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印度的山地师,而是它颠覆式的经济改革

2017 年 7 月 15 日 行业研究报告

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订阅本号,以便随时来访。

行研君说

导语

反观我们,对30年成就沾沾自喜,既得利益集团多方掣肘,经济改革举步维艰。中国需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迄今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吃“邓氏改革”的红利。但再厚实的家底,也有吃完的时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真询问自己一句: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改革的勇气与能力?

PS:打开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行业研究报告”或者“report88”关注我们,点击“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有你想要的!


来源:铅墨纵横 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


一、洞朗对峙:我们真了解对手吗?



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中国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通牒式警告,但印军没有丝毫撤兵的意思,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虽然不少国人都会煞有介事地在“强国论坛”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数国人并不认为这次边境对峙是什么大的威胁,这源于我们宣传上一直以来对印度的刻意忽视、矮化与贬损,以及对55年前(1962年)那场规模不大的边境战争细节的选择性记忆。


中印边境对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个超过13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5艘航母并完全控制大西洋——大西洋连接通道印度洋,堪称庞然大物的邻居,只是一个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的泥足巨人,那里脏乱差,那里妇女没文化,那里乱七八糟的种姓制度,那里各自为政的国内市场……


很少有人有功夫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义,也少有人产生哪怕丝毫的疑惑: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胆量,明目张胆越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边界,月余而不撤?


当然不只是撑死胆大的那套“阿二”逻辑。


印度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巨大阴影:尽管我们的经济实力远超对方,但也只是过去30年。从建国起步算,我们的状况并不比印度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全球政治地位上。事实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国家。放眼亚太,无论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扼整个印度洋,同时可以轻松钳制南海,这也是中国要建瓜达尔港的原因),印度都是最可能对我们构成实质竞争,乃至威胁的邻居。


印度国防部长称,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他的逻辑其实是非常简单清晰的,印度非62年的印度,是因为中国也非62年的中国。1962年的中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体,对外没有任何依赖性,打烂了也没关系。但现如今的中国完全不同,贸易通道、能源运输50%以上需要经过印度洋。


而7月10日起,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印度洋上举行为期7天的联合军演,汇集了三国最大航母(日本出动的是唯一可以当做航母使用的“出云号”),释放的含义再清晰不过:那就是,一旦中印陆上开战,印度有能力在一个小时内切断中国的主要能源通道和外贸通道。


但从这次国内媒体乃至网络对印度的激愤乃至超乎正常的蔑视之词,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对这个在卧榻之侧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邻居是越来越心存忌惮的。


当然,民间乃至高层应该都对此心知肚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诉诸战争,双方手中都有对方忌惮的“器”。一旦爆发战争,对双方的代价都很沉重。


而这次边境对峙,之所以国内社会反响更大,原因不难猜测:当下,印度貌似在崛起,而中国经过30年的经济奇迹之后,处在一个谁也没把握说清的“转型”地带——用不少人的通俗解释,此次转型,成则欧美,败则拉美


这样此下彼上的大背景,加重了我们的焦虑感。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假如,假如印度真的会是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乃至现实威胁,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忌惮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简单:印度真正的威胁,绝不是来自它陈兵超过20万的山地师,而是它持续的,颠覆式的经济改革——两国相争,比拼的核心,还是背后的经济实力。


打仗需要钱。朝鲜再怎么折腾,再怎么叫嚣,也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不会有人把它视为正儿八经的威胁,原因很简单:它的家底,甚至都支撑不了哪怕一场最小规模的常规战争。


印度不同,尤其是在“印度的邓小平”——莫迪上台后,其大力度、且切中肯綮的大力度经济改革,正在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壮大,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持续。


近期最大的两个动作,一是废钞,二是全国税制统一改革——都堪称绝对的大手笔,难度与力度绝不亚于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也必将对印度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奠定坚实基础。


反观我们,依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逡巡徘徊,某些方面甚至南辕北辙——这,才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威胁。


▌二、惊世骇俗的印度“废钞令”——治理腐败远没有那么难


国内极少有人去关注印度的这个改革动作——相比国内的“打老虎”,印度的废钞远没有那种轰烈张扬的形式美感,但达到的实质效果却是无声处起惊雷,标本兼治,多年陈疴,一招治理。


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卢比纸币,并宣布发行新500、2000卢比的纸币,民众可至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


此举可谓惊世骇俗:截至2016年3月31日,500卢比和100卢比的纸币占到了印度流通中货币的将近86%,价值约14万1800亿卢比。同时,印度还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中纸币,可想而知难度巨大。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黑钱”、腐败——恐怖主义是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所有人都知道政府此举剑指何方:这项废钞令同时规定,如果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到银行时,政府不会予以追问。但超过这个限额后,如果居民的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


这就是印度反腐的聪明及严厉之处:釜底抽薪。老虎是打不完的,我不管你收入来自哪里,更不会去一个一个去巡视或者审判,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直接上缴60%——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这种“直接动人奶酪”的改革,代价与阻力都是巨大的。“废钞令”一度造成了股市跌至低点、高速公路交通罢工堵塞瘫痪、农业部门受损、商业活动大面积停摆等“严重”后果。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在政策出台后纷纷调低对印度经济的预期。

而短期里印度经济也确实受创,印度2016年的GDP增速为6.6%,相较上一年度的7.3%和预期的7.1%,显著回落。服务业PMI跌至荣枯线下,废钞导致的卢比贬值也一度加剧了印度的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这些代价没有白费,此举无异于刮骨疗毒,废钞不仅仅将腐败势力集团一举“瘦身”,极大震慑腐败,减小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更深层的目的是为其后的改革铺平道路。


废钞迫使民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扭转此前过于依赖现金的状况,将金钱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与流通,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实行的消费税(GST)税制大改革打开了通路。


▌三、大刀阔斧的GST税改——终于,一个统一的印度


如果说有什么信号是印度想成为全球大国的最明显信号,那无疑是今年7月1日的全国税改——这将让长久以来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印度市场,终于成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人口的统一市场。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印度过去采用联邦税制结构,中央的联邦政府对商品生产制造环节征收消费税,地方的邦政府对商品的销售或购买环节,即是最终的消费环节,征销售税(部分邦已改为增值税),而中央政府还有权对服务征税。同时,印度29个邦政府各自制定的税率不同,而且商品如果跨邦销售,还将负担更多名目更复杂的税种,例如入市税等,类似不同的邦之间存在“关税”。


这就造成两大问题:一是重复征税,导致了高达26%的平均税率;二是跨邦销售的商品不仅会被不同邦重复征税,还需要缴纳跨越辖区边境时的过境税等,这使得印度形成了国内各辖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印度市场分离而破碎。


印度人民、政府和外国投资者饱受这一复杂税制的折磨,历届政府皆有意进行改革,奈何阻力重重未能成事。一是地方邦政府利益受损拒绝合作,二是两党党争下在野党势必要反对执政党的政令。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致力于推行各项经济改革,GST法案正是其中重点。现政府为推行法案,使尽手腕,克服了印度两大党之间的党争,争取到了多数地方邦政府的支持。


今年7月1日,消费税(GST)改革正式启动,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税改,统一全国税制,被外界誉为推动全印度真正迈向单一市场的里程碑。专家预测,改革可能提振印度GDP增加1%-2%。


新税制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实施四档基本税率,另有部分商品免征消费税。而新税制对邦内交易和跨邦交易的税种也做了简化。新制度下,邦内交易需要缴纳中央消费税(CGST)和邦消费税(SGST);跨邦交易须要缴纳综合消费税(IGST),向购买方所在邦缴纳邦消费税。


说GST改革得以实施是印度“自信膨胀”的核心因素之一,毫不为过:


1)首次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打破了过去印度国内邦与邦之间的贸易壁垒,打开了一个共同的印度消费市场;


2)合并税种,减轻重复征税,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3)国内贸易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都会降低,而运输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国内商品流动,增加消费。印度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从而向“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迈进;


4)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


5)政府税收收入会因透明度更高的新税制得到大幅提高;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提出了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加强基建、吸引外资和解决财政贸易赤字等战略目标。而GST改革,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税改有望助力其他各项改革措施,推动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印度总理莫迪称:“有了GST,‘一个印度,伟大印度’的梦想就将实现”。


▌四、印度,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我们习惯于把任何对手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去想象和理解:要么很蠢,要么很弱。我们往往要到真正交手的时候,才发现痛悟“知己知彼”有多重要!


印度和中国在过去十几年同为亚洲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路线大相径庭。

中国主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投资基建,08年金融危机前主要走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印度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前大力发展“精英产业”,即是以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一策略规避了国内平均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劳动法限制严格等问题,带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印度的产业结构因此严重失衡,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超50%,而制造业仅占15%。


另外,印度政府也面临着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问题。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而贸易逆差甚至高于发达国家。印度还是金砖五国中唯一保持贸易逆差的。


因此,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锐意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第一,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提高制造业在GDP中比重至25%,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大力发展基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第三、解决财政与贸易赤字问题


此次GST税制改革将是莫迪政府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成功,将会极大地助力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印度这只巨象,虽然身躯沉重,却也已经站起身来,开始助跑。而莫迪政府的改革措施,正是在卸除大象身上的负重。


自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经济增速世界领先:全球自07年底爆发次贷危机经济滑坡以来,复苏一直缓慢,而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远高于美欧的增长率。而印度的经济增速,虽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有所回落,但从趋势上来看,自2015年起已经追上中国。



2.金砖五国中货币最为坚挺:2015年以来,金砖五国面对强势的美元政策,货币纷纷贬值。2015年至2017年6月29日,印度卢比相对美元仅贬值2%,是金砖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小的一个,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24%,南非兰特贬值12%,人民币贬值11%,俄罗斯卢布贬值6%。货币坚挺背后意味着什么,相信不用解释了。



3.金砖国家中股票市场表现最佳:印度的股价指数自2013年以来上涨了59%,保持了稳定上涨的势头,2016年以来也是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的。



4. 外资加速流入印度: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已展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此次GST税改将解决过去令外商十分头痛的错综复杂的税制,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



5.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莫迪政府上台后大力加大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光纤网络等领域。印度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将提升至 39.64%。


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清扫了这个障碍,将能创造一个人人渴望的投资环境。



6. 推动制造业全面崛起:印度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较为落后。但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于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低廉等条件,具有成本优势。GST税制改革也将使得企业税负、运输和库存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更容易。


7. 统一国内市场:这也是莫迪去年与今年两次“大手笔”改革带来的意义最深远的作用。过去印度经济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国内市场支离破碎,不同地区各自为政,国内的贸易流通受阻滞,消费力被严重抑制。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局面的基础,而印度如今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将国内市场统一了起来,其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此。


联合国《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预测增速为2.7%。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为1.9%,欧洲为1.8%,中国为6.5%,而对印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为7.7%,而且,印度这个经济增速,大概率能维持多年,甚至加速。


印度,早已非吴下阿蒙。


▌尾声


猛药起沉疴。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陷入分离与孤立时,原本陷于两党之争、各邦各自为政的印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对立的国大党与人民党在改革政策上达成共识,新政打破各邦间相对独立的状态,一个共同的印度市场呼之欲出。配合雷厉风行的莫迪政府的各项后续改革措施,印度极大可能已经站在历史机遇的门口,这只巨象其实已经在飞奔起来。


印度的山地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知耻后勇的动力,可怕的是他们锐意改革的决心。


反观我们,对30年成就沾沾自喜,既得利益集团多方掣肘,经济改革举步维艰。


中国需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迄今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吃“邓氏改革”的红利。

但再厚实的家底,也有吃完的时候。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真询问自己一句: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改革的勇气与能力?



延伸阅读

千万别小看印度!

来源:袁南生


中印最近几十年发展都很快,中国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为世界瞩目,印度也因快速发展而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中国在许多方面较印度先进得多,例如,2012年中国GDP约8.3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7.8%,印度则为1.8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5.3%。印度整体落后于中国至少20年。11年前,我任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时,不少印度朋友就已对我明确表示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多年来,印度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一直是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不少国人对印度发展中的积极面看得不够,对消极面看得过重,简单地用“穷、乱、差、慢”看待印度,这明显不符合事实,不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笔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换个角度对印度谈几点看法。




穷而不苦


印度人均GDP比中国低得多,与中国相比无疑要穷得多,但印度人不觉得苦,幸福指数非常高。民意测验表明,相信有来生的印度人90%以上希望来生还是印度人。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印度开国时就实行全民公费医疗。这一福利甚至延伸到在印度的外国人。我在孟买时的同事、驻孟买副总领事的女儿不慎受伤,送往医院治疗完毕,分文未交,签字就行了,原因在于这是一家公立医院。二是印度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占GDP的4%以上。我在印度工作时,公立大学特别是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著名的公立大学,学生几乎不用交费,学校管食宿,一年学费、吃住加在一块,只合人民币1600元左右。即使是私立大学,学费也不太贵(外国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食宿费总共6000美元)。完全靠学费学校根本办不下去,钱从哪里来?来自于社会的捐款。三是国家在法律上尽可能促进社会公正。1950年印度宪法颁布,其中一个主要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歧视,不能在种姓上有任何的区分和区别对待。因此,即使是新德里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也必须留出10%以上的名额专门招收“贱民”学生。再比如,印度法律规定:有多少残疾人,公务员中就必须为他们保留相应比例的名额;卡纳塔克邦有7%的残疾人,因此给残疾人保留7%的公务员名额。



印度整体上虽穷,却能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除了电影、马戏,印度其他演出都是免费的,不少剧场只有发票窗口,没有卖票窗口。我曾在印度欣赏过维也纳交响乐团、莫斯科芭蕾舞团、南非歌舞团和其他许多演出,包括印度歌舞的演出,与其他观众一样,从来都是凭领的票入场。孟买10多个剧场常年免费演出,主要由企业和政府买单。


印度公立学校的学费便宜得不可思议,实际上等于是免费教育。例如,公立中小学校每生每月学费平均仅40~50卢比 (约合人民币8元)印度9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来自穷困地区的大学生一般都有助学金。印度生活用水、办公用水没人装水表,也没人收水费。我在孟买的办公室也好,家里也好,同印度人一样,只管用水,不管交费。印度还有个奇怪规定:农民可随便进城,在一个地方住了30年以上,这个地方就属于你。所以印度的城市里有大片贫民窟,这是由于城乡没有隔断。对于进城的农民,政府提供医保和几乎免费的义务教育等。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印度富人施舍的报道。印度富人乐于行善,最大的私人财团“塔塔集团”形成了赞助慈善事业的机制,印度首富普莱姆基一个人赞助办了100所学校。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给他们20万卢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儿子也举行订婚仪式,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了食品。


为什么印度人穷而不苦?这同印度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有关,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关。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去赎罪;中国流行乐感文化,相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莫使金樽空对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所以直至现代,大多数人仍奉行素食主义,同时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


杂而不乱


印度与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但印度比中国要杂得多。大一统的中国可以用一个“统”字来描述,反之,可以用一个“杂”字描绘印度。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中央集权专制,印度却从未出现过中央集权王朝。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是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多种姓的社会多元化地区,在历史上,除孔雀王朝(大致与中国秦朝同时代)和莫卧尔王朝(与清朝大体同期)曾短暂实现次大陆基本统一外,其余绝大部分年代处于邦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即便在短暂的统一时期,地方对朝廷也只是臣服和进贡的关系,中央对地方也未实行过郡县管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是颇有张力的印度教使得南亚获得某种程度的文化统一。而政治统一则到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实现,自上而下的文官制度以及连接各地的铁路和电报网络催生了以“杂”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印度。


印度的“杂”体现在语言上。印度是语言大国,据1962年人口调查的统计,印度人讲的语言有1652种,印在钞票上的官方语言有15种,每个邦又有本邦的官方语言。仅在孟买,大街上人们说的至少有26种语言,中小学生既要学全国通用的印地语,也要学英语和邦里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杂”又体现在数百个政党林立,无论国大党还是印人党,都得依赖地方小党的支持才有可能在中央执政。于是乎,印度政坛长期呈现“四两拨千斤”、“小党唱大戏”的局面,一批地方强人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在全国政治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以至拥有呼风唤雨、与中央分庭抗礼之力。尽管这样,印度总体上仍是杂而不乱,运转有序。非暴力与不合作,而非大规模流血牺牲,使印度开国的成本在大国里面最低。自印度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军事政变。每次大选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政府更替有序,与邻国巴基斯坦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管理成本很低,公务员与纳税人的比例是1:92。政府没有自己的报纸,没有会议室,没有文山会海。印度穷人尽管很多,却基本上没有拐卖妇女儿童现象,也没有集体偷渡现象。尽管印度数亿人口没有脱贫,许多人露宿街头,以乞讨为生,但非法出境的案件不多。没有人靠当蛇头、做“人贩子”为生。印度基本上没有盗版软件和光盘、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药品不敢说没有,但确实因少而难得发现。印度医院用血靠捐献,社会上有负责献血的慈善组织,愿意捐献者不乏其人。医院不买血,穷人也不卖血。印度贫富悬殊大,1400万人口的孟买,竟有770万人住在贫民窟,然而贫富如此两极的印度,社会治安状况总的来说却不错。游览各地的庙宇名胜,游客一律要把鞋子脱了放在门口,但不论什么样的名牌鞋也绝不会丢失。


印度火车常常人满为患,但没有票贩子,也没有假票。火车即使已经开动,你如果沿月台追赶,车上会伸出许多双手拉你一把,并为你挪出一个地方。印度公共汽车没有车门,车开动后,一些人还跳上跳下。


中产阶级开小车出门,车里能挤多少人就挤多少人,挤不下的塞到车后物品厢里,警察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车与车相撞了,只要还能走,一声“拜拜”走人,从未看到过因此吵架。印度虽然很杂,但对国粹的恪守毫不松懈。汉族人近代以来学西装革履,以致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了,而印度人穿纱丽几千年不变,至今引以为傲。印度当年栽种鸦片卖到中国,鸦片在中国一度泛滥成灾,但鸦片当年在印度没有泛滥,今天,印度吸毒人员仍远不如中国多。


缓而不慢


根据最新人均GDP排名,中国在世界上列第89名,5414美元,印度第138名,1389美元。印度经济实力比中国差得多,但一直在发展。印度以中国1/3的国土,负担几乎与中国相当的人口,以中国1/3的GDP,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提供几乎免费的义务教育、免费医疗,能养得起航母,能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并制造出原子弹。印度经济增长始于2001年,到2009年,8年时间里,印度人均实际工资和收入的增速比人均GDP增速高出两倍,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了经济增长成果。


印度人不着急,慢慢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必然干事少,效率低。印度某些部门的公务员确实人员少、任务重,但成效大。例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被誉为南亚“硅谷”。2003年,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72家企业中,印度就有50余家,而这些企业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罗尔。但是,主管该领域工作的卡纳塔克邦政府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部(相当于我国省级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全部工作人员只有7人。从总体看,印度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在一些领域,它又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


如印度的文盲率极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但高等教育却很发达,不仅培养出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且迄今为止已产生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文学、物理学、医学、经济学以及和平奖。独立以来,印度培养的科技人才数量一直名列世界前茅。


印度人不急不慢,时间好像不值钱,但解决电脑“千年虫”问题却最快、最彻底,赢得了世界第一。在印度,手机拥有者比中国少得多,但印度手机早已单向收费。在印度找个网吧特别费劲,但其信息产业却一枝独秀让世界惊奇。比尔盖茨1997年3月访问印度时说,“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中国与印度的“龙象之争”中有一些奇怪现象值得关注——2003年,印度有23个股票市场,已全部联网,中国只有两个;印度上市公司1万家以上,中国不到1300家;印度公司上市的资本门槛为8000万人民币,中国则为5000万;印度的银行体系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有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且基本上是私营的,还有差不多1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75%是外资或私营银行。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相比之下,中国银行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贷给国企,30%贷给私人。此外,中印呆坏账的比率不一样。正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远高于中国,所以印度的贷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呆坏账比率较低的私企。


腐而不败


印度重大腐败丑闻不断,例如,“电信丑闻”中的前电信部长等一伙人为所欲为,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甩卖价”出售2G手机网络许可证,导致国库损失400亿美元,成为印度独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官商勾结案,其首犯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全球第二大“滥用权力者”(因“水门事件”遭弹劾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名列第一)但也应看到,祸害当今中国的一些腐败现象印度却几乎没有,或者说并不严重。例如,印度没有公款旅游风,也没有吃喝风。


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倾向吃素,反之,越没有地位、越没有文化的人什么都吃。


一些印度人对素食的较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连萝卜、花生等地底下长的东西都不吃,因为不愿杀生。印度朋友科米卡对我说,他访问中国期间,中国餐馆用煮过荤菜的锅给他做素食,那怎么行呢?


印度没有天价烟酒,烟酒在印度男人中不那么流行,抽烟的人极少,公务往来和红白喜事没有人敬烟。印度的烟仅10支装,比中国的烟短。印度人口袋里装一包烟、一个打火机的不多,许多烟民宁愿买一支抽一支,且常常躲起来抽。印度没有公车攀比风,自政府总理以下,官员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颜色的国产车,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以至老百姓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乘外国车、高档车的都不是当官的。印度官员没有奢侈风。即使印度国防部大楼里,海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和陆军参谋长这样的最高将领(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的办公室,也没装空调。夏天高温常达45摄氏度左右,他们的办公室里也只有电扇在转。我去过多次的马邦邦长、孟买市长等的会客厅和宴会厅里也没有空调。


印度最好的房子之一是学校,而不是政府办公楼。


这不是因为印度太穷,而是议会不批准这方面的开支,印度大的公共支出必须经议会批准,批准前要经过多番公开辩论。找部长、邦长等行政高官没用,他们只有执行权,没有大的审批权,且公共开支完全透明,难有猫腻。也正因此,印度难以产生成克杰、刘志军这样的贪官。

 

不少人喜欢把中印关系描绘为“龙象之争”,我在印度工作时的印度外长辛格对此表示:中、印竞争是龟兔赛跑,印度是龟,中国是兔,兔跑得快,龟落后了,但“千年乌龟十年兔”,最终谁跑得远还要看。辛格的话表明,印度承认落后却不甘落后。习惯于从龙象之争视角看待中印关系的读者,不妨换个角度,从龟兔赛跑的角度,来个换位思考



——END——


投资&学习

《马来燕屋计划》

《北大PPP课程》

《北清PE课程》

推荐阅读

《老王》

《摆渡人》

《生蚝》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3+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在中国被禁的探探,正在印度兴起
腾讯创业
4+阅读 · 2019年5月18日
战略|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
智慧云董事会
16+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李善友:战略听着空?但有人用它“绝处逢生”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10+阅读 · 2019年1月15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Dynamic Transfer Learning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rxiv
3+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Text classification using capsule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2日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9+阅读 · 2018年7月27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3月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3+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在中国被禁的探探,正在印度兴起
腾讯创业
4+阅读 · 2019年5月18日
战略|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
智慧云董事会
16+阅读 · 2019年3月13日
李善友:战略听着空?但有人用它“绝处逢生”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10+阅读 · 2019年1月15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噩耗再次传来!华为,挺住!
FinTech前哨
4+阅读 · 2018年2月4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