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建文在网上就AI(人工智能)话题展开激烈交锋,双方对AI的观点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这场交锋源于网上一篇《清华大学教授:几乎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的文章,随后陈建文发表文章《关于AI,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整体思考》,对王志华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反驳。我相信这场科学界的论战与交锋对于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这种就某一个话题进行高层级的论战与交锋实属罕见,因此广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王志华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音频与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担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通信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陈建文其实也与清华大学有诸多渊源,他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人眼研究中心进行解决人工智能在视觉交互领域的交叉学科问题的研究,现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专注于视频领域的人工智能领先技术和未来发展的研究,曾在2016年专门给李克强总理汇报“互联网+”的新趋势“视频+”。这样两位大伽论战人工智能,反响自然极大。
王志华一方面承认“对于眼下所谓的人工智能来说,集成电路是其中最最核心的载体。”一方面又情绪激动的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说自己专做AI的,都是纯属忽悠。”
“胡扯,所谓的人工智能都是胡扯!”一听到AI人工智能这个字眼,王志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爆出了这么一句话。简直让人猝不及防、目瞪口呆。”这是文章作者采访王志华时的场景。
王志华一边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东西,在可预见的未来支撑信息产业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会比集成电路更大。”一边又说:“像碳纳米管、石墨烯啊,都是瞎扯。”王志华的核心观点是:“在人类的发明史上,从来都是应用、需求领先,从来都不是技术领先的。”他表示:“人们想要飞,才会有飞机;人们要实现飞的梦,才会发明飞机并不断改善飞机;人们要吃,才会打猎、种粮食、养牛羊;人们要算的更快,才有了英特尔,才有了CPU。可是,人们并没有要AI。现在AI可知的应用就只有图像解析。”“有需求才会反推着技术的进步,而现在的AI更像是在为技术找需求、找市场,这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怪现象。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说我发明了一种技术,然后再去找应用,从来没有。”
是否真的如王志华所说“有市场、有需求才会有技术运用”呢?陈建文显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不仅不赞同,而且称王志华的观点是“谬论”,称王志华对AI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还没有入门。是王志华教授浅薄到真的还没有“入门”,还是陈建文教授过于狂妄呢?
陈建文首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人类需要梦想。“美国总统访问肯尼迪宇航中心时,遇到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头,就问:你在这里是干什么的?这个扫地的老头非常自豪地告诉总统:总统先生,我是在把人类送到月球。”陈建文想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项技术,或一个产业,都需要愿景的力量去推动,一个越接近现实的人,越需要梦想。
陈建文认为,太贴近现实的应用和过于短浅的认知,就会出现现在这些的认知。他说:“对于AI,王教授的理解和我并不在一个维度上,对于AI愿景的缺失让人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理解力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中国教育带来的实用主义的狭隘,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足为怪。”
陈建文认为,虽然AI被上升为国家技术战略,目前我们很多人对于AI的理解还是过于狭隘,当我们找不到出路的时候, 真正的答案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寻找。当我们把AI放在更多的商业场景应用中时,我们的关注点会让我们的理解越来越细分,甚至可能失去宏观的想象和预测,这就是王教授局限。跳出狭隘的应用认知,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才会更清晰、更宏观、更有高度。人类从不会飞翔到遨游太空,从烽火台到电报电话的广泛普及,哪件事不是人类愿景的实现?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突破人自身的空间极限和物理极限。AI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对AI的追逐其实就和人类追逐的终极梦想一样。
正如王志华将集成电路当成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载体一样,陈建文则将人工智能当作未来社会基础架构的核心。我们要做的是未来虚拟世界的构建者,未来核心的技术是连接和交互的一场完整的革命。陈建文的结论是:“未来可知也不可知,疯狂的想象也都会实现,就像当年比尔盖茨对今天社会的猜想95%都实现了一样。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梦想,AI之梦,人类之梦。”
王志华认为,我们不需要人工智能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胡扯,碳纳米管、石墨烯也都是胡扯。创新是基于需求,如果没有现实需求,我们就不要去搞研究,一切脱离现实需求的研究都是胡扯。我们只要搞好像集成电路这些基础就好了。
陈建文则认为,人类首先需要梦想,科学技术更需要梦想,人工智能就是基于人类梦想的产物。没有梦想就没有创新,中国缺少的就是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中国需要培养一大批有远大梦想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对于二位教授的论战观点,到底谁在“胡扯”,相信大家都会有各自的判断,这很正常。我个人有以下三点想法:
一是当前被市场和资本浸透了的中国科技界、实业界、金融界甚至文化界,都太关注现实层面的东西,“没有需求就没有必要研究。”其实是当前中国许多人的思想,太现实、太功利导致我们不能跳出现实而面对星空宇宙,不能沉迷于我们内心的梦想与冲动,需求决定一切,需要决定一切,导致我们无法冲破种种思想、思维、观念禁锢,无法进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
二是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学生和中国青少年缺乏强大的想象力,他们被现实的考试需要所压迫,扼杀了多姿多彩的梦想空间,在最有梦想的年龄失去了梦想,这既使他们失去了童年和青年少年的人生乐趣,又使他们过早地进入了成年人思维,没有梦想和乐趣的时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失去了梦想和创造性思维,我们一生都可能不再有这种梦想和创造。
三是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童年的梦想不断实现的过程,就是人类认知不断突破的过程,就是人类大脑不断被激活不断被超越的过程,人工智能并不仅仅是集成电路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并不仅仅是电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是整个人类的视界越来越宽大,人类思维的维度越来越多,人类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只有跳出我们眼前所能看到的现实场景,才能进入宇宙的宏大世界,只有跳出我们已有知识的范围,才能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才能创造新的更阔大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讲,我更欣赏陈建文教授的梦想,而认为王志华教授是在“胡扯”。梦想与“胡扯”的论战或许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或许能够打开我们的脑洞,让我们看到脑洞里的世界和宇宙外的世界。
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4期 | 知识工程奠基者:爱德华·费根鲍姆
🔗周末读书 | 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最优控制与最优教学
🔗教师节专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完整视频)
德先生精彩文章回顾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人机大战|机器人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区块链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