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IEEE Fellow名单公布,华人占比近1/3!山世光、郑冶枫、王井东、王海峰、申恒涛等入选

2021 年 11 月 24 日 极市平台
↑ 点击 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AI科技评论
来源丨AI科技评论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 2022 年新晋 Fellow 名单。在新增名单中共有265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有83位。 >>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刚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 2022 年新晋 Fellow 名单。

在新增名单中共有265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有83位(占总人数的31.3%左右)。此外AI领域学者有19位(占总人数的7.2%左右),包括:汪玉、郑冶枫、李飞飞、山世光、申恒涛、童行行、王海峰、谢幸、杨睿刚、王井东、赵国英、韩军伟、Shih-chii Liu、Guojun Qi、田永鸿、李青、曹明、王冬梅、冯俊兰等。(此为AI科技评论统计结果,不代表官方结论。

IEEE,全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1963年1月1日建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IEEE在160多个国家中,拥有42万多会员和39个专业分学会,引领着信号和信息处理、电力、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遥感、生物医学、智能交通和太空等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IEEE Fellow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senior)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遴选约300名左右。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1

当选华人名单

1、Chee-yee Chong,独立研究者

入选理由:对多传感器跟踪的信息融合方法作出贡献

2、陈红胜,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对电磁超材料和隐形斗篷作出贡献

3、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滤波天线设计作出贡献

4、Jiang Zhu,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

入选理由:对无线通信天线设计作出贡献

5、张亮,腾讯AI Lab

入选理由:对地面广播和宽带系统中非正交复用技术的贡献

6、Jinjun Chen,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可扩展架构作出贡献

7、计宇生,国立情报局研究所

入选理由:对移动和动态系统中的分布式计算作出贡献

8、李克秋,天津大学

入选理由:对资源高效和面向 QoS 的云计算作出贡献

9、李飞飞,阿里达摩院

入选理由:对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云数据库系统作出贡献

10、David Lo,新加坡管理大学

入选理由:对协同软件工程和数据挖掘作出贡献

11、茅斫青,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互联网路由和移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作出贡献

12、山世光,中国科学院

入选理由: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作出贡献

13、申恒涛,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14、童行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入选理由:对图挖掘作出贡献

15、王海峰,百度

入选理由: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贡献和引领

16、Jun Wang,中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功耗磁盘存储系统设计作出贡献

17、Cathy Wu,麻省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计算生物学和数据科学作出贡献

18、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

入选理由: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作出贡献

19、Li Xiong,埃默里大学

入选理由:对隐私保护和安全数据共享作出贡献

20、Ying Xu,佐治亚大学

入选理由:在从生物数据中发现知识方面作出贡献

21、杨睿刚,肯塔基大学、百度

入选理由:对 3D 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作出贡献

22、禹继国,齐鲁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和社交环境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作出贡献

23、赵国英,芬兰奥卢大学

入选理由:对面部表情分析和特征表示作出贡献

24、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对视觉显着性检测和图像理解作出贡献

25、Shan Liu,腾讯

入选理由:引领多媒体和多核处理器领域的研究

26、Shih-chii Liu,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神经形态工程作出贡献

27、Guojun Qi,中央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分析和应用作出贡献

28、田永鸿,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作出贡献

29、王井东,百度

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30、李青,香港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存储的应用作出贡献

31、Zhijun Li,中国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作出贡献

32、Ivor Tsang,悉尼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大规模机器学习和迁移学习作出贡献

33、阳春华,中南大学

入选理由:在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方面作出贡献

34、陈名华,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理由:对延迟关键网络系统作出贡献

35、Xiang Cheng,明尼苏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车辆通信通道建模和系统设计作出贡献

36、戴凌龙,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大规模 MIMO(多进多出)作出贡献

37、傅晓明,哥廷根大学

入选理由:对边缘计算和网络资源管理作出贡献

38、Chuanxiong Guo,字节跳动

入选理由: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作出贡献

39、Ping Wan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入选理由:对异构无线网络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性能建模作出贡献

40、Guiling Wang,康涅狄格大学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网络和车载网络的分布式算法设计作出贡献

41、杨铮,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无线定位和传感作出贡献

42、Lei Ying,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计算系统和无线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作出贡献

43、Jun Zhang,香港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密集无线网络作出贡献

44、钟章队,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对铁路移动通信理论、技术和发展的贡献

45、曹明,格罗宁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机器人和社交网络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作出贡献

46、汪庆,代尔夫特理大学

入选理由:对用于电容储能的聚合物电介质的贡献

47、Hang-ting Lue,旺宏电子

入选理由:对电荷捕获存储器和 3D NOR 闪存的贡献

48、Huili Xing,康奈尔大学

入选理由:对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贡献

49、Jianhua Yang,贝勒医学院

入选理由:对记忆和神经形态计算中的电阻开关材料的贡献

50、Ki Chon,康涅狄格大学

入选理由:因开发出从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房颤的新算法(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lgorithms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smart wearable devices )

51、王冬梅,佐治亚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生物医学信息学与人工智能作出贡献

52、Zhiping Yang,谷歌

入选理由:对高性能数据中心电子产品的信号和电源完整性作出贡献

53、Xiaoning Ye,英特尔

入选理由:对高速互连设计、优化和测量方法的贡献

54、Chuan Seng Tan,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用于 3D 封装和集成的晶圆键合技术的贡献

55、Fang Deng,北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永磁驱动设计和控制方法的贡献

56、Xinkai Chen,日本芝浦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对机电系统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和非线性观测器设计的贡献

57、刘添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交流传动无传感器控制的贡献

58、Guang-hong Yang,中国东北大学

入选理由:对动态系统容错控制作出贡献

59、严如强,西安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为旋转机器的缺陷/故障检测和诊断作出贡献

60、Yingbin Liang,俄亥俄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对无线系统信息论方法的贡献

61、Guohan Hu,IBM

入选理由:对自旋转移扭矩 MRAM 材料和器件作出贡献

62、Ping Liu,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入选理由:对永磁研究和磁性纳米粒子合成和表征的贡献

63、Wenquan Che,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入选理由:为微波无源元件的平面传输线结构作出贡献

64、Anding Zhu,都柏林大学

入选理由: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行为建模和数字预失真的贡献

65、Lay-kee Ang,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

入选理由:对纳米二极管和量子材料中的电子发射和空间电荷效应的贡献

66、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

入选理由:对同步相量技术和保护继电器应用作出贡献

67、Lingling Fan,南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基于逆变器资源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贡献

68、Qi Huang,成都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在智能电能系统信息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69、Lei Wu,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和大型相互依赖的基础设施的随机建模和优化的贡献

70、Le Xie,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

入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的经济和安全运行的贡献

71、姚良忠,武汉大学

入选理由:在支持大型风电场集成的 HVDC 电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72、陈宝兴,亚德诺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对集成信号电源隔离和集成磁性作出贡献

73、Zetian Mi,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对 III 族氮化物光子学和清洁能源作出贡献

74、Haisheng Rong,英特尔

入选理由:对硅光子器件作出贡献

75、Youfu Li,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理由:对使用结构光图案投影的主动视觉传感的贡献

76、冯俊兰,中国移动研究院

入选理由: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77、吕思伟,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

入选理由:对数字媒体取证技术的贡献

78、郑冶枫,腾讯

入选理由:对医学成像机器学习作出贡献

79、Thomas Cho,露华浓

入选理由:因在 CMOS RFIC 设计和无线移动系统商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和贡献

80、艾博,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对高速铁路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作出贡献

81、汪玉,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特定领域加速器设计的贡献

82、金剑勋,天津大学

入选理由:因开发可操作的高温超导功率器件

83、陈治鸿,香港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维纳米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作出贡献



2

AI领域相关人物介绍

汪玉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ACM SIGDA执行委员会成员, ACM FPGA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共发表论文310余篇,IEEE/ACM 杂志文章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0,900余次。先后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奖、德国洪堡奖学金(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国际设计自动化会议40岁以下杰出创新奖 (DAC 2018 Under 40 Innovators Award)、中关村高聚工程高端领军人才奖,CCF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曾获得 ASP-DAC 19、FPGA17、NVMSA 17、ISVLSI 12 最佳论文奖,以及10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提名。

入选理由:对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做出了贡献。

郑冶枫

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的会士(AIMBE Fellow)。1998年,郑冶枫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并保送本系研究生,之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2017年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专注于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任职期间,郑冶枫博士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并于2011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当年即获托马斯.爱迪生专利奖。相关的研究成果于2014年结集出版《医学影像处理的投影空间学习法: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共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拥有美国发明专利70多项,论文被引用8600多次,h-index指数48。曾于2003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入选理由:对医学成像机器学习作出贡献。

李飞飞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为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了IEEE ICDE、ACM SIGMOD最佳论文奖等重要学术奖项。他也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常委。

入选理由:对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云数据库系统作出贡献。

山世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视拓联合创始人,他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60余篇,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10000余次。曾应邀担任过ICCV,ACCV,ICPR,FG,ICASSP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现任IEEE TIP, CVIU, PRL, Neurocomputing, FCS等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AE)。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VPR2008 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 Runner-up奖。

入选理由: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作出贡献。

申恒涛

ACM Fellow、OSA Fellow,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考拉悠然科技创始人。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搜索,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累计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同行评审论文,获得了8个国际会议和期刊最佳论文奖,包括A类会议ACM Multimedia 2017 最佳论文奖和ACM SIGIR 2017 最佳论文-Honourable Mention奖,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0最佳论文奖。曾经担任ACM Transactions of Data Sci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and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编委。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童行行

童行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系副教授。2008 和 2009 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分别获得机器学习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图与多媒体大规模数据挖掘(尤其是图形和多媒体数据),并应用于社交网络分析、医疗保健、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

他曾获得2020 ACM杰出科学家荣誉、2019年IEEEICDM Tao Li奖、2018年SDM/IBM早期职业数据挖掘研究奖、2015年IEEE国际数据挖掘会议(ICDM)10年最高影响力论文奖、2015年IEEE清华科学技术奖最佳论文奖、2012年ACM国际信息和知识管理会议(CIKM)最佳论文奖、2008年SIAM数据挖掘会议(SDM)最佳论文奖、2006年IEEE国际数据挖掘会议(ICDM)最佳研究论文奖。

入选理由:对图挖掘作出贡献。

王海峰

现任百度首席技术官(CTO),负责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安全等技术和生态,以及智能云、地图、输入法等业务。

王海峰博士是ACL会士,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首位华人主席,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60篇,已授权或公开的专利申请300余项;先后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兼任各类职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入选理由: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贡献和引领

谢幸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以及微软-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任。目前,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50余篇学术论文,共被引用20000余次,H指数63,1999年获首届微软学者奖,多次在KDD、ICDM等顶级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并被邀请在HHME 2018, ASONAM 2017、Mobiquitous 2016、SocInfo 2015、W2GIS 2011等会议做大会主题报告。

ACM、IEEE高级会员和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多次担任顶级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领域主席等职位。是ACM Transactions on Social Computing,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Interactive等杂志编委。参与创立了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并曾担任ACM UbiComp 2011、PCC 2012、IEEE UIC 2015、以及SMP 2017等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入选理由: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作出贡献

杨睿刚

现任嬴彻科技CTO,美国肯塔基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任百度研究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2003年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博士学位,主修计算机科学。是IEEE高级会员,IEEE PAMI编委会成员,曾获得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CAREER 奖。杨睿刚博士在包括IJCV、IEEE T-PAMI、SIGGRAPH、CVPR、ICCV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30 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万次,H 指数50。

入选理由:对 3D 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作出贡献

王井东

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会员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及多媒体。目前研究的问题包括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行人姿势估计、图像分割、目标检测以及多媒体搜索等。代表工作包括高分辨率神经网络(HRNet)、基于有监督的区域特征融合(DRFI)的显著目标检测、基于近邻图的大规模最近邻搜索(NGS,SPTAG)、合成量化(CQ)等。

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以及多媒体领域里发表了论文 100余篇,个人专著1本。研究成果十几次转化到微软的关键产品和服务中。曾担任过许多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会议的领域主席,如 CVPR、ICCV、ECCV、AAAI、IJCAI等。现任IEEE 汇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的编委会成员,曾是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编委会成员。

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赵国英

芬兰奥卢大学机器视觉和信号分析中心(CMVS)学院终身教授。早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和博士后学位。

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图像和视频分析、步态分析、动态纹理识别、面部表情识别、人体运动分析和身份识别,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累计发表论文270多篇,累计引用超过17000次。曾多次在ICMI、ICBEA 、ICCV、CVPR、ECCV、ACCV等国际顶级会议担任大会主席、联合主席。

入选理由:对面部表情分析和特征表示作出贡献

韩军伟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处理、医学影像处理。在CVPR,ICCV,MICCAI,IPMI, IJCAI等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4篇,ESI热点论文7篇。获得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 2010,MICCAI 2011和ICME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3个省部级科技奖励,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等7个国际期刊编委,担任领域权威国际会议如:ICPR, ACCV等的区域主席。

入选理由:对视觉显着性检测和图像理解作出贡献

Shih-chii Liu

苏黎世大学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神经信息学、大脑启发的传感器、算法和网络以及神经电子等效物等。

她曾担任IEEE CAS 神经系统与应用、 IEEE 感官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现任 IEEE CAS/ED Swiss Chapter 主席, Neural Networks Journal 副主编。在神经拟态工程领域出版著作《模拟 VLSI:电路和原理》和《基于事件的神经拟态系统》。

入选理由:对神经形态工程作出贡献

Guojun Qi

中央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多媒体计算与分析。

他曾获得第15届ACM多媒体国际会议(ACM SIGMM 2007)最佳论文奖,2013年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最佳 ICDE 论文”,ICDM 2014最佳学生论文奖,ACMMM2015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ICME 2017最佳论文荣誉提名,ACMMM 2020 Best Grand Challenge Organizer Award。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分析和应用作出贡献

田永鸿

北京大学EECS学院教授。他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大数据。

他在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或合著了 140 多篇技术论文,拥有超过 38 项专利。他目前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Access 和 Int'l J. of Multimedia Data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的副主编。他发起了 IEEE 多媒体大数据国际会议BigMM,曾担任BigMM 2015的TPC联合主席,还曾担任IEEE ICME 2015和IEEE ISM 2015的技术程序联合主席,ACM Multimedia 2009,IEEE MMSP 2011、IEEE ISCAS 2013、IEEE ISM 2015/2016等会议的组委会成员。以及担任CVPR、KDD、AAAI、ACM MM、ECCV等十余个会议的PC Member。曾多次在中国获得国家级和部级奖励,并获得了 EURASIP Journal on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的 2015 EURASIP Best Paper Award。他是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

入选理由: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作出贡献

李青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数据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和挖掘、社交媒体和网络服务以及电子学习(e-Learning)技术。

他曾任多媒体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MERC )创始主任,1998 年至 2018 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授。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存储的应用作出贡献

曹明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系统与控制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多智能体系统、复杂系统和网络、分布式决策和协调、协同控制、自适应控制、人机交互动力学、机器人群体、大脑和神经网络、电力系统、交通网络。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机器人和社交网络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作出贡献

王冬梅

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用于 pHealth 的集成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个性化、预测、精确和参与式健康);分子通路、细胞、全身生理系统和医疗保健系统的动态系统建模;用于急性、慢性和遗传学临床决策支持的综合生物医学和健康信息学(例如转化生物信息学、显微成像信息学、移动健康信息学);生物纳米信息学;远程医疗。

入选理由:对生物医学信息学与人工智能作出贡献

冯俊兰

中国移动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曾担任IBM大数据团队中文文本分析架构师,以及AT&T首席技术人员。

入选理由: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点击卡片关注极市平台,获取 最新CV干货

公众号后台回复“transformer”获取最新Transformer综述论文下载~


极市干货
课程/比赛: 珠港澳人工智能算法大赛 保姆级零基础人工智能教程
算法trick 目标检测比赛中的tricks集锦 从39个kaggle竞赛中总结出来的图像分割的Tips和Tricks
技术综述: 一文弄懂各种loss function 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最新研究总结(2019-2020)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4)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申恒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ACM/OSA Fellow,国家特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鹏城实验室泛在智能首席科学家,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获澳洲计算研究与教育学会Chris Wallace Award、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Future Fellowship、中国侨界贡献奖、四川省杰出人才等诸多荣誉。
2022 IEEE FELLOW揭晓!这些清华校友入选
THU数据派
0+阅读 · 2021年11月29日
【喜讯】2022 IEEE Fellow名单公布,学会多位专家入选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0+阅读 · 2021年11月2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6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6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4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3+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6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6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4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