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因这样吃大蒜丧命?大蒜:这锅我可不背

2019 年 2 月 12 日 果壳网

大蒜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食物,不仅用来调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黑木耳也是人们喜爱的佳品,含有多种营养素,被誉为“菌中之冠”。



最近,一段"一家三口因吃大蒜丧命"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大量转载,视频中讲到因为把大蒜和泡发时间长的木耳一起炒着吃,使得有毒物质完全挥发出来,而导致一家三口因中毒去世。视频中还报道了大蒜与芒果也不能同食,最后劝诫大家吃大蒜的时候千万不能和木耳、芒果一起吃。



视频截图


消息一出,引起了众多人的重视,那么,大蒜真的不能和木耳、芒果一起吃吗?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讲一讲!


大蒜炒木耳,为什么食物中毒?


大蒜炒木耳导致的食物中毒是因为木耳泡发时间过长,木耳长时间浸泡,可能会产生霉菌毒素,人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



其实,干木耳本身无毒。但当人们在泡发干木耳时,如果浸泡的时间过长,就会被细菌、霉菌污染,产生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黑色的霉菌


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天气热,木耳浸泡在水中更容易霉变。食用这样的木耳,会有呕吐、腹泻、脏器衰竭等中毒症状。



大蒜与木耳不能同食,是真的吗?


大蒜炒木耳之所以中毒,并非大蒜使得有毒物质完全挥发,而是由于木耳浸泡时间过长,被细菌和霉菌污染导致。



可见,无论是什么蔬菜,与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都不能同食——因为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本身就容易使人中毒!并不存在大蒜使有毒物质完全挥发出来一说。




浸泡木耳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


避免久泡:木耳浸泡的时间一般为用冷水泡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最好放在冰箱冷藏浸泡。如果浸泡达到8小时甚至以上,这时候细菌和霉菌的含量会是原本的几十倍,产生的毒素就会容易使人中毒。


霉菌生长的延时


除农残:干木耳用水泡发3-4小时后用流水清洗2-3遍,即可明显减少农药残留。


鲜木耳需谨慎食用


另外,鲜木耳含有光敏性物质——卟啉,这种物质能够随血液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受太阳照射后,可以引发日光性皮炎,暴露皮肤容易出现疼痒、水肿等,甚至局部坏死。

卟啉


此外,卟啉容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不过,食用鲜木耳中毒的概率非常低,即使中毒,后果也不严重,食用之前可以将鲜木耳焯水,以除去卟啉



大蒜与芒果不能同食,是真的吗?


在此视频中,传言大蒜也不能与芒果共食,其实是因为芒果中含有丰富的果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由于芒果中含有的刺激性物质比较多,接触到人体的皮肤后,容易造成过敏,严重者会出现红肿、疼痛现象,因此有很多芒果过敏的人群。



如果对芒果不过敏,吃大蒜也没有不舒服,二者同食是没有问题的。这实际上是流传很久的食物相克的另外版本,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一般的食物只要身体没有问题,基本上同时食用都没有问题。



大蒜炝锅致癌,是真的吗?


另外关于大蒜还有传言“大蒜炝锅致癌”的说法。



实际上大蒜炝锅,就是利用较高的油温使大蒜出香味。炝锅的温度较高,在高温下,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高温烹炸的食物中多有风险。


丙烯酰胺


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120℃的高温下都会产生丙烯酰胺,就算不用蒜,用葱、姜爆锅也是一样的。因此,致癌的风险是由“炝锅”引起的,而非大蒜



那么,炝锅以后的大蒜还能吃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食物污染物工作报告,丙烯酰胺摄入量界限值是180 μg/kg体重。一个体重50 kg的女性,每天的安全摄入量是9 mg丙烯酰胺。大蒜、洋葱、西葫芦、青椒等很多蔬菜在炒、烤烹调之后都会产生丙烯酰胺,其中大蒜炒/烤后的丙烯酰胺含量是200 μg/kg,该含量远远小于安全摄入量。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放心食用。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平台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喜欢别忘了点好看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本话题关于日常用语「概率」,用于讨论生活中的运气、机会,及赌博、彩票、游戏中的「技巧」。关于抽象数学概念「概率」的讨论,请转 概率(数学)话题。
简明扼要!Python教程手册,20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8+阅读 · 2020年3月24日
【经典书】精通机器学习特征工程,中文版,17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59+阅读 · 2020年2月15日
谷歌机器学习速成课程中文版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7+阅读 · 2019年12月4日
换脸算什么?现在AI都能一键“脱衣”了
腾讯科技
12+阅读 · 2019年6月30日
物理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拯救薛定谔猫的方法
中科院物理所
8+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万万没想到,枯燥的“机器学习”还可以这样学!
AI都干过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全球创新论坛
4+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EfficientDet: Scalable and Efficien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11月20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5+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