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微博热搜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组合——“李诞奇葩说”。
要知道,李诞是网综黑马《吐槽大会》的策划人,而《奇葩说》是一档“大型、严肃、正经”的辩论节目,两者虽然都跟说话有那么点关联,但是风马牛不相及,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唯一的交集可能是,李诞曾经在《吐槽大会》上当着万千网友吐槽过《奇葩说》是一档曾经红过的节目。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热搜“奇葩说李诞”不是什么大型互殴现场,而是上演了一出相亲相爱好兄弟的戏码。
曾经花式嘲讽《奇葩说》的李诞将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在第五季《奇葩说》的舞台上。
《奇葩说》由此发明了一个新词——李诞真香。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好的营销。《奇葩说》最大的“黑粉”竟然担任了辩论队伍的导师,这不仅符合节目一贯不按套路出牌的风格,还在开播之前赚足了一波热度。
自开播以来,《奇葩说》就号称要寻找华人华语世界里,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很多观众也被场上一些辩手的“说话才能”深深折服。这些辩手总是能从敌方看起来滴水不漏的论述中找到突破口,然后当场给予致命的一击。
其实,这考验的不仅是辩手的临场反应能力,更是辩手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很多观众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被辩手带跑,总是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而很少去注意他们话中的逻辑漏洞。
“我的逻辑不行”,在生活中我们好像经常能听到这句话。“中国人的逻辑不行”更是很多外国人的共识。
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了。爱因斯坦则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列维-布留尔更狠,暗示中国古人的那类“天人感应”纯粹就是“原始思维”。
鲁迅在《论辩的魂灵》中也对某些国人的逻辑作了生动的描述:
这些语句中往往有着很严重的逻辑谬误,最直接的就是以偏概全。“甲生疮”、“甲是中国人”,这两个前提并不能直接推论出“中国人生疮了”,因为仅仅甲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有些人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讲结论,不重视论证过程,导致自说自话,难以让人信服。比如说小虹是一个坏人。要论证这一点,你首先要证明小虹做了哪些坏事,如果仅仅说小虹是一个坏人而不拿出任何证据,这个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有些人虽然也有论证,但是推理的过程违反一些基本的逻辑规则。比如,很多人常用类比推理,用“苍蝇不叮无缝蛋”这一句谚语来将错误归咎于受害者,这种说法显然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的确,比起逻辑思维,中国人办事评人好像更凭经验、凭感觉。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不是缺乏逻辑思维,而是缺乏逻辑思维训练。今天推荐5本关于逻辑思维的书,帮你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神逻辑》
[美] 阿里·阿莫萨维/ 绘者 [哥伦比亚] 亚历杭德罗·希拉尔多
一部脑洞大开的 “极简逻辑入门指南”。19种最常见的逻辑谬误,让你既能理清思路、做出滴水不漏的论证,也能迅速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掌控讨论局面。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说:“读过它以后,我觉得我比之前至少聪明了15%。”
《批判性思维工具》
[美] 理查德·保罗 / [美] 琳达·埃尔德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制定思维练习计划?
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读完这本书,让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
《超越感觉》
[美] 文森特·鲁吉罗
大多数人靠经验、感觉办事,但是本书强调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要超越感觉,重视思考的重要性,教你如何客观地看待事物,用逻辑(推理)来对问题进行思考。
《学会提问》
[美] 布朗
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
我们往往被教育要学会解答问题,但是事实证明,提问比回答更加重要。《学会提问》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
《金字塔原理》
[美] 巴巴拉·明托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中国的教育可能更多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逻辑,但逻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阅读说话,大到认识真理,有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不至于稀里糊涂,走失迷路。
今今乐道
每天一本书,为一亿进取者赋能。约会世界最好的思想,打造高端阅读志趣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