直接伸进了我们的口袋和手提包中,但它随时可以戛然而止,甚至有可能在关键枢纽上崩塌,引起整个社会的混乱?通过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委托给这些前所未有的、互联化的智能的机器,我们发达的社会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作者简介
〔德〕托马斯·瑞德(Thomas Rid)
伦敦国王学院军事研究系教授,毕业于德国洪堡大学;因其对战争中的信息技术历史和风险方面的研究而闻名于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赛博安全与冲突、新技术与不规则冲突、战争与媒体等;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赛博战领域的开创者”;所著《机器崛起》除本书中文版外,已被翻译为英文、德文、俄文、日文、土耳其文等多种语言
译者简介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计算实验与平行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智能系统、社会计算和知识自动化等。
王 晓
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动态网民群体组织分析与建模、知识自动化、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
郑心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社会网络分析、智能交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知识自动化。
作品目录
本书评价
中文版作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重现的自动化愿景
第一章 战争中的控制与通信
无论是机器还是人都无法单独在战火中发挥作用,人机交互界面最初在解决防空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机器人战争的开端,人为失误正逐渐从竞赛中消除:未来,机器将战斗到底……
第二章 控制论
控制论足够连贯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但它也足够不连贯以致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随着机器智能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未来的世界将是一场机器与人类大脑的极限所进行的艰难抗争。
第三章 自动化
自动化的过度炒作主要是因为对就业数据以及对新机器时代将如何影响这些数据的误解所致。由于人类与低等生物以及机器间的区别开始变得模糊,人类的独特性以及因这种独特性而拥有的权力可能会因此开始减弱。
第四章 有机体
人机交互,并不仅限于人类的体能,同时可适用于人类的智能,计算机成为了人机交互的主体。机器处在令人不安的活跃之中,而我们自己却在令人恐惧地处在惰性的状态。
第五章 文化
这种人-机类比很强大,没有潜意识可以超越人的控制,每个人都可以控制他或她自己这台“机器”。 但技术本身太狭隘、太令人生厌、太孤立。只有与反主流文化结合,与朋克为伍并增加其艺术气息时,计算机才变酷了。
第六章 空间
“赛博空间”,意味着唤醒一个虚拟且没有实体的计算机网络世界,用户可通过控制台和门户"骇入"。赛博空间的前景是显而易见的。既无处不在,又虚无缥缈, 是一个充满自由的空间,也是一个充满战争的空间。
第七章 无政府主义
加密无政府主义呈现了人们对于机器不可动摇的控制论信念。它结合了对于机器崛起的傲慢信仰和对于计算机以及网络社区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
第八章 战争
未来战争的另外一个新特点将紧随这些新式武器大幅增加的速度而出现:控制论战争将是自动化的。计算机已经为朦胧的密码学艺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第九章 机器陨落
控制论始于战争,也终将归于战争。它先是唤起了人们的希望,然后崛起,最后迎来了机器的陨落。控制论的这种发展模式就是唤起希望、崛起并陨落,是一种笼统但却连贯的历程……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品影响
《机器崛起(Rise of the Machines)》英文原版一经发售便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以下为相关媒体名单:《书单》、《电脑科技杂志》、《宇宙杂志》、《君子》、《金融时报》、《法兰克福汇报》、《法兰克福汇报大学报》、《星期五》、《卫报/观察家报》、《国际事务》、《柯克斯书评》、《自然》、《新苏黎世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展望杂志》、《科学美国人》、《旁观者》、《科学光谱》、《保准报》、《南德意志报》、《日报》、《技术评论》(德国)、《宇宙》、《华尔街日报》、“战争困境”网站;澳洲广播电台(澳大利亚)、巴伐利亚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德国国家电台文化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市场频道、西德广播电台、德国三星电视台。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科学家》、《柯克斯书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财富》等100多家媒体联袂推荐的2016年度好书,入选2017年度激动人心的图书。贺福初、戴浩、孙优贤、桂卫华四位院士以及吴甘沙(驭势科技CEO)、杨静(新智元创始人)、秦继荣(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人)、马丁·福特(《机器人时代》作者)等中外专家倾情推荐!这是一本读懂人工智能前世今生的书,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作品推荐
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来,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再次崛起,我们不时会听到“机器代替人”“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等偏激言论。历史上每一种新科技的出现,都曾带给人类希望, 也曾令人类惶恐。六十年前的自动化如此,今天的人工智能亦如此。本书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雷达、自动化、赛博格、虚拟空间、赛博战等主题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今日之智能科技是如何从《控制论》这本自动化的经典之作走近我们身边的。这是一部有历史深度的科普书,更是一部启发思考未来人与机器关系的书。
——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然迈入开放、联通、智能的后工业化网络时代。本书以清晰的脉络向读者展示,70年来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时代的科技经历了怎样的曲折。鲜有一本著作能将科技的发展历程描述得如此生动且深刻。
——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看人工智能的三生三世,少有人知道,给“机器智能”命名的那场启蒙争论中,控制论(Cybernetics)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曾并列候选。如果Cybernetics中选,今天的技术和商业话语体系将完全不同。即使这样,“赛博”(cyber)还是在数字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暗含控制论精髓的强化学习甚至比当时胜选的符号和逻辑主义还要火爆。本书细致还原了机器智能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始于战争,归于战争,期间“控制和反馈”延展到了从数字空间到原子世界的每一个决策中。 要补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必读这本书。
——吴甘沙,驭势科技CEO
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世界观是由科学家主导的。维纳无疑是引领自动化领域与人工智能方法论的一代宗师,在《控制论》发表70年之际,回溯控制论思想对计算机技术、战争指挥与控制理论的影响,意义尤其重大。在人、机器与精神三者的关系层面,《机器崛起》一书进行了终极追问。人控制机器—机器控制人—精神控制机器,是否能形成最终的逻辑闭环,还有待科学界与思想界的继续探索。期待中国在21世纪,也能出现维纳这样不朽的思想者。
——杨静,新智元创始人
一个共同的主题连接了战争机器、计算机网络、社会媒体、无所不在的监视和虚拟现实。超过50年来,相同的人和同样的思想穿梭在由“cyber”这一术语联合起来的新发明中,如赛博空间(cyberspace)和控制论(Cybernetics)。阅读这段惊人的历史,你会顿悟并发出惊叹,“啊!原来是这样!”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人、《技术想要什么》和《必然》的作者
《机器崛起》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控制论历史,也是由类似于维纳的梦想家们谱写的历史。 是维纳,首先设想了能够复制人类思维能力之机器的潜力和危险。
——马丁·福特,《机器人时代》的作者
《机器崛起》 不仅是一段有着深刻见解的控制论历史,同时也是一段与20世纪那些伟大思想家们同行的迷人旅程,这些思想家们,包括科T技巨头、古怪的数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和反主流文化大使,塑造了我们理解机器和我们自身的方式。
——彼得·沃伦·辛格,美国现代战争专家
有时最重要的事情总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至少这是我自《机器崛起》一书中获得的领悟,托马斯·瑞德的这本书巧妙融合了作家之艺术性、历史学家之严谨性以及哲学家之敏感性。《机器崛起》 揭露了“赛博事物”如何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生活之方方面面产生真正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精神食粮,更是一场思维盛宴。
——迈克尔·海登,原NSA和CIA的负责人
每个我认识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它将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罗伯特·李,前美国空军赛博战作战人员以及SANS讲师
托马斯·瑞德引人入胜地为我们描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控制论这一关于机器的理论是如何在半个世纪后开始煽动无政府主义和战争的。现在,感谢他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阅读到了有关“月光谜案”国家之间首次大型网络攻击,的真实情况,本书为历史学家和记者们设定了一种新的叙事标准。
——大卫·欧蒙德,英国政府前安全和情报协调员、英国政府通讯总局主任(“月光谜案”袭击发动时所任职位)
《机器崛起》一书极其富有原创性,行文引人入胜且话题深刻热门。这本书是关于我们对机器人和计算机的希望及恐惧之情的重现。托马斯·瑞德以一种出人意料但又平易近人的方式巧妙地将技术创新、社会变革及大众文化编织在了一起。
——戈登·柯雷拉,英国广播公司(BBC)安全事务记者、《拦截》的作者
技术既明确又超出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它会变形并脱离我们的控制。托马斯·瑞德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技术神话交织塑造的迷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与机器的关系以及通过机器维持的关系,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也造就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在机器时代人类的恐惧和梦幻境地中,很难找到一本更好的书作为我们的向导。
——汤姆·查特菲尔德,《活出这本书》的作者
本书观点独特新颖,包含了才华横溢的思考者与才华平平的思考者(他们通常得出错误结论,但偶尔能正确地预知未来)如何看待机器与人类日渐紧密的融合……叙述精湛。
——《柯克斯书评》
每一章节都如同一扇自动玻璃门般优雅地打开……一本有思想、给人以启迪的书……一部糅合了历史学( 媒介分析学( 政治学( 军事工程学以及语源学的著作……在《机器崛起》一书中,瑞德为我们再现了一段描述入微而又令人惊叹的控制论科学发展的历史。
——布鲁斯·斯特林《新科学家》杂志
瑞德的书为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科技发展的交叉路口提供了一段有用的历史和一个良好的机会。
——泽耐普·塔菲克西,《纽约时报书评》
控制论乃是当今技术的核心,它是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48年提出的。维纳的控制论启发了无数梦想家,从冷战时期的五角大楼到思想自由的加州人,并最终催生了互联网。
——“DeepTech深科技”(“DeepTech深科技”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独家合作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
好消息!好消息!
国庆假期期间德先生“求知书店”全场八折!
错过再等一年!
📚往期文章推荐
🔗能考3.5,就绝不考5分。“布鞋院士”李小文与他所信奉的生活哲学
🔗40张图看懂扑克AI对抗人类30年历史,解密冷扑大师前世今生
🔗华裔教授涉嫌诈骗政府?海归前被捕:曾说要将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