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睡眠与情绪...

2019 年 2 月 8 日 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每逢佳节不够睡。在放假前,大多数人都还计划在长假里要让自己放肆地睡几个好觉,可实际情况却是那么多的亲戚要去串,那么多的场子要去赶......你还睡得好吗?

根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日常轻度压力导致的第一个也是最独特的后果是快速眼动(REM)睡眠增加。该研究还表明,REM睡眠的增加与细胞凋亡和存活相关的基因有关。

REM睡眠也叫异相睡眠,我们大部分的梦境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它参与情绪调节和记忆巩固。REM睡眠障碍在情绪障碍中很常见,例如抑郁症。然而,科学家关于睡眠变化与大脑分子变化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

这是多导睡眠图(持续30秒)的截屏,它代表了REM睡眠。红框中的是脑电波,红色的线标记的是眼动。图片来源: MrSandman/ Wikipedia

在这项由英国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与美国礼来公司合作进行为期9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小鼠间歇地接触各种应激源,比如捕食者的气味。结果发现,暴露在轻度压力下的小鼠出现了抑郁症状,它们表现为减少自理活动、参与愉悦活动(比如吃美味的食物)的意愿降低,而且对以前没见过的同类的“社交”能力与兴趣也降低了。

图片来源:《PNAS》

通过监测它们的睡眠模式,研究人员发现REM睡眠的持续时间和连续性增加,以及REM睡眠特定的脑电波震荡特征,而“深度”睡眠,或非REM睡眠则没有变化。REM睡眠的变化与应激激素皮质酮的调节缺乏密切相关。轻度压力也会导致大脑中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为了进一步理解压力、应激激素、REM睡眠以及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能够预测睡眠、行为和激素特征的基因组。这表明REM睡眠、应激激素的调节和抑郁的行为特征与参与大脑(主要是在海马体)细胞凋亡和存活的分子途径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PNAS》

这些数据表明,REM睡眠增加会激活大脑中的信号通路,使其在应对轻度压力的清醒体验时发生变化。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压力是如何导致情绪紊乱的,以及睡眠变化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第一作者Mathieu Nollet博士说:“行为变化的综合分析与睡眠和基因表达的分析相结合,强有力地阐明了REM睡眠在大脑应对压力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通讯作者、睡眠与昼夜节律研究员Raphaelle Winsky-Sommerer博士说:“面对轻度压力时产生的行为和睡眠变化与我们在抑郁症中观察到的现象非常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在小鼠身上观察到的分子变化可能与人类应对压力和情绪紊乱时的反应有关。”

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负责人Derk-Jan Dijk教授说:“我们再次发现,睡眠是大脑在清醒状态下应对挑战做出反应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早期标志。现在重要的是要了解睡眠是如何帮助人们从压力中恢复过来的。”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

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

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
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
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
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

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

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

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 

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百年经典期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9.661(2016),特征因子(Eigenfactor) 为1.23581(2016) 。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ICMR2020】持续健康状态接口事件检索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6+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科学》(20190426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科学网
5+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何晖光:多模态情绪识别及跨被试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大讲堂
57+阅读 · 2019年4月23日
前方高能:AI读取人脸表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网易智能菌
3+阅读 · 2019年1月23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基于面部表情的学习困惑自动识别法
MOOC
10+阅读 · 2018年9月17日
Generating Rationales in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Arxiv
5+阅读 · 2020年4月4日
Bivariate Beta LSTM
Arxiv
6+阅读 · 2019年10月7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0月25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3月1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科学》(20190426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科学网
5+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何晖光:多模态情绪识别及跨被试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大讲堂
57+阅读 · 2019年4月23日
前方高能:AI读取人脸表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网易智能菌
3+阅读 · 2019年1月23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基于面部表情的学习困惑自动识别法
MOOC
10+阅读 · 2018年9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