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受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产研院”)的邀请,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tyhssenkrupp)高级创新战略顾问徐亚丁博士到访清华。在2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他从循证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如何让发端于“边缘”的创新变成企业未来核心业务这一路径背后的逻辑,与现场60多位听众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产研院副院长李东红主持了此次会议。
徐亚丁博士
徐亚丁博士在演讲中表示,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大企业想要赢在未来,必须时刻保持创新力,持续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何让发端于“边缘”的创新变成企业未来的核心业务,找到实现这一过程的路径的背后机制是关键。
徐亚丁博士指出,企业打造未来核心业务的创新方式可分为四个层面,包括过程创新、承前启后式创新(可分为催生新兴市场型和邻近市场型两种)、颠覆性创新。在企业短期、中期及长期发展战略中,企业需要将各种创新组合进行有效的配置,并实现组合中不同类型创新的平衡。而如何建立创新组合的判断和决定则需要可靠的依据来支撑。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可靠的依据,来帮助企业建立符合长远战略的创新组合,进而成功打造未来的核心业务呢?徐亚丁博士在分享中分别就颠覆性创新模式、精益创业理论、广角镜战略等理论和工具,在帮助大企业识别出未来核心业务的特征,以及预判企业的创新是否具有颠覆的可能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阐释。此外,他还以蒂森克虏伯为例,介绍了其未来战略中的商业构思及其创新的路径。
徐亚丁博士强调,对于企业而言,清晰地了解创新背后的逻辑,绘制一个可执行且有依据支撑的企业创新图谱,将大幅提升边缘创新转化为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成功率。这一循证的创新路径可以总结为“7个知道”:知道企业的创新组合,知道企业未来的核心业务,知道颠覆实现的可能,知道打造未来核心业务的路径,知道如何寻找并验证出一个可以成功的商业模式,知道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否存在风险,知道如何连接到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李东红副院长
分享会最后,李东红副院长在总结中讲到,创新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对策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对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分享会现场
产研院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在企业创新及产业发展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高度贴近产业实际需求、高效转化科研成果、高速推进产业发展的国家级、跨平台的创新智库,产研院未来将持续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及优秀专家学者的合作方法,以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助力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产业智能官 AI-CPS
加入知识星球“产业智能研究院”:先进产业OT(工艺+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精益)技术和新一代信息IT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机器智能认知计算系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