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揭示自恋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机制

2018 年 8 月 6 日 中国生物技术网

  自恋(narcissism)一词源于希腊传说。纳西索斯(Narcissus)是位非常英俊的少年,因为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而无法自拔,最后因不可得以致抑郁而终,变成了水中的一朵水仙花。正如这个传说所言,自恋水平高的人往往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过于积极的评价,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冒险决策。比如,自恋者更倾向于进行冲动性购物,更容易沉迷于赌博,更可能在股市中冒险投资,导致损失大量金钱。除了在经济决策上更加冒险,自恋者甚至会进行更多高风险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为什么自恋者更倾向于冒险呢?已有研究揭示了一些可能性:自恋者过度自信,具有更强的趋近动机,对风险有更高的耐受性,目光短浅、过分关注当前利益等。目前,尚没有研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自恋影响风险决策的机制。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格和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开展一项脑电研究,探讨不同自恋水平的人在风险决策中的神经生理反应。

  想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决策过程中的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决策者对他们的决策结果进行评估,据此调整下一步决策。这是反馈学习(feedback learning)的过程,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未来的决策。结果评价阶段涉及两个基本的认知成分:错误监控(error monitoring,指对消极或错误的结果反馈进行监控)和行为更新(action updating,指更新心理模型从而调整行为)。无论是错误监控还是行为更新成分,如果二者其一存在不足,都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

  那么自恋者在这两个认知成分上是否存在缺陷呢?已有研究表明,自恋者其实能够认识到负性反馈,并接受这些负性反馈的正确性。自恋者能意识到自己自恋的阴暗面,例如傲慢和吹嘘,也能意识到别人眼中的他们并没有自己眼中那么美好。这说明自恋者可能在错误监控上没有不足。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自恋,在决策中难以根据反馈改变自己的策略。这是否说明,自恋者在行为更新这一成分上存在不足呢?

  该研究采用经典的赌博任务,被试需要在“9”和“99”两个筹码中进行选择,之后收到输赢反馈。如图1,被试选择“9”,之后收到赢(+)的反馈,说明被试在该次赢得9分。如果越多地选择“99”,那么赢99分和输99分的可能性也更多,这是一种相对高风险的决策。

  研究发现,如果上一轮选择“99”,无论输赢,高自恋被试在当前这一轮中仍会更多地选择“99”。这说明高自恋者没有根据结果反馈调整自己的决策,而是一贯地保持自己的高风险决策。脑电结果发现,高、低自恋被试由结果反馈诱发的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FRN)没有差异(如图2),这表明高、低自恋者在错误监控上没有区别。另一方面,当高自恋被试进行冒险决策(选“99”)后,P3成分对结果输赢更不敏感(表现为“+99”和“-99”诱发的P3波幅差异小于低自恋被试,如图3)。这些结果表明,高自恋者在行为更新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做出冒险的决策后,尽管他们能够监控自己的决策结果,却难以更新自己的心理模型,进而调整高风险的决策风格。

  综上所述,虽然自恋者可能意识到自己在冒险,但在结果评价阶段存在一定认知缺陷,难以及时调整决策,最终导致高风险的决策。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了自恋对风险决策机制的影响,加深了对自恋、自我调节的理解,拓展了行为决策的研究。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

图1.赌博任务流程图

图2.结果反馈诱发的FRN波形图

图3.结果反馈诱发的P3波形图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

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

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
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
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
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

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

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

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 

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深度学习可解释性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6月26日
专知会员服务
147+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哈佛大学】机器学习的黑盒解释性,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70+阅读 · 2020年5月27日
【WWW2020-微软】理解用户行为用于文档推荐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0年4月5日
大脑通过统计推理表征“自我”
人工智能学家
6+阅读 · 2019年9月4日
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
MOOC
7+阅读 · 2019年3月20日
威胁情报驱动:F3EAD 之利用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4+阅读 · 2018年12月28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时代聚焦AI安全——可解释性
云栖社区
9+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以机器学习的视角解构人生
产品经理读书会
4+阅读 · 2017年12月3日
Implici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rxiv
7+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5月18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3月23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月1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大脑通过统计推理表征“自我”
人工智能学家
6+阅读 · 2019年9月4日
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探析
MOOC
7+阅读 · 2019年3月20日
威胁情报驱动:F3EAD 之利用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4+阅读 · 2018年12月28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时代聚焦AI安全——可解释性
云栖社区
9+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以机器学习的视角解构人生
产品经理读书会
4+阅读 · 2017年12月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