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都仿佛是一次证明,它试图让人们发现,阅读的荣光依旧。这份荣光,与抖音、快手、微博热搜的点击量不同,相比它们带给人们瞬时、短暂的快乐、兴奋,书籍拥有更持久,更能震颤人心的能力,这也许是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人想要成为作家的原因。对抗时间,超越时间,让一些信念传递下去,似乎也成为一些人的信念所在。
可是,作家到底可不可以被教出来?
《鲤 · 写作课》中,主编张悦然坦白,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教的。「即便是在那些不乏真知灼见的写作技巧类书籍里读到醍醐灌顶的话,了解了某种可以操作的方法,它们也像一件租来的衣服,并不真的属于你。到了创作中,你很快会发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合身。而且穿着它让你变得古怪, 束手束脚,限制了行动。」
既然不可教,为什么还有如此多写作的课程,写作的方法,不断在市面通行?张悦然认为,阅读写作技巧类图书最大的获益,在于它们能够提供给写作者们一种特殊的「燃料」,这种「燃料」叫做对自己的相信。
「读写作技巧类书的最大获益,应该是阅读它们时的愉悦,是那些感觉自己有所顿悟,对写作充满信心的片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个甄别此类书籍的方法,如果它连阅读的快乐和热忱的鼓励都不能给予,后续的效用就更加不必期待了。辛苦画重点、做笔记都是徒劳的,就像给一群偶然栖落在你视野里的白鸟建造鸟舍,下一刻它们就会毫不留恋地飞走的。可是那些片刻的顿悟、刹那的信心就一点都没有意义吗?那种笃信自己掌握了真理、从此所向披靡的幻象一定是愚蠢的吗?如果没有那种片刻顿悟,没有一些盲目的激情,写作的道路该是多么晦暗啊。写作得以继续,最重要的是呵护那份相信。」
下面,我们将为想要成为作家的读者提供一些写作的「燃料」,这些燃料的提供者,是包括麦克尤恩、弗兰克 · 康罗伊、双雪涛、张定浩、陈卫在内的知名作家,他们在长期写作中积累了不少感悟与心得。希望它们能够给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提供一些「相信」的能力。
文学青年「燃料」备忘
摘自《鲤 · 写作课》
《鲤 · 写作课》插图
/// 写作第一步
双雪涛 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聋哑时代》《天吾手记》《翅鬼》,短篇小说集《飞行家》《平原上的摩西》等。
对于想要从事写作的人,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阅读。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写作的人,不阅读的话,那你就从这个领域里被开除了。但现在的书太多了,种类繁杂,浩如烟海,还是要读一些真正能够让你变得不一样的书。
我特别喜欢看《水浒》。它写人写得特别好,你会感觉到作者写人是有激情的,对人充满兴趣。整个是一个酣畅淋漓,很有元气的一个小说。有人说《水浒》特别适合夏天读,是有道理的,整个小说是一种勃发的状态。它也包含了很多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在里面,也包含了中国民间的人情世故的复杂。比起《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会认为《水浒》更日常一些,跟中国人的普通生 活更接近。
/// 写作中的「金字塔」
弗兰克 · 康罗伊(Frank Conroy) 美国作家,出版过五部作品,包括受到高度赞誉的回忆录《时间暂停》(Stop-Time )。他于1987年到2005年离世之间担任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主任。
任何自上而下的写法都很可能失败。我会画出这个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图 :
象征
隐喻
潜在文本
声音 口吻 氛围
达意 合理 清晰
在这个层级结构里,只有当下层的东西被搭建好,才有可能操作上层的东西。有才华的年轻作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总想着自上而下地写作,而非自下 而上。一个好的作家工作坊一旦有可能纠正这个错误,那么就帮这些作家节省 了大量的时间。
《鲤 · 写作课》插图
/// 成为自己的「自我」
陈卫 作家,先锋文学网「黑蓝文学」(www.heilan.com)创办者。著有小说集《你是野兽》《从现在开始》《两只空气同时落球》,文论集《保护才能》等。
一个领域容易受商业的驱使而跟风行动,其根本的原因是它的「领域自我」的失却或不足。中国文学的生存处境在商业冲击下的「无神」状态不是孤立的,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现代文学以来其内部的精神、传统始终没有经过细密 的理解和巩固。
文学自我的失却或不足——也就是「精神无根」——的一个最容易产生的表现,就是我们太容易被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先锋」「实验」「酷」 瞬间吸引,而忽略自我成长自我塑造的根本重要性。这种缺乏「自我塑造」、广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写作,实际上它们在根本上仍是商业性的,它们是作者不自觉、不可控制地跟随商业漩涡所做出的具有炫目但却忽视自我的表现。
须知所有后来得以成立的「先锋」「实验」在最初都处于一种无声的摸索和成形状态,然而无根的我们在今天却大多都想顺手拿来坐享其成并喜大普奔以此为荣。对于各种阅读和影响我们自然张开怀抱迎接,但归根结底最后还是要经过 自己的淘洗和积淀、成为我们自己的「自我」。
/// 做作家中的作家
张定浩 批评家、诗人,现供职于《上海文化》杂志。出版有文论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批评的准备》《爱欲与哀矜》,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抛开一切得失和名利心,认真写好每一个句子,平等对待每一个语素,让每一个句子都坚实有力,充满弹性和韧性,从一个句子生长出另外一句,从一个段落生长出另外一段,让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这也意味着要准确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每一个词在此刻代表什么,反复检验它,聆听它和其他词在组合中发出的声响,在每写完数百字乃至数千字之后用卡佛的句型反复拷问自己,当我谈论这些事物的时候我在谈论些什么?
《鲤 · 写作课》插图
/// 关于中篇小说
伊恩 · 麦克尤恩(Ian McEwan) 英国小说家、编剧。《泰晤士报》评选的「1945 年以来英国最伟大的五十位作家」之一。1998 年,凭借《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他的下一部小说《赎罪》所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看看我这四十多年的写作,相比短篇小说,可能我更持久的兴趣在长篇小说和所谓的「小长篇」(short novel)——通常也被称为「中篇」(novella) 上。我想特别提一提这后一种文体。早期的《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后来的《在切瑟尔海滩上》和《坚果壳》,都属于这 一类。在我看来,卡夫卡、托马斯 · 曼、亨利 · 詹姆斯、康拉德,都是用这样的文体贡献了 他们最好的作品。
因为这样的篇幅需要你精打细算,把事件的起承转合用十分经济的笔墨展现出来,你的控制力要经受很大的考验。它可能会将你的极限逼出来。它就像是一出舞台剧,三幕。你知道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是没有那种天然的结构的,你至少得看第二遍才能发现长篇小说的结构是怎样搭建的。但在中篇(小长篇)里,你能直接看到、感觉到结构,这是阅读的一大愉悦之处。
/// 关于非虚构
盛韵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东方早报 · 上海书评》特约编辑。中文随笔散见于《上海书评》《读书》《三联生活周刊》等,英文随笔散见于《伦敦书评》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对于非虚构写作,偏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经常看单口喜剧和脱口秀的人都知道,偏见是幽默的一大源泉,偏见往往自带喜剧效果,与偏见对抗则能给叙事的戏剧化加入更多层次感。
另外,《伦敦书评》的编辑在约稿时,就几番提醒,多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是许多年来非虚构写作一直比较热门的套路,通过个人视角和个人经历可以避免宏大叙事的空洞,因为主观,因为私人,所以可以任性添加很多个人观感和意见,并不需要拘泥于新闻报道恪守的中立客观。但是,第一人称叙事不容易把握好,因为很容易陷进通篇「我」「我」「我」的自我中心情结,滔滔不绝地说自己觉得重要但别人看来其实是鸡毛蒜皮的事情。
如何用「我」作为叙述主体去表达超越个人的外在世界,需要一定的自我控制,表面上 在说你自己的事,其实要反映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态或情绪。自嘲也是一种好办法,作者将自己作为偏见的主体与之对抗,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或激发同情心, 在幽默的语境中理解自己平时容易产生哪些偏见,与之相对的是居高临下的训 诫/ 说教式写作,容易弄巧成拙令读者产生抗拒心理。
《鲤·写作课》
/// 关于推理小说
陈浩基 香港推理小说家,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遗忘,刑警》《13 · 67》《网内人》《山羊狞笑的刹那》等。《遗忘,刑警》荣获第二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头奖。长篇《13 · 67》日文版获「《周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说」第一名。
推理小说创作讲究逻辑正确,它的创作手法亦往往跟其他小说不一样。比起一般艺术创作,撰写推理小说更像建筑设计,在「建设」(动笔)之前必须好 好绘画「蓝图」(大纲),假如没有全盘考虑,确认蓝图是否符合「规则」(逻辑), 只会落得两个下场:一是房子盖到一半发现盖不下去(故事写不完),一是勉强将房子盖好,却发现问题多多,根本住不了人(硬把故事写完,却处处犯驳)。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坊间亦有很厉害的推理作家,能不写大纲直接动笔,写出合理有趣的推理小说;但我认为那只有两个可能,要么这位作家一直走狗屎运碰巧写出好作品,要么他其实有写大纲,只是他人从不知道——那幅「蓝图」直接在作 家的脑袋中先完成。现实中「幸运值满点」和「脑容量超凡」的作家都万中无一,咱们凡人假如想挑战创作推理小说,我的意见是,还是采取保险一点的策略较稳妥。
/// 关于科幻小说
飞氘 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清华大学文学博士。代表作包括《去死的漫漫旅途》《一览众山小》《蝴蝶效应》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纯真及其所编造的》《讲故事 的机器人》《中国科幻大片》。
第一,对写作者来说,读书以杂为宜。哪怕你已经抱定决心成为刘慈欣第二或者你自己也不必将阅读兴趣局限于科幻文学和科技类图书,毕竟你永远无法预测哪本毫不相关的书会突然激活你的脑回路。
第二,前无古人的科幻创意固然了不起,但能第一个想出时间旅行概念、第一个考虑星际战争问题、第一个预想赛博朋克故事的人终究少之又少,除了绝对的原创,既有概念的组合和拼接也可以成为新故事的出发点。
第三,也是本文要谈的主要问题,就是一种方法,这里姑且称之为「从比 喻义到字面义」。比如,当你看到这句「要是他们说『你们去死』,我们就得去死」时,就去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有一个至高无上者命令一群人去死,那会如何? 然后为了制造最大的冲突或悬念,给他一百个死不了的机器人吧。
【新书上架】
鲤 · 写作课
张悦然 主编
《鲤 · 写作课》是给文学青年的信念之书。我们心怀敬意地邀请来一些当代文学的探索者,在本书中谈论创作时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事物。
在本书中,「匿名作家计划」最终辑隆重亮相,在《鲤 · 匿名作家》《鲤 · 时间胶囊》中保密了两辑的参赛人员名单也在此一并公布,为这场旨在「回归写作的原点,只看作品,不看作家」的文学竞赛画上完满句号。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鲤 · 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